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摆的秘密》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6摆的秘密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表三:摆摆动的快慢是否与摆锤的重量有关系 表四:摆摆动的快慢是否与摆幅的重量有关系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归纳结学生汇报,归纳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长,摆摆动的慢;摆线短,摆摆动的快。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的大小无关。
三、思考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1、质疑: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慢慢地停下来?2、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解释。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3、边演示边讲解:当摆被提升到一定高度轻轻松手时,静止的摆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开始运动起来,从最高点摆到最低点,然后再摆到另一个最高点。
摆在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的往复运动中,由于能量不断转化,所以摆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慢慢地停下来呢?摆在摆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以及摩擦力的影响,能量被逐渐消耗掉,最后停止摆动。
四、制作一个听话的摆1、计时一分钟,数一数你们小组的摆一分钟摆动了多少次? 学生测试后进行汇报。
2、谈话:伽利略做了一个一分钟只摆动72次的摆,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听话的摆,让它一分钟只摆动50次。
通过测试,很多小组的摆摆动一分钟时,都超过了50次,应该怎么办?学生提出制作方法(由于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加长摆线可让摆摆的慢一些)。
因时间关系,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进行研究,好吗?同学们的表现很精彩!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相 同 条 件 不 同 条 件 实 验 结 论 摆锤重量 不变 摆动时间 20秒 长摆线 短摆线次数: 次数: 相 同 条 件 不 同 条 件 实 验 结 论 摆线长短 不变 摆动时间 20秒 轻摆锤 重摆锤次数: 次数: 相 同 条 件 不 同 条 件 实 验 结 论 摆线长短不变,摆锤重量不变 摆动时间 20秒 摆幅大 摆幅小次数: 次数:摆锤的重量有关系表四:摆摆动的快慢是否与摆幅的重量有关系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归纳结学生汇报,归纳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长,摆摆动的慢;摆线短,摆摆动的快。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摆的秘密》教案

一、观察导入。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每天我们都能见到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物体。
你们发现了吗?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的方式又是各种各样的。
如:足球在草坪上滚动;乒乓球在桌面上跳动;树叶在风中摇动;星星在天空移动,你还能举几个物体运动的例子吗?(请学生举例)下面老师还有几个例子,你们看看这些物体在做怎样的运动。
(播放课件,出示灯摆、钟摆、秋千)学生观看画面并相互交流。
2、你能用手模仿这类物体的运动吗?学生模仿。
3、老师总结:这种像灯摆、钟摆、秋千似的摆来摆去的运动我们叫摆动,这类物体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摆。
那你认为摆有几部分构成?(学生谈想法)老师从黑板上画摆的结构图示,边说:我们把这根细线叫摆线(板书:摆线),下面的重物叫摆锤(板书:摆锤),摆在摆动的时候,有时摆的幅度大,有时摆的幅度小,我们把摆摆动的幅度大小叫摆幅。
(板书:摆幅)二、制作摆1、师:你想不想亲手做个摆?(想)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像小锁、螺帽之类的小物体,以及细线同学们带来了吗?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摆。
师:下面请大家用最短的时间来做个摆.咱们看哪个组做的又快又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三、初次玩摆师:看来咱们的“摆”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下面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摆。
师:现在赶快让你的摆摆动起来吧,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师:你发现了什么?(摆摆动有快有慢……)看来大家的发现还真不少.可是老师有个疑问,你知道怎样才是摆一次吗?师演示:拿起摆锤,摆线要直,听到开始实验的时候,手轻轻一松,不要用力推,摆出去再摆回来,往返一次叫摆动一次,没摆回来,不计数。
下面跟老师一起数摆摆动的次数。
(师生练习数摆)四、探究摆的秘密1、指导学生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1)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你们组的这个摆在10秒内摆动多少次。
老师用秒表计时,到10秒钟结束的时候秒表就会发出“嘀”的声音,各组停止数数,记录员同学把数据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一)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因为各个小组要一起实验,所以数数时要默不出声,以免互相干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 《摆的秘密》青岛版

6.摆的秘密【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摆,学生能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出简单探究性实验,进行验证。
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所需简单表格,如实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探究出的科学的实验结论,初步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探究习惯。
3.在对摆的研究中,学生间能做到乐于合作、尊重他人、认真严谨,享受探究和成功带来的乐趣。
4.知道摆摆动的规律、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从而发展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自然奥妙的志趣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实验中,探究出摆摆动快慢的规律及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用控变量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规律)和归纳概括能力(从反复实验的数据中归纳概括摆的摆动规律)。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钟摆;有关伽利略研究摆的秘密的音像资料;铁架台六架;计时秒表六块;科学记录表格。
学生分组(六组)准备:每组长短不一(20CM、40CM、10CM)的线绳三根;螺丝帽、小铁锁、木块、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摆动。
1.教师出示:中型正摆动的摆钟一座。
教师谈话:这个(教师手指向中型正摆动的摆钟),大家都认识吧!(学生脱口而出:时钟)这面时钟的(教师手指向中型正摆动的摆钟的重锤)摆动的部分,在做什么运动?(摆动)咱们能用手随着它的摆动的部分,做这样的运动吗?2.学生随摆做动作。
3.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这样做运动的事物。
(秋千、荡船……)4.教师小结:像秋千、荡船……这样左右摆动的物体我们就叫它——摆(板书:摆)。
播放秋千、荡船等图片。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6.学生观察并发现。
由支架、摆锤和摆线三部分组成。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支架摆线摆锤)7.教师引导(认识摆幅):每一次摆动,摆锤偏离支架的幅度有时大,有时小,这个摆锤活动的大小区间,我们就叫“摆幅”。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摆的秘密 青岛版(六年制)

《摆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过程与方法:1、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2、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3、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4、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认识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3、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在变量控制的条件下搜集证据,验证假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搜集有关摆的资料学生准备:铁架台、细线、螺丝帽、橡皮泥、秒表、实验记录单、量角器等课时准备:1课时教学过程描述:上课之前,想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位英国著名的物理科学家霍金先生,霍金的一生非常坎坷,他21岁就患上了肌肉萎缩症,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三年,但他不惧死亡,凭着对科学的热爱,在黑洞理论和宇宙大爆炸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被誉为继牛顿、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科学家。
不幸的是,就在去年霍金先生去世了,享年76岁,(课件)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一位女记者提不无悲悯(min)地问这位已经瘫痪了30多年的科学巨匠一个这样的问题:“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您失去太多了吗?”霍金先生是这样回答的: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希望他对生命的顽强、对科学的热爱也能激励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上课(先板书课题)一、任务驱动,问题导入同学们,上周末的时候老师回了趟老家,并且从老家带回来一件老古董,这件老古董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严格来说我们应该叫它摆钟。
青岛版科学小学六年级教学设计 摆的秘密

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下册《摆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师:孔凡顺工作单位:曲阜市尼山镇曼山小学【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4—15页【教材分析】《摆的秘密》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目的是通过对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了解摆的运动规律,意识到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从不同角度对影响摆的快慢提出问题,学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定量观察,能做控制变量简单探究性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自然奥妙的志趣和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摆的现象,例如:秋千、吊篮等。
学生都见过或玩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摆钟已经古老,在现在的生活中不常见。
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做一个很好地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究出钟摆的秘密。
本课是经历一个验证猜测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学生们在玩摆的过程中猜测出了影响摆的快慢的有关因素,在猜测过程中学生们的原有认知发生了矛盾,有的认为有关系,有的认为没关系。
从这里开始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
认真思考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分析都是学生们极其感兴趣的。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能设计简单的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性相比较;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猜想,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教学难点: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锤的轻重和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准备】1.小组实验材料:铁架台8个、秒表8个、米尺8个、细线、重物(螺丝帽、勾码、小锁等小重物)、分组实验记录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摆的秘密 青岛版

《6摆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能设计简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
2、想明白、爱提问,喜爱大胆想象;在活动中情愿合作交流。
3、通过自己的实验,初步了解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只有摆线的长度、教学重难点:经历改变摆锤的重量、摆动幅度、摆线的长短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
教师准备:钩码、线绳、铁架台、秒表、记录单、课件、学生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认识摆)1。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兄弟两人同路走,摆一摆来走一走。
常年劳累不停歇,走来走去未出户、(打一日常生活用品、)师:(摆钟)现在,您再观察一下,声音是由摆钟的那个部位发出的?(钟摆。
) 像钟摆如此悬挂于一个固定的点,能够摆来摆去往复摆动的物体,我们称之为摆。
师:摆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悬挂重物的线绳我们在科学上称之为摆线;下面悬挂的重物叫摆锤。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特别多类似摆的现象,您明白或见过哪些?师:看,这是老师搜集的生活中摆的图片。
看来生活中有特别多的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摆的秘密,好不。
?(板书:摆的秘密)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做一个摆,认识摆。
1、师:关于摆,您想明白些什么?2。
师:事实上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青少年时就像我们一样研究过摆,让我们一起来看:伽利略有什么发现?3、制作一个摆。
现在,同学们差不多迫不及待的想要研究摆的秘密,更想要亲自制作一个摆了吧、(出示实验材料),师:看,大伙儿从这些实验器材里面选择哪些材料,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摆?各小组内分工合作,试着做一个摆,并让它摆动起来。
哪个小组完成就举手向我汇报,开始、4、哇,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同学们都制作出了摆,并让它摆动了起来,真棒!考虑:那如何数摆的摆动次数?什么叫摆动一次?(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摆的秘密》教案

摆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解释假设;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假设进行比较。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愉快,并能通过现象及时发现科学规律;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对问题作出假设性的解释,能做控制变量的实验并作记录。
【教具、学具】学具准备:每组:铁架台、钩码三个重量相同)、毛线、秒表、量角器、实验记录表等。
教师准备: 摆的装置、实验表格,收集、整理与摆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根据生活情境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摆的现象,谁能说一下你在哪里见过?玩耍时,你是怎样使它动起来的?预设:学生有可能会直接说出摆动,教师可以演示它是怎样摆动的。
2.让学生根据现象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的设想,如:海盗船、钟摆,我们看到的荡秋千等等。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能晃动或能来回摆动。
3.多媒体出示各种生活中的摆,并研究摆的结构:摆锤、摆线、摆幅等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学生回答,用动作或者语言均可)4.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总结引出探究的问题:这种像荡秋千、钟摆似的摆来摆去的运动,我们叫它摆动。
摆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摆的秘密。
(板书:摆的秘密)二、认识规律,演示实验(一)认识摆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秋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然后教师出示摆的装置,帮助学生认识摆的结构。
2.教师小结:秋千就是生活中一个典型的摆,秋千的底座是摆的摆锤,绳子是摆的摆线。
(二)制作一个摆。
1.谈话:下面,我们就亲自制作一个摆,研究摆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
2.教师提出要求,做摆的演示实验。
(1)出示大屏幕:10秒摆能摆动多少次,边做实验边填写大屏幕的上的表格。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摆的秘密》教案

《摆的秘密》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单摆摆动的规律——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单摆摆动的规律)和归纳概括能力(从反复实验的数据中归纳、概括单摆摆动的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
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
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课件:摆钟、杂技演员荡秋千、伽利略的故事。
4、实验记录单、计时器5.微视频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难点: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的越快。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出示摆钟。
2.谈话:(1)这是什么?(2)这(指钟摆)叫什么?(板书“摆”)(3)钟摆是怎样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什么?(讲解并板书“摆动”)(4)你还看见过什么物体像钟摆一样摆动?(5)关于钟摆,你有什么问题?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摆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谈话: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能见到许多运动的物体,我看到有的同学课间经常玩这个玩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分别是什么运动?(上下运动、左右摆动)你能用手做出动作表示出来吗?(手演示)对,就是这样。
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也是这样运动的?(课件)像钟摆、秋千、吊牌这样摆来摆去的运动,我们叫它摆动。
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会摆动呢?讲述:摆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
这节课要一起研究的《摆的秘密》。
(板书:摆的秘密)活动一:认识摆1. 播放微视频:(1)生活中的摆(2)微课程中播放摆的安装方法?内容有:摆在摆动的时候,都有一定的幅度,有时摆大,有时小,大家能给摆动的幅度起个名字吗?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铁架台、线绳、钩码、秒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2、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3、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4、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认识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3、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在变量控制的条件下搜集证据,验证假设。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具准备:
棉线、铁垫圈、铁架台、秒表、格尺、量角器、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动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那么大家看,我手中的这个物体做的是哪种类型的运动?[出示摆(简易的单摆),演示摆]
生:摆动。
师:我们把具有这种运动方式的装置都可统称为摆(板书: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最简易的摆,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它来共同探究《摆的秘密》(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摆的各部分名称。
师:大家看,一个最简易的摆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线、重物。
师:这些在科学上分别称为摆线、摆锤,也就是说,一个最简易的摆主要由摆线和摆锤两部分组成。
(画图、板书摆线、摆锤)
2、做一个摆。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桌面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来做一个摆。
(让学生说应该怎样做,同时强调需注意的问题)
师:这样,一个最简易的摆我们就做好了。
我们最后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要想使这个静止的摆摆动起来,我们只需将摆锤即垫圈轻轻拨开一个角度,然后松手就可以了(边讲解边演示),无需再给它任何外力。
这个拨开的角度叫摆角,也就是说,摆角是摆摆到一个位置与他原垂直位置之间的夹角。
(画图,板书)
3、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师:要了解摆的秘密,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
同时讲解:摆从出发点摆过去再摆回来算一次。
(2)师:下面请同学们组内自行分工,测一测你们小组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
(注意:1、一定要数准确摆动的次数;2、尽最大努力减少计时上的误差)
(3)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4)学生汇报。
(教师将汇报的数据写在副板书的位置)
4、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师:从同学们汇报的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发现,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不完全相同。
师: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有慢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
(副板书)
5、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用实验来验证。
你们小组觉得摆的快慢与哪种假设最有可能有关,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下你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并记录下你们的方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主要是怎样控制变量。
(同时简单介绍“控制变量”的方法)
6、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2)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可能会出错,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向同学们介绍伽利略及他探究摆的经过)
(3)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7、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之间的关系。
师: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通过刚才的实验,谁能说一说?
生: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师:好,不防我们也用实验数据来证实一下。
(将实验摆长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并排序,从数据上观察出摆的快慢与摆长之间的关系。
)
小结: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板书)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摆的秘密
摆线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