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的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麻醉科是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在医疗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麻醉科的重要人才之一,其规范化培训是保障麻醉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下,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内容不够系统和完整、教学方法单一等,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临床路径教学法被引入到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

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过程管理为主线,以明确的临床诊疗路径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通过制定规范的治疗路径,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医生的临床技能和诊疗能力。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为提升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以期为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提升医师临床实践能力、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通过研究,旨在为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模式,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升医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

本研究还旨在总结和分享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经验和启示,为其他医学专业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医学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临床路径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旨在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学习和实践,以达到培养专业技能和提升临床医疗水平的目的。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性: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思维框架,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阶段性:临床路径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和环节,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麻醉科的临床路径》课件

《麻醉科的临床路径》课件

02
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利用 ,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 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03
有利于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和 控制,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和经济效益。
提升患者满意度
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可以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和满意度。
案例二:重症监护的临床路径
总结词
重症监护临床路径是一种针对重症患者的综合诊疗流 程,旨在提高救治效果和降低医疗成本。
详细描述
重症监护临床路径包括病情评估、治疗措施和康复三个 阶段。在病情评估阶段,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病因和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在治疗措施阶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 疗方案,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呼 吸支持、循环支持等。在康复阶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 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逐渐恢复 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间。
反馈与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 关人员,对临床路径进行必要
的调整和优化。
持续改进
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总 结和改进,以不断提升医疗质
量和服务水平。
03
麻醉科临床路径的实践案 例
案例一:手术麻醉的临床路径
总结词
手术麻醉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旨在确 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医疗资源的有限性
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可能制约临床路径的实施,如 医护人员短缺、设备不足等问题可能会影响临床 路径的执行效果。
医疗政策的变动
医疗政策的变动可能对临床路径的实施产生影响 ,需要及时关注政策变化,调整临床路径以适应 新的要求。

麻醉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

麻醉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

麻醉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麻醉是手术和疼痛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帮助患者达到舒适的状态,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感。

但是,麻醉的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实施麻醉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一、麻醉前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和采集麻醉相关的基础信息,包括病史、身体情况、药物过敏史等。

基于这些信息,医生可以选择最适宜的麻醉方式,制定麻醉计划,并对可能出现的麻醉并发症做好预防措施。

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麻醉前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麻醉前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例如,医院可以建立麻醉前评估的流程,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并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和流程。

同时,医院还可以通过对医生的培训和考核,增强医生在麻醉前评估中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保证患者的安全。

二、麻醉中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麻醉中是患者最需要关注的环节,医生需要在这个环节中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对麻醉的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应对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方面,麻醉中包括了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深度的控制以及麻醉并发症的预防等多个方面。

医院可以建立麻醉中的质量管理流程,明确医生的职责和责任,并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保证患者的安全。

三、术后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手术完成后,医生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的麻醉管理和观察,以防止麻醉后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减轻术后的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

医院可以建立术后的质量管理流程,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并建立有效的术后随访机制,及时检测患者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结:麻醉是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麻醉的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过程,医院应该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的流程和体系,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医生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活动,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在麻醉科领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加,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被引入到培训中。

本文将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案例,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意义。

通过对现有培训模式的分析和评估,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能够为麻醉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2 目的目的是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为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规范化培训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分析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和效果评估结果,探讨其对住院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以及对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影响。

通过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提供参考建议。

最终旨在阐明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意义,为未来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指导方向。

2. 正文2.1 临床路径教学法概述临床路径教学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指导,帮助学生或住院医师在特定疾病或病种的诊疗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它包括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规范的流程指导、严谨的实践要求和有效的评估反馈。

临床路径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临床路径教学法的特点包括:一是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或住院医师清晰地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规范的流程指导,通过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引导学习者系统地学习和实践;三是严谨的实践要求,要求学生或住院医师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流程执行,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四是有效的评估反馈,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或住院医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VIP专享】腰硬联合麻醉临床路径

【VIP专享】腰硬联合麻醉临床路径

腰硬联合麻醉临床路径一、硬膜外麻醉适用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情况,可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

二、选择麻醉方案的依据: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教材《临床麻醉学》,徐启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三、进入临床路径的标准:1. 有腰硬联合麻醉适应证2. 无腰硬联合麻醉禁忌证四、进入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标准阶段分为麻醉前评估与准备、麻醉实施、麻醉后随访3个阶段。

1. 麻醉前一日:进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详见麻醉前访视路径);2. 手术当日:(1)核对病人的身份和手术部位,再次进行病情和腰硬联合麻醉可行性的评估;(2)监测生命体征;(3)开放静脉通路;(4)根据所实施的手术,确定腰硬联合穿刺的间隙;(5)腰硬联合穿刺部位;(6)蛛网膜下腔用药剂量;(7)麻醉维持;(8)麻醉处理;3. 手术结束后至送入病房后24h:(1)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和末次用药时间确定患者去向:①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距离末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可送至病房;②麻醉平面在T5以上、距离末次麻醉加药时间1小时以内以及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观察;③患者病情危重或在PACU观察1小时病情仍不稳定,可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ICU观察。

(2)送至病房后24h内,观察和处理:①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的运动与感觉;②麻醉相关并发症;③填写术后随访记录。

五、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出现麻醉并发症者(如全脊麻、局麻药毒性反应、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硬膜外腔血肿、神经损伤、感染等),按相关指南抢救处理。

2. 穿刺失败。

硬膜外穿刺困难导致失败者,可改为全身麻醉等其它麻醉方式,进入其它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麻醉科是临床医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麻醉科住院医师是承担麻醉诊疗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

规范化培训是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培训效果难以量化评估等。

本文将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并具体介绍该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法。

也会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介绍临床路径教学法和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探讨如何将临床路径教学法运用到住院医师的培训中,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医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文还将总结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展望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建议,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对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促进医学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提高医师培训的质量,为优化医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1.3 意义麻醉科是一门高度技术性的学科,对医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极高。

而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医学人才、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途径。

对麻醉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范化培训可以帮助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

通过系统化的培训计划和临床路径教学法,可以帮助住院医师建立起系统的医学知识体系和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规范化培训可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

规范化的培训将医师的行为标准化,减少医疗事故和误诊率,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规范化培训还可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范化培训,可以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临床路径及在麻醉科的应用

临床路径及在麻醉科的应用

• • • •
⑤刺针头斜面方向: 黄韧带前:与身体纵轴平行 达黄韧带: 与身体纵轴垂直 ⑥双手进针: 左手进针,每次2mm,边进针右 手边加压(2ml盐水,0.5cm气泡),穿过黄韧带 时有落空感
• 用玻璃注射器注入气水混合液时几乎感觉 不到阻力,气泡无压缩 • 注意:避免注入空气为宜,因为空气团块可 能影响局麻药扩散,也引起空气栓塞 • 回抽无血 无脑脊液 • 确定硬膜外腔
• ①噻氯匹定:14天 • ②氯吡格雷:7天 • ③低分子肝素(LMWH):停>10-12hr, 继用: 拔管后两小时 • ④结合病史、PT、APTT、INR和临床情况
• *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 Volume 35, Number 1, January-February
• ⑶药物浓度: 下胸段、腰段硬膜外: ①1.6%利多卡因+0.2%地卡因 ②0.5%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 • ⑷维持量:初量(试验量与追加量之和)的 1/2~2/3 八、旁正中穿刺法:略
• 九、并发症: • ⒈穿破蛛网膜 上一间隙重新穿刺,向上置管 但硬膜外用药应减量,且有发生腰麻的可能,应 密切观察以改全麻为安全。 • ⒉局麻药毒性反应 : 在注药过程中,如出现眩晕、耳鸣、舌麻等症状, 多系血管内注药, 应立即停止注药,并将导管退离血管,必要时改 全麻。 •
• 六、【操作方法】 • ⒈体位:侧卧位 • ⒉定位:以手术部位为中心,根据脊神经 的体表分布规律,选择穿刺间隙 • ⒊无菌术: 医生的有菌部位和有菌物品不越过麻醉包 上方;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位中心,半径至 少15 Cm;消毒钳尾端应高于头端,防止消 毒液回流;常规辅无菌巾等。
• • • • •

麻醉中的临床路径麻醉

麻醉中的临床路径麻醉

麻醉中的临床路径麻醉麻醉是医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种手段,用于让疾病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不感知疼痛、实施无创伤操作。

临床路径麻醉是指根据具体的手术或治疗项目,为患者制定一条标准化的麻醉手术路径,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本文将针对麻醉中的临床路径麻醉进行探讨,介绍麻醉的基本知识和临床路径麻醉的应用。

一、麻醉的基本知识麻醉是通过给予患者麻药或者其他相应的物质,使其失去疼痛感觉和意识,从而达到手术或治疗的目的。

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主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无痛手术,并确保手术安全。

二、临床路径麻醉的概念和应用临床路径是指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按照科学的证据和最佳实践规范,制定的一组全面规划的诊疗方案。

它主要包括医疗的目标、麻醉的安排、术后的恢复和护理等环节。

临床路径麻醉是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针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阶段进行制定。

临床路径麻醉的应用可以提供诸如减少手术期间肺部感染、降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好处。

通过合理的麻醉方式和规范化的管理,可以减少麻醉风险,提高手术质量,同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麻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个体化:临床路径麻醉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和手术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制定,确保麻醉效果和手术安全。

2.信息化:临床路径麻醉需要收集患者相关的信息,包括麻醉史、过敏史、疾病史等,以便确定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

3.标准化:临床路径麻醉需要遵循一定的麻醉操作规范,保持麻醉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减少医疗操作的差异性。

4.团队协作:临床路径麻醉需要医疗团队的共同协作,麻醉师、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等需要密切配合,确保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临床路径麻醉的优势临床路径麻醉相对于传统的麻醉方式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麻醉质量:临床路径麻醉能够明确制定麻醉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减少麻醉师的主观因素,提高麻醉的质量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的收治

如果医院能使提供的实际服务费用低于定额的标准
费用,医院就能从中获得盈利,否则就会亏损

为了生存,各医院必须去探索低于定额标准费用的
服务方法和模式
初步的探索

1990年,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
(Boston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Hospital)
意义之二:降低医疗成本
范,缩短平均住院日 合理支付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
获得保险机构的支持,赢得经济效益
意义之三:提高医患满意度

加强了沟通

降低了费用
提高了医院的效率和效益

实施前的准备

加强沟通,交流情况,统一认识
– 制定一个大家均可接受的医疗行为模式

当前的应用
– 多应用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种 – 已从外科向内科,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一期医疗服务向
二、三期医疗服务扩展
传统的临床诊治程序
医生甲
医生乙 医生丙
甲诊治方案
病 人
乙诊治方案 丙诊治方案
医 院 质 控 组 织
临床路径的诊治程序

病人的诊治方案:
–一组人员(即通过大家的协调),一个标准(要 求大家都依此标准路经来进行诊治),一种效果

设计好的、多专业合作的标准计划
– 制定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表
– 表述:服务项目、服务步骤、服务时间、预期服务结果
内容的扩展

初期的内容:
– 侧重于护理、医疗,参加人员为临床护理师及护理人员及 医师

近年的发展
– 多学科间合作和整体服务质量的控制,包括医师、护理人 员及医院有关人员的参与
围手术期监测技术和临床麻醉学的发展, 使外科手术的领域越来越广,一些过去的麻 醉禁忌也已经被打破。 麻醉医师面临的任务繁重,麻醉风险增 大. 对麻醉学科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还有 很多领域尚需发展.

麻醉医师的培训、素质有待提高

麻醉的工作特殊性:个性化 单一性
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实用的临 床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医院里的一组人员
– 包括管理者、医师、护理人員及其他医疗有关的人員

共同针对一种疾病
– 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

制定一项照顾计划
– 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

达到一个明确目标
– 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 疗护理服务质量
目标和方法

最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 控制医疗成本及改善医疗质量
方法
1.
审定常见疾病麻醉的种类、常见麻醉操 作和围麻醉期特殊用药的种类。
2.
循证医学基础上,院内专家撰写临床路 径初稿,国内外著名麻醉学专家审定。
二、制定临床路径所需科室条 件
科室人员对临床路径工作的“KAPB” “K” -- 知识
“A” -- 信念
“P” -- 态度
“B” -- 行为
科室人员的协作精神
目的

工作程序 防患未然

规范操作、用药
附:麻醉的临床路径(目录)
一、临床操作路径 1.椎管内麻醉……………………… 兰青 马正良 2.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兰青 马正良 3.气管内插管操作……………………… 兰青 马正良 4.动脉穿刺…………………………………. 郑 曼 5.深静脉穿刺…………………………..郑 曼 二、临床麻醉路径 7.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夏小萍 8.心脏手术的麻醉……………………………………. 骆 璇 9.血管手术的麻醉……………………………………..骆 璇 10.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徐 鑫 11.五官及颈部手术的麻醉………………………… 李士保 12.开胸手术的麻醉……………………………………徐 鑫 13.饱胃病人的麻醉……………………………………蒋 忠 14.肝移植手术的麻醉……………………………… 顾晓萍 15.肝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 李 勇
《麻醉科的临床路径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医务处 兰青
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 80美元

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1710美
元,增加了20多倍
政府的控制措施

1983年,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
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老年医疗保险和贫困医疗补助实行:
与指南的比较
1.简洁,易读.只说做什么不说为什么 2.注重时间性.和操作同步实用.
3.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
4.注重治疗的结果
临床指南在每日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分解
THKANK YOU!

医院的质量管理:
–按照标准路经审核,分析执行中的异常情况,持 续修正改进 –标准唯一,有据可依,共同完善,提高质量
临床路径的诊治程序
医生甲
医生乙 医生丙 临 床 路 径 方 案 医 院 质 控 组 织
病 人
临床路径的特点



规范化操作——医疗质量的保障 循证医学的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 照顾式管理的延伸,人性化管理的具体 体现 节约费用
– 找出一种最合理的治疗模式,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和更
好的医疗质量 – 达到“高效率、高品质”和“低成本”的目标
– 大部份的医师都可以接受的治疗方法
– 多专业协作的医疗护理标准服务计划 – 最短的住院时间,并在一定时间不因同一种疾病再次住院
工作模式

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 以时间为横轴 – 入院、检查、诊断、治疗、用药、护理、康复、出院一系 列医疗护理手段为纵轴
16.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张 媛 17.肾移植手术的麻醉…………………………………蒋 忠 18.泌尿腔镜手术的麻醉………………………………李 勇 19.脊柱手术的麻醉……………………………………郑 曼 20.老年下肢手术的麻醉…………………… 马正良 靳艳卿 21.产科手术的麻醉………………………… 马正良 夏小萍 22.围术期抗凝病人的麻醉……………………………张 媛 23.手术室外的麻醉管理…………………………… 马正良 24.分娩镇痛…………………………………马正良 靳艳卿 25.术后镇痛管理…………………………………… 汪小海 26.PACU工作常规…………………… 王杨、徐鑫 马正良 27.麻醉机及监护仪的常规检查与维护…… 杨云 马正良 三、麻醉科特殊用药指南 32.止血与抗凝药………………………………马正良 金陵 33.抗心律失常药…………………………………….王尔华 34.降压药…………………………………………… 业光衡 35.止吐药…………………………………………… 业光衡 36.麻醉拮抗药……………………………………… 业光衡
– 提醒医务人员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和消耗
– 同时提高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统筹兼顾,仔细分析,不断改进
– 要注意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医疗成本、预期效果等 – 详细记录和分析差异情况
实施的要点

建立一个多学科的工作团队,并设立监控委员会 确定适合标准化治疗模式的疾病或症状 确定临床路径的工作模式 – 收集临床路径的相关资料 – 收集临床指南及相关文献复习 – 收集某项疾病治疗的医疗、费用、成本等相关资料

编写临床路径表,所有涉及部门签署临床路径的文件 监控执行情况 – 3~6月进行一次修正 – 监控“计划调整”情况,分析结果 – 进行年度总结
实施的步骤


准备阶段、制定路径、实施路径、改进 路径、监侧及评价 后四个阶段循环往复,不断改进 使内容更全面,项目更合理,达到质量 和成本的统一
麻醉科开展临床路径的意义

近些年来,临床路径在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
家和地区(香港、台湾)的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

1998年,我国华西医院试行,现开展6个科室,33个
病种/手术的临床路径
一、定义:
通过标准化的住院方案,对病人治疗过程中
所发生的关键事件依据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规
定,在一定的时限内实现预期的结果。
临床路径的定义
意义之一:提高医疗质量



主动的沟通和交流 – 使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治疗护理,促使满意度上 升 科学的回顾和总结 规范的诊疗和护理 – 支持循证医学、临床治疗指南 – 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服务 – 减少治疗上不必要的差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 工作量 – 培养医疗护理人员的合作精神和自律性 – 通过变异分析,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 同一类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均按同样标准付费—
—定额预付款制(DRGs—PPs) – 将传统的回顾性付费(Petrospective payment)改变为前 瞻性(定额或包干)付费(Prospective reimbursement)
对医疗和医院的影响

该方法未考虑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医疗差 异性,使医院顾虑危重病人的费用超标,影响危重
– 选择了部分病种,在患者住院期间,按照预定的既可缩短
平均住院日和降低费用,又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医疗护 理计划治疗病人

该模式提出后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至今
已在美国60%的医院得到推广和应用
临床路径的提出和应用

人们将此种单病种质量和成本管理的诊疗标准化模
式称之为——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