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分析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分析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分析环境污染物是指那些产生在自然界中的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够对生物产生危害,对于生态环境的损害也是极为严重的。

在大气、水和土地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的输入和输出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这些污染物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本文将从生态毒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探讨环境治理的方法。

一、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硫化物、氮化物和有机物等。

这些化合物进入大气后会与氧气、水蒸气等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合物及酸雨等气象条件。

这些成分通过大气降水、悬浮粒子等途径进入水体,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在一定浓度下,大气污染物会对生物产生毒性。

例如,氮化物经由汽车、空调等设施传出会对树木造成枯萎、晚熟以及松散零落的果实等损伤。

若料及硫化物、氮化物等物质,它们会直接影响到草地、林地等自然环境,随着风向的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繁殖造成一定的威胁,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水是生命之源,但现实中水的质量却受到了无数的污染,这对我们的生存、健康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污染物对于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的水生生态环境而言,是一种威胁。

由于水污染物的存在,水体中的自由生物群落、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种类结构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碎性、降解性,严重时还有可能成为水体沉淀的来源。

2、对饮用水、水产品及区域的医疗卫生的影响。

污染水源的污染源物质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一些水中的有毒物质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导致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对身体状况的面临致命性的威胁。

3、对水生生态多样性的影响。

水污染物的进入,对水生生态环境及其滋生的生物群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大部分水生生物不能在含大量污染物的水体中茁壮成长。

环境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从医学及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机体可能发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

是环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

环境毒理学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有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等特点。

环境毒理学的任务主要有三项: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一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①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②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并设法排除;③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环境毒理学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毒理学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毒理学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环境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有毒物质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学科,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毒理学主要关注有毒物质在环境中的转化、迁移和积累过程,研究毒性物质对生物体造成的危害以及评估和管理有毒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威胁。

了解有毒物质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中毒物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通过评估毒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和潜在风险,我们可以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来源。

有毒物质可以来自于工业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农药使用、化学品生产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污染物质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哪些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了最大的威胁,同时也可以追溯到导致这些物质排放的源头,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其次,环境毒理学研究帮助我们评估毒物对生物体的危害。

不同的生物体对毒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体对毒物的反应和适应机制。

通过了解生物体对毒物的毒性反应,我们可以预测和评估某种毒物对生物体造成的潜在危害,有利于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

此外,环境毒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研发和使用更环保的替代品。

在了解到某种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来开发和应用更环保、更安全的替代品。

例如,许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对环境和生物体有害的化学品,并推动研发和使用环境友好型的可替代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最后,环境毒理学还可以为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支持。

通过对有毒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过程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和评估环境污染状况。

同时,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也为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估某种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的风险,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可怕的影响。

环境毒理学正是应运而生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的健康,并探索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环境毒理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跨学科科学。

它结合了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环境毒理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环境污染源的检测和分析、毒理学实验的设计和管理,以及毒素的溯源和去除等方面。

广义的环境毒理学还包括了对环境污染和生物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环境健康学、环境遗传学等分支学科。

环境毒理学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与其研究的基本原理密不可分。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污染物,从空气、土壤、水体,以至于食品和饮料等生活必需品都可能存在各种污染物。

研究毒物的毒性和危害可以帮助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新兴的环保领域中,环境毒理学可以用于评估新材料的毒性,从而更好地管理物质的含量和用途。

在医药领域,环境毒理学可以用于评估某些药物的潜在毒性和安全性。

在农业领域,环境毒理学可以用于评估杀虫剂和其他农药的潜在毒性,从而更好地管理农药的运用量和使用方法。

总而言之,环境毒理学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可以发挥其作用,以确保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毒理学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对于环境污染的各种来源和影响,我们需要有比以往更为系统和精准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对污染源进行识别、监测和治理。

除此之外,环境毒理学还可以评估环境质量,指导环保政策,预测高风险地区和人群的健康风险等。

可以看出,环境毒理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环境毒理学已经成为研究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所必备的重要学科。

事实上,在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时代,它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研究和方法的创新,环境毒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改进环境保护和治理。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论文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年第1学期《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论文有机磷农药的毒性作用及其环境毒理学机理研究XXX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10级制药工程专业二班学号:1007xxxxxx 摘要: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农药。

与其他种类农药相比,具有杀虫谱广、残效期短、价格低廉及抗药性不显著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家庭和农业的防虫抗害中。

正因为如此,使得有机磷农药残留成为我国食物中农药残留最突出的问题,人群普遍同时或连续暴露在有机磷农药混合物中,其对健康产生的联合风险有待评估。

本文研究了有机磷农药正常功能表达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有机磷农药对机体的损伤作用,阐明有机磷农药混和物的危害效应和中毒作用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完善有机磷农药混合物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毒性作用;毒理学;生态环境工业和农业迅猛发展,使得地球上化学物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尤其是人工合成的各种有机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并且存在于环境中,人类在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同时接触或相继暴露在两种及两种以上化学物中。

化学物之间在机体内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与各种物质单独作用时完全不同的毒性效应,给人类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群的健康,对人群暴露的联合化学物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制定有毒物质在环境和食物中的限量标准以及预防和治疗化学物联合毒性导致的疾病,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成为各国学者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化工行业以及公众事业单位均成立研究与咨询委员会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有机磷农药的研究任务及内容1.1研究任务研究农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记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环境毒物与环境毒理 课程论文

环境毒物与环境毒理 课程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选修课论文【环境毒物与环境毒理】题目:环境中汞的形态与危害以及其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Email:二〇一三年六月环境中汞的形态与危害以及其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摘要:为了巩固和加深课堂上对环境毒理与环境毒理的了解,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后,本文会通过对金属汞的形态、对人的危害、分析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的论述。

目前,汞作为一种对人体和高等生物具有很强毒性的污染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特别是随着汞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由汞及其化合物所造成的环境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大公害。

汞污染造成的危害已不容忽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汞污染,和寻找一种快速检测汞的方法,是当今环境保护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汞;形态;危害;分析;检测The research of Mercury in the environment and harm as well asits analytical detection methodAbstract: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and deepen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which lrean in the class.And after a lot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form of metallic mercury, on hazards, analytical test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exposition. Currently, mercury as a human and higher organisms are highly toxic pollutants commonly found in nature. Especially with the mercury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ercury and its compounds by the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growing problem of mercury pollution has become a major hum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The harm caused by mercury pollution can not be ignored,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mercury pollution, and looking for a quick method for detecting mercury is today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s.Keywords: Mercury; morphology; hazards; analysis; detection1 前言1.1 汞的特性汞,是在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

环境化学中的环境毒理学研究

环境化学中的环境毒理学研究

环境化学中的环境毒理学研究环境化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研究着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中的化学过程和造成的影响。

而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则是环境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研究毒性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生态效应以及对生物的损害机理等问题。

以下是对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一些详细探讨。

一、毒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环境毒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毒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

毒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包括物质的运输、生物转化和残留等过程。

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掌握毒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换规律。

毒物的移动可以是由水流和气流驱动,影响因素包括水体和大气物理和化学性质、生物作用、人为介入等。

毒物在环境中的转化过程包括分解、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需要通过分析环境的p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物选择性分布等方面了解。

二、毒物对生物的影响毒物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被释放到环境中,不仅影响了生物种群,也可能威胁人类的健康。

环境毒理学研究着毒物对生物的各种影响,包括急性或慢性毒性效应。

急性毒性效应是指毒物暴露后引起急性病毒的效应,而慢性毒性效应较难观察但效应却可能更大,这可能导致一系列长期健康问题。

环境毒理学家还需要研究毒物如何影响生物的生长速率、代谢功能、生理系统等方面,包括在不同浓度下的排放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等。

三、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Ecotoxicology)研究着有毒化合物与不同生物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了有毒物质与不同生物的相互作用、毒素的毒性表现、影响生物群落的机制以及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的保持。

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了解污染物通过哪些途径进入生态系统,包括渗漏、散发、洪水等途径,并掌握毒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浓度和分布规律,特别是在不同生物组织和不同物种中的分布规律。

此外,生态毒理学家还需要了解毒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包括对生态链上层级的影响以及对某些物种健康的影响等。

四、环境毒理学的意义环境毒理学研究对人类影响深远:首先它可以为毒物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预测污染物潜在的生态和健康效应,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和污染管理政策。

环境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 2010—2011 学年第_1_学期《环境毒理学》课程论文 2010.11班级油气083 学号10083909 姓名王烨开课学院资环学院任课教师张卫成绩_________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人体健康同等重要,密切相关。

在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的行动计划中提出,应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的,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公开、科学地对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世界各国相继对本国的化学品管理法规进行了修订,强调在新化学品送审时应提供生态毒性评价的结果。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它既是环境科学和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与环境毒理学类似,生态毒理学(eco-toxicology)也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的科学,但其侧重于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及其人类以外的生物组成部分的影响。

在经典的环境毒理学中,其他生物在研究中的用途一般是作为为人的替代。

现代环境毒理学可以说包括经典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两方面的内容,其实验对象包括啮齿类动物、鸟类、鱼类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事实上,对环境污染物的人体暴露评价也需要了解食物链上其他物种的暴露情况。

化学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不同营养层次生物产生的效应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因此,现代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区别日益模糊。

近年来,随着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毒理学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环境毒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日渐成熟,在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和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就纳米材料在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新动向作下介绍。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从医学及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机体可能发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

是环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

环境毒理学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有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等特点。

环境毒理学的任务主要有三项: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一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
转化产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①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
②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并设法排除;
③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毒作用的评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动物实验方法进行的:
急性毒性试验
其目的是探明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短时间接触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找出污染物的作用途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并为进行各种动物实验提供设计依据。

一般用半数致死量 (LD50)、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半数有效量(ED50)来表示急性毒作用的程度。

亚急性毒性试验
研究环境污染物反复多次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损害。

通过这种试验,可以初步估计环境污染物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中毒阈剂量,了解有无蓄积作用,确定作用的靶器官,并为设计慢性毒性试验提供依据。

慢性毒性试验
探查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确定一种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中毒阈剂量,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学的不断进展,人们又建立了蓄积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畸试验和致癌试验等特殊的试验方法。

研究方法
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观察实验动物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接触不同剂量的环境污染物后出现的各种生物学变化。

实验动物一般为哺乳动物,也可利用其他的脊椎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和动物细胞株等。

用动物实验来观察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条件容易控制,结果明确,便于分析,是评定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基本方法。

但动物与人毕竟有差异,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人。

因此,一种环境污染物经过系统的动物毒性试验后,还必须结合环境流行病学对人群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作出比较全面和正确的估价。

趋向
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物认识的不断深入,环境毒理学的发展方向是:①探讨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对机体产生的相加、协同或拮抗等联合作用(见化学物质联合作用)。

②深入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以及各种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相互反应形成的各种转化产物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

③进一步研究致畸作用的机理,完善致突变作用的试验方法和找出致癌作用与致突变作用的确切关系。

④环境污染物对动物神经功能、行为表现以及免疫机能的影响往往出现在一般毒性表现之前(见环境污染与免疫功能),因此,有必要把这些影响作为一种早期观察的敏感指标,进行深入的研究。

⑤环境污染物的化学结构同它们的毒性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有密切关系,应深入研究,找出规律,以便根据化学结构,作出毒性的估计,减少动物毒性试验,并为合成某些低毒化合物提供依据。

今后应充分吸收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从而使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由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

与生态毒理学区别
与生态毒理学的区别:生态毒理学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年。

它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生态
毒理学定义为:用多学科理论(生理、生态、化学、物理、毒理和数学)来解答上述六大问题,解释自然界中污染物的暴露风险。

它用于支持环境政策、法律、标准和污染控制方法。

生态毒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污染防治中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工具。

生态毒理学的核心部分是生物效应,即有毒、有害物质对生命有机体危害的程度及范围的研究。

生物监测和生物检测是进行生物效应研究的两种技术法。

使生态毒成为九十年代最有生命力的边缘学科之一。

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概念及术语,如微生态系统、群落毒性等。

生态毒理学是污染控制的工具,因此,它实际上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技术支撑。

几乎所有在80年代欧美各国出台的环境管理方法中都需要生态毒理技术,如化学品和排放物的安全性评价;产品生物降解能力测试;生物技术产品的管理;污染治理技术的效果评估等领域都需要生态毒理学参与并起着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如上海环科院运用自行设计制造的SAES-MICROCSM系统进行的河流生物治理技术安全性及效果评估以及某制药厂排放废水生态风险评价即是这方面的应用实例,前者生物技术应用的生态影响及大环境使用的功效、限制条件做了充分的评估。

后者解决了多年来纳污河道内鱼类死亡的可能性问题,不仅得了死鱼的概率,而且死鱼的范围也得以确定。

对环境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生态毒理技术所支持的许多管理体系、法规、法律不仅涉及环境保护而且还涉及处贸、绿色产品认定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领域。

【参考文献】
生态毒理学原理/ [美]纽曼,昂格尔著;赵园,王太平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毒理学教程(3版)(A course in toxicology)/ 周宗灿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毒理学基础(Casarett & doull's essentials of toxicology)/ [美]Curtis D. Klaassen,John B. Watkins III著;李焕德主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环境毒理学原理与方法/ 孟紫强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环境毒理学(3版)/ 孔志明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现代毒理学概论(Panorama of modern toxicology)/ 顾祖维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现代毒理学/ 金泰廙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