马克思原理判断题(去重版)

合集下载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考试题型:单选30个30分-多选10个20分-判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考试题型:单选30个30分-多选10个20分-判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一、判断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

〔×〕2、否认之否认会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种特征。

〔√〕3、存在就是被感知。

〔×〕4、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意识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随人的意志而变化的。

〔×〕5、“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的规律性。

〔×〕8、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9、实践的本质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活动。

〔√〕10、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社会领域中的阶级斗争。

〔×〕11、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12、假象是指和本质没有联系的现象。

〔×〕13、“扬弃”是指全盘抛弃。

〔×〕14、所谓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15、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人们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

〔√〕16、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1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8、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19、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20、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1、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23、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24、否认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2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7、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马克思原理选择判断题

马克思原理选择判断题

马克思原理选择判断题(第2章)(共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 )A.社会实践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伟人之言2.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B )A.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B.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D.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3.反映论是( B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B.除庸俗唯物主义外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有原则4.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B )A.获取真理性的认识B.为实践服务C.增长知识才干 D.提高人的素质5.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是( A )A.感觉B.知觉C.概念D.判断6.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B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概念、计算、试验D.概念、范畴、规律7.认识的本质是( C )A.人的精神的自我创造B.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直观反映C.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8.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B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陷入了形而上学9. 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A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直觉、想象D.概念、范畴、规律10.以下论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是( A )A.有用即真理 B.有效的工具必以真理为依据C.真理必有用 D.真理必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表明( B )A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B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C实践标准也不可靠 D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科学实验C.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动 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13、实践的主体是( C )A.绝对精神 B人C.具有思维能力并从事实践和认识的人 D意识14、实践的客体是( C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人的意识的创造物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客观事物 D客观物质世界15、实践的中介是( 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工具和手段C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D人脑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1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科学推向前进。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带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带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带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D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A )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4、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5、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C.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日益深重和残酷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7、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马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8、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A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学说C.唯物论D.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B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D )A.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B.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推翻资本主义社会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C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二、多项选选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完整word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判断题大全

(完整word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判断题大全

判断题概论与第一章1.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

×2.哲学和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3.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仅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所创立的一整套思想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有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5.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6.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今天已经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已经完全失去了吸引力。

×7.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8.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

×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10.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1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1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1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

×第二章1、哲学很抽象,因为它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2、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存在性。

×4、唯心主义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一切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6、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起楼房,这种先有意识,后有物质的情形说明意识决定物质。

马克思判断题

马克思判断题

判断题1.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精神中运动。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2.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3. 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正确4.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5.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6.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正确7.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正确8. 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9.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10.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1.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之精华。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正确2. 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正确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4.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正确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6. 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实越广泛。

(1分)错误正确★标准答案:错误7. 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判断题(79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判断题(79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判断题(79题)及答案判断题(共79题)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正确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人权。

参考答案:错误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正确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参考答案:正确5.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

参考答案:正确6.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参考答案:正确7.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参考答案:正确8.“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

这是机械决定论。

参考答案:正确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

这说明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参考答案:错误10.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1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参考答案:错误12.演绎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参考答案:错误1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参考答案:正确14.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参考答案:错误15.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参考答案:正确16.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参考答案:正确17.所谓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对2)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对3)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对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对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对6)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对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对8)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对9)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错10)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对11)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错12)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错13)从高等动物的心理到人类意识,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

对14)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错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错17)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抛弃”。


2、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
识方法。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4、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获得的。


5、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


6、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
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
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8、所谓“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全部数量的股票来层层
控制企业的制度。


9、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经济过
度虚拟化。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
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
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12、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


1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新变化没有改变其政治工具的本质属性。


14、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15、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受到财富使用价值的限制。


16、空想社会主义于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


17、苏东剧变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谬误。


18、类似中国这样的相对落后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
主义完全是由革命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1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不断重复的过程。


20、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顺序性与
跨越性的统一。


2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
程的重要标志。


22、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反对任何改良。


23、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24、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25、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
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26、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
果。


27、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28、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自由竞争
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29、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
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30、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将依旧存在。


31、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
识方法。


32、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
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33、杰出历史人物可以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3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路线是基于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
史创造者的原理。


35、从表面上看资本是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物品,但资本的本质不
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6、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的主要方面。


37、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由
此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38、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
高额利润。


39、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所希望建构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单位
是“法伦斯泰尔”。


40、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为生产而生产的利润动机将仍旧存在。


4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的。


4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直接同一。


43、资本家支付工人工资,工资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
全部劳动的报酬。


44、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平均利润率。


45、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
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46、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
多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47、自由竞争主要是在国际市场上运用非经济手段进行竞争的。


48、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对内通过“参与制”和“个
人联合”谋求对整个国家的统治。


49、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
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50、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取代,是
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


51、马克思主义哲学居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核心地位。


52、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阶级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达到了尽善尽
美的地步。


53、社会历史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
意志发展的。


5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社会问
题。


55、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
要劳动量成正比。


56、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货币资本。


57、自由竞争主要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
断资本主义。


59、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决定规律。


60、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


61、辩证法的否定即纯粹的否定。


6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的两种劳动。


63、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64、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在循环中的不同职能。


65、产业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资本不仅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而且
在数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


6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就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67、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并没有改变
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


68、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


69、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工厂一样,应当被看做是自由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7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等。


71、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
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72、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获得的。


73、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
的形态。


74、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
阶段。


75、资本国有化将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直接的物质前提。


76、康帕内拉的代表作是《自由法》。


7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78、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79、资本积累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80、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于
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的过程。


81、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82、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改变了导致财
富占有两级分化的制度基础。


83、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已经发展完备,有能力取代资本主义。


84、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劳动时间将大大缩短,将拥有大量的
自由时间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85、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
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86、当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了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87、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