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共87页文档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同学们,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疑问吗: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就是人们对自我的最初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认识自己而形成的。

婴儿的自我意识处于萌芽期。

初生婴儿不能把自己与周围的物体区分开来,他们吸吮自己的手指、玩弄自己的手或脚,就像吸吮乳头、玩弄玩具一样。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开始区分自己的身体和其他事物,发现“我”和“非我”之间有明显的分界,有了对自己身体的知觉。

当婴儿不小心把手里的玩具掉到地上,成人捡起来时,婴儿就会有意识地把玩具反复扔到地上,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玩具)之间的关系。

他们还会不断敲打汤勺、玩具,以体验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几个月的婴儿就会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兴趣,会花很长时间在镜子前研究自己。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经典试验“点红试验”。

被试是9-24个月的婴儿,在婴儿无知觉的情况下,在其鼻子上涂上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结果,18-24个月的婴儿中,立刻去摸自己鼻子的人数迅速增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

在随后的实验中,在婴儿的膝盖上贴上标签,把他们放到镜子前,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一旦婴儿能认识到自己,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偏好就胜过了其他同龄小朋友的形象。

语言的发展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岁左右婴儿开始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比如问他:这个苹果是谁的?他会答:“宝宝的。

”问谁想吃苹果?他会答:“宝宝吃。

”这时婴儿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在遇到叫同名的别的孩子的时候,他就感到困惑了。

2岁左右,婴儿会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我是……”“我要……”“我有……”等,这时, 婴儿不再把自己当作客体看待,而把自己当作主体认识,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培养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培养
– 例如,想说自己好,又不好意思,于是便说:“我不 知道我做的怎么样。”或说“我不说。”
• 4.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 如“我很棒。” “我很厉害的,你看我都能搬起这个 大石头呢。”
10/21/2018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10/21/2018
• 增加交往活动
10/21/2018
10/21/2018
自我概念的建立
• 自我概念(Self Concept),是一个用来 描述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术语。
10/21/2018
•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 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
10/21/2018
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典型表现
• :
– 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 开来,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 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 – 2岁前的儿童倾向于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 不会用代词“我”。 –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 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第 学 二 前 章 儿
童 第 一 自 节 我 意 识 的 发 展
自我意识的概念:
• 自我意识: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 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10/21/2018
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知: 自我观察、自我觉知、自 我概念、自我评价等 自尊、自信、自卑、自豪感、 自我体验: 内疚感、自我欣赏等 自我调控: 自制、自立、自主、自我监 督、自我控制等
•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一个人Fra bibliotek自尊??10/21/2018
•父母的教养方式
成功与失败的 经验

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育

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育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四)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24个月后) 儿童开始懂得“我想做”和“我应该做”的区别, 做错事后知道脸红害羞。 幼儿开始能把自己与他人加比较,从而产生简单的 自我评价,由于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这时幼儿的 自我评价中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成人的评价,而且 还具有很强烈的主观情绪性。(成人应进行正面教 育,给予鼓励) 有了“我的”占有感。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三)自我意识形成(15个月—24个月) 点红测验 1972年,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婴儿熟睡时, 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 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那抹了胭脂的鼻子;但绝大部分婴 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婴儿的 自我意识,大约在1岁8个月左右时形成。 两岁以后的儿童,渐渐能够懂得“我、你、他”这些人称代词,在生活 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实现了自我意识发 展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意识到身体内部的状态。如:“我肚子疼”…… 此时,也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 会”、“我自己来”等意向。两三岁的儿童往往开始表示自己的主张, 当成人提出一些要求时,儿童并不听从,经常说“我不……”,行为上表 现出“爱做事、闹独立”等特点。
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 的形成与教育
什么是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的 什么是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的 ?( 认识) 认识)
一、认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 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包括: 自我认识——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 自我认识 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情感成分,包括自信、自卑、自尊、 自我体验 自满、内疚、羞耻。 自我调控——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 自我调控 制、自我完善等。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 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大致顺序
• 0—1岁婴儿的自我发展主要集中在自我认识方面,即把自身和物体分开,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这标志着儿童 主体我的产生
• 1—2岁婴儿处于言语发生阶段,他们逐渐由单词句向双词句发展,语言的逐步掌握加快了儿童自我的形成。 表明儿童已经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向抽象的飞跃,这标志着儿童客体我的产生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学前儿童自我的发生与形成具有以下标准: • 一是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动作的目的和动机,这就产生了初
级的自我意识; • 二是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知道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 三是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即儿童能用自己的名字或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如“宝宝”来称呼自己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教育活动设计
2. 拒绝之后简单解释 3. 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 4. 让孩子明白什么值得拥有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二、 自我发展的理论主要学派
(一) 精神分析理论 强调自我在心理结构中的地位及自我与欲望的关系。在精神分析学 派早期的研究中,特别注重研究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以及 儿童早期母婴关系对自我的影响。 卡弗(Carver)和沙伊尔(Scheier)指出,儿童最初与重要他人 (多为父母)建立何种关系会影响他今后的社会关系,儿童将童年 初期的客体关系质量(温暖或是冷漠的)内化为个体人格的成分, 并概化至其他关系中,成为他以后与人交往的基础,构成他终身的 人际交往的核心客体关系。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二) 人本主义理论 强调现象学取向,主张根据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来理解个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对父母评价的感知是儿童 时期自我概念形成的基础,儿童依据个人的价值判断去接纳与自我相一 致的经验,拒绝或歪曲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作业:
去幼儿园进行一次自我意识 的观察记录体验。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谢谢欣赏!
二、自我意识的发生
准备阶段:一岁以前的儿童没有自我意识,逐渐 的他们知道了手、脚是自己的一部分。
萌芽阶段:一岁以后,儿童的动作和语言逐渐发 展起来,他开始知道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知道自 己和物体的关系
发生阶段:2-3岁的时候,儿童开始说“我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产生。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自我控制的发展
➢ 表现 :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 ➢ 3岁,闹独立,自己来 ➢ 5、6岁,坚持性和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也
有较大的发展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延迟满足”实验

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
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
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
俗的解释。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 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 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
受暗示性 成人的暗示对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年 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小朋友特别喜欢老师的小红花和表扬。 【启示】积极暗示,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并逐渐学 会体谅他人的心情。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九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我又去往哪里?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概念: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 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 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指个人心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 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受 到别人的重视
积极的自我概念 积极的自我概念
觉得自己是独特的人,受到 别人的爱护
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可 以影响周围世界
Contents 目录
1 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2 学前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与教育 3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自我成
02
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03
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培养
04
自我评价的特点及其发展
05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1 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1
利用言语指导加强自我控制训练
言语指导对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作用
2
提高学前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
01 挑战难度应适中
3
利用模仿榜样的作用
02 成人要兑现承诺
4
给予爱抚和关怀,形成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5
通过游戏和练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 2.自尊 3.自我控制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点红实验”? 2.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
三、论述题
1.论述学前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因素。 2.论述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表现类型。
3 进行正面的外部评价,增加成功体验,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
4
建立家园合作,巩固幼儿良好的自我概念
一、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4 自我评价的特点及其发展
1
由成人的外部评价到进行独立的自我评价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
第二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录
ONE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概述
TWO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活 动指导
案例导入
刚开学的一天,虫虫小朋友哭着跑过来找老师,“东东咬我”,只见虫虫 手上一个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虫虫哭了,也都跑来看乐闹。这时伟佳 也跑来告诉我“东东打我,还枪积木”。但见东东小朋友却若无其事,正在玩 刚抢来的积木。东东小朋友是小(1)班的小女孩,她聪明伶俐,长相可爱。 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喜欢把什么玩具都归为己有,别人要玩,她就打,就 咬,吓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进行了一次家访。经过家 访,才知道东东一直是外祖母带,父母很少回家。难得回家一次,她要什么 总是事事依着她,使她形成了自私、好攻击的心理特征。 问题: 1.你从东东的例子中看到了什么问题? 2.这样下去对她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3.针对东东及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开展教育活动?
(三)自我调控教育活动的内容
自我调控包括对自己言语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具体表现为一是自我发动, 如坚持见面与老师、同伴打招呼,坚持使用礼貌用语等;二是自我制止,如不 乱穿马路、不乱扔垃圾等。自我调控包括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自我延迟 满足四方面。
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过程
情感目标
(一)运用多种方式引出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认识自我 (三)组织幼儿表现自我 (四)强化幼儿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用正确的方法表现自我
自我控制情等感形式目。标
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内涵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自我
自我
Hale Waihona Puke 自我认识体验
监控
情感目标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共89页文档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共89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