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朗读的指导

合集下载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古诗文的朗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起伏,传达出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而如何准确地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建议。

## 1. 语句的划分在朗读古诗文时,首先需要明确句子之间的分界。

通常情况下,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单元,因此在朗读时应该适当停顿,以示句子之间的衔接。

可以通过语气的变化或停顿的长短来实现这种分界,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句子的含义。

## 2. 语调的把握古诗文的语调是指诗歌或文章的音调和音律。

在朗读时,需要准确把握每个字的音调,以使整体节奏更加流畅和准确。

可以通过加重或轻声、高调或低调来突出语句的重点或情感,从而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3. 篇章的连接古诗文通常是由多个篇章组成的,每个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在朗读时,需要将各个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情感线索进行连接,以使整体朗读更加连贯和完整。

可以通过语速的控制和语调的变化来实现篇章之间的过渡,使听众更容易跟随叙事的线索。

## 4. 韵律的呈现古诗文的韵律是指诗歌或文章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在朗读时,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韵律搭配和节奏变化,以使整体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音节的延长省略来呈现句子的韵律,从而提高听众的审美感受和理解能力。

#结语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朗读者具备良好的语感和表现力。

通过对语句的划分、语调的把握、篇章的连接和韵律的呈现,可以使古诗文的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朗读古诗文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古诗朗读指导

古诗朗读指导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答:舒缓、明快,语调清扬。
舒缓、明快,语调清扬。
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是写那个季节的景物? 写了秋季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苍凉凄清的意境。
3、用怎样的语调来变现这种意境?
缓慢、压抑,语调低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缓慢、压抑,语调 低沉。融哀伤之情 入诗,读出心中的 哀伤和悲凉。
拓展训练一:
照老师教的方法,为下面的诗歌划分节奏,分析意境,找 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读出节奏和情感 来。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拓展训练二:
卜算子· 咏梅 ∕ 断 桥 边, 驿外 ∕ 寂 寞∕∕ 开无 主 。 ∕ 独 自 愁, 已是 ∕ 黄昏 更著 ∕ 风 和 雨。 无 意∕ 苦 争 春, ∕ 群 芳 妒。 一任 ∕ 碾 作 尘, 零 落∕ 成 泥 ∕ 香 如 故。 只有
学习目标
• 1、 1、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不同诗歌的节奏, 朗读时做到抑扬顿挫。 2、在对比朗读中感受不同诗歌的意境 之美。 3、借助对比朗读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 情的不同,以及用何种手法达到这种 效果。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今/南方已定。(《出师表》)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7)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可停顿。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陋室/铭。爱莲/说。出师/表。(铭、说、表均为古代文体)
很多古诗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自我的品位和修养。
3、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杜甫有一著名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在说读得书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不费工夫了。当然我读书要讲究质量,只有多读书,认.读出情味。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就渗透在字里行间,学生若能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山水音,读出田园乐,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教师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是突破重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加以体味辨别,学生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出意味。
文言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其和谐的音韵,或铿锵,或缠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朗读,反复咏唱,才能体味得到,只有读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幼儿园小小朗读家:古诗词朗诵实践指南

幼儿园小小朗读家:古诗词朗诵实践指南

【幼儿园小小朗读家:古诗词朗诵实践指南】古诗词朗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培养优美的语言感知,还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品格。

在幼儿园阶段就积极开展古诗词朗诵实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将从准备工作、诵读技巧和实践方法等方面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朗诵教学。

一、准备工作1. 选材:在进行古诗词朗诵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古诗词作为教学材料。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富有韵律感的古诗词,如《咏鹅》、《静夜思》等。

2. 背景知识:在选定古诗词后,教师需要对古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文学价值等进行深入了解,并向幼儿传授这些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古诗词的内涵。

二、诵读技巧1. 语音语调:在进行古诗词朗诵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掌握准确的语音语调,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通过模仿、对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

2. 姿势仪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诵读古诗词时注意姿势的优美和仪态的得体,让他们在表达古诗词的同时展现出端庄优雅的形象。

三、实践方法1. 轻松愉悦的练习: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古诗词朗诵练习,如玩唱游戏、角色扮演等,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古诗词的诵读技巧。

2. 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将古诗词朗诵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组织幼儿进行联欢会、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古诗词朗诵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的观点和理解:古诗词朗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开展古诗词朗诵实践,可以为幼儿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且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品格。

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朗诵教学时需要注重启发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古诗词朗诵。

通过以上指南,幼儿园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古诗词朗诵教学,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朗读指导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朗读指导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朗读指导
以下是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朗读指导:
1. 了解诗词背景:在朗读之前,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为朗读做好准备。

2. 确定朗读基调:根据诗词的情感和意境,确定朗读基调。

例如,《山居秋暝》的清新明快、《枫桥夜泊》的忧郁感伤、《长相思》的深沉绵长,要使基调准确、声音自然。

3. 划分节奏:根据诗词的语法结构和韵律,划分出朗读的节奏。

一般来说,四言诗每句两拍,五言诗每句三拍,七言诗每句四拍。

同时要注意节奏的抑扬顿挫,以突出诗词的音乐美。

4. 确定语调:根据诗词的情感和表达意图,确定语调。

例如,《山居秋暝》可以用轻快、明朗的语调朗读,而《枫桥夜泊》则可以用低沉、感伤的语调朗读。

5. 运用表情和动作:在朗读时,可以适当运用表情和动作来传达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读到《长相思》中“夜深千帐灯”时,可以适当仰头、眼神放远,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 反复练习:要想朗读好古诗词,需要反复练习。

通过反复朗读,可以逐渐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深入理解诗词的情感和意境,使朗读更加自然、流畅。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朗读指导,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七言古诗的朗读指导

七言古诗的朗读指导

七言古诗的节奏型式
(1)、“四、三”句式,这是七言的最基本的句式。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四、一、二”句式,如: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3)、“四、二、一”句式,如:“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三、一、三”句式,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5)、“一、三、三”句式,如:“城-----因兵破----悭歌舞,民----为官差----失井田”。

(6)、“三、四”句式,如:“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7)、“二、四、一”句式,如:“试玉---要烧三日----满”。

(8)、“一、五、一”句式,如:“水-----带离声入梦-----流”。

(9)、“二、五”句式,如:“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10)、“五、二”句式。

如:“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11)、“一、六”句式。

如:“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12)、“六、一”句式。

如:“菊花须插满头------归”。

按意义划分节奏,有很多种型式,但不管哪种句子型式,读起来,只有一种,即按音调节奏读,不过了解意义节奏。

是有助于准确理解诗词意义的。

高中古诗文朗读指导教案

高中古诗文朗读指导教案

高中古诗文朗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学习并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高中生阅读水平的古诗文篇章,如《静夜思》、《岳阳楼记》等,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挑选。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2. 示范朗读: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3. 分角色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角色进行朗读练习。

4.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示范:教师朗读或播放专业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魅力。

3. 讲解分析:深入讲解诗文的内容、形式和艺术特点。

4. 学生实践:学生尝试朗读,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朗读练习,互相学习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五、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成果,评价其对诗文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朗读表现和进步空间。

4.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古诗词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古诗词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古诗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朗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是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中,承载着培养语感、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引导感悟、积累语言、熏陶情感等重要使命。

朗读古诗词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朗读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愿读。

学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应当是师生间、师生与文本间交流对话的过程。

如果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能经常引经据典,并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励学生,启迪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与学生亲切对话,学生一定会亲其师,信其道。

有些课文与诗词联系紧密,引经据典很容易,也有一些与古诗词的联系不大的课文,如《观潮》导课时老师可以这样说:“有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俗语也说: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是钱塘江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从皇帝到百姓都要先睹为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回娘家的气势。

”此时出示课题,学生一定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深深折服于老师对诗词的运用。

这样,学生的朗读古诗词欲望被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朗读的效果当然会更好了。

二、探索方法、精心点拨,使学生会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真情”,学生才会有“实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不少的经典诗词,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词该怎样朗读,语气应该怎样把握呢?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时,教师不急于示范,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试着读,当孩子们将古诗词读的各式各样,又不知道怎样才对时,老师准确的范读,会帮助学生断好句,读通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再绘声绘色,入情入境地示范,会让学生明白朗读上的不足:哪处情不够深,哪儿味不够浓,哪里语调又不够分量,学生们一听就明白,朗读兴趣会逐渐提高,读出感情就不难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朗读的指导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古诗朗读的指导
周薇芳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诗歌朗读教学,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朗读的作用
古人也曾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古诗之美首先是在于它的音律美,古诗的押韵、平仄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

所以学习古诗词必先诵读。

二、注意朗读的重音和语调
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

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表示。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应把“一、只、又、何时”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所谓语调,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要朗诵好一首古诗,首先必须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好古诗的重音,然后根据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调。

确定哪句用升调读,哪句用降调读,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做如下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升调时音量逐渐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

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和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三、讲究朗读的速度
朗读古诗要讲究朗读的速度,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一般地说,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说明、交代,感情
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

如杜牧的《江南春》:开头两句是交代,江南大自然风光和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

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诵读时,以应加快速度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三四句写烟雨蒙蒙的景象,南朝古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读后两句,要用渐缓的语速,才能把讽刺皇帝依赖佛教的无限惋惜与遗憾体现出来。

四、突出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朗读古诗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其古诗的真正意境,阅读停顿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其特殊涵义。

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结构停顿等,处理停顿上的差异,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既可以给学生以思考回味的时间,又便于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准确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例如《春晓》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闻、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

“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

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五,展开想象,读出诗境
诵读不应该只停留在示范读、比赛读、配乐读等浅层次上,而是应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的语言美,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

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于是我们在编写社团课程教材时,注重诗人主要经历的简介,尤其要介绍写这首诗时诗人的心境和境遇。

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

诗文充满了诗情画
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诗与画是相通,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因此,我们收集大量的图画,精挑细选出最贴近诗意的图画作为教材插图。

总之,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重读、停顿、语调、语气、语速等朗读技巧是“有感情朗读”的保证,而这些技巧是在朗读者对语言材料充分理解、感悟、直至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有语感经验而自觉表露出来的。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动手、多体会、多积累。

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逐步形成学生的一种技能。

学生一定能逐渐从朗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形式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