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导游词(1)

合集下载

安徽导游词安徽寿县导游词3篇_0111文档

安徽导游词安徽寿县导游词3篇_0111文档

2020安徽导游词安徽寿县导游词3篇_0111文档EDUCATION WORD安徽导游词安徽寿县导游词3篇_0111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一路上,车子有点颠簸,人一直在车子里晃悠,时间一长,有点想吐的感觉,后悔劲油然而生。

车子驶入八公山地区(八公山是豆腐的发源地),没过多远,一座古城楼就呈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古城寿县。

,据说这是安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

“哇,是不是和西安古城一样呢?”下车后,城门口车水马龙的景象令我应接不暇,好奇心驱使我随着人流进入古城。

路口没有红绿灯,但交通却秩序井然。

漫步青石板路,伴随着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令人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

“大救驾”,听说过吗,这里的一种食品,来源于历史典故。

据传,公元267年,当时的皇帝由于战乱逃到这来,因为没有吃的,当地百姓就做了这种食品给皇帝吃,最后,救了皇帝的命……随后,我们去了国家二级博物馆——寿县馆。

这里有许多历史名人的照片,还有许多名贵文物。

其中镇馆之宝——一只大水缸,在我们眼里只是一口普通的大水缸,但一看年代,你就会咋舌——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楼上还有楚都遗珍厅,汉魏流韵厅,古窑之光厅,宗教艺术厅,向我们展示了几千年来的文化遗存。

寿县,虽是一个不大起眼的地方,但毛主席来过,邓小平爷爷、xx爷爷也来过。

博物馆里,珍藏着他们视察时的照片。

走前,妈妈买了两盒“大救驾”,因为不知道什么味道,所以我尝了一下,“好吃、好吃。

”怪不得救了那位皇帝的命,要知道,皇帝可是很挑剔的。

寿县,这座古城,不仅美丽,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真是不虚此行。

文化名城寿县

文化名城寿县

文化名城寿县千年巍峨古城墙,刀光剑影血战场,八公山上风涛吼,安丰塘畔稻花香。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

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都诞生于此地或于此地相关。

有500多条成语出自寿县。

寿县古城墙是中国现今仍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之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由于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

所以要修筑古城墙来保护古都抵御外来侵略。

今寿县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明清时曾多次修复,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城墙位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下,古城略呈方形,棋盘式布局。

城墙周长7147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

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

寿县古城墙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它是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自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不断进行整修。

至今仍保持着明清两朝风格。

此古城墙不仅是中国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防体系。

目前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名单。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迫于秦国势力,只的得向东迁移到寿县(寿春),历经四王,统治18年。

源于江汉地区以荆州为中心的楚文化也随之东渐江淮地,特别是楚国迁都寿春后,汉江楚文化与淮夷土著文化进一步融合,形成了以寿春为中心的江淮楚文化。

江淮楚文化最大的成就,首先体现在水利科学上,孙叔敖为楚国令尹(宰相),楚庄王时,孙叔敖主持修建了芍陂。

它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主持治水,倾尽家资。

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我的家乡寿县

我的家乡寿县

余秋雨与寿县
余秋雨的妻子黄梅戏家马 兰是寿县人 2009年6月9日,与马兰到寿 县的八公山公墓,祭拜马 兰祖父、祖母的坟茔。 一家民营水泥厂把八公山 的山体挖得满目疮痍。 水泥厂周边很大范围内 都是一片灰蒙蒙。 2009年6月17日于博客发表的文章《八公山下》。痛心我县 因小失大,因眼前实利,对不起历史文化。 张绪鹏2009年6月18日致信余秋雨表示还八公山以绿水青山。 余秋雨2009年6月29日回信:除保留那些文物外,更重要的 是恢复自然生态,那些树林山体水流重新回到汉代哲人们看 到过的模样。
紫金迭翠
• 八公山东北侧有一峻峰名 紫金山。明嘉靖《寿州志》 紫金山。明嘉靖《寿州志》 载:“紫金山在州东北十 古传山有黄金色, 里,古传山有黄金色,故 名”。又传淮南王刘安与 八公埋金在山, 八公埋金在山,山民常在 丛莽间拈得, 丛莽间拈得,所以此山叫 紫金山。层峦绕郭列云屏, 紫金山。层峦绕郭列云屏, 几曲参差对晚汀。 几曲参差对晚汀。晴有两 痕留石色, 痕留石色,日随岚气变山 一条微界飞流白, 形。 一条微界飞流白, 万木都归积霭青。 万木都归积霭青。
公元320~385
80万 80万 PK 淝水之战军事地图 8万
淝水古战场一览
寿阳八景
• • • • • • • • 寿阳烟雨 西湖晚照 东津晓月 紫金迭翠 珍珠涌泉 硖石晴岚 茅仙古洞 八公仙境
寿阳烟雨
• 风雨潇潇,烟雾茫 风雨潇潇, 当你登上城楼, 茫,当你登上城楼, 或立足八公山巅, 或立足八公山巅, 那古城倩影如蓬莱 仙境,似海市蜃楼。 仙境,似海市蜃楼。 明傅君锡《 明傅君锡《寿阳烟 诗赞叹曰: 雨》诗赞叹曰: 几回凭眺难收拾, “几回凭眺难收拾, 仿佛王维画里诗” 仿佛王维画里诗”。
西湖晚照

一篇全面介绍寿县古城的文章——《一城人文半城孙》

一篇全面介绍寿县古城的文章——《一城人文半城孙》

一篇全面介绍寿县古城的文章——《一城人文半城孙》当您来到寿县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呈四方形的古城墙魏巍壮观,在东西南北城墙的中间,各屹立一座雄伟古朴的城门,与四门相通的四条大街,呈十字状,连接着城内各个街巷和绕城公路。

站在城门楼上俯瞰,满城景观尽收眼底。

寿县古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筑城史,历经战火灾害的毁坏,数度重建、移建、改建。

如今的寿县古城,是宋朝所建,明朝改建,明清后数度维修,她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城墙。

古城总面积为3.6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为7100米。

南北东都有护城河,西门临寿西湖,南门曰“通淝”,北门曰“靖淮”,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定湖”。

因城南门人流量最大,原南门难以满足交通需要,于1975年经寿县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拆除了城南门瓮城,并对南门进行了改建。

在原南门瓮城的东墙上,曾经镶嵌着一块石刻,上面刻着一个行刺状的石人,这就是著名的寿州内八景之一“门里人”。

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就是在南门的瓮城里死于门里人之手的。

南门通淝门寿州内八景之一“门里人”城东宾阳门,如今是寿县古城的象征。

来到古城旅游,如果不去宾阳门,就等于没到寿县城。

宾阳门形制完整,墙体以土夯筑,外壁砌条石后贴砖,墙高约8,宽约6米,通体向内倚斜,层层分收,内外两门平行错置,这种巧妙的设计,是为了防御和抗洪。

东门上建有宾阳楼,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彰显古城风韵。

雄浑朴质的瓮城四壁青砖历历,城楼上古藤盘绕,树木茂盛,古老城墙的砖缝里,在湿漉漉的空气中,涵养着千年而生长出的古墙草也成了文物。

寿县城的古老,您可以从东城门道中光洁的石板上,那深深的车辙印痕而得到见证。

登临宾阳楼瞭望,平畴绵远,“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平云”的景象,立刻呈现在您的眼前。

王宝强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其部分镜头就是在东门拍摄的实景。

画面中恍惚再现了昔日那金戈铁马、战火烽烟的已经远去的历史。

东门宾阳门城西定湖门,也是1975年经县里决定拆除其瓮城的。

魅力寿县——简介寿县

魅力寿县——简介寿县

目前该剑也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 是寿县博物馆的镇棺宝物之一
金棺(北宋时期),6片黄金薄片铆合制成。 长10厘米,宽3—6厘米,高4.2—7.8厘米,重 91.5克。棺头亦有双扇假门,门扉装两只金丝 环,门楣饰连球纹,门上方及左右侧皆伸出莲 瓣形背光。棺身全为忍冬纹,内底部凸现“重 佛舍利”四楷体字图案,文字俱为捶揲而成, 棺内装满“舍利”。
淝水之战古战场遗址
现在的淝水河畔
称有三物物保单有处多处宋白目 。“级一馆护位全。座,、六前 地文白珍单三国寿,古明多全 下物六藏位处重县古墓、处县 博两十国七,点文遗葬清,存 物千多家处省文物址多建其有 馆多件一,级物众二达筑中古 ”件,级县文保多十八十唐迹 之,二文博物护,九十多、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偶,旧 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 武年间改为今年。据《寿州志》 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 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 之大,建筑之雄伟, 在江淮大地上可谓 首 屈 一 指 。
铜铸十八罗汉,现在报 恩寺内。现存15尊。这些 造像体积不大(通高63— 67厘米),但神情意态栩 栩如生,其造型则表现出 简练浑厚的特点。由像背 刻字知其铸造年代为明万 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 (1605—1607)。1961年6月 9日,安徽省文化局公布 这些造像为省重点保护文 物。
寿州锣鼓流传于寿县以及沿淮流域周边县、 市,是为沿淮群众所青睐的民间传统表演艺 术。在沿淮流域打击乐中占有重要位 ,近 年来,寿州锣鼓应邀参加了历届安徽省花鼓 灯会、安徽省建国45周年国庆晚会。上海国 际旅游节和上海全国农展会,并参加了央视 “心连心”艺术团赴皖慰问演出活动,深受 广大群众喜爱。

我的家乡——寿县

我的家乡——寿县

六安之寿县古城文化我的家乡——寿县,是一座历史古城,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

它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是隶属六安市的一座县城。

寿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称寿春、寿阳、寿州,素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

自古及今,这片深厚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有句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所以寿县的饮食文化有必要也介绍一下。

中华饮食文化世界独一无二,人们赋予其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讲究饮食的氛围和方式。

寿县的特色食品品种繁多,味道各异。

地方特产有“大救驾”、八公山豆腐还有回王鱼等等。

当然,这些特产是有些名堂的。

所谓的“大救驾”舒相传赵匡胤攻打南唐时疲劳过度、茶饭不思。

有个厨师用上好的白面、白糖、香油、青红丝、核桃仁等材料做了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急流漩涡状。

赵匡胤只觉一股香气袭来,再看桌上摆着的点心形状美观,不觉心动。

他拿起一只放进嘴里,只觉香酥脆甜十分可口。

再仔细看那馅心,有如白云伴着彩虹一般美丽清爽,于是一连吃了许多,身子顿觉增加了力气。

此后,他连续吃了几次,很快恢复了健康,还率领军队又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不时谈起南唐一战,对在寿县吃的点心总有念念不忘之意。

他曾对部下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它从中救驾呢。

”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 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就在寿春城边。

刘安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

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

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

赞美寿县台词

赞美寿县台词

赞美寿县台词1古都寿县,今名寿春。

历史名城,皖北明珠。

屏八公山而衔两山,襟淮淠而带三湖。

古属淮夷部,夏为扬州域;商周州来国,春秋归于楚;三国为魏地,唐宋是重镇。

山河形变,扼淮淠之中流;历史悠久,增华夏之芳蕴。

2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一颗一直向往的心情,和友人乘车来到了寿县,一到寿县,就被这气势恢弘的城门吸引!赶忙拿出相机,拍下了她的尊容!3到了寿县南城门,高大的青石古城门有三个入城门洞,正中高悬这“通淝”二字,门前人流熙攘,商贩云集。

我们看了旅游线路图才知道这里古迹遍布,人文荟萃,历史文化遗存丰厚。

远在春秋时期这里已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的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都城建都于此。

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

4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楚国流通的金钣(饼),是安徽寿县博物馆的特色藏品。

以其品种多、藏量丰富,而居全国博物馆之首。

楚国境内盛产黄金,在许多古代的书籍和文献中屡见记载。

在《管子·揆度》和《管子·轻重甲》中有“黄金起于汝汉水之右衢”;“楚有汝汉之黄金”。

在《战国策·楚策》中,楚惠王在与张仪对话炫燿道:“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可见,楚国在当时就是著名的黄金盛产地,有着充足的黄金储备。

5古哉寿县,宇宙洪荒。

淮夷先民,渔猎于斯。

郢寿春,城池高筑;铸大鼎,礼乐雍照。

孙叔敖之辟芍陂,良田万倾;春申君之礼宾客,三千髦英。

水阔波缓,月照安丰一塘;人杰地灵,日高十丈腾烟。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肥水河边,投鞭断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风声鹤唳,国人皆知。

寿县:楚文化的故乡

寿县:楚文化的故乡

寿县:楚文化的故乡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淝水之战古战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淮南子》的诞生地,发源于此的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中国豆腐制法、“天下第一塘”安丰塘,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寿春楚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寿县历史悠久。

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

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

三国时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

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接受令尹春申君的建议,“东徙都寿春”,寿春即今天的寿县。

公元前248年,楚考烈王将江东即今天的上海、苏州、无锡一带,列为春申君的封地,春申君黄歇因此成为历史上开发上海的第一人,楚国接受春申君建议迁都寿春,寿县才有了历史上第一次建都的荣光;春申君受封江东,大上海才得以走出蛮夷,成就了今日世界大都市的辉煌。

春秋时,楚国势力逐渐转向东方扩展。

穆王四年(前622年),楚灭六、蓼,后又灭舒入巢,楚文化开始进入江淮地区。

庄王时,楚令尹孙叔敖造芍陂(即今安丰塘),加速了此地经济的增长,从而为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怀王时(前328-299年),楚已据有两淮地区,楚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加深。

考烈王元年(前262年)此地为春申君黄歇的食邑。

在黄歇的积极经营下,建筑、熔铸、农业等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徙都寿春,寿春的地位发生了巨变,使寿县很快成为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都会,是楚国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说起寿州楚文化,必然要提及博物馆。

寿县博物馆位于寿春镇古城西大街中段的南侧,北与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古建筑群隔街相望。

环境优雅、古朴,交通便利畅达。

寿县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0月,是安徽省建馆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县面试导游词
各位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徽省,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萍,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

我会用我的真诚去服务各位,用我的笑容去感染大家,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愉快。

今天,小王要带大家穿越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去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淳朴的民风。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在安徽中部八公山下淮河南岸有座美丽的古城,这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远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的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都曾建都于此。

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这里拥有闻名中外的安丰塘、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珍宝汇聚的楚文化博物馆,全县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

全县文物古迹160余处,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前方就是寿县古城了,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壮观雄伟的古城墙,寿县古城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城垣的修筑。

现存的城墙是北宋熙宁年间修建的,整个城墙呈方形,周长有7147米,高有7米多,城墙基以块石圈切,中间用黏土夯实,外面再贴一层特大青砖,这还不够,在砖石的缝隙,人们用桐油,糯米汁拌石灰浆加以填满。

这样高质量的工程让寿县在历史上享有“打不坏的寿州城”之说法。

寿县城东西南北各开一门,分别是东门宾阳门,北门靖淮门,西门定湖门,和我们面前的南门通淝门。

现在我们去保存最好的东门宾阳门去看一看吧。

东门名宾阳,意思是东门每天第一个迎接的嘉宾是万物景仰的太阳。

走进城门我们能看到它里面还有一个瓮城。

什么叫瓮城呢?据说取自瓮中捉鳖之意,在城门外再修一座小城垣,构成两道城门。

用来增强城墙的防御能力,我们寿县的瓮城还有一个特点,大家仔细看应该发现了,翁城的内外门并不在同一条轴线上,大家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告诉大家,这样安排是有其特殊用意的,一来当敌人攻入瓮城后,易在短时迷失方向,便于城墙上的守兵乘机围攻。

更重要的一点,寿县地处淝水入淮口,地势低洼,四面临水,据寿州志记载,自宋到清,寿县总计发生水灾80多次。

面对如此严峻的洪涝威胁,必须做好防洪工作。

而内外门位置偏离正起到了防洪的功能,当来势凶猛的洪峰冲破外门进入瓮城后,水流受挫,由直线冲击转为瓮城漩涡,减轻了洪水对瓮城内门的压力。

如此精巧的设计,可见古人的良苦用心。

门口的东淝河就是过去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东晋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战胜了貌似强大的前秦,取得了胜利。

并留下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

参观完古城墙,我们再到寿县博物馆看一看,寿县博物馆在文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国家重点博物馆,在安徽省的地位仅次于合肥的省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在西大街繁华地段,与孔庙隔街相望。

寿县博物馆以收藏寿县本土的历史文物为主,上自新时期时代,下至近现代,各类藏品多达80000多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62件,二级文物163件套。

下面我们就走进寿县博物馆,去感受一下寿县城博大精深的历史。

我将向大家展示寿县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

大家这边请,这是我馆的第一件镇馆之宝——越王者旨于赐剑,它是战国时期越国的青铜兵器。

1996年1月出土,剑由剑身、剑格、剑柄和剑首四部分组成。

喇叭状剑首,柄上有两道箍,其上用绿松石镶嵌出精美的勾连云纹。

在剑格的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极富美感的空心鸟篆铭文:“越王者旨于赐”。

剑身通长54.5,宽3.5至4.6厘米。

“卧薪尝胆”这个历史典故可谓家喻户晓,这把剑就是越王勾践他儿子的剑,后来被转赠于蔡国,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当时寿春是蔡国的国都,这把剑也光荣的见证了这段历史。

下面这个展厅为楚都寿春,楚国给寿春留下了大量的珍品,珍品中的代表作就是这边我馆的第二件镇馆之宝——楚金币。

我馆收藏的楚金币有两大特点,一是数量多,总重量达41斤,大大小小竟有200多块,为全国之最;二是种类全,有郢爰、卢金等,它每块的重量都控制在250克到280克之间,用起来也是十分方便的,把他切割下来放在后面的天平上,用砝码等量来使用,这种钱币都是过去在皇宫内所使用的钱币,所以又通称为上币,而且它每一克的含金量都在98%以上。

这是我馆的第三件镇馆之宝——金棺, 大家看,它不光工艺精细,造型讲究,而且上面还雕刻着精美的牡丹图案。

金棺重91.5克,纯金制造,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这是1977年拆除报恩寺内一座塔时在地宫里发现的。

当时两平方米不到的地宫中间放着一个石匣子,石匣子里面奇迹般地放有一件银棺。

在考古人员打开银棺之后,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口金棺。

同时更让考古人员觉得神奇的是,金棺里居然装满了舍利子。

但是关于这些舍利,没有更多的记载,它是哪位高僧留下的,目前也无从知晓。

走出寿县博物馆,我们今天的寿县之旅就全部结束了。

非常感谢大家的一路配合和理解,如果小王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含。

再次感谢大家。

最后祝各位在今后的生活里,六六大顺,安康和美。

谢谢。

编辑:孔健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