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9年07月07日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通用名称:注射用替考拉宁商品名称:他格适®英文名称:Teicoplanin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Tikaolaning【成份】化学名称:替考拉宁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辅料:氯化钠,注射用水【性状】本品为类白色冻干状物和粉末.【适应证】本品可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包括不能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他抗生素者.本品可用于不能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或用上述抗生素治疗失败的严生葡萄球菌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已证明他格适对下列感染有效: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及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矫形手术具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时,本品也可作预防用.【规格】替考拉宁200mg 每包装含一小瓶200mg替考拉宁和一安瓿注射用水。
【用法用量】注射用替考拉宁注射液既可以静脉注射也可以肌肉注射可以快速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少于1分钟或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一般每日给药一次但第一天可以给药两次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大多数病人给药后48-72小时会出现疗效反应疗程长短则依据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病人的临床反应而定心内膜炎和骨髓炎的疗程则推荐为3周或更长时间治疗剂量:肾功能正常的成人和老年人:矫形手术预防感染: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注射400mg 中度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负荷量:第一天只一次静脉注射剂量400mg 维持量:静脉或肌肉注射200mg 每日一次严重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负荷量:头三剂静脉注射400mg 每12小时给药一次维持量:静脉或肌肉注射400mg 每日一次某些临床情况如严重烧伤感染或金葡菌心内膜炎病人替考拉宁维持量可能需要达到12mg/kg 备注:本品200mg及400mg标准剂量分别相当于3mg/kg及6mg/kg平均剂量如病人体重超过85kg建议用相同治疗方案按公斤体重给药:中度感染为3mg/kg 严重感染为6mg/kg.【不良反应】人们对注射用替考拉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一般轻微且短暂,很少需要中断治疗,严重不良反应罕见,已报道主要有以下不良反应: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疼痛、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抗感染类药物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抗感染类药物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开立药物的主要依据。
但随着循证医学的日益发展,药物临床试验周期长,药品说明书更新慢等问题使许多药品说明书中的使用适应证、用量及用法远远落后于临床实际应用。
药物治疗是抢救重症患者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疗手段。
而重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疾病谱涉及多个学科,病情危重复杂,常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需要使用体外生命支持设备。
上述多种复杂因素均导致重症患者体内药物的分布、代谢、治疗反应等与普通患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临床上许多药品说明书的用法及用量依据主要来自于以普通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药物临床试验。
在重症患者治疗时按照普通患者的用药方式进行治疗,常常难以保证疗效。
以抗菌药物为例,有文献报道,19%~43%的成人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为超说明书用药。
因此,在重症患者诊治过程中,超说明书用药常常无法避免。
其实,超说明书用药不仅在重症患者中常见,在其他学科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风湿性疾病、儿科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均在各专科领域中发表了多个相关超说明书用药的专家共识。
目前我国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不健全,临床医师选择超说明书用药承担的风险更大。
本共识的宗旨在于提供常用且有参考价值的药品超说明书使用循证医学证据,不涉及超说明书用药审批程序等。
临床医师应该时刻评估重症患者的获益及风险,在遵循国家、地方政府及医院有关法规前提下,参考本专家共识的意见进行个体化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按照常规说明书可获得较好疗效时,应尽量避免超说明书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记载范围内的用法。
本专家共识根据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常用重症治疗的常用药物的超说明书用法进行部分总结。
本共识收录药品标准参考《2019广东省药学会超说明书用药目录》的收录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美国、欧洲、日本说明书收录;②《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收录;③国际主流指南或共识收录;④Micromedex®有效性、推荐等级在Ⅱb、证据等级B级或以上;⑤本专业SCI的Ⅰ区期刊发表的RCT研究。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专家共识深度解读SACNTEI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专家共识深度解读SACNTEI最近,SACNTEI(South African Consensus on the Use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Tuberculosis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co-infection)出版了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专家共识,旨在加强替考拉宁在结核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本篇文章将对该共识进行深入解读。
什么是替考拉宁?替考拉宁(TMC207)是一种新型结核杆菌耐药治疗药物,单剂口服就能有效地控制结核杆菌,疗程缩短,毒副作用较小。
目前,替考拉宁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结核病治疗方案之一。
替考拉宁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替考拉宁能够有效杀死结核杆菌,其疗效与传统的抗结核病药物相当。
替考拉宁可以抑制结核杆菌的ATP合酶和膜蛋白,从而导致细胞壁合成过程的阻断和感染的消除。
替考拉宁具有更快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再发率。
不过,由于替考拉宁是一种新型药物,因此其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替考拉宁在HIV感染患者中的作用HIV感染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对结核病的治疗也更加困难。
由于HIV感染患者的免疫系统已受损,因此其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下降,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更高的药物剂量。
替考拉宁可以在HIV感染患者中起到更强的作用,不仅有效杀死结核菌,更能减少其他常规抗结核药物的负担。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专家共识为了更加规范替考拉宁在结核病和HI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SACNTEI出版了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专家共识。
该共识包括了替考拉宁的临床应用、剂量选择、使用频率以及监测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首次剂量:600mg(口服)•维持剂量:300mg(口服)•使用频率:一周五次•检测项目:替考拉宁药物浓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随着患者情况不同可进行个体化调整替考拉宁应用不良反应尽管替考拉宁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它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师资培训作业:考核案例问题

临床药师师资培训案例考核1 病史摘要一般情况:患者顾××,女,70岁,身高162cm,体重50kg,主诉:腹痛16天,加重2天现病史:患者近期腹痛加剧伴腹胀,伴发热,最高39℃,以“结肠占位”收入院。
患者全麻下行“右半结肠根治术”,术中发现:淡黄色腹水约300mL,肿瘤位于右半结肠,大小约7cm×7cm×9cm,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肠管因肿瘤浸润挛缩,并与及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实性浸润,回肠明显扩张。
为防止术中肿瘤细胞腹腔种植,术中使用羟喜树碱(拓喜)和氟尿嘧啶进行腹腔冲洗,术后为监测生命体征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治疗。
无过敏史及特殊既往史。
体格检查:入SICU时患者神志淡漠,体温37.8℃。
监测示:心率125次/分,血压111/55mmHg,呼吸19次/分,血氧饱和度98%。
查体:腹胀,全腹压痛(+/-),双上肢浮肿,余无殊。
辅助检查:外院CT:升结肠近肝曲处肿块影,考虑恶性肿瘤可能,伴周围渗出,网膜转移及多发肿大淋巴结,十二指肠局部受累伴内瘘形成待排除;血常规:白细胞7.9×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7.10%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70×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2×109/L,血小板203×109/L ;肾功能:正常;肝功能:直接胆红素13.0 umol/L,余正常;胰淀粉酶:19711.0 IU/L,凝血功能:PT 15.80s,INR 1.42,D-D二聚体1.50 mg/L,余正常。
入SICU诊断:结肠肝曲癌,不完全性肠梗阻2 主要诊疗经过术后第1日患者情况:患者神志淡漠,体温37.8℃。
监测示:心率125次/分,血压111/55mmHg,呼吸19次/分,血氧饱和度98%。
尿量650ml,入量3930ml,右腹引流:①100ml②50ml③250m,胃液引流250ml,造瘘400g。
查体: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心脏听诊无殊,呼吸急促,肺部呼吸音粗,左侧呼吸音减弱,腹胀,全腹压痛(+/-),双上肢浮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及其应用

Strait Phannaceaticgt Jouviat Vol33Nog2021菇多糖的临床抗肿瘤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循证证据,然而由于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和文献质量不高的情况,本研究的结果还有待更大样本量和更高质量的RCT试验来验证。
参考文献51〕唐伏秋,涂颖,赵勇•TP与GP方案治疗老年国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Mem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901592(22):2314-24179-2〕汲晨锋,岳磊•香菇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5〕;中国药学杂志,4015,48(18):;39Q539.5〕陈建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900898(2)266027.〔4〕代东•香菇多糖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63,(15):3270228, 336.5〕丁宁,黄治虎S长群,等;香菇多糖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5〕安徽医学961295(9)281085.-9〕蒋荣芳,谭晓明,刘卫,等.香菇多糖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5〕齐鲁医学杂志,4016,45(2):;2A34.〔7〕马云,赵贤宝•香菇多糖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5〕中华中医药学刊,401591(65):691-094.5〕石星,丁乾,杨勤•香姑多糖联合化疗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中国肿瘤,4067,16(11):947048.5〕王加瑛,张元生,赵和平.香菇多糖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研究〔〕•中国医疗前沿,471069(4):1507.〔3〕王钦,舒建波,李达君.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37例5〕当代医学907995(3):;9A47.〔3王小红,余新民,沈祝苹,等.香菇多糖联合化疗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5〕中国医药导报,4014917):95O9.〔2〕王小龙,徐彬•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胃癌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4016,16(9):384A085.〔3〕汲晨锋,岳磊.香菇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20;98(;):15370537.〔14〕吴雷元•香菇多糖联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中外医疗,4079,48(35):77O7.〔3〕翟艳.晚期结肠癌患者应用香菇多糖与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医药,4015,(8):20-27.〔3〕张才友,谢传华,康昭洵,等•香菇多糖联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64Q95.-3〕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4079,16(5)225025.〔3〕张华.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老年NSCLC患者临床分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473,40(4)2405.〔19〕张金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4015,(27)2205.-27〕赵璐.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安徽医药S712S9(3):399A497.〔2;赵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78例疗效分析5〕医药论坛杂志,4014,55(74):O8A3.〔22〕赵文英,陈冬云,陈景华•香菇多糖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S7;,;(;2107.〔25〕周娜伟,焦建辉.联用香菇多糖与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探析〔〕•当代医药论丛,4016,14(8):34046.〔24〕申杰,苏秀兰,徐桂华,等.香菇多糖对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估5〕;中国循证医学杂志,4077, 7(1):18-P9.〔25〕赵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78例疗效分析5〕医药论坛杂志,263,35(24):O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及其应用王石健,夏修远*(台州市立医院,浙江台州315002)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023临床常用抗生素用法用量(最全版)

2023临床常用抗生素用法用量(最金版)注意:1.虽然我的内窑也以说明书为主,但假如你用的抗生素特殊,或者生产厂家也另类,以说明书为主。
2.只针对肺部感染常见细菌,特殊细菌不做介绍。
3.少数特殊细菌不单独介绍,现在统一说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一般只哥大环肉醋类(例如阿奇霉素)和睦诺自同类(例如左氧氟沙星)高效。
结核菌,除了抗结核药,一般只葡氨基糖音类(例如阿米卡星)和睦诺自同类(例如左氧氟沙星)高效。
毛霉菌只南两性霉素B和j自沙康瞠高效。
④唁麦芽窄食单胞菌,一般茵选复方磺肢甲恶膛,真他药物高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抱。
原自同舒巴I旦、氟瞌诺自同类、苔加环素、军占菌素。
⑤厌氧菌-般选择青霉素(脆弱拟忏菌除外)、甲硝瞠、克林霉素,严重者选择碳青霉烯类(例如,美罗培南)。
⑤MRSA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一般选择万古霉素、利奈瞠股、苔考拉宁,或苔加环素等。
4.-般都是默认0.9%生理盐水100ml配制,特殊情况才做说明,默认静脉给药;不能用生理盐水的,默认5%葡萄糖注射液(GS}.静脉滴洼时间默认至少1小肘。
5.严重肝肯功能不全、j肖瘦体重低下的患者,大多数药物都需要调整剂量,写不下,参照说明书。
简约版:常见用法,肝肾功能好的话P内酷股类青霉素G,每天200~2000万U,分2~4次。
服拉西林他瞌巴坦,进口4.Sg q8h;国产,3.3759q6h (需要250ml 液体)。
氟氯西林,0.25~1g q6h。
美洛西林,每天2~15g,分3~6次给药,说明书没写生理盐水配制。
头抱瞌林,0.5~1g I q6~12h,最大-日69。
头抱映辛,进口,0.75~1.Sg, bi d~ti d.头抱曲松,进口,2g qd.头抱曲松他瞌巴坦,2.0g bid,说明书需要250ml液体配制。
头泪眼圈舒巴坦,进口,3g q8h.头抱毗店,进口,0.5~2g I q8~12h,一般2g q12h。
头抱西丁,2g q12h。
【首发】抗菌药物PKPD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二)

【⾸发】抗菌药物PKPD理论临床应⽤专家共识(⼆)如需转载,请注明此来源。
(⽂末有福利)本⽂刊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1(6) : 409-446作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版抗菌药物药代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 )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关注。
2016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协会(IDSA/ATS)联合发布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HAP/VAP)指南中,在学术界⾸次强调医⽣不应按药品说明书⽤药,⽽应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药。
这种说法我们并不完全赞同,但却⾜以提⽰了抗菌药物PK/PD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在⽬前细菌耐药迅速变迁、新抗菌药物研发严重滞后的情况下,PK/PD理论的临床应⽤是发挥现有抗菌药物治疗潜⼒的可靠策略之⼀,务必给予⾜够的重视。
近年来关于抗菌药物PK/PD的研究进展迅速,研究发现重症感染患者与健康⼈的PK/PD数据明显不同,为此国外相关指南做出了相应修改。
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的协作,临床医师需要掌握⾜够的临床药理学知识指导临床治疗,但⽬前我国尚缺少完整统⼀的关于抗菌药物PK/PD的专家共识。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是国内聚集了众多知名专家、多学科联合共同从事感染疾病研究与诊治的学术组织,领衔制定并推⼴本共识责⽆旁贷。
我们在⼤量循证医学信息的基础上,⼴泛征求多学科专家的建议,制定了本共识。
殷切希望通过本共识的发布与推⼴,进⼀步提⾼我国临床医⽣抗菌药物的应⽤⽔平。
第⼀部分 抗菌药物PK/PD理论相关概念四各类抗菌药物的PK/PD特点根据各类抗菌药物的PK/PD特点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可优化药物应⽤⽅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
住院患者替考拉宁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气郁滞为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根本〔3〕;归脾经2684次,归肾经2295次,归胃经2135次,说明某院痤疮临床用药辨证论治总体符合肺胃蕴热,胃肠湿热,肝郁化热的辨证思路。
另外与脾经有关的用药也比较多,脾能运化水液,若脾气虚弱,则水湿无法运化,水湿内停,则容易凝聚为痰,痰热凝结,也是痤疮的致病因素之一。
徐广鑫〔4〕等总结介绍“李吉彦从肺肝脾论治痤疮经验”阐明了肺脾肾与痤疮病机和治疗的辨证施治关系。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五脏六腑的一切活动,心都起着调节作用,归心经的用药频次达2261次表明,心经在痤疮的辨证用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杨敏春等在总结阐述葛琳仪教授的面疮治疗经验时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患者体虚劳汗,加之外邪(主要是风、寒、湿等邪气杂合)侵袭,使人体腠理不固,邪气客经络入于脏腑,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脏腑郁热,痰湿蕴结日久后湿热化为火毒,薰蒸于皮肤发为面疮。
病位以面部的腠理为主,与肺胃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治疗上重在清心火、利湿热,调气血〔5〕。
”4 小结痤疮是困扰现代青年男女,影响青年男女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治疗痤疮是一项系统的“面子工程”。
中医中药自古以来对其治疗就有相关的论述。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劳汗当风,寒薄为查皮”。
《诸病源候论 面疮候》中说:“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
”当代医家也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某院对677例痤疮患者的统计分析表明:某院治疗痤疮的核心药物主要有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百合、砂仁、浙贝母、玄参、薏苡仁、土茯苓、淮山等,主要药对为“女贞子与旱莲”,“生地黄与玄参”,“生地黄与土茯苓”,多以清热凉血、补肝肾养阴和理气、利水化痰等药物进行辨证论治。
分析某院对于痤疮的治疗用药说明:痤疮的发生主要与肺胃肝密切相关,但也与心脾肾有很大的关系。
曾玲等从五脏辨治的角度探析痤疮的治疗后认为痤疮的发生与脏腑功能的失调息息相关〔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稿)1 前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革兰氏阳性球菌在医院感染病原体中的比例显著上升,重新成为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体。
目前出现医院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主要是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以及肠球菌,而且在这些革兰氏阳性球菌中已经或正在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严重状况。
MRSA 从60年代出现起迅速发展并持续至今,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之一,在大型教学医院MRSA占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60%~80%。
[1] 从2002年起,社区获得性MRSA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15年随访监测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MRSA的起源与同一社区分离出的医院感染MRSA菌株无关。
[2]替考拉宁是糖肽类抗菌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耐药G+菌感染,包括肺炎、脓毒血症、心内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且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感染与现有糖肽类其他药物同样有效,组织穿透率改善,而肾毒性显著为低。
由于替考拉宁的有效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因此合适的剂量方案有助于达到治疗相关血药浓度从而显现替考拉宁的疗效。
为进一步规范和突出替考拉宁在不同人群中合适剂量,来自感染科,呼吸科,肾内科、血液科,ICU,微生物学方面的专家,共同起草讨论《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以供各位临床同仁参考。
2 替考拉宁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概况2.1替考拉宁的药物特点、药物敏感性以及临床常用范围替考拉宁口服不吸收,肌注后的生物利用度为94%,蛋白结合率为90%-95%,绝大部分以原型经肾脏排出。
静脉注射后其血清浓度为双相分布,快速分布期的半衰期为0.3小时,延长分布期的半衰期约为3小时,随后缓慢被排出,其最终清除半衰期大约为150小时。
替考拉宁组织穿透性能好,尤其是皮肤和骨,在肾、支气管、肺和肾上腺也能达到很高的浓度,它可以进入白细胞内,不进入红细胞、脑脊液和脂肪。
[3]EUCAST2011年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专家共识中指出:替考拉宁对多种G+菌敏感,其中主要包括科氏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棒状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多枝梭状芽胞杆菌。
[4]对临床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替考拉宁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mg/l,MIC50为1mg/l,MIC90为2mg/l。
[5]CLSI 2010年最新数据显示[6],替考拉宁对MRSA药物敏感性折点为8mg/L。
目前临床工作中,替考拉宁主要适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心内膜炎、腹膜炎、脓毒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考虑G+菌感染的疾病。
在矫形手术具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时,也可作预防术后感染应用。
[7、8]2.2替考拉宁处方资料推荐剂量以及目前临床常用剂量方案替考拉宁药品说明书推荐使用方法为:中-重度耐药G+菌感染,起始负荷剂量方案是6mg/kg q12h*3次iv,维持剂量方案为3-6mg/kg qd iv,肾功能不全患者起始负荷剂量方案不变,维持剂量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按常规剂量,每隔一天或者每三天一次。
某些临床情况,如严重烧伤感染或金葡菌心内膜炎病人,替考拉宁维持量可能需要达到12mg/kg。
矫形手术预防感染方案为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注射6mg/kg。
[7]目前临床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缺乏起始负荷剂量方案或者起始负荷剂量偏低的现象,因此,使得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达不到理想的有效浓度,从而评估临床疗效时影响最终结果。
2.3对临床适用的替考拉宁剂量的探索和思考在替考拉宁的应用过程中,早期给予足够负荷剂量对于其抗感染疗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谷浓度达到一定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时,临床有效率、治愈率会提高,为此,临床现行的维持剂量用药方案对临床疗效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下面,就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维持剂量用药方案进一步探讨,为优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3.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维持剂量用药方案的重要性3.1谷浓度是替考拉宁剂量方案的重要参数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参数指标通常用于反映了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行为。
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表现为浓度依赖型杀菌模式,峰浓度/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MIC是评价这两类药物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9]。
与之不同,糖肽类药物的杀菌曲线为相对缓慢的时间依赖型,当药物浓度超过MIC 4-5倍时,杀菌率趋于饱和,并且细胞壁上的活性配体与β内酰胺类药物相似[9]。
动物研究表明,糖肽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给药间隔内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T>MIC)[10],即与抗菌疗效密切相关的最重要参数是谷浓度而不是峰浓度。
3.2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替考拉宁具有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游离浓度低的特点, 起始负荷剂量(6mg/kg q12h×3次)能使多数患者达到治疗相关谷浓度(≥10mg/L),较高的负荷剂量(12mg/kg q12h×3次)可以缩短达到平稳谷浓度的时间,避免延误治疗。
对于某些患者,如新生儿和儿童G+菌感染,脓毒血症,骨和关节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高负荷剂量则是必须的。
3. 2.1 6mg/kg q12h×3次的起始负荷剂量有助于多数患者达到有效谷浓度Pea F等对202例疑似或确诊MRSA感染的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起始负荷剂量(平均剂量5.84 mg/kg q12h×3次)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第2,3,4天的谷浓度分别为6.47mg/L,10.80mg/L和11.22mg/L,明显高于维持剂量(平均剂量4.67mg/kg qd)治疗的患者(第2天, 4.24mg/L, P=0.001;第3天, 6.11mg/L,P<0.001;第4天,8.66mg/L, P=0.022)。
同时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剂量/体重与第2天和第3天谷浓度密切相关[11]。
对于多数患者,替考拉宁标准剂量方案(起始负荷剂量6mg/kg q12h×3次iv,维持剂量6mg/kg qd iv)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mg/L) [12]。
普遍认为,替考拉宁谷浓度> 10mg/L适用于绝大多数严重感染,而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骨或假体感染,谷浓度应达到15-20mg/L[11]。
3. 2.2 较高的起始负荷剂量(12mg/kg q12h×3次)有利于缩短达到平稳态谷浓度的时间Wang JT等对替考拉宁两种起始负荷剂量治疗多药耐药G+菌感染的疗效进行比较。
入选患者分为2组,A组12例,替考拉宁剂量方案为6mg/kg q12h×3次,接着6mg/kg qd;B组11例,替考拉宁剂量方案为12mg/kg q12h×3次,接着6mg/kg qd。
结果发现,治疗后第2天和第3天,高负荷剂量组(12mg/kg)患者达到理想谷浓度的比例为90%和100%,而低负荷剂量组(6mg/kg)仅18.2%和16.7%(P<0.001)[13]。
www.*******.cn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易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Pea F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用于确定替考拉宁对此类患者合适的剂量方案,以早期达到治疗相关谷浓度(给药后24h谷浓度>10mg/L和48h谷浓度>20mg/L)。
33例因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分为2组,一组(11例)给予标准剂量方案的替考拉宁(400mg q12h×3次,接着400mg qd),另一组(22例)接受高负荷剂量方案(800mg+400mg q12h d1,600mg+ 400mg q12h d2,接着400mg q12h)。
结果表明,标准剂量组仅45%患者在治疗后120h谷浓度≥10mg/L,无一例患者谷浓度≥20mg/L。
而高负荷剂量组,平均谷浓度在给药后24h超过10mg/L,治疗后72h,45%(10/22)患者谷浓度≥20mg/L。
无一例患者出现明显肾功能损害[14]。
较高的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12mg/kg q12h×3次)有利于缩短达到平稳态谷浓度的时间3. 2.3个体化的起始负荷剂量能够提高达到理想谷浓度的患者比例Niwa T等对替考拉宁个体化起始负荷剂量方案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7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
其中33例患者根据年龄,体重和药物体内清除率(CLcr),运用TEICTEM 2.0软件计算个体化的起始负荷剂量,33例患者给予标准负荷剂量方案(替考拉宁200mg或400mg q12h d1,接着200mg qd),4例患者没有给予负荷剂量。
结果显示,与标准起始负荷剂量方案相比,采用个体化起始负荷剂量方案治疗的患者达到有效谷浓度的比例更高(88% vs 33%,P<0.001)。
同时,治疗后第3天,个体化负荷剂量组平均谷浓度达到13.1±3.1mg/L,高于标准负荷剂量组(9.2±3.8mg/L,P<0.001)。
因而,个体化的起始负荷剂量有助于患者迅速达到理想谷浓度[15]。
3. 2.4 起始负荷剂量方案同样适用于特殊患者,如新生儿、儿童和血液透析患者。
对于新生儿和儿童,必须给予较高的起始负荷剂量(根据体重计算)以确保维持有效的治疗浓度。
Sunakawa K等对替考拉宁治疗新生儿和儿童MRSA脓毒血症的药代动力学,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
研究共纳入17例患者(9名新生儿和8名儿童),儿童患者的给药方案为负荷剂量10mg/kg q12h×3次,接着10mg/kg qd,新生儿患者的剂量方案为负荷剂量16mg/kg,接着8mg/kg qd。
研究显示,治疗后第3,4,7天,新生儿平均谷浓度分别为15.2,14.7和17.8mg/kg,儿童平均谷浓度分别达到12.5,12.2和13.1 ug/ml[16]。
www.*******.cnWolter K等对替考拉宁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和剂量方案进行研究,9例慢性血透患者和7例因急性肾衰竭而持续静脉-静脉血透患者(CVVHD),给予800mg起始负荷剂量,接着根据谷浓度调整维持剂量(400mg)的给药间隔。
结果发现,治疗后第5天,长期血透患者的谷浓度达到7.1mg/L。
因此建议,对于长期血透患者和CVVHD患者,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也应达到800mg[17]。
4 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4.1 肺部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和社区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原因,自1961年首次发现MRSA以来,其分离率不断增加,据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我国10省市14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出的44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比例高达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