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验报告五年级验证光的传播

合集下载

光的传播实验报告

光的传播实验报告

光的传播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折射和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均匀介质和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二、实验原理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常数,称为折射率。

3、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水槽、水、平面镜、光屏、量角器等。

四、实验步骤1、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在暗室中,将激光笔固定在支架上,使其发出的激光水平照射在白屏上,观察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发现激光笔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在激光笔和白屏之间放置一个带有小孔的纸板,调整小孔的位置,使激光笔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小孔照射在白屏上,观察光通过小孔后的传播路径,仍然是直线。

2、光的折射实验(1)将玻璃砖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激光笔沿着玻璃砖的一个侧面入射,在玻璃砖的另一侧用光屏接收折射光线,观察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上述实验,测量并记录不同入射角对应的折射角。

(3)将玻璃砖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并比较光在玻璃和水中的折射现象。

3、光的反射实验(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激光笔沿着一定的角度照射平面镜,在平面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接收反射光线,观察并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上述实验,测量并记录不同入射角对应的反射角。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在实验中,无论激光笔发出的光通过空气还是通过带有小孔的纸板,其传播路径都是直线,这验证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光的折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入射角(度)|折射角(度)|||||20|13||30|19||40|25||50|30||60|35|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光传播路线实验报告

光传播路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2. 探究光在不同介质界面处传播方向的改变,即光的折射现象。

3. 了解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二、实验器材1. 实验桌:用于摆放实验器材。

2. 手电筒:用于产生光束。

3. 透明玻璃板:用于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4. 铅笔:用于在透明玻璃板上画线。

5. 量角器:用于测量角度。

6. 白纸:用于接收光斑。

三、实验原理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即光线传播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

2.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3. 折射现象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四、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板放在实验桌上,用铅笔在玻璃板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光束的传播路径。

2. 将手电筒的光束对准玻璃板上的直线,调整手电筒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使光束通过玻璃板。

3.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置白纸,调整白纸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观察光斑在白纸上的位置。

4. 记录光斑的位置,然后移动玻璃板,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重复步骤3,观察光斑在白纸上的位置变化。

5. 将透明玻璃板换成其他透明介质,如水、油等,重复步骤3和4,观察光斑在白纸上的位置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均匀介质中,光束沿直线传播,光斑在白纸上的位置与玻璃板上的直线一致。

2. 当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时,光斑在白纸上的位置也随之改变,说明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折射。

3. 不同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也不同,导致光斑在白纸上的位置发生变化。

六、实验结论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即光的折射现象。

3. 光在不同透明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桌的整洁,避免实验器材的损坏。

2. 调整手电筒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时,确保光束通过玻璃板。

光线传播规律实验报告

光线传播规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2. 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3. 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变化。

二、实验原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与入射角有关。

三、实验器材1. 光源:激光笔2. 透明介质:玻璃、水、空气3. 反射面: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4. 折射介质:玻璃砖、水、空气5. 光具座6. 光屏7. 尺子8. 记号笔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a. 将激光笔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激光笔方向,使其射向光屏;b. 观察光屏上光线的传播路径,记录下光线的传播方向;c. 更换透明介质,重复实验,观察光线传播的变化。

2. 光的反射实验:a. 将平面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角度,使其与光屏垂直;b. 将激光笔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在光屏上的位置;c. 改变激光笔方向和角度,重复实验,观察反射光线的变化;d. 更换凸面镜、凹面镜,重复实验,观察反射光线的变化。

3. 光的折射实验:a. 将玻璃砖、水、空气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其与激光笔和光屏垂直;b. 将激光笔射向玻璃砖、水、空气,观察折射光线在光屏上的位置;c. 改变激光笔方向和角度,重复实验,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线沿直线传播;b. 更换透明介质后,光线传播路径发生变化。

2. 光的反射实验:a.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 更换反射面后,反射光线位置发生变化。

3. 光的折射实验:a.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 折射角与入射角有关;c. 更换折射介质后,折射光线位置发生变化。

物理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物理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物理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光的传播规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对于我们了解光的特性、应用光学技术以及实现通信、成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来探究光的传播规律,进一步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一: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在直线传播时的特点,验证光直线传播的规律。

实验器材:1. 光源(例如手电筒或激光器)2. 白纸3. 直尺4. 实验台实验步骤:1. 在实验台上放置一张白纸,将光源置于实验台的一侧。

2. 用直尺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光的传播路径。

3. 打开光源,将光源对准直线的一侧,使光沿直线传播。

4. 观察光在直线上的传播情况,注意光的传播路径是否与直线重合。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光在直线传播时呈现直线路径,与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光的传播规律一致。

这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会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路径不会发生弯曲。

实验二: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实验器材:1. 光源2. 白纸3. 实验台4. 尺子5. 反射板实验步骤:1. 在实验台上放置一张白纸,固定反射板在白纸上方。

2. 将光源置于实验台的一侧,使光线照射到反射板上。

3. 用尺子测量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4. 移动光源的位置,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再次测量反射角。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发现,无论入射角度如何变化,光线的反射角度总是等于入射角度。

这符合光的反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一规律的验证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光线传播的了解。

实验三:光的折射规律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规律——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实验器材:1. 光源2. 白纸3. 实验台4. 尺子5. 透明玻璃块实验步骤:1. 在实验台上放置一张白纸,固定透明玻璃块在白纸上方。

2. 将光源置于实验台的一侧,使光线照射到透明玻璃块上。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报告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报告
张相同位置打圆孔的卡纸、屏幕1块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过程:1、 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 在桌子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 使卡纸的小圆孔在一条直线上; 2、在最后一个卡纸的后面,竖立一个纸屏,把手电 筒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 小孔,观察最后的纸屏上有没有光点; 3、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圆孔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
实验现象:第2步屏上有光,第3步屏上没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阳平关镇大水寺小学 • 刘双全版权所有

灯泡光传递实验报告(3篇)

灯泡光传递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传递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3. 掌握使用光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本实验通过观察灯泡发出的光在不同介质和表面上的传递情况,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三、实验器材1. 灯泡: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60W。

2. 光具座:用于固定实验器材。

3. 平面镜:用于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4. 凸透镜:用于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5. 遮光板:用于控制光线的强度。

6. 量角器:用于测量反射角和折射角。

7. 白纸:用于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8. 导线、开关、电源等:用于连接电路。

四、实验步骤1. 将灯泡固定在光具座上,确保灯泡的轴线与光具座水平。

2. 在灯泡前方放置平面镜,调整角度使反射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

3. 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测量反射角。

4. 将凸透镜放置在灯泡与白纸之间,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和角度,使折射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

5. 观察并记录折射光线的传播路径,测量折射角。

6. 改变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7.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反射角、折射角、光的传播路径等。

五、实验数据处理1.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反射角、折射角、光的传播路径等。

2.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3. 比较不同条件下光的传播情况,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当光照射到平面镜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当光通过凸透镜时,光线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 通过改变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位置,可以观察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七、实验结论1.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照射到平面镜时,发生反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
光在物质中是沿
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年级

姓名:
成绩:
实验名称: 认识弹簧测力计 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习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 测力计、钩码一个
实验步骤: 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结构,标出示意图;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 (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 (2)指针调零; (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 (4)使用后,指针归零。
三次)。
3、将 4 个勾码放入小车中,在桌面上拉一拉,记下拉力读数。
4、将 6 个勾码放入小车中,在桌面上拉一拉,记下拉力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
不改变的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钩码个数) 2 4 6
摩擦力大小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物体越
,摩擦力越
有关。物体越 。
,摩擦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
年级

姓名:
成绩:
实验名称: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 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物体放入袋中 4、读下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 物体的名称
玻璃珠 塑料块 橡皮擦 10 枚回形针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差距
实验结论:
力的大小是可以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
年级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新)实验内容: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第⼆单元第3课)实验⽬的:让学⽣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电筒1个、同⼀位置打孔的长⽅形卡纸3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实验过程:1、把3张有孔卡纸⽤票夹固定并排在桌⾯上,后⾯再放1 张⽆孔卡纸,⽤电筒从第⼀张卡纸的⼩孔中照射过去,调整另外两张卡纸的位置,使电筒光能照射到⽆孔卡纸上,观察3个孔的位置。

2、随便将⼀张有孔的卡纸往旁边轻微移动⼀下,观察电筒光能不能射到⽆孔卡纸上。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内容:拉⼒⼤⼩与⼩车运动的关系(第四单元第1课)实验⽬的:让学⽣知道拉⼒⼤、⼩车就运动得快。

实验器材:实验⽤⼩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钩(可⽤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若⼲、秒表1个。

实验过程:1、⽤线拴住⼩车,另⼀端捆⼀个挂钩,确定⼩车的出发位置。

2、在挂钩上不断增加垫圈,看要挂多少个才能使⼩车运动起来。

3、测出挂不同数量的垫圈时⼩车运动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少重复3次)。

4、⽐较垫圈数量与⼩车运动的关系。

注意:1、⼩车动起来之前要⼀个⼀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的⼒都能使⼩车运动起来,也才能⽐较准确地找到使⼩车运动起来的最⼩的⼒。

2、⼩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秒表测量或⽬测出⼩车运动的快慢。

结论:垫圈数量越多,拉⼒越⼤,⼩车运动得越快。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___班指导教师________ 年⽉⽇实验内容:⽤弹簧测⼒计测定⼒的⼤⼩(第四单元第4课)实验⽬的:让学⽣知道⼒的单位,能⽐较准确地估测,会⽤弹簧测⼒计正确地测量⼒的⼤⼩。

实验器材:弹簧测⼒计1个、钩码1盒、⽤于测量重⼒的⼩物体若⼲。

实验过程:1、拿起测⼒计,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不准的请教师调整。

2、测量物体重⼒时,要求学⽣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较。

3、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过猛。

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测量,或改⽤测量范围更⼤的测⼒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到现象:光线能够前进到最后的屏上 Nhomakorabea形成一个明亮的光 斑,被挡住光屏上没有光斑。 结论:不是所有的小孔都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射进第一个小孔就 被挡住,所以光屏上没有光斑。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
利辛县张村学区前于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实验成员 实验器材:手电筒25个、同样大的卡纸100张、空心弯管和直管各 25个;剪刀25把、美工刀25把、铅笔25支。 我的猜测:光的传播路线应该的直线的 五 班级 1 时间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步 骤:l.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 一枚硬币。 2.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 进小孔, 3.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 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