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教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3. 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5.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2. 自我认知能力培养;3. 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培养;4. 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5.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结合儿童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你是谁”“你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激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思考。

步骤二:自我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15分钟)1. 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讨论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例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等。

步骤三:自我认知能力培养(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点,如眼睛、头发、衣服颜色等,让他们能够准确描述自己。

2.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知,如画自画像、制作“我是谁”的卡片等。

步骤四: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培养(25分钟)1. 带领学生认识常见的情绪,如开心、生气、难过等,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感受和表达不同情绪。

2.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鼓励他们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步骤五: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20分钟)1. 运用积极的言语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组织学生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就感。

步骤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2.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玩具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绘画、手工制作作品,评估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表达能力;3. 记录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导幼儿发展自我意识的优秀教案_关于幼儿自我意识教案

教导幼儿发展自我意识的优秀教案_关于幼儿自我意识教案

教导幼儿发展自我意识的优秀教案_关于幼儿自我意识教案小朋友因为年纪尚小,对社会、生活缺乏自我意识,需要适当进行教导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教导幼儿发展自我意识的优秀教案推荐吧。

关于幼儿自我意识教案一新人园幼儿,总是缠着教师要找妈妈。

尤其是晚上离园时,每位家长都急切地想第一个接到自己的宝宝,有的家庭是多名成员同时来接。

有的家庭则是今天爸爸妈妈接,明天爷爷奶奶接,后天又是叔叔阿姨接。

众多家长陌生的面孔.给教师接待离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在晚离园环节中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

为此。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采取设置情境的方法,让幼儿在其中获得亲身体验,并逐渐促使孩子产生自觉的自护行为,养成良好的离园常规习惯。

于是,便有了《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动。

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模拟体验离园情景,知道老师叫到名字,再站起有礼貌地离班。

活动准备一位陌生人由其他班教师扮演,零食若干。

活动过程1.情景体验:陌生人走进班里来接小朋友陌生人:我接毛毛和东东。

这两名小朋友坐着不动,只是怀疑地看着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们妈妈的同事,我带来了许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给你们,好吗?(陌生人拿出几个包装漂亮的巧克力、薯片等食品)这时。

毛毛和东东看到食物后马上站起来,走向陌生人。

又有四五个小朋友也跟着走向陌生人,还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里的食品。

陌生人:还有谁想跟我们一起走?我们还要去游乐场玩呢!(又有两个小朋友站起来.跟随陌生人往外走。

)教师:(拦住)你们干什么去啊?你们认识她吗?幼儿摇摇头。

教师:这位阿姨,你知道这些小朋友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吗?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你知道小朋友们的家住在哪里吗?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这位阿姨不认识你们的妈妈,不知道你们的家住在哪里,你们还能跟她走吗?幼儿:不能(小朋友们纷纷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一2.提问引导教师:为什么不能跟她走呢?幼儿:她不认识我的妈妈。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 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大致顺序
• 0—1岁婴儿的自我发展主要集中在自我认识方面,即把自身和物体分开,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这标志着儿童 主体我的产生
• 1—2岁婴儿处于言语发生阶段,他们逐渐由单词句向双词句发展,语言的逐步掌握加快了儿童自我的形成。 表明儿童已经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向抽象的飞跃,这标志着儿童客体我的产生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学前儿童自我的发生与形成具有以下标准: • 一是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动作的目的和动机,这就产生了初
级的自我意识; • 二是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知道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 三是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即儿童能用自己的名字或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如“宝宝”来称呼自己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教育活动设计
2. 拒绝之后简单解释 3. 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 4. 让孩子明白什么值得拥有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二、 自我发展的理论主要学派
(一) 精神分析理论 强调自我在心理结构中的地位及自我与欲望的关系。在精神分析学 派早期的研究中,特别注重研究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以及 儿童早期母婴关系对自我的影响。 卡弗(Carver)和沙伊尔(Scheier)指出,儿童最初与重要他人 (多为父母)建立何种关系会影响他今后的社会关系,儿童将童年 初期的客体关系质量(温暖或是冷漠的)内化为个体人格的成分, 并概化至其他关系中,成为他以后与人交往的基础,构成他终身的 人际交往的核心客体关系。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二) 人本主义理论 强调现象学取向,主张根据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来理解个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对父母评价的感知是儿童 时期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儿童依据个人的价值判断去接纳与自我相一 致的经验,拒绝或歪曲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3.从情绪性、不确定性的主观评价到客观性评价
幼儿初期,往往不从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带有 明显的主观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良好的教育下,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趋 向于客观
幼儿对美工作品的评价带有相当大的偏向性。实验者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 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作比较性评价。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方是老师的 作品时,尽管那些作品比自己的质量差(这是实验者故意设计的)幼儿总 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而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小朋友的作品相比 较时,则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别人的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 自我评价的主观性。来自我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问(一个幼儿):你是不是班上最乖的孩子? 答:不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老师经常批评我,说我不是乖孩子。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一)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2.从片面、表面性发展到全面、深刻性
由于认识水平低,幼儿自我评价常常是片面的、表面的。他们往 往善于评价他们,不善于评价自己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问题导入】
1岁前的宝宝总喜欢啃自己的手指和脚趾?可是人长 大以后为什么就不这样做了呢?
因为1岁前的宝宝还没有自我意识,他把自己的小手和 小脚当成了自己的玩具。
目录/Contents
自我意识的概述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特点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 展阶段
促进学前儿童自我 意识发展的策略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 标志。
成熟的自我意识表现在三层次:
1 对自己的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 2 对自己的外部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意识 3 对自己的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理自我

制定科学的教案:指导幼儿6岁时形成自我意识

制定科学的教案:指导幼儿6岁时形成自我意识

制定科学的教案:指导幼儿6岁时形成自我意识的文章自我意识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存在和行为,还能够促进人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互动。

对于儿童来说,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其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如何正确指导幼儿形成自我意识?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实践指导和教学措施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供一份科学的教案,以期帮助幼儿教师制定出系统、有效的指导计划。

一、理论基础自我意识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描述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和认知。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在三岁左右会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而在五、六岁时会形成更为完整和稳定的自我意识。

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包括多方面的认知和情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和感觉的认知,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角色认知。

幼儿教师应了解这些理论基础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深入了解幼儿的认知和情感特点,以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二、实践指导为了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注重环境创设和情感交流。

1.创设积极的环境为了促进幼儿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幼儿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开放的环境。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里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充满爱的氛围,建立一个人类氛围的幼儿园,让幼儿感受到身心的舒适、情感上的关爱和安全感。

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上,教师也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并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

2.开展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绘画、游戏、歌唱、书法等多种形式,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应该尊重幼儿的感受,听取幼儿的心声。

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针对某些特定的情境,如季节变换、假期活动、日常生活中突发“小危机”等,开展相应的情感交流活动,以促进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和自我意识发展。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活动方案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活动方案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活动方案示例文章篇一:《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活动方案》嗨,大家好!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个超有趣的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我是谁——探索自我之旅”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像小脸蛋上有明亮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红红的嘴巴等。

2. 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喜好,是喜欢甜甜的糖果呢,还是更喜欢好玩的玩具。

3. 使他们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三、活动准备1. 大镜子。

这可太重要啦,就像一扇通往自我认识的神奇大门。

每个孩子都能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2. 各种不同的图片,有小朋友们不同表情的图片,像笑哈哈的、哭唧唧的;还有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比如小手、小脚等。

3. 制作一个超级大的“我自己”的海报框架,就像一个大舞台等待孩子们去展现自己。

4. 准备好多好多小贴纸,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这可是奖励给孩子们的小惊喜呢。

四、活动过程1. 认识自己的身体我会把小朋友们带到有大镜子的房间。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这面大镜子里有个超级可爱的小朋友呢!”孩子们肯定会好奇地凑过来。

然后我会说:“咱们一起看看自己的小脸蛋,眼睛在哪里呀?像不像两颗亮晶晶的小星星?”小朋友们就会指着自己的眼睛说:“在这里呢!”我接着问:“那鼻子像什么呀?是不是像个小山坡?”他们可能会笑着说:“是呢是呢!”我再引导他们看看自己的嘴巴、耳朵、头发等。

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每一个身体部位都是宝藏的一部分。

这时候,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老师,那我的小手是用来做什么的呀?”我就会说:“哎呀,小手可厉害啦,可以画画、拿玩具,还能给爸爸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呢!”其他小朋友听了,也会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开始讨论小手的用处。

2. 了解自己的喜好我会拿出那些不同表情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看。

“小朋友们,看这个小朋友笑得可开心啦,你们什么时候会这么开心呀?”有个小朋友可能会大声说:“我吃冰淇淋的时候就这么开心!”我就会笑着说:“哈哈,原来你喜欢吃冰淇淋呀。

1—3岁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3岁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授课题目: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育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先学前期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掌握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并能对其进行正确教育的能力。

3.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及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教学重点: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针对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进行教育。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实验导入有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曾遇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给小猴子一些木块,让它用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它就用自己的尾巴来换糖,使这位心理学家捧腹大笑。

为什么看起来挺聪明的小猴子会做出如此可笑的动作,而再笨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或脚去换糖。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猴子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

而人则不同,人能够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人有自我意识。

有无自我意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先学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育。

同学们将教材翻至65页,自己预习一下教材的内容。

回答两个问题:1.什么是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一、认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包括:自我认识——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情感成分,包括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

自我调控——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

学生列举描述自我认识的语句:✓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孙子✓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老子2.先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突出表现是什么?(爱做事、闹独立)为什么会爱做事、闹独立呢?这就需要了解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的。

我们一起来学习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心理学指出,人并不是生来就有自我意识的,儿童的心理只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能形成自我意识。

幼儿园自我意识的教案

幼儿园自我意识的教案

幼儿园自我意识的教案【篇一:自我意识培养——教案】自我意识培养目标要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悦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2.能力: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能够妥善处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提高有计划、有目的地塑造自我的能力。

3.知识:了解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会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懂得完善自我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完善自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认识自我。

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活动法、讨论法、教学设计思路活动一:小调查你对自己满意不满意?举手老师统计对自己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

教师: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对自己有着种种不满意,为此,心中总不免会有些惆怅,埋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娇好的容貌、翩翩的风度、渊博的学识。

但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的任何事物往往都存在不足,即使自己有一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用不着难过,不必苛求自己,其实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一、自我意识教师:《伊索寓言》——《老鹰与小鸟》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把一只羊羔抓走了。

小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却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

后来,牧人见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们。

小鸟的遭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教师:《骆驼与羊》骆驼高,羊矮,骆驼说长的高好,羊说长的矮好,于是他人边走边讨论如何一比高下,不到几步,有一个院子围墙很高,骆驼一伸脖子就能吃到院里伸出的树枝,骆驼神气的说:“你看,我说的对吧,长的高好。

”羊不肯认输,他们又走了几步,围墙上有个又矮又窄的门,羊大模大样走进去吃草,并对骆驼说:“谁说长的高好,你能钻进门里来吃草吗?”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生:都对,因为骆驼确实长的高,羊确实长的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案
编号:第10号
课时安排: 2 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
教学目的要求(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
1.能做出本节思维导图并讲解;
2.能说出自我意识的结构;
3.体验合作、探索、表达、欣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自我意识的结构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科书,投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气质的概念、分类和拟合度教育
二、案例导入:
苏格拉底、雅典神谕、狮身人面像
三、学习新知: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

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发展水平的标志。

成熟的自我意识变现在三个层次,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2.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认识成分):人对自身特点、特征的认识;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分析和评价。

自我体验(情绪成分):人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情绪体验;基础是自我评价。

自我调控(意志成分):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控制和调节。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2)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3)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我国心理工作者研究了自我控制发展各个时期的年龄特征,普遍认为学前儿童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转变期为4—5岁,自我控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上。

4岁之前,幼儿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弱,自我控制水平也是非常低的,他们的行为主要受成人的控制。

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三)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
1.在自我评价中树立信息
① 多给儿童具体而真诚的赞美
② 多给儿童公正而客观的评价
③ 多给儿童提供更多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
2.在自我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① 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② 创设表现机会,获得成就感
3.在交往中增进自我调节能力
① 提高同伴交往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约束力
② 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儿童自控能力的水平
四、学习资料:中国慕课、课本中的资源
五、辅导答疑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层次和结构,阐述了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运用这些规律和特点,塑造和形成学前儿童良好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