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环境学院: 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声环境学院: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声环境学院: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1)赛宾的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混响和混响时间是室内声学中最为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
所谓混响,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延迟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残留”现象。
这种残留现象的长短以混响时间来表征。
混响时间公认的定义是声能密度衰变60dB 所需的时间。
混响时间T (s )的表达式为(2.3-1):
A
V K T ?= (s ) (2.3-1) 式中:T ——混响时间,s ;
V ——房间体积,m 3;
A ——室内的总吸声量,m 2;
K ——与声速有关的常数。
c
e c K 26.55lg 24==,一般取0.161。
式(2.3-1)称为赛宾公式。
式中,A 是室内的总吸声量,是室内总表面积与其平均吸声系数的乘积。
室内表面常是由多种不同材料构成的,如每种材料的吸声系数为i α,对应表面积为i S ,则总吸声量∑=i i S A α。
如果室内还有家具(如桌、椅)或人等难于确定表面积的物体,如果每个物体的吸声量为A j ,则室内的总吸声量为A ,可用式(2.3-2)计算求得。
∑∑+=j i i A S A α (2.3-2)
上式也可写成:
∑+=j A S A α (2.3-3)
式中:S ——室内总表面面积,m 2;
∑=+++=i n S S S S S 21
α——室内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
S S S S S S S S S S i i i i i n n n ∑∑∑==++++++=
αααααα 212211 (2.3-4)赛宾公式适用于室内吸声较小的情况(α<0.2)。
混响时间_精品文档

混响时间:当声源停止后声压级衰变60Db(相当于平均声能密度降为原来的1/606)所需的时间。
本定义假设之前提为:声衰变时,被测之声压级衰变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以及背景噪声足够低。
满场:正常使用(或演出)状况,管总占座率达80%以上。
排演状况:厅内只有必要的测量技术人员和参加演出的演员,以及必要的布景、道具,而这些都必须与相对应的满场正常使用时相同,但没有任何观众。
空场:除必要的测量技术人员外,厅内没有观众和演员,测量时,厅内设施与相应的满场正常使用时完全相同。
混响——一个稳定的声音信号突然中断后,厅堂内的声压级跌落60dB所需要的时间。
它的确定跟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有关,简略的由下式表示:T60=0.163V αS S式中:赛宾(吸声)因数:用Sabine混响时间公式算出的吸声材料的吸引量除以该材料的面积。
T——混响时间,s;V——房间体积,m3;αs——平均Sabine因数;S——房间表表面积,m2。
此公式适用于标准大气条件,1.013×105Pa,15℃。
单位:秒最佳混响时间混响时间是厅堂音质或称室内音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从混响时间的长短,大致可以判断厅堂音质的好坏。
在建声设计中,由于能对室内的混响时间进行定量计算,T60=0.16V/A(s),式中,V为房间容积(m3),A为室内总吸声量。
而且混响时间的测试方法简单,因此仍为音质设计最重要的内容。
事实上,房间混响是否适当,不仅仅关系到声音的清晰度,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声音是否真实、自然的程度,是否动听悦耳。
主观听音评价的丰满、温暖、清晰、空间感等都与混响是否适当密切相关。
要把混响控制到适当的程度,首先要知道适当的混响时间是多少,又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厅堂音质及其混响时间的大量测试、统计分析,以及主观听音评价,声学家提出了“最佳混响时间“的概念,语言清晰度的高峰段就是最佳混响时间的范围。
最佳混响时间是对大量音质效果评价认为较好的各种用途的厅堂,如音乐厅、歌剧院、电影院、报告厅、会议室、录音室、演播室等实测的500Hz和1000Hz满场(指实际使用状态,如座椅坐有观众)混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
声环境学院室内声学与混响时间

声环境学院室内声学与混响时间概述:在建筑声学中,很多情况涉及到声波在一个封闭空间内(如剧院观众厅、播音室等)传播的问题,这时,声波传播将受到封闭空间的各个界面(墙壁、顶棚、地面等)的约束,形成一个比在自由空间(如露天)要复杂得多的“声场”。
这种声场具有一些特有的声学现象,如在距声源同样远处要比在露天响一些;又如,在室内,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不会像在室外那样立即消失,而要持续一段时间。
这些现象对听音有很大影响。
室内声场:(1)室内声场的特征从室外某一声源发出的声波,以球面波的形式连续向外传播,随着接收点与声源距离的增加,声能迅速衰减。
而在剧院的观众厅、体育馆、教室、播音室等封闭空间内,声波在传播时将受到封闭空间各个界面(墙壁、天花、地面等)的反射与吸收,声波相互重叠形成复杂声场,即室内声场,并引起一系列特有的声学特性。
室内声场的显著特点是:①距声源一定距离的接收点上,声能密度比在自由声场中要大,常不随距离的平方衰减。
②声源停止发声以后,在一定的时间里,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延迟的反射声,产生所谓“混响现象”。
③由于室内的形状和内装修材料的布置,可能会形成回声、颤动回声(平行墙面引起的多次声反射)、声音聚焦等各种特殊听音现象。
④由于声反射形成的干涉而出现房间的共振,引起室内声音某些频率的加强或减弱。
(2)室内几何声学忽略声音的波动性质,以几何学的方法分析声音能量的传播、反射、扩散,称作“几何声学”。
与此相对,着眼于声音波动性的分析方法叫做“波动声学”或“物理声学”。
对于室内声场的分析,用波动声学的方法只能解决体型简单、频率较低的较为单纯的情况。
在实际的大厅里,其界面的形状和性质复杂多变,用波动声学的方法分析十分困难。
但是在一个比波长大得多的室内空间中,如果忽略声音的波动性,用几何学的方法分析,其结果就会十分简单明了。
因此在解决室内声学的多数实际问题中,常常用几何学的方法,就是几何声学的方法。
当然,这并不是说波动理论不重要,为了正确运用几何声学的方法,对声音的波动性质也应有正确和足够的理解。
声环境学院:依林—努特生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赛宾公式和依林公式只考虑了室内表面的吸收作用,对于频率较高的声音(一般为2000Hz 以上),当房间较大时,在传播过程中,空气也将产生很大的吸收。
这种吸收主要决定于空气的相对湿度,其次是温度的影响。
表2.3-1为室温20℃,相对湿度不同时测得的2000Hz 以上空气吸声系数。
当计算中考虑空气吸声时,应将相应之吸收系数(4m)乘以房间容积V ,得到空气吸收量,加到式(2.3-5)分母中,最后得到式(2.3-6)。
mV
S KV
T 4)1ln(+--=
α (s ) (2.3-6)
式中:V ——房间容积,m 3; S ——室内总表面面积,m 2; α——室内平均吸声系数;
4m ——空气吸声系数,为大气吸收衰减系数乘以)
lg(10004e ⋅。
科学常数
e=2.71828。
通常,将上述考虑空气吸声的混响时间计算公式称作“依林—努持生(Eyring- Knudsen)公式”。
表2.3-1 空气吸声系数4m 值(室内温度20℃)。
计算你房间的混响时间

计算你房间的混响时间
计算你房间的混响时间
你的录音棚或是听音室是否合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混响时间,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程序轻松的算出房间的混响时间。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简单的算出声音在一个房间里的反射次数,这取决于房间的体积以及房间内物品吸收声音能量的比率。
在一间空房子里,反射时间是与房间体积表面积的比值成比例的。
通常定义反射时间为声音减少到60dB所需要的时间(Reverberation Time),缩写为RT60。
1922年房间声学研究的先驱Wallace Sabine得出了计算公式:RT60=k(V/Sa)
k值是一个恒量,当使用米制做单位时k等于0.161,当使用英尺制时k等于0.049。
Sa(sabins的缩写)是房间内各个吸收表面的吸收系数总和,不同的材料有他们不同的吸收频率,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实验计算的。
V是房间的体积。
以下就是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的一个页面里的计算RT60的系统,作者是Piotr Filipowski,大家也可以算算你的录音棚,听音室的混响时间(RT60)的值。
输入房屋尺寸,以及室内物品,系统会自动算出相应频率下RT60的数值
宽:
英尺制米制
125Hz 250Hz 500Hz
1kHz 2kHz 4kHz
RT60的结果大约是。
声学计算公式大全[1]
![声学计算公式大全[1]](https://img.taocdn.com/s3/m/d814e83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8.png)
声学计算公式⼤全[1]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吸声系数:声压和声强有密切的关系,在⾃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测点到声源的距离,就可计算出该测点之声强和声源的声功率。
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1、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2、声功率级Lw取Wo为10-12W,基准声功率级任⼀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Lw为:3、声强级:3、声压级的叠加10dB+10dB=? 0dB+0dB=? 0dB+10dB=? 答案分别是:13dB,3dB,10dB.⼏个声源同时作⽤时,某点的声能是各个声源贡献的能量的代数和。
因此其声压是各声源贡献的声压平⽅和的开根号。
即:声压级为:声压级的叠加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总声压级只⽐原来增加3dB,⽽不是增加⼀倍。
这个结论对于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同样适⽤。
此外,两个声压级分别为不同的值时,其总的声压级为两个声强级获声功率级的叠加公式与上式相同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式通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何声学3.2.1 反射界⾯的平均吸声系数(1)吸声系数:⽤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的基本参量通常采⽤吸声系数,以α表⽰,定义式: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特性和声波⼊射⾓度有关。
声波垂直⼊射到材料和结构表⾯的吸声系数,成为“垂直⼊射(正⼊射)吸声系数”。
这种⼊射条件可在驻波管中实现。
其吸声系数的⼤⼩可通过驻波管法来测定。
当声波斜向⼊射时,⼊射⾓度为θ,这是的吸声系数称为斜⼊射吸声系数,。
15.混响时间如何计算[共3页]
![15.混响时间如何计算[共3页]](https://img.taocdn.com/s3/m/337f3a2dfab069dc502201ed.png)
音响师理论与实战技巧◆ 26 ◆直达声与早期反射声(第1次反射声)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当时间间隔小于50ms 时,人耳无法辨别有多少反射声,只觉得声音显得饱满,有延续和拖尾现象。
室内声源停止发声,能听见余音的现象称之为混响。
混响是反射声引起的。
反射声由强至弱,逐渐衰减。
对于扩散声音比较均匀,没有声缺陷的房间,反射声的声压衰减一般随时间呈指数衰减,即P t = P 0e −σt 。
(2-5)式中,P 0为直达声声压;σ为与吸声系数相关的衰减因子;t 为听见直达声起算的时间;P t 为某一时刻的反射声声压。
上式也可写作 t 020lg 20lg e t P t P σβ=-=-。
(2-6) 式中,β = 20σlge 。
可见,室内相对声压级随时间呈线性关系变化。
室内反射声的衰减情况与声音频率有关,各种频率成分衰减并不完全相同。
常使用混响时间T 60来描述室内混响,其定义是:室内源停止发声,降低到比初始声压级低60dB 所需要的时间。
有时,也可以用声强或声强级的概念表述,即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反射声强下降到原声强百万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或反射声的声强降低到比初始声压级低60dB 所需要的时间。
图2-14显示了吸收因子σ对混响时间的影响,由此可见,σ越小,混响时间越大。
图2-14 混响时间和吸收系数的关系15.混响时间如何计算当声源在室内发声时,它经过的每一点都有众多的反射波,且振幅和传播方向都不同。
这些声波会非常复杂的干涉现象。
当声源稳定发声时,稳态强度虽然因为干涉现象而不是每一点都相同,但平均起来室内各点是相同的,只是距离声源较近的地方比较高一点而已。
当在室内发出稳定的声音后,声压逐渐增大,在大多数房间内,经过 1s 后便达到稳态值。
同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音衰减到听不到以前,要经历一段时间。
声音衰减是按指数曲线的,由于干涉的存在,衰减在一个相当的范围内有升降,只是平均值是一个指数曲。
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1、用于一般近似计算和和混响室测吸声系数时使用的公式:
T 60=
)S
2、用于音乐厅、礼堂、体育馆、影剧院等大空间场合测吸声系数时使用的公式:
T 60=0.161V
()S
-S l n (1-a )+4m V
3、用于试听室、A V 视听室、演播室等小空间场合测吸声系数时使用的公式:
T 60=0.161V
()S
-S l n (1-a )
4、以下为本人总结的在为房间做声学处理时所要通过的计算步骤的公式归纳,如有不妥之处,望高人批评指正为谢
现盖X a a a s s s s 1111122222总
=A 增
盖盖+盖+……现现现+++A A =增增==A 增
总A =盖
=
……T 需
备注:V =房间容积 S =内表面积 A =吸声量 T =混响时间a =吸声系数 4m =空气吸声系数 a =平均吸声系数
附件1、
空气吸声系数4m值(室温20℃)
附件2、
a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赛宾的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混响和混响时间是室内声学中最为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
所谓混响,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延迟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残留”现象。
这种残留现象的长短以混响时间来表征。
混响时间公认的定义是声能密度衰变60dB 所需的时间。
混响时间T (s )的表达式为(2.3-1):
A
V K T ⋅= (s ) (2.3-1) 式中:T ——混响时间,s ;
V ——房间体积,m 3;
A ——室内的总吸声量,m 2;
K ——与声速有关的常数。
c
e c K 26.55lg 24==,一般取0.161。
式(2.3-1)称为赛宾公式。
式中,A 是室内的总吸声量,是室内总表面积与其平均吸声系数的乘积。
室内表面常是由多种不同材料构成的,如每种材料的吸声系数为i α,对应表面积为i S ,则总吸声量∑=i i S A α。
如果室内还有家具(如桌、椅)或人等难于确定表面积的物体,如果每个物体的吸声量为A j ,则室内的总吸声量为A ,可用式(2.3-2)计算求得。
∑∑+=j i i A S A α (2.3-2)
上式也可写成:
∑+=j A S A α (2.3-3)
式中:S ——室内总表面面积,m 2;
∑=+++=i n S S S S S 21
α——室内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
S S S S S S S S S S i i i
i i n n n ∑∑∑==++++++=αααααα 212211 (2.3-4) 赛宾公式适用于室内吸声较小的情况(α<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