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
《教育从热爱开始》读书笔记观后感

《教育从热爱开始》读书笔记观后感
这本书通过作者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阐述了教育应该从热爱开始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激发学生内心的热爱和求知欲,让研究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在书中,作者分享了一些实践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与社会互动、开展兴趣小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热爱和积极性。
他认为,学生在积极参与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才能和兴趣,从而实现更全面的成长。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过去,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传授知识,而现在我意识到,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研究的热爱。
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和兴趣,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这本书让我明白,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对研究的热情。
只有在这样
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为社会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
教育应该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总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启示。
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热爱和兴趣的重要性。
我希望将来能够将这些思想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Note: 800字以上,本次回答字数不够,仅供参考。
教育从爱开始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天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
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
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
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我从一个个教育故事中体会到: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如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乐园,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那一门学科,喜欢上学。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进行了一项调查,让学生写出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结果陈明同学毫不客气地写道:我喜欢男老师,不喜欢女老师。
一天,陈明竟然拿了一条蛇在班上吓唬其他人。
我知道后,毅然走到他面前,故作镇定地说:“把蛇给我!”陈明不敢相信我竟敢拿蛇。
我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捏住蛇的头部,把它放生了。
事后,我没有对陈明大发雷霆,而是真诚地对他说:“我要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变得勇敢。
女孩子天生胆小,这是事实,男孩子不但不该嘲笑她,而且应该努力保护她们,这才是男子汉所为。
老师希望你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从此之后,陈明变了,变得爱帮女同学,班上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对于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学生”,张老师没有板起面孔训他,也没有向家长打报告,更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以“爱”为前提,用教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做一个好人”的信心和希望。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天性,也是一门艺术,因为爱既包含着赞扬、鼓励,也包含着批评教育,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错误思想,及时给以恰当的批评,及时帮其纠正,更是关爱。
张老师用自己的艺术,成功地感化了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从爱开始》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没有感人肺腑的的事迹,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读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所深深吸引,他让我感受到了师爱的力量。
正如老一辈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的:“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础之上的爱,不同于那种保姆式的爱,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或施恩式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爱学生其次要真正理解学生,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学会“心理换位”,也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爱学生还要学会宽容学生,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爱学生必须真心信任他们,信任是力量,能让学生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器重与喜爱. 书中集中体现了李镇西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李老师让我对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但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范文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范文《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教育从爱开始》是杨绛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录了21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文化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对于人的成长、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揭示了“爱”的重要性,是一本值得深入思考和反复阅读的好书。
首先,本书强调了爱的重要性,认为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的学校,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滋养剂。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从心理上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如心理的温暖、厚爱以及灵活多样的亲子沟通方式。
同时,本书也指出,爱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基石。
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的成长,还要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把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本书对于教育的育人目标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作者认为,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出个性独立、有责任心、有创造力、有创新能力的人。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而不是只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得到发展和表达的机会。
此外,教育还应强化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全球胸怀和文化包容性,这些是教育所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此外,作者还谈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太固执于传统文化,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寻找平衡点。
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适应时代的需要,让我们的教育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最后,本书还讨论了社会教育及文化传承问题。
社会教育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式,普及社会教育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至关重要。
另外,文化传承也是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也要从当代社会中探寻价值。
综上所述,《教育从爱开始》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读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所深深吸引,他让我感受到了师爱的力量。
正如老一辈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的:“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础之上的爱,不同于那种保姆式的爱,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或施恩式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爱学生其次要真正理解学生,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学会“心理换位”,也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爱学生还要学会宽容学生,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爱学生必须真心信任他们,信任是力量,能让学生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器重与喜爱。
书中集中体现了李镇西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李老师让我对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但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老师爱学生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份爱一直在我们生命中延续,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向她们学习,一起做一名真正爱学生的老师吧。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精选3篇)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精选3篇)【《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第1篇】1、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
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
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长此以往,滴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2、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经过自学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
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
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
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
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
在教师引导下自学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借鉴课本想法撞击思维火花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
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最后独立学习是基础,合作才能开展。
合作学习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并不是否定合作、交流、对话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需要合作者有平等交流的能力和基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是高水平有效力合作的基础,是在合作中人人都可以有不同收获的起点。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六篇】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六篇】【篇1】《教育从爱开始》前段时间看了《教育从爱开始》这本书,对当代中小学教师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仔细品味书中的内容,感动的时候更有感触。
想到现实生活,想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觉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发展自己的小目标。
书中真实教育的小故事,真挚发人深省,值得学习体验。
如果一个老师既热爱事业又热爱自己的学生,那就是一个合格优秀的人民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意味着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热爱孩子,觉得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幸福和悲伤,理解他们的心灵,永远不要忘记他曾经是一个孩子。
孩子是我们传播爱的地方。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相信,亲吻他们的老师,相信他们的方式。
爱这个词很容易说,但真的很难做。
我认为老师应该主动与孩子沟通,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一些特点、想法和优点。
课堂上是传道受业的解惑者,课后是陪伴关怀的守护者。
每当更多的孩子喜欢自己,他们就会更喜欢这门课,有意识地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愿意学好,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动吗?有时候,当我们会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老师谈论生活动的时间,有时间,有时间,当我们会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动力量,有时间,有时间,当我们会给老师会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动力量,有时间学习动力量,有时间,有时间,有时间,有时间,当我们会给他们会给他们更多的学生活动向老师会主动和学生活动,当我们提问,有时间,有时间,有时间问更多的问,有时间,有时,有时候,有时候,我们会给孩子们会给他们更多的关心。
每当我看到这里,我的心也是温暖的。
孩子们努力学习真的很可爱。
爱可以给力量、爱、温暖的心、爱、创造奇迹、爱和无条件。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成为孩子的向导,引导他们成长和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成为孩子们的守护者,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另一边。
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我们应该好好照顾,让花在我们手中绽放!【篇2】《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做最好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最大追求。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感悟教育从爱开始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感悟教育从爱开始
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同时,阅读也让我更加丰富和深刻,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在下面的读书笔记摘抄和感悟中,我将分享我对于教育从爱开始的理解。
读书笔记摘抄:
1. “教育从爱开始”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名言。
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教育者需要将爱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2. 斯坦利·科恩的著作《教育的真谛》中提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质,帮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人。
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让他们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感悟:
教育从爱开始,是教育者所应具有的品质。
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和自信。
同时,爱也可以让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照顾。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需要将爱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中,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教育者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和照顾,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教育者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
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育从爱开始,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教育者需要将爱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一最近,我认真读了张玉芬老师的《教育从爱开始---冬雪篇》这本书。
刚捧上这本书,便让我爱不释手,封面上朵朵雪花犹如老师们纯净的心灵,深深地吸引了我。
封面上托尔斯泰的一段话更让我情不自禁地要读完这本书: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天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
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
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
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我从一个个教育故事中体会到: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如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乐园,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那一门学科,喜欢上学。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进行了一项调查,让学生写出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结果陈明同学毫不客气地写道:我喜欢男老师,不喜欢女老师。
一天,陈明竟然拿了一条蛇在班上吓唬其他人。
我知道后,毅然走到他面前,故作镇定地说:“把蛇给我!”陈明不敢相信我竟敢拿蛇。
我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捏住蛇的头部,把它放生了。
事后,我没有对陈明大发雷霆,而是真诚地对他说:“我要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变得勇敢。
女孩子天生胆小,这是事实,男孩子不但不该嘲笑她,而且应该努力保护她们,这才是男子汉所为。
老师希望你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从此之后,陈明变了,变得爱帮女同学,班上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对于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学生”,张老师没有板起面孔训他,也没有向家长打报告,更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以“爱”为前提,用教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做一个好人”的信心和希望。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天性,也是一门艺术,因为爱既包含着赞扬、鼓励,也包含着批评教育,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错误思想,及时给以恰当的批评,及时帮其纠正,更是关爱。
张老师用自己的艺术,成功地感化了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从爱开始》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没有感人肺腑的的事迹,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
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师生之爱。
字里行间,都抒发了作者本人对爱的理解。
这种情感是普通的,却是不平凡的。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书籍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
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就如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此平凡,但能让学生深深地感觉到。
我认为“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教师要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我们要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
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老师爱学生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份爱一直在我们生命中延续,愿天下所有的老师都做真正爱学生的老师,因为教育,从爱开始!《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二《教育从爱开始》启示我们:教师教育他人,首先要学会爱他人,有爱才是教育的开始。
阅读《教育从爱开始》,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想到了自己班上的那一群孩子,我也像作者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
孩子是我们播撒爱的地方。
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信奉“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无法否认,教师的亲和力,孩子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孩子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某个老师,而有意识地增强着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老师的学科。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觉得,让孩子们喜欢你、相信你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我更愿意用感性的方式记录自己以往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沟通活动。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育,失去了沟通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时代变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变了,我们也应该学会改变。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架子”,构建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平台,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与孩子的沟通。
课间,我可能会抽时间看着孩子们玩耍,或者参与其中,共享其乐。
中午,上课累了,我可能会抽个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唱两首他们特喜欢的流行歌曲。
适当的时候,我可能会敞开心扉,给孩子讲讲我的故事。
有时,我还会让孩子看看我学生时代保存的作业。
你会觉得,孩子真的很单纯。
大自然不可能没有疾风骤雨,但如果每天都这样,即使每周一次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我们每个人都会受不了。
阳光明媚的日子,出去转转,看看天有多蓝,看看花有多艳,心情会格外舒畅。
孩子是一棵幼苗,所以教育同样需要阳光明媚。
过多的严厉批评、过滥的无情指责,有百害而无一利。
浪费的是时间,伤身的是教师,受罪的是孩子。
教育,需要脸上带着笑容,心中装着阳光,步履才会变得愈加轻盈,教育其实有时十分简单,一点点的发现,一点点的肯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出现“情况”时,如果用我们惯常的思维去呵斥,往往会发现,所有的苦心灌输会显得多么贫乏和无力。
我们不必太着急今天他失了一分,明天他错了一题,只要再耐心一点,多给孩子以探索的机会,再细心一点,善于发现宝贵的萌芽,再多一点耐心,及时抓住时机,成功就不会远了。
让学生喜欢你、相信你其实真的很简单。
只要我们坚信着,教育,是从爱开始的,你就会有无限的动力去爱孩子。
教育从爱开始,从爱走向完美。
望着那纯真而期待的目光,当我们困惑、烦恼与无奈时,让我们记住爱的力量,用自己的关爱去点燃学生的生命,帮助他们创造人生的辉煌。
只有这样爱学生,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教育学生,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三随手翻阅《教育从爱开始》,我并没有打算深入读下去。
在我的印象中,这种教育专著应该是枯燥的,可随便翻看了几页后就发觉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认真读下来,发现这本书的作者用了不少心力来编写此书,该书通俗易懂,书中要阐明一个道理,不是用简单的说教,如果是那样的陈词滥调,恐怕没有人能看完它,而我是认认真真的饶有兴趣地从头读下来,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教育从爱开始》一书是由张玉芬老师编写的,此书共分为三辑十三章,每章都用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每个故事都让人深思,每个道理都使人警醒。
在这些故事和道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育而有道”中的一章。
成绩不好的于冬在一次测验中得了满分而被其他同学冤枉成作弊,但是,即使作者心里没底却依然选择信任于冬,而结果也是可喜的,因为作者的信任,于东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测验每次都是满分。
看完这个小故事,我不禁在想,如果是发生在我自己的班级,我所教的学生身上,我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会不会也像作者一样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如果在以前,我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我也会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教育便充满无限生机;没有爱,教育就是苍白的,必将枯萎直至消亡。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世界是纯洁的、简单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爱来维护孩子心中的纯洁与简单。
有人说,严师出高徒。
但我却觉得,严师不一定出高徒,特别是在容易出现叛逆期的中学生身上,过于严厉可能会造成反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寻找新的突破点,这种情况下,“爱的教育”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学习不好,但他却会在其他地方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不能将成绩作为衡量优生和差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在学生迷茫无助,找不到自我时,作为一盏明灯,指引他前进的方向,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使他找到发展的目标,自信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2、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
虽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孩子,有时候鼓励的语言,赞扬的语言可能会事半功倍。
自己不经意间说出的话,可能会对孩子的一辈子产生影响。
你对孩子付出了爱,孩子也会用爱来回报你。
3、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用博大的胸襟宽容学生,用极大的耐心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爱学生,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用自己的爱去与学生交往,相信教育将不会那么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