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多糖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韦玮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当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及丰富的化学成分使其成为中医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当归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当归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将概述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并介绍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物活性。
重点阐述当归的药理作用,如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抗氧化、抗炎等,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分析这些药理作用与当归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还将探讨当归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综述,本文旨在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推动当归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当归的化学成分当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涵盖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多糖、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挥发油:当归中的挥发油是其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这些挥发油主要由多种萜类化合物组成,如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当归独特的香气,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药理作用。
多糖:当归多糖是当归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当归多糖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对多种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氨基酸:当归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
这些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酸:当归中还含有多种有机酸,如阿魏酸、苯甲酸等。
这些有机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对于改善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微量元素:当归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当归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涵盖了挥发油、多糖、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进展

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综述·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当归为伞形科(umbrelliferae )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根,当归入肝、心、脾,药性甘、辛、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为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之一,素有“十方九归”之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提取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对当归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多糖是其主要成分之一。
我国学者邓永健等[1]从岷县当归中分离出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 ,AP ),组分含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以及半乳糖酸等。
AP 为当归主要水溶性成分,且具有明显地改善血液系统、免疫促进、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故成为当归药效成分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P 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血液系统作用AP 能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并且这种作用在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受到抑制时尤为明显。
同时,AP 能够影响动物机体的造血系统,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小鼠与人髓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显著促进作用。
Liu 等[2]将AP 作用于小鼠脾细胞后发现,小剂量AP (2.3mg/kg )可以快速恢复贫血小鼠的外周血红蛋白至正常水平,缓解了贫血症状。
另有实验发现,AP 能有效地刺激正常小鼠及贫血小鼠的早、晚期红系祖细胞和CFU-GM (粒细胞及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增殖,并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其向红系、粒系细胞方向分化[3]。
同时,我国学者柳永青[4]发现,AP 通过保护和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了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导、激活造血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等,从而产生造血效应。
杜小丽等[5]探讨了AP 对小鼠造血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为阐述AP 在造血调控和动员方面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其性温,味甘、辛。
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
除中医处方配方用药外,含当归的中成药达80余种。
同时,当归也是中国卫生部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作为滋补品食用。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当归的栽培、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着广泛研究,尤其是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从中发现了很多新成分和生物活性,阐明其作用机理。
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当归中分离、鉴定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和黄酮等成分。
挥发油当归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1%,为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丁烯基酞内酯。
刘国生等⑴曾将当归的挥发油分为中性、酚性和酸性3个部分。
从化学结构上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酞类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
苯酞类: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从当归中最早分离鉴定的一类化合物,包括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E-丁烯基苯酞、Z-丁烯基苯酞等成分。
苯酞类二聚体:苯酞类二聚体是近年来从当归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Z-383’a,7’a-四氢”6,3’,7,7’a-二聚藁本内酯劣’項同、V-,’,7,3’a-二聚藁本内酉旨、levistolideA、(3Z,3Z’)-’,’-双藁本内酯、当归双藁苯内酯A等。
其他成分:当归挥发油中还含有以ai蒎烯、P 雪松烯、氧化石竹烯等为代表的萜类化合物;以丁烯基苯酣、丁香油酣、对-乙烯基愈创木酣等为代表的酣类化合物;以十四烷、壬烷、正十一烷等为代表的烷烃类化合物。
当归的有效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

2 当归的药理作用
当归富含多糖袁 其中 D-葡萄糖尧D-木糖尧D-半 乳糖等为酸性多糖袁 可占干燥药材的 8.5%. 一般情 况下袁 当归多糖通过聚合作用形成结构更为复杂的 杂多糖袁进而发挥补体活性作用[7]. 当归多糖可采用 水煮醇沉法分离提取. 大量数据表明[8]袁若用微波或 超声波对当归做预处理后袁 再用水提醇进行分离袁 即院先用用石油醚尧乙醚除去当归中的脂溶性物质袁 再用 85%的乙醇除去单糖等水溶性糖类袁然后水提 醇沉法制得当归粗多糖. 当归粗多糖蒸馏水溶解袁 用稀碱溶液提取并用阴阳离子混合树脂交换袁 最后 乙醇沉淀. 此方法可使当归多糖的提取率达到 80% [9]以上. 1.3 当归氨基酸
1 当归的化学成分
当归的化学成分较复杂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袁 化学成分也随之更迭袁就目前探究表明当归的化学 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尧多糖尧氨基酸尧有机酸[2]和黄 酮等有机成分. 1.1 当归挥发油
当归中所包含的挥发油共几十多种袁其中显中 性的挥发油可占 88%袁酚性油次之渊10%冤袁酸性油仅
占 2%. 近 30 年来袁学者均效仿李菁[3]对当归挥发 油进行提取院即超临界萃取法萃取当归中的挥发油. 实验数据表明藁本内酯含量最高袁 其次是丁烯基酞 内酯. 这两种物质从化学结构来讲为苯酞类化合 物曰当归双藁本内酯 A袁正丁基四氢化内酯等均是苯 酚类二聚体曰琢-蒎烯尧 异菖蒲二烯等是萜类化合物 的代表曰苯酚尧丁烯基苯酚等则代表酚类化合物袁此 外含有正十一烷等烷烃化合物[4-6]. 1.2 当归多糖
当归多糖的成分及其生物学作用

维普资讯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 0 0 7年 第 2 第 9期 8卷
系造 血祖 细胞 的增 殖 分化 有显 著促 进 作 用 。 当归多
糖能 增加外 周血 细胞 、 白细 胞 、 血红 蛋 白及 骨 髓 有核
进 效应 , 增 强 心 、 、 胰 中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活 能 脑 肾、
4 当归 多糖 的临床应 用
调节 作 用 , 其抗 凝 血 作 用 主要 是 影 响 内 源性 凝 血 系 统, 显著延 长 AP TT, 外 源性 凝 血 系 统 影 响较 弱 , 对 并 能促进 血小 板聚集 , 这可 能是 它止 血 的作 用途 径 。
3 3 抗放 射损 伤作 用 洪 艳[] . 1 研究 当归 多 糖对 三 1 组 刀豆蛋 白( o A) 导 的 T 细胞 增 殖和 I C n 诱 L一2及
可 以完全 的体 现 中药 的多 靶点 、 途径 的作 用机 制 , 多
可 以用 于免疫 系统 调节 、 肿 瘤等 疑难 病 症 的治 疗 , 抗 同时发现 当归 多糖对 四氧嘧 啶小 鼠有 一定 的降糖 作 用[ 但是该 实 验 的结 果 是 建 立 在 试 验周 期 只 有 1 1 , 天 的基 础 上 的 , 以 明确 其 是 否有 降 糖 作 用需 要 进 所 行试 验 周 期相 对较 长 , 同 的动物 模 型 的基 础 上 的 不 试 验 , 得 高兴 的是 , 试验 已经 能 初步 说 明其 具 有 值 该 降糖 作 用 , 将 当 归多 糖 开 发成 降 糖 产 品提 供 了参 为 考 。针 对 目前糖 尿 病 及 其 并 发症 的 发病 率 高 , 愈 治 难 等 特 点 , 大 医药 工作 人 员 已经 注 意 到 中药 多糖 广 具 有 明 显 的降 糖 作 用 , 以有 效 的干 预 和治 疗糖 尿 可 病 这种多 靶点 和多器 官损 伤 的疑 难疾 病 。但 是被 开 发 成产 品 的仍 然很 少 , 以 当归 多糖 在 抗 糖 尿病 方 所 面存 在 巨大 的潜力 和发展空 间 。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其性温,味甘、辛。
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
除中医处方配方用药外,含当归的中成药达80余种。
同时,当归也是中国卫生部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作为滋补品食用。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当归的栽培、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着广泛研究,尤其是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从中发现了很多新成分和生物活性,阐明其作用机理。
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当归中分离、鉴定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和黄酮等成分。
挥发油当归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1%,为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丁烯基酞内酯。
刘国生等⑴曾将当归的挥发油分为中性、酚性和酸性3个部分。
从化学结构上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酞类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
苯酞类: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从当归中最早分离鉴定的一类化合物,包括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E-丁烯基苯酞、Z-丁烯基苯酞等成分。
苯酞类二聚体:苯酞类二聚体是近年来从当归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Z-383’a,7’a-四氢”6,3’,7,7’a-二聚藁本内酯劣’項同、V-,’,7,3’a-二聚藁本内酉旨、levistolideA、(3Z,3Z’)-’,’-双藁本内酯、当归双藁苯内酯A等。
其他成分:当归挥发油中还含有以ai蒎烯、P 雪松烯、氧化石竹烯等为代表的萜类化合物;以丁烯基苯酣、丁香油酣、对-乙烯基愈创木酣等为代表的酣类化合物;以十四烷、壬烷、正十一烷等为代表的烷烃类化合物。
当归多糖的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2 0 o 5 '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1 - 1 4 .
2 . 1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外周血红蛋白( H b 量是临床评价贫 血病的 『 8 厦雪 雁, 彭 仁琚, 王智勇. 当归多 糖及其分 离 组分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 0 1 2 0 4 _ 2 O 7 . 重要指标, 当归多糖自 § 加外周血红细胞 、 白细胞、 血红蛋白及骨髓有核 效应 武 汉大学学报 医学版2O 细胞 数 张 晓君等在 当归多 睹的免疫 活性和对造 血功能 影响实验 中发现 当 【 9 ] 刘景田, 党小军, 王惠萍' 等. 中药多糖对红细胞膜相 c D免疫油} 生 的调节作 归多 糖有升 高 H 贫血症状 作用l l q 口以 3 H — T d R掺人法 对骨髓 有核细 用l J l 中国现代 医学杂志2 0 0 Z 1  ̄ 1 胞D N A合成代谢进行测定, 当归多糖能显著增加辐射损伤小 鼠内源幽 卑 【 1 O ] 张晓君 最陈, 胡鹈 等. 当归多糖的免疫活陛和对造血功能影响f f 1 . 中药 药理与临床’ 2 0 0 Z l 8 4 _ 2 5 . D N A合成。 2 2对凝血和血, J 、 板聚集的影响。杨铁虹、 贾敏等在当归多糖对凝血 【 1 1 】 杨铁 贾敏梅 其炳, 等 当归多糖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中药材’ 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当归多糖既有显著的抗凝血活性, 又有明 2 0 0 2 , 2 5 ( 5 ) : 3 4 4 - 3 4 5 . 显的止血作用I I 。 止血主要与血小饭功能存 关系, 当归多塘自 血小 [ 1 2 J 田庚元, 冯宇渔 林颖植 物 多糖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药杂志, 1 9 9 5 2 0 (  ̄ 4 41 . 板聚集, 是其 止血的作用途径。 3抗肿瘤 作用 [ 1 3 ]  ̄ - , 崔玉芳, 黄荣巍等. 当归多糖的制备及抑瘤作用Ⅱ l 科学 技术与工 近些年研究发现云芝多糖 、 猪苓多糖 、 香菇多糖等具有提高机体免疫  ̄ o o 3 3 ( 6 ) 61 - 5 z 功能的’ 活 中 瘤的作用 近些年对当归 [ 1 4 ] 洪艳, 刘煜敏 熊小红 等. 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和造 展. 骆传环等通过水提醇沉超滤等方法获得当归多糖采 用获得当归多糖 血功 能的保护 作 用 医学临床研 究, 2 0 0 Z 1 9 ( 1 1 — 3 2 对于小鼠 S 1 8 0 实体瘤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当归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 [ 1 5 ] Y o n e i S . X - r a y - i n d u c e d S t r u e t u r a 1 c h a n g e s i n e r y t - h mc y t e m e m-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徐志伟;李季文;马新换;杜伟锋;边娜;毕映燕【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年(卷),期】2024(42)4【摘要】当归作为“分根梢”理论的代表药材,其以不同药用部位分别入药起源于唐代,形成于金元,兴盛于明清;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总结,逐渐确立了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的作用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含有当归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无机盐等药效部位及阿魏酸、绿原酸、欧前胡素、藁本内酯等药效成分;在当归头、当归身及当归尾等不同药用部位中,上述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均匀、区别不大,但含量及相关比例差异明显;多数学者认为,含量、比例差异可能是导致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存在较大药理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分布情况及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从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和含量差异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药效物质基础对应的药理作用研究,找寻当归不同药用部位间存在的“成分-效用”关系,以期为历代医家将当归按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分别入药提供更强有力的佐证,同时为当归提出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总页数】4页(P74-77)【作者】徐志伟;李季文;马新换;杜伟锋;边娜;毕映燕【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兰州市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2.大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资源利用研究进展3.柘树不同药用部位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4.牡丹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5.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炒焦过程中颜色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归多糖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韦 玮1,龚苏晓2,张铁军2﹡,胡 静1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 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 300193摘 要 当归多糖为当归主要水溶性成分,具有明显的补血活血、免疫促进、抗肿瘤、抗辐射损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因而成为当归药效成分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从当归多糖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当归多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当归多糖;化学;药理;综述中图分类号:R2.71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76(2009)02–0130–05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mpositions of angelica polysaccharide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onWEI Wei1, GONG Su-xiao2, ZHANG Tie-jun2*, HU Jing11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2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 300193, ChinaAbstract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as the main water-soluble component from the root of Angelica sinensis, has the comprehensiv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enriching blood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immunoenhancement, antitumor, and antiradiation, etc.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compositions of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re reviewed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which 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gelica polysaccharide.Key words angelica polysaccharide; chemical (chemistry) ; pharmacology; review当归为伞型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甘肃岷县、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地,味甘、辛、性温,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肠燥便秘等病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提取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对当归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多糖是其主要成分之一[1]。
当归多糖具有明显的补血活血、免疫促进、抗肿瘤、抗辐射损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
当归多糖为当归主要水溶性成分,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故成为当归药效成分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当归多糖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1 当归多糖类化学成分研究按照各种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当归粗多糖,是含有多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多糖混合物。
药理学研究中,一般要求其具有均一、可控的理化性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一般性和可比性。
为此,需要对多糖进行分级分离,以达到纯化的目的。
商澎[2]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H3BO3和醋酸对粗多糖AP-0进行分级分离,得到3种多糖组分:AP-1,AP-2和AP-3。
采用纸色谱和薄层色谱分析多糖各组分的单糖组成,高效凝胶过滤色谱和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析多糖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电荷性质,红外光谱法分析多糖各组分的糖苷键构成。
得出AP-0,AP-1,AP-2和AP-3分别由5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多糖部分组成;在电荷特性上又可分为4个不同部分;红外光谱提示收稿日期:2009-04-23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I37B07)作者简介:韦玮(1982—),女,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E-mail: weiweihelen@ ﹡通讯作者 张铁军,研究员。
E-mail:tiezheng4@4构型为α-D-葡萄吡喃型。
张林维[3]等将当归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DEAE 种多糖的糖链纤维素和Sephadex G-150柱色谱,得到As-Шa和As-Шb两个多糖组份,经琼脂糖凝胶柱色谱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5×104和4.9×104左右;经电泳和凝胶柱色谱分析,证明都是均一的;组成分析表明As-Ⅲa由葡萄糖组成;As-Ⅲb由葡萄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0∶10∶4。
陈汝贤[4]等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DEAE-Sephadex A-25柱色谱从当归中分离得到多糖组分XC-1,凝胶色谱法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5,组成分析表明XC-1只含葡萄糖,且经红外测定为α型葡萄糖,连接点分析证明葡萄糖主链是以1,6位连接。
又采用同样的方法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均一性多糖组分X-C-3-Ⅱ;凝胶色谱法测定相对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5;利用气相色谱法鉴定多糖组分中所含单糖的种类和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为56.0∶22.1∶18.9∶1.9∶1.1[5]。
刘娟[6]等对当归中获得的当归多糖(ASP)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其部分理化参数。
结果所得当归多糖,总糖含量为96.8%;192 nm处有明显吸收峰,260、280 nm处均无吸收峰,证明被测物为多糖,且不含核酸及蛋白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在3 352、2 940、1 747、1 626、1 414、1 237、1 021、536 cm-1处表现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糖残基间的苷键可能为α-糖苷键;相对分子质量为1×104~1.1×105,80%的组分集中在4.3×104左右;当归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和木糖组成,其摩尔比值为17.8∶5.8∶12.0∶1.0∶2.2。
杨兴彬[7]等采用三氟乙酸水解当归多糖,糖腈乙酰衍生化水解单糖产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当归粗多糖CAP及其组分APF1、APF2和APF3的单糖组成。
结果表明,当归粗多糖CAP及其组分的单糖组成摩尔比各不相同。
CAP由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半乳糖(Ga1)组成,其摩尔比为1.00∶2.72∶0.72∶4.00∶2.32;APF1由Rha、Ara、Glc、Gal组成,其摩尔比为1.00∶2.27∶7.80∶2.69;APF2由Rha、Ara、Man、Glc、Gal组成,其摩尔比为1.00∶5.29∶3.66∶9.11∶5.17;APF3由Rha、Ara、Man、Glc、Gal组成,其摩尔比为1.00∶4.54∶2.98∶11.09∶7.45。
Cao[8]等采用水提醇沉,DEAE-Sephadex A-25柱色谱、Sephacryl S-400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纯化的方法从当归中分离得到当归多糖APS-2a,苯酚-硫酸法检测多糖含量,HPSEC法检测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气相色谱法检测单糖组成。
结果显示,APS-2a为单一组分,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4×105,单糖组成为葡萄糖、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
Sun[9]等采用热水提取的方法,从当归中得到水溶性粗多糖ASP,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出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
中性多糖ASP1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表明是葡聚糖和阿拉伯半乳聚糖的混合物;酸性多糖ASP2、ASP3组成为半乳糖醛酸、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
用HPSEC检测ASP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104,是粗多糖的主要组成部分。
Cao[10]等从当归的根中提取出两种水溶性糖(APS-1cⅠ 、APS-1cⅡ),并采用离子交换和凝胶滤过色谱法进一步纯化,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7×105 和3.9×104 。
采用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及GC-MS,IR,NMR等对当归多糖APS-1cⅠ、APS-1cⅡ进行结构分析,得到APS-1cⅠ组成的单糖仅为(1→6)-α-D-Glcp;APS-1cⅡ组成的单糖为(1→4)-a-D-Glcp和(1→6)-a-D-Glcp,摩尔比为4.0∶1.0。
Chen[11]等从当归中得到当归多糖X-C-3-Ⅲ和X-C-3-Ⅳ,它们的相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5×104和65 765 ,同时确定了2种多糖的单糖组分及各组分的百分量,单糖组成为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摩尔比分别为24.3∶15.8∶4.2∶3.1∶52.6和12.6∶10.7∶7.2∶8.3∶61.2。
2 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2.1 当归多糖的免疫促进活性大量药理及临床实验证明当归多糖不仅能激活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M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细胞(CT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树突状细胞(DC)等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激活补体系统,促进抗体产生,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12]。
2.1.1 当归多糖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归多糖能够影响机体的免疫器官。
凌小曼[13]等研究发现当归多糖可明显提高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能抑制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脾脏萎缩和胸腺萎缩,也能对抗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小鼠脾脏萎缩,增加小鼠脾重,而对于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胸腺影响不大。
商澎[14]等在研究当归多糖AP0组分对小鼠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时发现给药组的脾脏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胸腺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当归多糖对免疫功能的机制与其对免疫器官以及淋巴细胞和细胞介质的作用有关。
另据报道[15],AP-PBMC条件培养液可促进PBMC (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AP注射BALB/c小鼠后脾细胞增殖能力和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此特性可能与单核细胞的活化密切相关。
2.1.2 当归多糖对体液及细胞免疫的影响夏雪雁等[16]的研究也发现当归多糖可以提高大剂量泼尼松龙(PSL)所致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补体C3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