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重点

合集下载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生理功能、血液病的分类。

2.理解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教学具体内容】1.血液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自学2.血液病的分类。

3.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难点:血细胞的产生。

重点:血液系统的外周血象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

第二节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病因。

2.理解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

3.掌握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教学具体内容】1.出血或出血倾向:概念、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出血倾向的部位、伴随症状等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

2.发热:继发感染的部位、伴随症状等护理评估内容、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

难点:出血或出血倾向的发病机制。

重点:上述常见症状的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三节贫血【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贫血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2.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及诊治要点。

3.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口服铁剂的护理。

4.了解再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掌握再障的主要临床表现;理解血象、骨髓象、诊断和治疗要点。

6.掌握再障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7.了解健康指导。

【教学具体内容】一、概述:1.概念;血红蛋白测定的诊断标准。

2.病因与发病机理、分类。

3.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治要点。

4.常用护理诊断/问题、目标、护理措施及依据。

二、缺铁性贫血1.概述:概念、发病情况。

2.铁的代谢:铁的分布、来源和吸收、转运和利用、储存及排泄。

3.病因与发病机理:铁的需要量增加、丢失过多、吸收不良。

4.临床表现:原发病表现、贫血表现、缺铁表现。

5.实验室及其检查:外周血象、骨髓象、铁生化检查。

6.疗要点:病因治疗、口服铁剂治疗。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第一节血液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第一节血液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3)辅助检查 • 评估胸血常规、尿常规、X线有无异常、血培养药 敏试验。
• (4)心理–社会状况 • 评估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患者的情绪、心 态,家属对患者心理支撑程度。
27
2021/5/26
内科护理学
2、护理诊断
• 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
出版社 医学分社
28
2021/5/26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3、护理措施
• (1)一般护理
• 1)休息与活动
• 卧床休息,取合适体位,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 适当的温度(18~20℃)和湿度(50%~60%),定期开窗 换气和消毒,限制探视人员等。注意保暖。
• 2)饮食护理
•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 饮食,合理的补充营养,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指导患者少 食多餐,多饮水,出汗多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必要时遵 医嘱静脉补液,以保证入量,发热时每日的入液量应至少 在2000ml以上。
24
2021/5/26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 (三)感染
• 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是指成熟白细胞量及质 下降,营养不良、贫血、化疗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下 降,使病原体入侵而引起感染。
25
2021/5/26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1、护理评估
• (1)健康史
• 询问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是否有白血病、严重贫 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史,有无应用化疗药物等情 况,了解患者发热的急缓、热度,有无感染的诱因。
22
2021/5/26
内科护理学
出版社 医学分社

内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内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内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内科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内科疾病的护理1. 心血管疾病护理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护理要点包括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呼吸状况,控制饮食、药物管理等。

2.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

护理要点包括呼吸监测、氧疗、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呼吸康复训练等。

3.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胰腺炎、肝炎等。

护理要点包括饮食调理、胃肠减压、药物治疗、肠道护理等。

4. 内分泌疾病护理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护理要点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糖尿病足病护理等。

5. 肾脏疾病护理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病、泌尿系感染等。

护理要点包括血液透析、尿液监测、腹透护理等。

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护理要点包括输血、骨髓穿刺、血液检测等。

7. 其他系统疾病护理还包括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护理。

二、常见疾病的护理1. 高血压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护理要点包括控制饮食、监测血压、定期复查等。

2. 糖尿病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护理要点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饮食调理等。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护理要点包括定期复查、控制饮食、药物治疗等。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包括氧疗、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等。

5. 肾衰竭护理肾衰竭是一种肾脏疾病,护理要点包括血液透析、腹透护理等。

6. 胃溃疡护理胃溃疡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要点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7. 脑卒中护理脑卒中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护理要点包括康复训练、生活护理等。

8. 肝炎护理肝炎是一种肝脏疾病,护理要点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三、护理技能1. 注射技能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技能。

2. 导尿技能包括导尿管留置、尿管护理等技能。

3. 理疗技能包括热疗、冷疗、光疗等理疗技能。

内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

内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

内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成人患者内科疾病的护理理论和实践。

下面是对内科护理学各章节的重点笔记。

第一章内科护理学概述-内科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内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和难点第二章内科疾病的护理过程-内科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内科疾病的护理过程和护理程序-内科疾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记录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六章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七章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八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护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九章免疫系统疾病的护理-免疫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免疫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免疫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十章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十一章代谢性疾病的护理-代谢性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代谢性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代谢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十二章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传染性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例-传染性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传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十三章疼痛与委員會疗-疼痛的生理与心理反应-疼痛评估与护理-疼痛的管理与控制第十四章老年内科疾病的护理-老年内科疾病的特点和常见病例-老年内科疾病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老年内科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第十五章内科急症的护理-内科急症的分类和常见病例-内科急症的护理原则和护理重点-内科急症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总结: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成人患者内科疾病的护理理论和实践。

第七版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主观题简答题背诵

第七版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主观题简答题背诵

第七版内科护理学简答题主观题背诵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简述血液病的临床类型,并举例说明(1)RBC疾病:如缺铁性贫血。

(2)粒细胞疾病:如WBC 减少与粒细胞缺乏。

(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如单核细胞增多症。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如各类淋巴瘤。

(5)造血干细胞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6)脾功能亢进。

(7)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如ITP。

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成人红细胞计数,男性为(4.0~5.5)X1012/L,女性为(3.5~5.0)×1012/L:血红蛋白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L3.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保持床单平整,衣者轻软、宽松: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

沐浴或清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洗皮肤: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温水)拭浴降温。

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静脉穿刺时,应避免用力拍打及揉擦局部,结扎压脉带不宜过紧和时间过长:注射或穿刺部位拔针后需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

此外,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使用,以防局部血肿形成。

4.鼻出血的预防与护理(1)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出血: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50%~60%左右。

(2)避免人为诱发出血:指导病人勿用力擤鼻,以防止鼻腔内压力增大而导致毛细血管破袋出血或渗血:避免用手抠鼻痴和外力撞击鼻部。

(3)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无效者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棉球填塞,并局部冷敷。

出血严重时,尤其是后鼻腔出血,可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术,术后定时用无菌液状石蜡滴入。

5.口腔、牙龈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指导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坚硬骨头的食物、带硬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口腔黏膜的损伤。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重点笔记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重点笔记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重点笔记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在内科护理中也占据着重要的
地位。

循环系统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养分到人体的组织,并帮助排出
废物。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和淋巴系统。

心脏负责循环系统血液的运动,心脏内腔包含有左心房和右心房,心房可分出左心室和右心室,心室是心脏的收缩部分。

心脏的另一部
分是心脏舒张部分,它与排出心室的血液相连。

心脏舒张后,可把血
液输入大血管系统,血管系统细分成动脉和静脉。

血管系统实际上是从心脏到全身各组织的管道,血液通过管道流动。

动脉是由心脏输出血液的管道,动脉在其路径上收缩;而静脉是
由全身组织输入血液的管道,它们在其路径上舒张。

血液是由50-60%的血浆和40-50%的细胞组成的,其中主要的细
胞类型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散布氧气和
养分到人体全身,并且可以收集各种废物。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
成分,可帮助抵抗病毒感染,而血小板则可帮助止血和修复受损皮肤。

最后,淋巴系统是收集血液中的废物的循环系统,淋巴液可以通
过淋巴系统运送到肝脏中的淋巴结,从而有效排出体外。

内科护理中循环系统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护士需要了解心脏、
血管、血液和淋巴系统的作用,护士还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类型和功能,以便根据临床症状,准确地提供全方面的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
状况。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教案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教案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教案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关爱和照顾能力。

教学内容:血液系统的基本知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及其症状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要点心理和社会支持在护理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血液系统的生理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重点:血液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护理措施。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及PPT课件血液系统模型病例资料和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血液系统的基本知识、常见疾病及其症状、体征等。

直观演示法:通过投影仪展示病例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系统疾病。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具体病例进行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分析法:引入真实的血液系统疾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给出护理方案,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血液系统的了解情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血液系统的基本知识,然后逐一讲解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及其症状、体征,最后介绍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巩固练习:提供病例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症状、体征,提出护理方案。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评价与反馈:评价: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作业布置: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搜集一种你感兴趣的血液系统疾病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出血旳预防与护理
2、口腔、牙龈出血旳预防与护理:
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 进食过程中要细嚼慢咽,注意防止口腔粘膜旳
损伤或被鱼刺、骨头、硬果壳等刺伤;
牙龈渗血时,可用冷开水漱口或局部涂止血粉 或用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或局 部压迫止血;
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楚口腔内陈旧血块。
筛选试验
确诊试验
BT、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 计数、血块收缩试验、 CT、APTT、PT、TT
特殊试验
二、出血倾向
5、护理诊疗 1)有损伤旳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降低、
凝血因子缺乏、血管壁异常有关 2)潜在并发症:出血 3)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血小板降低、凝
血因子缺乏有关 4)恐惊 与反复出血或出血量大有关
出现严重时,可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 术后定时用无菌液体石蜡滴入。
出血旳预防与护理
4、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预防与护理:
降低活动量,防止过分负重和易致创伤旳运动; 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关节腔出血者宜抬高患肢并固定于功能位,深
部组织出血者要注意测量血肿范围,局部冰袋 冷敷,同步可采用局部压迫止血; 出血停止后,改为热敷。
• 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 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 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 停止,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如出 血或溶血),又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称为髓外造血
返回
血细胞(blood cells)生成
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 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进一步分化为各 系祖细胞,进而分化成红细胞、白细 胞、血小板。淋巴系祖细胞则分化为B 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二、出血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血液系统
1、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类:①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
性贫血等)②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书本442)
征,常为病人就诊的原因。

书本443
3、口服铁剂的应用与指导:应向病人说明口服铁剂的目的,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①铁剂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口服铁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和排黑便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至病人难以耐受而被迫停药。

可建议病人饭后或餐中服用,反应过强者可减少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

②应避免铁剂与牛奶、茶、咖啡同服。

为促进铁的吸收,还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以及H2受体拮抗剂,可服用维生素C、乳酸或稀盐酸等酸性药物。

③口服液体铁剂时使用吸管,避免牙染黑
④服铁剂期间,粪便会变成黑色,此为铁与肠内硫化氢作用而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应做好解释,消除病人的顾虑。

⑤强调要按剂量、按疗程服用,定期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保证有效治疗、补足贮存铁,避免药物过量而引起中毒或相关病变的发生。

4、注射用铁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局部肿痛、硬结形成,皮肤发黑和过敏反应。

5、雄激素为目前治疗非重型再障的常用药物。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①感染
②免疫因素
③肝、脾与骨髓因素
④雌激素(书本475)
感染:急性ITP多见于病毒感染,慢性的ITP常因感染而使病情加重
免疫因素:①正常人的血小板输入ITP病人体内,其寿命明显缩短(仅为正常的1/16~1/18)
②大部分病人的血浆及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
③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注和血浆置换等疗效确切。

肝、脾与骨髓不但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和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也是血小板被破坏的主要场所。

7、ITP的诊断要点:①发福出现或首次出现程度不等的皮肤、粘膜甚至内脏出血症状
②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③脾无肿大
④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⑤泼尼松或脾切除治疗有效
⑥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8、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要点:原则是序贯性、及时性、个体性及动态性
①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是有效救治DIC的前提和基础
②抗凝疗法:肝素应用时DIC首选的抗凝疗法,其他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双嘧达莫等
③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④抗纤溶治疗
⑤尿激酶适用于DIC高凝血期,糖皮质激素治疗(书本491)
9、白血病常用化疗药物:①环磷酰胺CTX—脱发、出血性膀胱炎
②白消安BUS—皮肤色素沉着③长春新碱VCR—末梢神经炎④柔红霉素DCR—心脏损伤⑤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高血糖、胰腺炎(书本498)
10、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停止、回抽、评估、解毒、封闭、涂抹、冷敷、抬高(八点)(书本501)
11、四氢叶酸钙(口服与含漱)对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引起的口腔溃疡效果显著
12、柔红霉素、多柔比星、高三尖杉酯碱类药物可引起心肌传到损害,用药前后应监测病人心率、心律及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