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全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药物过敏护理抢救流程》。
对照试验:试验结果可疑阳性者,可做生理盐水 对照试验,在对侧手腕处注射0.1毫升0.9%NS。
各科治疗室均有皮试液配置的展示牌。
皮下注射指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常用区域有:外上手臂、腹部、大腿前区。
我院常用:胰岛素注射、预装药液注射器 注射抗栓药、促红素注射液注射、立生素 注射液注射等。
超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针对负荷后的血糖 提供基础胰岛素分泌
室温30 ℃以下避免日晒保存,6周
时间: 短效胰岛素:每次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一次。 中效胰岛素:每次餐前一小时皮下注射一次。 长效胰岛素:每日皮下注射一次,于早餐前一小 时注射一次。
注射前必须看清剂量:普通胰岛素4单位/0.1毫升。 严格无菌操作:局部皮肤消毒后注射。注射普通胰
岛素应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应用诺和笔注射胰岛 素应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头。 若短、长效混合注射:应先抽短效后长效,长效药 液应摇匀。
注射前的消毒:根据药液性质选择消毒剂 注射的手法:
注射的部位:注射到肌肉组织。 注射前的消毒:安尔碘或75%酒精 注射的手法:绷紧皮肤,以90度角,插入消毒
部位中心,插入深度为针头的 1⁄2至2⁄3,反复确定无回血后 慢慢注射。
用物准备时备肾上腺素1支。 选择注射部位正确(前臂掌侧下1/3),避免注射在多毛,
有病变或变色区域。 消毒皮肤用75%酒精棉自中间环形向外消毒一直径约 5cm
之圆形区域,待干。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 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以免影响观察结果。酒精过敏者, 用新洁尔灭或0.9%NS。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

注射后局部硬结或肿胀可能是由于药物刺激或局部感染所 致。可以采取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
05 总结
三种注射方式的比较
皮内注射
肌内注射
注射部位为表皮和真皮之间,通常用 于皮肤试验和疫苗接种。由于注射剂 量小,疼痛感较轻。
注射部位在肌肉组织中,通常用于需 要快速吸收的药物,如紧急疫苗。由 于肌肉组织较为致密,疼痛感最强。
适应症
皮下注射常用于需要快速吸收的药物,如胰岛素、肾上腺素 等。
注射技巧与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选择
选择皮肤较薄、皮下脂 肪较多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上臂外侧、腹部和大
腿内侧。
消毒
注射前需对注射部位进 行严格消毒,确保无菌
操作。
进针角度
针头应与皮肤呈30-40 度角,快速刺入皮肤,
然后缓慢推进药物。
拔针
注射完毕后,应缓慢拔 出针头,并用无菌棉签 轻压注射部位,避免出
注意事项
注射后应观察局部反应,记录过敏试验结果,避免在有炎症、硬结、疤痕等部 位进行注射。ຫໍສະໝຸດ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01
问题1
局部红肿、硬结。
02
解决方法
可采用热敷或抗过敏药物治疗 。
03
问题2
过敏反应。
04
解决方法
立即停止注射,给予抗过敏治 疗,严重者需就医。
03 皮下注射
定义与适应症
定义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通常使用较细的针 头。
皮内、皮下及肌内注射
contents
目录
• 简介 • 皮内注射 • 皮下注射 • 肌内注射 • 总结
01 简介
定义与目的
肌内注射法详细步骤及要点解析和结果判断

肌内注射法详细步骤及要点解析和结果判断一、目的经肌肉吸收给药。
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使药物沿结缔组织迅速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细胞间隙迅速通过膜孔转运吸收进入体循环,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下组织和皮内组织多,药物吸收迅速,可以迅速达到全身,使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二、适应证1.药物不能或不宜口服、皮下注射,需在—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者。
2.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宜皮下注射的药物,如油剂、混悬液。
3.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药效,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的药物。
三、禁忌证1.注射部位有炎症、瘢痕、硬结或皮肤受损。
2.有严重出、凝血异常的患者。
3.破伤风发作期、狂犬病痉挛期。
4.癫痫抽搐、不能合作的患者。
5.2 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择臀大肌注射。
四、操作前准备1.核对医嘱2.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和过敏史。
2)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用药的认知情况和合作程度。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组织状况。
3.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准备屏风以保护患者隐私。
注意:记录注射时间、药品名称、浓度、剂量和患者的反应。
注意:严格执行查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品名称、药品剂量、时间、用法。
2.注射部位的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股外侧、腹部、后背。
3.消毒:用 75%酒精棉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直径大于 5cm。
4.注射:1)二次核对和排气。
2)左手夹棉签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进针,小指固定皮肤,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0—400 角,迅速将针头的 1/2~2/3 刺人皮下。
3)左手抽回血,如无回血即可推药。
4)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按压在针刺处,快速拔针,按压片刻。
注意:注意避开皮损、硬结等处,过瘦的患者注射时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
推药速度应缓慢、均匀。
4.患者准备1)向患者解释肌内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配合要点;注意:操作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很重要。
肌肉注射ppt课件完整版

肌肉注射ppt课件完整版contents •肌肉注射基本概念与原理•注射技术操作规范•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特殊人群肌肉注射注意事项•实际操作演示与考核标准•总结回顾与拓展学习资源推荐目录01肌肉注射基本概念与原理肌肉注射是一种将药物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的治疗方法。
肌肉组织具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有利于药物的快速吸收和分布。
肌肉注射可用于预防接种、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等多种用途。
定义及作用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包括需要快速达到药物峰浓度的疾病、不能口服药物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等。
禁忌症包括注射部位感染、炎症、硬结、疤痕、皮肤病等,以及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等。
注射部位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剂量、患者的年龄和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
长期注射时,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以避免局部硬结和肌肉萎缩。
常用注射部位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等。
注射部位选择药物注入肌肉组织后,首先被局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吸收后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血液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与药物的性质、剂量以及患者的生理状况有关。
药物吸收过程02注射技术操作规范核对药品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及质量,确保药品准确无误。
确认药品选择注射器准备消毒用品根据药品剂量和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检查注射器是否完好无损、无漏气现象。
准备消毒棉球或棉签、消毒液等,确保消毒用品在有效期内且未受污染。
030201准备工作消毒处理皮肤消毒在注射部位用消毒棉球或棉签蘸取适量消毒液,由内向外螺旋式擦拭,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5cm,待干后再进行注射。
注射器消毒将注射器针头、针筒及活塞部分用消毒液擦拭干净,确保无菌操作。
进针角度与深度掌握进针角度根据注射部位和药品性质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一般肌肉注射进针角度为90度。
进针深度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确保药品准确注入肌肉组织内,避免过浅或过深引起的疼痛和不良反应。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肌内注射是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以便药物迅速吸收和产生效果。
以下是肌内注射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首先,医务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药物,如注射器、针头、消毒酒精、草药等。
同时,确认患者的身份,了解其过敏史和病史,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2.选择注射部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注射部位。
一般来说,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包括大腿前外侧、臀部外上方和上臂外侧三角区。
根据使用药物的性质和体格情况,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
3.消毒在注射操作前,应先将所选择的注射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
首先,用洁净水清洗注射部位,然后用消毒酒精擦拭该部位,从注射点向外一片片擦拭,保持15秒钟以上,以保证彻底消毒。
4.拔药将所需药物抽入注射器内,同时排出多余的空气,使注射器内无气泡,这可以提高注射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5.穿刺用一只手将皮肤稍稍拉紧,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垂直插入肌肉中,注意不要触碰到骨头或神经。
当感到肌肉阻力时,减慢插入速度,以免皮肤被误刺。
6.测试注射器进入肌肉后,应经常抽吸测试,以确保针头没有误入血管。
如果有鲜红色血液吸入注射器中,代表针头可能误入了血管,此时应将针头重新插入。
7.注射当确认针头在肌肉中时,缓慢注射药物。
注意注射器应平稳无顿挫地向前推进,以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8.压迫止血注射完成后,迅速将手指或棉球轻轻按在注射点上,以压迫止血。
保持压力约1-2分钟,防止药物外溢。
9.处理废弃物注射完成后,将已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丢弃到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以避免伤及他人和自己。
最后,医务人员应检查患者的注射部位,以确保没有出现不适或感染迹象。
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医疗干预。
总结起来,肌内注射操作流程需要医务人员熟练掌握。
通过正确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彻底消毒、准确穿刺、测试和缓慢注射等步骤,能够保证肌内注射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便及时处理潜在的问题和不良反应。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肌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物直接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这种注射方式可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起到快速有效的治疗作用。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注射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进行肌内注射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酒精棉球、手套等工具。
确保所有工具都是干净的,以避免感染。
接着,选择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臂三角肌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注射药物的性质等因素。
然后,进行皮肤消毒。
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以确保注射部位干净无菌。
接下来,抓住注射器,将针头插入注射部位。
注射器的角度应为90度,深度视注射部位而定。
注射时需要注意保持手部稳定,避免针头移动。
注射完成后,缓慢推注药物。
在推注药物时,需要注意避免快速注射,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最后,将注射器拔出,用消毒酒精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止血和消毒。
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或渗出,如有需要及时处理。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注射器和药物的无菌;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角度,避免损伤神经或血管;注射时保持手部稳定,避免针头移动;推注药物时注意速度,避免引起疼痛或不适;注射完成后及时处理注射部位,避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总的来说,肌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但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只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肌内注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肌内注射实训报告

肌内注射实训报告肌内注射实训报告序号一:引言肌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注射方式,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实践以及个人健康管理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训活动,了解肌内注射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知识,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技能和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序号二:肌内注射概述肌内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人体的肌肉组织中,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较于其他注射途径,肌内注射具有吸收迅速、药物浓度可控、脂溶性药物易于吸收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静脉注射不适用或禁忌的情况下,如疫苗接种、注射类抗生素等。
序号三:实训过程本次实训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3.1 事前准备在进行肌内注射前,必须进行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
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尊称、芳龄、过敏史等。
确认药物的名称、剂量、适应症等,并核对与患者匹配。
准备必要的器械和消毒材料,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与卫生。
3.2 注射操作进入注射操作环节后,需要遵循以下步骤进行:3.2.1 洗手和戴手套在注射操作前,必须洗手并戴上消毒好的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3.2.2 选择注射部位常见的肌内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臀部的大臀肌和外侧股四头肌。
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芳龄、体型和注射药物的特性等因素,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2.3 准备注射器和药物在注射过程中,需要将正确剂量的药物装入已消毒的注射器中,并将注射器针头紧固好,以免药液泄漏或针头脱落。
3.2.4 皮肤消毒在选定的注射部位上,使用酒精或碘酒等消毒液进行皮肤消毒,以保证注射过程的无菌和安全。
3.2.5 打开注射器打开注射器时,应先将空气排出,然后将针头短暂插入药瓶中,将药液吸入注射器并排除气泡。
3.2.6 注射药物将注射器垂直插入选择的注射部位,同时使用适当的力度将药液注射入肌肉组织中。
3.2.7 拔出注射器注射完成后,以稳定的速度将注射器拔出。
3.2.8 压迫注射部位使用消毒棉球等材料在注射部位进行轻微的按压,以避免药液外渗。
肌内注射注射实训报告

肌内注射注射实训报告 肌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也是常用的注射技术之一。肌内注射具有快速、有效、便捷、安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为了提高自己的注射技术水平,我参加了肌内注射实训,并撰写了如下的实训报告。
本次实训的目标是掌握正确的肌内注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药物、准备注射器具、选择注射部位、注射操作等。实训的过程中,我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了注射操作,并注意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准备药物。在注射前,我首先查看了药物的名称、配制浓度、有效期等信息,以确保使用的药物是正确、符合要求的。然后,我根据需要计量了所需的药物剂量,并将药物放置在注射杯中,以备后用。
其次是准备注射器具。在准备注射器具时,我先将注射器取出,并检查了注射器的包装是否完好,以确保无损坏情况。然后,我确认了注射器的刻度是否清晰可见,并将所需剂量的药物吸入注射器中。
第三是选择注射部位。在选择注射部位时,我主要考虑了注射点的肌肉坚实度、距离皮肤表面的深度,以及避免大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的位置。最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是上臂三角肌肌肉、臀部大臀肌肌肉等,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注射部位。
最后是注射操作。在注射操作中,我首先用消毒棉球擦拭了注射部位,以保持皮肤的清洁。然后,我固定住肌肉,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肤,使针尖达到所需深度。接下来,我缓慢推入注射器活塞,使药物进入肌肉组织中。注射完成后,我迅速拔出针头,并用棉球进行轻轻按压,防止药物外渗。
通过这次实训,我进一步巩固了肌内注射的基本操作流程,并提高了技术水平。但我也意识到,继续学习和实践是提高注射技术的关键,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注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线法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 划一水平线,然后以髂嵴最 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 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 并避开内角(髂后上棘至股 骨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 区
(2)连线法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联 线,其外1/3处为注射部 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示指尖和中 指尖分别臵于髂前 上棘和髂嵴下缘处, 髂嵴、示指、中指 之间构成一个三角 形区域,其示指与 中指构成的内角为 注射区
(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准)
股外侧肌肌内注射定位
在大腿中段外侧, 位于膝关节上
10cm,髋关节下
10cm处,宽度为 7.5cm的区域为注
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定位
取上臂外侧, 肩峰下2~3横 指处
(此处肌肉较薄, 只可作小剂量注 射)Biblioteka 操作中执笔式持注射器
肌内注射法
长效青霉素注射方法 • • • • • • 稀释:采用0.9%Nacl 3ml进行稀释,注射前吸入少量生理盐水以减低针头及乳 头部药液溶度和黏稠度,可避免针头堵塞 进针的部位:首选臀大肌 体位:首选坐位 三快: 即进针快、推药快、拔针快 大量文献表明:1、长效青霉素在针梗内停留超过1 3 S 即可造成针梗堵塞 2、排尽空气后抽吸l m l 的生理盐水减少针梗内药液的浓度、降低粘稠度避免 针梗堵塞。3、推药要快推药慢也会造成针梗堵塞。
•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患者及不能翻身的患者(采用臀中肌、 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 坐位:便于操作,但坐位要稍高(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 常用体位)
长效青霉素该如何注射?
此药为白色结晶状粉末,颗粒大,微溶于水,且溶解后 呈白色浑浊状,注射过程中易堵塞针梗而使注射失败, 需拔针重复多次注射;若推药过慢,也易导致针梗堵 塞。
肌 内 注 射
肌内注射法(IM)定义
是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肌内注射的目的
注入药物,用于不宜或不能 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 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注射部位选择
一般选择肌肉丰厚且距大血管、大神经较远处 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 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黄体酮注射液
黄体酮注射液为无色至 淡黄色的澄明油状液体。
肌内注射并发症
• • • • •
疼痛 神经损伤 局部或全身感染 针口渗液 针头堵塞
肌内注射法
注意事项 • 1、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肌较薄,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如 在其臀部反复注射,可能导致臀肌纤维化而肌肉萎缩,另 外还可能损伤坐骨神经,故不宜选用臀部肌内注射。 • 2、若注射过程中针头折断,应瞩病人保持原位不动,固 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 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立即请外科医生处理。 • 3、对需要长期肌内注射者,应交替使用注射部位,并用 细长针头,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如长期多次注射引起 局部硬结,可采用热敷、理疗等处理。 • 4、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操作要点 • 持针手法:执笔式 • 进针角度:与皮肤垂直刺入 • 进针深度:进针约针梗的1/2~2/3 • 抽回血 • 要领:手臂带动腕部的力量,“二快一慢伴匀 速”,拔针时按压
患者体位
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 可采以下姿势:
•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