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病句修改句式杂糅讲解练习.doc

合集下载

(完整版)常见病句:“句式杂糅”

(完整版)常见病句:“句式杂糅”

常见病句——“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子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句式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表被动常见错误结构:被(受)……所。

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999 年全国卷)【修改意见】句子的前分句,将“……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杂糅在一起,修改时,任删其一即可。

二、表原因常见错误结构: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是由于……的结果;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的原因;由于……领导下(由于……领导/ 在……领导下);由于……下(由于……/在……下);借口……为名;打着……为幌子。

例如:①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2001 年京、蒙、皖春季卷)【修改意见】本句的后分句是“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和“是党风不正在作怪”的杂糅,修改时,任删其一即可。

例如:②一个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

(1998 年全国卷)【修改意见】本句前分句可以说成“一个人之所以变坏”,也可以说成“一个人变坏的原因”。

例如:③日军借口两名士兵失踪为名,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修改意见】或说“借口两名士兵失踪”,或说“以两名士兵失踪为名”。

三、表目的常见结构:是为了……为目的的;把……达到;防止……不再……;旨在以……为目的;供……之便(用)。

例如: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1993 年全国卷)【修改意见】本句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和“使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杂糅在一起。

四、表意图常见结构:本着……为原则;从……为出发点;防止……不再……;是出于……决定的;围绕以……为中心。

例如: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枝术。

中考复习:句式杂糅病句修改(精选)共39页文档

中考复习:句式杂糅病句修改(精选)共39页文档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中考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

中考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

中考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句式杂糅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混杂在一起,导致语句结构混乱。

通过对今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多的句式结构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十类:一、表被动典型结构为“被(受)……所”。

例如:“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应修改为“深受群众喜爱”或“深为群众所喜爱”。

二、表原因典型结构包括“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起因)”、“由……诱发(所致)”等。

例如:“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应修改为“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或“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三、表目的典型结构为“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等。

例如:“我们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应修改为“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先进水平”或“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四、表条件典型结构包括“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从……状况出发”等。

例如:“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应修改为“需要下一番功夫”或“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十、表数量大约30%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这只太空马桶的造价高达三千万美元。

一)整体把握,抓硬伤我回头一瞄,发现柜台前有一位肤色黧黑的中年农村妇女站着。

尊敬老师的学生,会得到人们的好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比较清晰。

二)深入思考,摸规律伯乐相马”已为人熟知,但实际上马可以投伯乐,伯乐也可以识马,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可以发挥出来。

也”这个副词,常用在并列复句中表并列关系,但往往有强调的作用。

三)归纳总结,明方法1)长句紧缩,抓主干。

有些句子修饰成分多,宜用紧缩法,把主干突出来,这样语病往往就一目了然了。

关于句式杂糅的修改病句及答案

关于句式杂糅的修改病句及答案

关于句式杂糅的修改病句及答案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王二婶陪她一同回家。

B.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存有成就的人,不少就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困的情况下,经过不屈不挠勤奋的不懈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C.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今后,我们的工作就是大力培养、引进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D.因为他源自北方,思想显然还是旧有的一套,特别是在培育年轻人的问题上。

答案:A.( B.“凡是”与“不少”自相矛盾。

C.范围不清,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D.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2.以下句子没语病的一句就是( )A.为了规范市场,维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打击以不正当价格行为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

B.究竟若想既提升教学质量,又减低学生太重的课业负担,答案就是无可讳言的。

C.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D.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民歌,累积了大量的资料。

答案:A.(B.词义用错,“无可讳言”的意思是“可以坦率地说”,可改成“答案是肯定的”。

)C.月明则星稀,说“繁星满天”有“一轮明月”便不合事理。

D.否定失当,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3.以下句子没语病的一句就是( )A.20xx年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的主席台上方一幅标有中、阿、英、法、俄、西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文字书写的欢迎横幅扑入眼帘。

B.调迁本单元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训练,可以牵涉写作、文学创作、听闻等方面内容。

C.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三月中旬以前向本校高考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手续。

D.一些以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具备一流技术装备、高科技研发能力和现代管理技术水平的项目正落户昆山,初步构成了电子资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几大主导产业。

答案:D.( A.缺介词,在“标有”后加“用”。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习)初中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和方法(附练)一、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3、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1956年,XXX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

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4、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5、联系干系词语位置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6、主客颠倒:例:XXX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XXX的。

)7、分句位置不当: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8、事情前后顺序颠倒:例: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前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分歧事理。

﹡9、状语位置: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A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B员XXX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病句中的句式杂糅专题讲解(强烈推荐)

病句中的句式杂糅专题讲解(强烈推荐)

病句中的句式杂糅专题讲解(强烈推荐)句式杂糅是一种语言表达上的病句类型,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混杂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清的现象。

通常是因为想要使用多种句式,结果将它们混在了一起,导致句子结构错乱。

一、表被动1、受……所建议改为:“受……”或“为……所……”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因为它增强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解析:“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与“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结构混乱。

应该使用“为……所”结构,而不是“受……所”结构。

例如:这个方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喜爱。

建议改为:“深受群众喜爱”或“深为群众所喜爱”。

二、表原因2、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建议改为:“原因是……”或“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例如: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根本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

修改为:“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或“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例如: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因素诱发的。

修改为:“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或“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因素诱发的”。

3、由于……结果建议改为:“由于……”或“……结果”例如:这些蔬菜之所以长得这么好,是因为社员们精心管理。

修改为:“之所以长得这么好是因为社员们精心管理”或“是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4、之所以……的原因建议改为:“之所以……”或“……的原因”例如: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

修改为:“之所以变坏”或“变坏的原因”。

5、“关键在于…决定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建议改为:“关键在于……”或“决定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一个学生研究成绩的如何,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修改为:“关键在于内因”或“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修改意见:“主要面向……”或“对象是……”例如:这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生。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1.下面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病句的序号改正。

①倡导环保理念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了我市市民的积极响应。

②有的市民指出了一些浪费资源的不良现象,③同时呼吁人们良好的节能习惯。

【答案】序号:③改正: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在“良好”前加“养成”或“培养”。

【解析】【分析】序号:③改正: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在“良好”前加“养成”或“培养”。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修改病句不仅要求发现问题,更要求作出相应的修改。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尤其是在选择题时,不能满足于找出病因,而且要进行修改,多加练习。

2.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读书是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创造、人生引导的重要途径。

②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被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

③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

④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与________互换位置。

【答案】(1)创造;塑造(2)被;把(3)补充;的目的(4)全社会;学校【解析】【分析】⑴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性格创造”搭配不当,也属用词错误。

病句:“句式杂糅”讲析及其创新练习

病句:“句式杂糅”讲析及其创新练习

病句:“句式杂糅”讲析及其创新练习一、考点透析1、句式杂糅,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

句式杂糅是近年来高考的常考题型,例如:(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04年福建卷)〖析〗本句把“由于……的结果”和“……所决定的”两个结构套用在一起形成句式杂糅,正确的说法应是"……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的结果",或者“……这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例】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析〗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04年湖南卷)〖析〗句式杂糅,可删去",都离不开它"。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04年重庆卷)〖析〗句式杂糅,后一个分句可改为"是因为它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

(4)反客为主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析〗"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式杂糅一、定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这就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

句式杂糅,往往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二、造成的原因造成句式杂糅的原因,主要有: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这是由于……的缘故”和“这是由……决定的”套在一起而成。

改“由于”为“由”即可。

例2、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壮举是……表现”“壮举背后是……”两种句式套在一起了。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例1、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力量”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例2、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句式杂糅。

我们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教师、学生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成“短训班除…-参加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如果将这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现在说成“……学员除……外,还有……也参加了学习”,显然就是犯了这类毛病。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1、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观摩……庭审”的主语无疑是“我们”(省略了),但接下来的“对我们……”的主语显然不是“我们”,这种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的混乱,删去“对”。

)例2、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

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4、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1、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

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例2、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

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

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例3、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为配制……主要原料”后应接上“也是……都离开不的”,“都离不开它”的主语当为“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与前面的主语(柠檬醛)不一样,句式杂糅。

)5、结构含混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①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

)三、常见的杂糅句式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2、以……即可--以……为宜;……即可3、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了……4、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5、由于……下--由于……;在……下6、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7、经过……下--经过……;在……下8、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9、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10、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11、有……组成--有……;由……组成12、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13、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于……;……是十分重要的14、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15、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16、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17、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四、练习及答案(50例)1、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

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了。

(应该从“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3、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应该从“要出版……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个句中选用一句。

)4、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

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5、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的,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上半句,主语应当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

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不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是“我们”。

)6、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7、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个句子前半截是“……原因是……”,后半截是“……是……结果”,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表意反而不明。

因此,这句话要么说: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

要么说: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8、我们是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是多么幸福啊!(修改:“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是多么幸福啊!”或者“我们是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9、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修改: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

)10、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11、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12、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

(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

“感到担忧”的主语不是承前省的“有些基建单位”,故不能放在“挖掘”的后面。

改为“而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这种状态令人担忧”,或“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基建单位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

)13、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删去“围绕”,或将“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一中心”。

)14、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删去“使读者”,或在“使读者”前补上“这篇文章”。

)15、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删去“显示看”,或将“根据”改为“从”。

)16、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删去“创造”后面的“的”,使偏正短语变成分句。

)17、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删去“最好”或“比较合适”。

)18、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删去“的目的”,或删去“为了”并在“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前补上“对”。

)19、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删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或删去“的初衷是”并在“拉近”前补上“对”。

)20、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句式杂糅,主动句式“教人精神一振”和被动句式“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杂糅)21、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句式杂糅,句式一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句式二为“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择其一表达即可。

)22、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教人精神一振/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句式一“这是……原因之一”,句式二“这成为……原因之一”,择其一表达即可。

)23、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句式杂糅,“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改为“由此发生的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

)24、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句式杂糅,“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看出两个问题”和“这一现象反映出两个问题”杂糅,择其一表达即可。

)25、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句式杂糅,可将“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26、阅览室图书馆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