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文集

合集下载

一九二四年瞿秋白提出编译《列宁文集》

一九二四年瞿秋白提出编译《列宁文集》

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3期·党史资料·0123456789:;<=>?@A周一平 邹武龙 1924年瞿秋白提出编译《列宁文集》一事,很多研究瞿秋白的著作、论文,研究列宁论著在中国翻译出版的著作、论文,都没有提及①,只有刘小中、丁言模编著的《瞿秋白年谱详编》中提了一句:1924年4月14日“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议组织委员会编辑列宁全集”②。

但瞿秋白是怎么提出的,是写信还是在会上提出的,没有说明。

而且“4月14日”“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议”“编辑列宁全集”等,也与史实略有出入。

笔者在台湾进行学术访问研究期间,在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收藏的档案资料中看到了还没有收入《瞿秋白文集》的1924年4月5日瞿秋白给廖仲恺、谭平山的信,信中提出编译《列宁文集》。

以下作一论述。

一瞿秋白之所以提出编译《列宁文集》,是因为他认为列宁的思想理论是最适合指导中国革命的。

瞿秋白1918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瞿秋白很快就参加了这个研究会。

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以《晨报》记者身份从北京出发前往莫斯科,于1921年1月25日到达莫斯科。

他在苏俄近两年,亲身感受了社会主义的新生活,他惊叹、迷恋,积极、热情地介绍苏俄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写出了《饿乡纪程———新俄国游记》《赤都心史》《共产主义之人间化》《俄罗斯革命论》(又名《现代的俄罗斯》)③等。

他听了俄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参加了共产国际代表大会④,亲聆列宁的教诲、指导,逐渐感悟到列宁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是最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如他在以后提出编译《列宁文集》时说的:“关于主义之阐明,西欧学说中最足以做参考的莫如列宁。

”他到苏俄的目的之一是“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⑤。

他找到了中国的“光明的路”,即列宁走的路、俄国走的路。

瞿秋白之所以不遗余力地介绍、宣传列宁及其思想,动因即在此。

瞿秋白在苏俄就开始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思想理论,《赤都心史》中的《列宁杜洛次基》《赤色十月》等篇就记载了列宁的演说。

瞿秋白先生作品赏析

瞿秋白先生作品赏析

瞿秋白先生作品赏析第一篇:瞿秋白先生作品赏析瞿秋白先生作品赏析瞿秋白,别名瞿霜、瞿爽、瞿双,号熊伯、雄魄。

1899年1月29号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士族家庭。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 瞿秋白的主要作品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诗词作品有:《江南第一燕》、《卜算子·咏梅》、《咏菊》、《哭母诗》、《红梅阁》;翻译作品有:《高尔基创作选集》、《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等。

作品介绍:《赤都心史》:作于1921年—1922年,长篇报告文学,为瞿秋白在莫斯科一年中的杂记,如实记录了当时的见闻及感想。

俄国革命在瞿秋白的眼里和心里,是婴儿、新声与黎明,尽管他看到了这个浴血而生的新生儿所带来的阵痛、血污、丑陋和贫穷,可是他并没有失望,他抱着同情、理解和认可的态度深切而冷静地观察着他所信仰的主义在一个异国国度里被拿来所做的那一场大尝试,但同时他也尽可能地生活到那个布尔什维克社会的不同的人们的生活里,那是被赶上架、跟不上潮流的艰辛的农民,是被横扫了优越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的落魄的贵族,是信仰非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坚定的异见者和异教徒,悉心地发见和听闻他们的惊悸的、愤懑的、无奈的神色与灵魂,不是革命本身,不是它的制度与法律,而是严酷的革命风暴下的各色的人令《赤都心史》获得了它的文学魅力与价值。

《饿乡纪程》:亦名《新俄国游记》。

瞿秋白的著名散文集,写于1920年10月至1921年10月,1922年出版。

当时瞿秋白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本书即为自哈尔滨至莫斯科的游记。

中华散文百家:瞿秋白散文

中华散文百家:瞿秋白散文

内容简介
《中华散文百家:瞿秋白散文》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饿乡纪程 绪言 一至十六 跋 赤都心史 一黎明 二无政府主义之祖国 三兵燹与弦歌 四秋意 五公社 六革命之反动
作者简介
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 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35年就义于福建长汀中山 公园。临就义之时,他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 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 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 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 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自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 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 林》。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一九二三年回国以后,直到一九三五年就义,瞿秋白长期致力于党的领导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译介;他 也执行过错误的政治路线,有些思想观点也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书生性格,使他犹疑于文学和 政治两个阵线,成为“脆弱的二元人物”,深受困扰。这种心理状况,当然会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心的声音》、 《多余的话》就是代表。
这套丛书计划以二十世纪初为起点,以人为单位,从我国历代散文作家中选取名家精品,汇成丛集。入选作 者除专门的散文家之外,自然也包括其他作家,甚至不以作家名世的作者;与此相应,不仅选取狭义的纯粹散文 作品,也选取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甚巨但不那么纯粹的大散文作品,从而不仅体现散文的文学价值,更体现散 文创作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价值。也可以说,这是这套散文丛书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 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素质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蛮的大 风景……

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主要作品[著作书目]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瞿秋白选集1959,人文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瞿秋白选集1985,人民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翻译书目]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高尔基论文1937,张鑫山发行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高尔基论文选集1954,人文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研究资料书目]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瞿秋白(陈云志)1982,黑龙江人民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曹子西)1983,上海文艺瞿秋白年谱(周永祥)1983,广东人民瞿秋白研究文选(丁景堂等)1984,天津人民回忆秋白(杨之华)1984,人民瞿秋白传(王士菁)1984,四川人民瞿秋白论稿(王铁仙)1984,华东师大瞿秋白思想研究(丁守和)1985,四川人民瞿秋白写作生涯(梦花编)1986,百花瞿秋白传(陈铁健)1986,上海人民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王观泉)1989,天津人民诸夏怀霜(罗宁)1990,文津出版社附:讨瞿1967,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讨瞿战报》编辑部瞿秋白批判集1968,北师大红军。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瞿秋白(1899.1.29——1935.6.18),乳名阿双,学名双、霜,(中学后期改双为爽,字秋白),宗谱中名为懋淼。

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青果巷 86 号八桂堂天香楼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幼年得益于父母的影响,热衷于诗词歌赋,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05 年入常州冠英两等小学堂学习,1910 年以高小毕业同等程度考入常州府中学堂预科一年级,期间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直至 1915 年夏因支付不起学费而退学,后由亲戚帮助,介绍到无锡一小学任教,由于 1916 年母亲因贫困而自尽等诸多原因,辞去教师工作,远离家乡奔赴武昌堂兄处,受堂兄影响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7 年随堂兄来到北京,9 月,考入俄文专修馆,开始学习和翻译俄国文学名著,创办《新社会》、《人道》进步刊物,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由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促使瞿秋白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开始远离厌世、避世的“二元人生性格”。

1920 年 10 月至 1923 年 1 月,以北京《晨报》和《时事新报》的记者身份赴俄考察,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深入俄国革命实际,了解俄国革命的历史,考察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制度,研究俄国共产党对俄国社会的改造方法等,为此撰写了约四十多篇散文和通讯,先后发表在北京《晨报》上,涉及苏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党的建设、工人组织、农民、民族等众多问题。

瞿秋白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系统地向中国报道苏俄情况的第一人,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运用报告文学体裁进行创作。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小迳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

由于叛徒指认,瞿秋白身份暴露,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

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

主要作品集:《瞿秋白文集》、《多余的话》、《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最温柔的刀锋》、《瞿秋白文选》、《瞿秋白游记》。

鲁迅、瞿秋白文集中同时收录的文章

鲁迅、瞿秋白文集中同时收录的文章

鲁迅、瞿秋白文集中同时收录的文章作者:孔见景迅来源:《百年潮》2012年第08期打开《鲁迅全集》和《瞿秋白文集》,会看到有12篇杂文是两部著作中共有的,这就是《鲁迅全集》之《伪自由书》中的《王道诗话》、《伸冤》、《曲的解放》、《迎头经》、《出卖灵魂的秘诀》、《最艺术的国家》、《内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才》等9篇,和《南腔北调集》中的《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2篇,以及《准风月谈》中的《中国文与中国人》1篇。

这是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与瞿秋白为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并肩战斗时,瞿秋白用鲁迅所用过的各种笔名写的一批文章,其中有的是根据鲁迅的意见或与鲁迅交换意见后写成的,同时都由鲁迅请人抄写,经由鲁迅投寄到《申报·自由谈》等报刊发表。

这12篇文章,其中前9篇署名“何家干”或“干”发表于《申报·自由谈》;《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署名“洛文”发表于《申报月刊》;《中国文与中国人》署名“余铭”发表于《申报·自由谈》。

此外,还有署名“子明”而发表于《申报·自由谈》的《儿时》一文未被收入鲁迅的文集。

其中《伸冤》、《大观园的人才》和《真假堂吉诃德》3篇,瞿秋白的原稿标题分别为《苦闷的答复》、《人才易得》和《真假唐吉诃德》,发表时由鲁迅改题。

为了使这些文章得以更广泛传播,当然也为了纪念鲁迅与瞿秋白默契的密切合作,纪念他们的战斗友谊,鲁迅把这些文章按发表顺序编进自己相关的杂文集中。

瞿秋白这些文章的原稿都由鲁迅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即被收入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4卷本《瞿秋白文集》第一卷《文艺杂著续辑》中,并恢复了上述两篇文章的原题。

多篇相同文章出现在两位伟大文学家、革命家的文集中,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乃至革命史上的佳话,更是鲁迅与瞿秋白亲密无间的革命友谊的历史见证。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的瞿秋白,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王明“左”倾错误和宗派主义“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之下,被排斥离开党中央领导机构。

瞿秋白《赤都心史》

瞿秋白《赤都心史》

瞿秋白《赤都心史》瞿秋白《赤都心史》《赤都心史》是现代中国的跨文化叙述文本,以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察看,其间潜存着"自我"与"他者"的内在关联,"苏俄形象"则是"自我"对"他者"的跨文化建构。

" 《赤都心史》- 简介本书以瞿秋白原作《赤都心史》为基础,同时附录了他的《多余的话》及相关史学研究论文,主要展现了革命先驱赴莫斯科考察的所见所感,使读者通过瞿秋白的文艺作品更好地了解他的心理历程。

《赤都心史》- 编辑推荐此本为著者在莫斯科一年中的杂记,继续于《饿乡纪程》之后。

《饿乡纪程》以出版,商务印书馆改名为《新俄国游记》。

《饿乡纪程》叙至到莫斯科日为止,此书叙莫斯科生活中之见闻轶事。

两书均是著者幼稚的文学试作品,而绝不是枯燥的游记,绝不是旅行指南!——欲了解一国的社会生活,绝不能单凭几条法律几部法令,而要看得见那一社会的心灵。

况且文学的作品至少也要略见作者的个性。

至于俄国革命之历史的观察,制度的解释,则我另有社会科学论文体裁之《俄罗斯革命论》①,在“世界丛书”出版。

《赤都心史》- 作者简介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8月,作为《晨报》的记者出访苏俄,并在此加入共产党。

访苏期间,写下了这部游记体散文著作,记录了他在莫斯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一个先进的中国人在“赤都”早已变色,旧作修订、新版,附上他1935年在狱中所写的颇受争议的“遗书“——《多余的话》,当会有助于解读隐藏在历史风云背后的若干密码吧。

《赤都心史》- 读者评论《赤都心史》和《多余的话》两部放在一起。

瞿作为记者赴苏俄采访,所见而录于纸章的是实情。

他是文人,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克鲁泡特金、巴库宁和托尔斯泰主义。

这时候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至少不是充分的。

而以自己感兴?的方式在寻找母邦的未来。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现代作家、文学理论批评家。

原名瞿爽,又名瞿霜。

原号雄魄,后改号秋白,曾用笔名屈维它、史铁儿、宋阳、陈笑峰、何苦等。

江苏常州人。

1920年被《晨报》聘为记者,赴苏访问,写成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

翻译介绍过马克思文艺论著和托尔斯泰、普希金、高尔基等苏俄作家作品。

这些译著对开展左翼文艺运动,克服理论上的错误,起了推动作用。

1931年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从这时到1933年,在上海抱病工作,同鲁迅一起领导了左翼文艺运动。

发表过《“自由人”的文化运动》、《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等论文,驳斥“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错误论调,阐明文学的阶级性和作家不能超阶级的原理。

对“民族主义文学”和新月派中的胡适等人,也多次著文予以批判。

他倡导过大众文艺运动,先后写了《大众文艺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等文章,反复阐述大众文艺运动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促进革命文艺的群众化有积极作用。

针对30年代的社会现象,写了一些杂文和通俗文学作品,有12篇杂文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并由鲁迅收入自己的集子。

编选了《鲁迅杂感选集》,并作了长篇序言,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进行了有创见的分析。

出版有杂文集《文艺杂著》、《乱弹及其他》(鲁迅编辑)、译文集《海上述林》(鲁迅编辑)和综合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等。

目录:第一卷饿乡纪程--新俄国游记赤都心史文艺杂著乱弹骷髅杂记第二卷文艺杂著(续辑)俄国文学史俄罗斯和苏联文学论辑萧伯纳在上海(部分)诗歌说唱辑存书信辑存第三卷文艺论辑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关于语言文字的通信中国拉丁化的字母新中国文草案第四卷“现实”--马克斯主义文艺论文集列宁论托尔斯泰译论辑存早期译作九篇绥拉菲摩维支作品二篇新土地第五卷高尔基早年创作二篇高尔基创作选集高尔基论文选集第六卷高侩颂(高尔基)没工夫唾骂(别德讷衣)茨冈(普希金)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卢那察尔斯基)第十三篇关于列尔孟托夫的上说(帕甫伦珂)爱森的袭击(马尔赫维察)克里慕·萨慕京的生活(第一章·部分)(高尔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