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合集下载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大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最近在全国流行了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是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怀特海编著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他在书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要极力培养学生把思考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成为一种需求。

还指出在生活和劳动中,不能利用和使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而教育的核心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要它充满活力,活泼起来。

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核心问题。

同时教育是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变得不同和具有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他们自身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

反思我们现在,由于教育的目的和课堂的模式决定了中国的学生会出现大量的厌学情绪,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差生”和“坏生”。

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示生活的多姿多彩,而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完全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

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各种各样的知识挤压教给他们。

北大教授郑也夫把中国12年中等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

他说,“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传统教育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

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而分数变成为了划分“优秀学生”同“差学生”之间的唯一衡量尺。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并没有传授其思想。

只是单纯得为了解题而解题,为了考试而考试。

郑也夫教授精辟的论述,已经把我们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部揭露出来。

我们认真去想想,这些用于考试的内容真能让学生们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多少问题吗?在美国,小学教育便设置了这样一类课程,例如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解决压力,还有如何同知心朋友交流、学会制定计划并行动、学会享受自然之美、如何相信自己的判断、如何将想法明确地告诉对方等等,除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还开设关于品格教育的课程。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五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五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教育的目的读后感范文篇1最近在全国流行了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是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怀特海编著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他在书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要极力培养学生把思考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成为一种需求。

还指出在生活和劳动中,不能利用和使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而教育的核心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要它充满活力,活泼起来。

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核心问题。

同时教育是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变得不同和具有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他们自身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

反思我们现在,由于教育的目的和课堂的模式决定了中国的学生会出现大量的厌学情绪,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差生”和“坏生”。

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示生活的多姿多彩,而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完全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

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各种各样的知识挤压教给他们。

北大教授郑也夫把中国12年中等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

他说,“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传统教育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

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而分数变成为了划分“优秀学生”同“差学生”之间的唯一衡量尺。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并没有传授其思想。

只是单纯得为了解题而解题,为了考试而考试。

郑也夫教授精辟的论述,已经把我们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部揭露出来。

我们认真去想想,这些用于考试的内容真能让学生们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多少问题吗?在美国,小学教育便设置了这样一类课程,例如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解决压力,还有如何同知心朋友交流、学会制定计划并行动、学会享受自然之美、如何相信自己的判断、如何将想法明确地告诉对方等等,除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还开设关于品格教育的课程。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7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7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7篇)《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7篇)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目的》读后感(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1怀特海先生的《教育的目的》是怎样的一本书?王立忠先生给了我们读者很好的解释,这是一本奇书!错过一一遗憾一辈子!迟读一一遗憾一辈子!知而不读一一后悔一非子!知而细读一一幸运一辈子!所以,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人研读的奇书!给你一缕前所未有的有神清新!给你一个千载难逢的拍案叫绝!给你一个今生难得的相见恨晚!究竟是怎样的一本好书,能这么绝、这么奇?带着这样的好奇,寒假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我觉得很与众不同,首先从内容组成上来说,它涵盖了"技术教育""古典文学"、"数学"、"大学"等各个学科中教育的目的,为我们不同领域的教学起到引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

其次,它让我不由自主的想把一些书内的名言警句或是很认同的观点,用记号笔标记下来,细细品味,不断地激发我的感悟和灵感。

在我英语教学的十年生涯中,我用一个个chant、一首首歌曲来增添学习趣味,用一个个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来吸引学生记忆,生日送歌、英语情景剧表演,在补充讲解水果沙拉时,不是只利用PPT的图片让孩子们看,而是带孩子们展开奇思妙想,亲手制作各种水果沙拉……尽量将英语教学生活化,如此才会使"你的才能富有活力、你的思想栩栩如生"。

纵然有了一些方法,但是也有彷徨,我们的教育就是把所有的学生都看待为精英来教,故造成不少学生跟不上,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被动学习为多。

有时以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好的成绩分数为目的,何谈兴趣?教育的模式是不断创新的,新的模式必将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五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五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五篇目的是人类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指向和规定。

教育目的的确立不仅是一个国家人才利益的意志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使教育活动更加合乎教育的规律性和社会的需要性。

因而,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最近在全国流行了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是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怀特海编著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他在书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要极力培养学生把思考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成为一种需求。

还指出在生活和劳动中,不能利用和使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而教育的核心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要它充满活力,活泼起来。

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核心问题。

同时教育是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变得不同和具有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他们自身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

反思我们现在,由于教育的目的和课堂的模式决定了中国的学生会出现大量的厌学情绪,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差生”和“坏生”。

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示生活的多姿多彩,而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完全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

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各种各样的知识挤压教给他们。

北大教授郑也夫把中国12年中等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

他说,“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传统教育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

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而分数变成为了划分“优秀学生”同“差学生”之间的唯一衡量尺。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并没有传授其思想。

只是单纯得为了解题而解题,为了考试而考试。

郑也夫教授精辟的论述,已经把我们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部揭露出来。

我们认真去想想,这些用于考试的内容真能让学生们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多少问题吗?在美国,小学教育便设置了这样一类课程,例如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解决压力,还有如何同知心朋友交流、学会制定计划并行动、学会享受自然之美、如何相信自己的判断、如何将想法明确地告诉对方等等,除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还开设关于品格教育的课程。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大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下面是求学网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最近在全国流行了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是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怀特海编著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他在书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要极力培养学生把思考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成为一种需求。

还指出在生活和劳动中,不能利用和使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而教育的核心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要它充满活力,活泼起来。

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核心问题。

同时教育是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变得不同和具有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他们自身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

反思我们现在,由于教育的目的和课堂的模式决定了中国的学生会出现大量的厌学情绪,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差生和坏生。

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示生活的多姿多彩,而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完全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

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各种各样的知识挤压教给他们。

北大教授郑也夫把中国12年中等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

他说,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传统教育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

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而分数变成为了划分优秀学生同差学生之间的唯一衡量尺。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并没有传授其思想。

只是单纯得为了解题而解题,为了考试而考试。

郑也夫教授精辟的论述,已经把我们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部揭露出来。

我们认真去想想,这些用于考试的内容真能让学生们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多少问题吗?在美国,小学教育便设置了这样一类课程,例如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解决压力,还有如何同知心朋友交流、学会制定计划并行动、学会享受自然之美、如何相信自己的判断、如何将想法明确地告诉对方等等,除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还开设关于品格教育的课程。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7篇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7篇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7篇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精选篇1)《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

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诉说了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今天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片面强调升学率,对学生一些良好的品格培养有忽视现象,学习好一切皆好,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

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激发孩子的潜能,用爱心去开启他们的心扉,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这才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所以现在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地成长!有句话说得好:世界就好比池塘,爱就是水,我们很多的爱去填满这个池塘。

这就证明了这世界需要很多的爱。

你看,春风沐浴着你,夏风凉爽着你,秋风逗你玩,冬风欢乐着你。

这世界充满着无限的爱。

同时,这部书也教育着我们,各种高贵的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

时时在教育,处处充满爱“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八个字,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精选篇2)一直以来,都听人说《爱的教育》这本书很值得一看,所以在新华书店过来售书书时,推荐一部分学生买这本书,这以后,就经常看到他们在看,受学生的影响,我也读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出生在意大利里古拉州的一个小镇奥奈格里斯,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在行军打仗中开始他的写作生活。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欢迎阅读参考!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一)有幸拜读怀特海先生的《教育的目的》,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仿佛作者在平静的心湖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

记得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在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在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不但传授知识给受教育者,也是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标榜者。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

那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指明灯,教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发挥艺术般的作用呢?从本书中,我得到了大量的启示。

正如本书中所体现的思想核心:教育要根据学生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不同的科目,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设计不同的课程。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大脑是一个活跃的组织,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一种想法并不适合儿童,所以教育者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各种不同想法和意见。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

教育本来就具有生活意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应该是教育的本质。

所以,书中提出:理解抽象的思维,分析具体的事例。

就是说用具体的生活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思维,又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具体的事例。

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充满活力;才能培养学生思维,思考并对知识加以利用。

同时,怀特海先生还反对教学中指向不明的大量考试:“每一所学校,要是训练男孩子们准备小小的一套考试,一定要受到毁灭的痛苦。

”他尤其反对脱离学校具体需要的校外统一考试:“一个以考察学生个人为主要目的的校外考试制度,除了造成教育上的浪费以外,不可能有任何结果”,只能是“扼杀文化的精华”。

那些沉迷于考试和分数排队(学生排队、教师排队、学校排队),反复组织统考、不断印制试题的人们,是否求实地细想一下,这种工作的实际意义到底有多大呢?是的,也许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被推行开来的今天,我们更要去考虑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1每天的忙碌让我很少有时间抬头望一望教育的星空,认真思索忙碌究竟是为什么。

作为教师,我要带领孩子们去往何处?对于这些教育最本原的问题,我在《教育的目的》中找到了答案。

怀特。

海在书中指出:“人的大脑从来不是消极被动:它处于一种永恒的活动中,精细而敏锐,接受外界的刺激,对刺激作出反应。

你不能延迟大脑的生命,像工具一样先把它磨好然后再使用它。

不管学生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兴趣,必须此刻就唤起它;不管你要加强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必须即刻就进行;不管你的教学给予精神生活什么潜在价值,你必须现在就展现它。

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条很难遵守的规律。

”也许真的只有那些最笨拙的教师才会不停的对学生说:“这些内容很重要,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由此我想到了朱永新教授在报告中提到的:“现在不幸福,将来怎么能真正的幸福。

”是啊,如果现在我们所讲授的知识都是一个个枯燥无味的符号和定理,那么学生怎么可能把这些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从而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呢?让学生在当下的课堂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崇高,应该是教师要努力做到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自己所讲授的学科有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

怀特。

海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气和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

正是因为这样才对新教育那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深有感触。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更决定了一间教室中几十个孩子每天的思想和生活,所以我想真的要关心教师们的教育生活好不好,心情好不好,是否还怀有那种教育理想,是否会全身心的为每个孩子的发展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山大附中凤凰路学校
本学期,学校给我们发了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这本书。

作者怀特海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祖父曾经是一位校长,父亲也先后从事过教育和宗教工作。

受家庭的影响,他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

1929年出版的《教育的目的》是他的代表作。

这本书一共分为七章。

其中第一章”教育的目的”是他主要的教育思想。

他在开篇就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的深邃,又有艺术般的高雅。

从科学和逻辑方面考察教育时,他说:”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有害的。

”所谓知识的利用,是指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

这实际上是说,理论知识必须在学生的课程里具有可应用性。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
动活泼起来。

《教育的目的》这本书还值得关注的是怀特海对教育节奏的论述。

他说:”生命中存在着很微妙的涉及智力发展的周期,他们循环往复的出现,每一个循环期都各不相同,且每次循环期中又再生出附属的阶段。

”缺乏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是我们的教育呆板无效的主要原因。

智力发展的过程分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三个阶段。

教育是这个循环周期过程的持续不断地重复。

怀特海提醒说:”我们应该坚决摈弃这样的观念:在教育中设定不切实际的遥远的目标。

”孩子在青春期的浪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决定了他将来的生活如何被理想和想象所塑造和丰富。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成功在于,它承认了浪漫在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

智力发展的过程显示出一种节奏性,这种节奏包含着一种互相交织的循环,而整个过程作为发展的小漩涡,又被一个具有相同特点的更重要的循环周期所控制。

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自始至终地存在,但是交替地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交替形成了不同的循环周期。

怀特海说:”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

”但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方面的训练。

自由和训练是教育的两个要素,在儿童身
心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由和训练的调节,就是”教育的节奏”.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

你可以用体罚来引起兴趣,或用一些愉快的活动来诱发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进步。

激发生命有机体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快乐。

怀特海还在这本书中论述了”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
和文学的关系”、”古典文学在教育中的地位”.怀特海是数学家,他还讲了数学课程。

有兴趣的老师和朋友可以把这本书找来读一读,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撰稿/郭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