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
湖南岳麓书院景点介绍

湖南岳麓书院景点介绍
湖南岳麓书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
以下是关于岳麓书院的景点介绍:
1. 书院历史: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立。
书院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毁坏和修复,现存的建筑大部分是清朝乾隆年间重建的。
书院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文化地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研究的文化遗产。
2. 建筑风格: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明清时期为主,融合了湖湘文化、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多种元素。
书院内的建筑主要有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诗礼堂、文昌阁、毓秀亭等,布局合理,建筑精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3. 文化内涵: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书院内的文化景点主要有御书楼、诗礼堂、文昌阁等,其中御书楼是书院的主要建筑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诗礼堂则是书院的教学场所,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文昌阁则是古代学子们求学的地方,也是书院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4. 文化活动:岳麓书院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岳麓书院论坛、传统文化讲座、诗歌朗诵会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总之,湖南岳麓书院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地方,是一个值得游客前来探访和领略的地方。
岳麓书院简介

岳麓书院简介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东侧,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
岳麓书院占地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30平方米。
主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
主体建筑左为文庙,右为百泉轩及园林建筑,大门两侧为斋舍。
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石刻“忠、孝、廉、节”四个字,左右两廊有清欧阳正焕所书“整齐严肃”石刻。
讲堂前中庭两侧有半学斋、教学斋。
讲堂后建有御书楼,楼前有拟栏、汲泉两亭。
书院主体建筑左为文庙,右为百泉轩。
民国元年废学堂,拟在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未成。
1926年,复以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
后被日军飞机两次轰炸,炸毁斋舍及御书楼。
1945年后,柳士英等曾主持修复。
1981~1986年大修后,已复旧观。
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山上自然风光以奇、珍、幽、美为胜。
这里林草繁茂,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各种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濒危树种,如皂荚、白玉兰等。
漫山遍野,姹紫嫣红。
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有画眉、黄鹂、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飞禽,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走兽。
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
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
而秋天来临的时候,果实累累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书院名词解释

岳麓书院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岳麓书院吗?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哟!岳麓书院啊,就
像是一座知识的宝藏宫殿!(就像阿里巴巴发现的那个装满宝藏的山
洞一样。
)
它坐落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下,那可是历史悠久得让人惊叹呢!从
北宋年间就开始存在啦,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岁月的洗礼。
(想想看,这得有多少故事啊!)
走进岳麓书院,你仿佛能听到古代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就好像
你穿越回到了那个时候,身临其境。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
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那古朴的建筑,精致的雕刻,无不展现着古
人的智慧和技艺。
在过去,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求学问道,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啊!(就如同那些为了梦想而拼搏的运动员一样。
)他们在这里汲取
知识的养分,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这里的老师们就像是引航的灯塔,指引着学生们前进的方向。
(和
我们人生路上那些给我们指引的贵人是不是很像呢?)学生们则充满
了对知识的渴望,勤奋学习,相互切磋。
如今,岳麓书院依然屹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它不
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
好好地保护它,让它继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觉得啊,岳麓书院是我们永远的文化瑰宝,我们一定要珍惜它,传承它的精神!。
长沙岳麓书院 景点介绍

长沙岳书院 景点介绍
除了文化底蕴,岳麓书院还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书院位于岳麓山脚下,周围是茂密的树林 和清澈的溪流,景色宜人。游客可以在书院内漫步,欣赏到古建筑和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 书院周边还有一些观景台和步道,游客可以沿着这些路径徒步,欣赏到更多的自然美景。
长沙岳麓书院 景点介绍
长沙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书院之一。岳 麓书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
岳麓书院建于976年,是北宋时期的一座学府。书院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是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的典范之一。书院内设有讲堂、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建筑,以及花园、 庭院等景点,整体布局和谐宜人。
岳麓书院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和观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参观书院 内的建筑和展览,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书院还有一些纪念品店和茶馆,游客可 以购买纪念品或品尝当地的茶文化。
总的来说,长沙岳麓书院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融合了古代建筑和自然环 境的美丽。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对自然风光有兴趣,都能在岳麓书院找到满足。
岳麓书院景点介绍详细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湖南大学内),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座集文化、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以下是岳麓书院的详细景点介绍:1. 头门:是岳麓书院的正门,也是书院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门上悬挂着“岳麓书院”四个大字,由清代书法家张之洞所题。
2. 大门:是岳麓书院的第二道门,门额上刻有“天下名山”四个大字。
进入大门后,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字样,是清代学者曾国藩所题。
3. 二门:是岳麓书院的第三道门,门上刻有“岳麓书院”四个大字。
门两侧有两座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4. 讲堂:是岳麓书院的主体建筑之一,是书院的核心教学区域。
讲堂分为前中后三进,共有七十多间教室,可容纳上千名学生同时上课。
讲堂内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是清代学者张之洞所题。
5. 教学斋:是岳麓书院的学生宿舍,共有五百多间,可以容纳数千名学生居住。
教学斋内环境幽静,是学习和研究的好地方。
6. 半学斋:是岳麓书院的辅助教学区域,是学生自习和讨论的场所。
半学斋内环境清幽,是学习和思考的好地方。
7. 湘水校经堂:是岳麓书院的藏书楼,共有数万册古籍,包括许多稀世珍本和孤本。
湘水校经堂内环境幽静,是研究和阅读的好地方。
8. 明伦堂:是岳麓书院的会议室和礼堂,是书院举行各种会议和活动的场所。
明伦堂内装饰华丽,气势恢宏。
9. 百泉轩:是岳麓书院的园林景观,是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百泉轩内有数百个泉眼,泉水清澈见底,是游客休闲和拍照的好地方。
10. 御书楼:是岳麓书院的藏书楼,是书院的另一座重要建筑。
御书楼内有大量珍贵文献和古籍,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除了以上景点外,岳麓书院还有许多其他的建筑和景观,如文昌阁、百草园、岳麓山等,都值得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岳麓书院

一、概览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的分类教学建筑祭祀建筑纪念建筑藏书建筑园林建筑岳麓书院“二门”岳麓书院大门教学斋\半学斋二门背面堂内高挂“学达性天”、“道南正脉”二匾讲坛上的红木雕花座椅,讲坛后的屏风上刻着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讲堂高悬“实事求是”匾清代中期,岳麓书院御书楼已发展成为我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14130卷。
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及学生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
藏书楼是体现我国古代书院讲、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主要场所,岳麓书院创建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位置有所变动,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建御书楼于今址。
文庙位于书院左侧,自成院落。
置先圣像于殿中六君子堂所祭祀的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先儒分别为: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
濂溪祠专祀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
明弘治七年(1494),始建专祠于讲堂后,后毁。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布政使觉罗敦福重建于今址。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专祀朱熹、张栻。
元延祐元年(1314)建诸贤祠于讲堂左侧,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
麓山寺碑亭位于园林南侧。
明成化五年,知府钱澍始建。
“麓山寺碑”四字为近人黎泽泰于1962年书。
由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镌刻,碑侧碑阴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刻。
岳麓书院的景点介绍详细

岳麓书院的景点介绍详细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中国历史上著
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着名的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由北宋
理学家朱熹所创建。
岳麓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至今
已有800多年历史。
公元1073—1097年,岳麓书院曾两度被毁,两度重建。
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岳麓书院才又得以重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
等都曾到此视察。
岳麓书院现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
进入岳麓书院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耸的照壁。
照壁上方刻着“学达性天”四个大字,它是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朱
熹所写。
照壁正面有一副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楹
联是由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
院内有一个庭院深深
的四合院,院内的石质地很平整。
院落的左边有一个四方形的大
水池,池水碧绿晶莹;水池上面还有一座石拱桥,站在桥上往下
看就像是一条青龙腾飞在水面上一样。
—— 1 —1 —。
岳麓书院游玩攻略

岳麓书院游玩攻略概述岳麓书院是中国著名的古代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被誉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岳麓书院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象征,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理位置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路39号,距长沙市中心约15公里,交通便利。
游客可选择乘坐公共汽车、地铁或出租车前往。
参观时间和门票岳麓书院每天的开放时间为上午8:00至下午5:30,全年无休。
门票价格为30元/人,学生和老年人可享受半价优惠。
游览路线建议岳麓书院占地面积广阔,参观需要一定的时间。
以下是一个游览路线的建议,供参考:1.入口:从岳麓书院主门进入,购买门票并获取地图,以便更好地了解书院的布局和景点分布。
2.琢磨堂:一进入书院,就可以看到琢磨堂。
琢磨堂是岳麓书院的主体建筑之一,内部有许多展览和文物,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3.太和堂:从琢磨堂继续向前,即可看到太和堂。
太和堂是岳麓书院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古代学校中教师讲课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古代学校的布局和教学设施。
4.春草园:继续沿着书院的主要道路前行,经过太和堂后,你会到达一个美丽的花园——春草园。
这里四季常青,草木葱茏,是休闲的好地方。
5.云廊:从春草园继续向前,你会来到一条长廊——云廊。
这条廊道迂回曲折,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非常回味。
6.藏书楼:顺着云廊,你将进入藏书楼。
这是岳麓书院最大的建筑,内有大量的古籍书籍和文献资料,可以让人充分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知识。
注意事项在参观岳麓书院时,请注意以下事项:•尊重古建筑和文物,不随意触摸和破坏。
•在书院内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遵守游客秩序,不要拍摄闪光照片或从事其他影响他人参观的行为。
•保持环境整洁,不随地乱扔垃圾。
总结岳麓书院是一处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游览岳麓书院,你将有机会领略中国古代教育的魅力,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清枫峡口,从潭 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 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 它比英国牛津大学更要早近200年。 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 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书院前门
撰联人:虞愚(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对联道出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历史事实。
据说当时张式和朱熹每天早上登岳麓山看日出每当日出东方,朝 霞似锦的时候,朱熹便指着太阳说:“看赫曦,赫曦” 赫,就是红 色的意思,曦指朝阳,看红色的太阳。后来,为了纪念朱张会讲, 特建了此台。
福寿二字来历
这个故事与当时山长罗典在书院举办的重赴 鹿鸣宴的宴会有关。 鹿鸣宴是指古代举人中举之后乡绅为他庆祝 而举行的宴会,引文在会上唱《诗经》小 雅· 鹿鸣而得名。(悠悠鹿鸣,食野之萍)
讲堂内部
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方 悬挂着一块“道南正脉”匾,这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 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是理学南传最正统的一脉。
讲堂上面摆着两把椅子。你知道为什么会摆放两把椅子吗? 讲堂里没有桌凳,那么学生坐在哪里听课呢?
百泉轩
书 院 讲 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 动的场所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 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17年前后,正是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 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
岳麓书院大门建筑风格颇具特色
书 院 大 门
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嘉庆年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学生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 照片复制的。
书院二门
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是南岳衡山,衡山的72峰, 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 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 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 “潇湘”泛指湖南, “槐市”为 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 “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 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 汉代槐市之盛。
千 百 年 楚 材 导 源 于 此
近 世 纪 湘 学 与 称?
中 轴 对 称 , 纵 深 多 进 的 院 落 布 局 形 式
赫 曦 台
赫曦台是古时候书院酬神演戏的舞台,它的由来与书院历史上一 起有名的学术峰会有关。这次学术峰会是我们书院当时的山长即院 长张栻邀请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来院讲学,出现了书院历史上前所 未有的学术盛事——朱张会讲。(时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 徒”,是岳麓书院的全盛时期)而这个台就是为了纪概念这一事情 而建立的。
御书楼屋顶上的鸱吻
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御书楼上的鸱吻腰上插一根宝剑。他的一个功能就是防火,传说它是龙王 的儿子,尾巴一卷可带来风雨,而古建筑最怕的就是火。但由于它是龙王 最小的一个儿子,所以非常调皮,就用一把宝剑镇住他,据说这把剑也起 到了避雷针的作用。
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自已选择岳麓书院的一 个部分进行讲解,下一节课登台 模拟练习。
那么岳麓书院历史上出了哪
些“大材”呢?
岳麓书院培养出诸如王夫之、魏源、陶澍、 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杨昌济等著名的 湖湘学者和军事将领。
毛泽东和蔡和森 年轻时也寓居于 岳麓书院学习。
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
汉白玉石鼓的由来
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 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 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 了岳麓书院珍藏。请大家思考,这对石鼓原本是官 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 在书院的大门口呢?
百泉轩碧沼观鱼
昼 而 燕 坐 , 夜 而 栖 宿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里 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捐赠; 最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1938年,御书 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 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