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的诊断方法

合集下载

肾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

肾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

肾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
1、血管造影:是确诊肾动脉狭窄的决定性方法,不同病因的狭窄造影表现可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多位于肾动脉起始部或近端,粥样斑块狭窄多呈偏心性,较大斑块突入管腔可表现为充盈缺损、狭窄段后可出现梭形扩张,腹主动脉常同时可见迂曲、延长、扩张及狭窄、钙化等动脉硬化的表现。

肾动脉肌纤维增生症:肾动脉狭窄多位于中或远端,呈长或短段向心性狭窄,常伴有狭窄后扩张,典型者因多发节段性狭窄使肾动脉呈串珠状表现,主动脉或其他动脉无狭窄及扩张等异常表现。

多发性大动脉炎:狭窄多位于肾动脉起始段,狭窄段光滑呈管状,常伴有狭窄后扩张,腹主动脉、骼总动脉或胸主动脉同时有狭窄与扩张相间、甚至动脉瘤扩张表现。

2、B超表现:作为筛选有无缺血性肾萎缩有一定意义,缺血肾体积小但形态及内部回声正常,彩超可显示肾动脉狭窄,但因肾动脉较小常显示不太清楚、容易误诊。

3、CT表现:作为筛选检查,除清楚显示肾大小及轮廓外,动态增强扫描早期有时可见肾皮质边缘强化,提示有肾缺血后肾包膜侧支循环供血现象;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血管造影检查。

4、MR表现:从冠状和矢状位可显示缺血性肾萎缩的全貌,其内部皮髓质分界清楚,有时可显示狭窄的肾动脉,确诊仍需依靠血管造影。

肾动脉狭窄的ct诊断标准

肾动脉狭窄的ct诊断标准

肾动脉狭窄的ct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肾动脉狭窄是指肾脏供血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肾脏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

该症状常常会引起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CT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器官结构和血管情况,对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下面将介绍一下关于肾动脉狭窄的CT诊断标准。

一、肾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1. 装置与技术要求:(1) 采用多排螺旋CT(MDCT)、螺旋CT或螺旋CT(如128排MDCT)进行血管成像。

(2) 采用肾动脉CT造影应具有双源CT、双能量CT、螺旋CT、直线扫描CT、128排CT、64排以上CT等功能。

(3) 应服用口服对比剂进行腹部血管造影,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4) 通常以动脉期扫描为主,可加行门静脉期、静脉期扫描。

2. 扫描方法:(1) 放置好患者,给予镇静剂。

(2) 靶区从肾动脉分歧处至输尿管下口。

(3) 输尿管造影前后进行扫描,获取纵轴和纵横轴图像。

(4) 注意图像质量和曝光。

3. 诊断要点:(1) 观察双侧肾动脉内腔的情况,查看是否存在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狭窄。

(2) 注释局部病变的位置、长度、程度等。

(3) 观察周围组织情况,查看有无组织坏死及肾脏功能不全。

4. 诊断结果:(1) 双侧肾动脉内腔狭窄≥50%,可诊断肾动脉狭窄。

(2) 狭窄程度≥70%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应及时进行治疗。

(3) 若肾动脉内腔狭窄<50%,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

二、其他CT检查辅助诊断1. CT肾血流灌注成像:(1) 通过注射造影剂的方式,观察肾脏血流情况。

(2) 对于肾脏灌注不足的患者,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3) 结合CT血管造影,更全面地了解肾脏病变的情况。

3. CT灵敏度和特异性:(1) 肾动脉CT血管造影对于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

(2) 结合其他CT检查方法,如CT肾血流灌注成像和CT肾功能成像,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肾动脉狭窄_ct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动脉狭窄_ct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动脉狭窄ct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肾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指的是肾动脉(供应肾脏的主要动脉)发生了狭窄或阻塞,导致肾脏供血不足。

这种狭窄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压力、局部炎症等。

临床上,肾动脉狭窄可引发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甚至心衰等严重后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肾动脉狭窄CT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阐述。

首先,我们将概述肾动脉狭窄的定义及其临床背景,并强调CT在该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我们将探讨肾动脉狭窄CT诊断标准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

最后,我们将详细说明CT诊断标准中涵盖的血管影像学特征、心肌灌注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干扰评估的因素。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肾动脉狭窄CT诊断标准,探讨其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对血管影像学特征、心肌灌注情况等方面的详细说明,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诊断参考,及时发现和干预肾动脉狭窄患者,为其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以上是引言部分的内容,希望对您撰写长文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继续撰写其他部分,请告知。

2. 肾动脉狭窄CT诊断标准:2.1 肾动脉狭窄的定义与概述:肾动脉狭窄是指肾动脉内径收缩至一定程度,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功能受损的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多数情况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性异常所引起。

2.2 CT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作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提供详细的血管影像学特征,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肾动脉狭窄,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和位置。

2.3 肾动脉狭窄CT诊断标准的发展和应用: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目前,广泛采用了以下主要标准来评估肾动脉狭窄:血管影像学特征、心肌灌注情况以及其他影响评估的因素。

3. ct诊断标准的详细说明:3.1 血管影像学特征:血管直径变化是判断肾动脉狭窄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肾动脉狭窄超声检查

肾动脉狭窄超声检查

肾动脉狭窄超声检查
二维超声术检查很难显示狭窄的肾动脉及其内径。

本病检查主要依赖超声多普勒检查。

【检查内容】
1.肾脏体积。

2.肾动脉的起始部位、肾门部、段动脉、弓状动脉、叶间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RI、加速时间。

3.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峰值血流速度。

4.彩色多普勒经上腹部探测主肾动脉血流,并在流速最高处采样检测流速。

5.根据腹主动脉、肾动脉多普勒参数,对狭窄程度作出大致评估(是否存在>50%的狭窄)。

【注意事项】
1.超声检查无异常表现不能排除轻度肾动脉狭窄。

2.肾动脉狭窄的评估应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3.确诊需X线肾动脉造影。

肾动脉狭窄怎么检查?【养生小知识】

肾动脉狭窄怎么检查?【养生小知识】

肾动脉狭窄怎么检查?文章导读肾动脉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肾血管疾病,绝大多数的肾动脉狭窄都是因为粥样动脉硬化所引起的,这类疾病在老年人和年轻女性群体中比较常见。

很多人喜欢通过症状来诊断疾病,这样是特别容易出现误诊的,不管是什么疾病还是应该做专业的医学检查,那么肾动脉狭窄应该怎么检查呢? 1.外周血浆肾素活性测定是肾血管性高血压首选的筛选试验之一。

清晨坐位抽血检测,对确定异常高肾素分泌有重要意义。

3/4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升高。

外周肾素水平可代表肾静脉肾素分泌水平,PRA 明显升高者,手术效果佳。

但PRA 与血压高度之间并非简单的平行关系。

而且PRA测定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因此,PRA 升高仅提示有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应进一步做分侧肾静脉肾素活性和ACEI试验。

2.卡托普利试验此为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最敏感的试验,但不能区别病变是双侧还是单侧。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卡托普利后,肾素反应性升高远远超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试验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为:①刺激后,血浆肾素活性>12\u2003ng/\u2003(ml·h); ②血浆肾素活性绝对值增加10\u2003ng/\u2003(ml·h)或以上;③血浆肾素活性增加的百分率达150% 或以上,若血浆肾素活性的基础水平低于3\u2003ng/(m1·h),增加的百分率应达400%。

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5% ,适用于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但对氮质血症患者可靠性差。

试验阴性者,手术效果不佳。

\xa0 \xa03.肾脏B超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特异性高,能显示肾动脉解剖结构、肾内血流动力学和肾脏体积。

临床一般将普通声与多普勒超声结合起来,通过测量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两侧肾脏阻力指数或搏动指数之差、收缩期加速指数、收缩期加速时间等)进行肾动脉狭窄的筛选和随访。

4.\u2003放射性核素检查分为放射性核素肾图和卡托普利肾图两种检查方法。

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标准

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标准

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标准
嘿,你们知道不,这肾动脉狭窄啊,就像个缩小版的“黄河大峡谷”,一旦狭窄了,水流就慢了,容易堵车啊!咱们这超声诊断,就好比是个“探照灯”,专门照出这个“黄河大峡谷”是不是真的狭窄了。

咱们说说这超声诊断标准吧,首先得看看“峡谷”的宽度,一般来说,肾动脉的直径得大于3毫米,要是小于这个数,那就有可能是狭窄了。

然后咱们再看这水流的速度,得高于每秒150厘米,要是低于这个数,那水流就慢了,说明可能出问题了。

再来说说这“峡谷”的壁,壁太厚或者太薄都可能有问题。

壁太厚,可能是炎症或者血管硬化;壁太薄,那可能就是血管壁被侵蚀了,得小心点。

最后啊,咱们还得看这“峡谷”里的血流,要是血流方向有异常,比如涡流、旋流啊,那也是不正常的信号。

所以啊,这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标准,就是要看看“峡谷”的宽度、水流的速度、壁的情况和血流的方向。

搞明白这些,咱们才能准确判断这个“黄河大峡谷”是不是真的狭窄了。

嘿,说完了,你们觉得我这比喻怎么样?哈哈,我这“探照灯”照得准不准啊?。

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

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
A B C A : 狭窄处峰值流速无明显升高为 111 cm s; B: 彩色血流显像 显示狭窄段血流束明显变细 (箭头所指) , 狭窄段及其下游杂色 血流信号, 据此可以提示右肾动脉存在RA S。L I: 肝脏, RRA : 右肾动脉, IV C: 下腔静脉, AO : 腹主动脉, R K: 右肾, GB: 胆囊; C: 肾动脉造影显示右侧主肾动脉中段重度狭窄 (短箭 头) , 同侧可见一开放的副肾动脉 (长箭头)
— 892 —
·专家讲座·ຫໍສະໝຸດ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年 第 5 卷第 11 期
肾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
李建初
肾动脉位置深在, 相对较细, 且受肠道气体和肥 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较难探测的 动脉之一。 自 1981 年 G reene 等[1]首次将多普勒超声 用于检测肾动脉狭窄 (rena l a rtery steno sis, RA S) 以 来, 有关它的超声诊断存在一定争论。 但是, 随着仪 器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经 验丰富的诊断人员使用高性能的彩超仪, 对具有血流 动力学意义的 RA S 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诊断效果。
(2) 取样线应与射流方向而不是血管壁平行。 (3) 通过多径路多切面扫查寻找较小的声束与血 流方向之间的夹角。 (4) 对于肾动脉起始处狭窄, 最好在右前腹肋间 或肋缘下横切, 或侧腰部冠状切记录峰值流速。 因为 腹正中横切采用交叉探查法虽可减小声束与血流方向 之间的夹角, 但有时仍可由于该夹角过大或不能正确 地安置取样线而导致较大的流速测量误差。 (3) 肾脏和肾内动脉 1. 测量肾脏大小和观察其结构。 2. 观察肾内动脉血流信号的分布状况, 寻找有无 较大动脉分支狭窄。 3. 测量叶间动脉或段动脉血流参数 (间接指标) : (1) 测量部位的选择: 测量部位应为 RA S 所致射 流成份消失后的相对应的肾内动脉分支 (注意主、 副 肾动脉)。叶间动脉可作为RA S 下游的常规测量部位, 如未能获取满意的叶间动脉频谱, 可用段动脉代替。 (2) 在真实可靠的频谱上进行测量。 可通过下列 方法来获取: ①建立适当多普勒增益; ②获取足够大

临床肾动脉狭窄病理、临床需求、临床表现、超声诊断方法和标准及肾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临床肾动脉狭窄病理、临床需求、临床表现、超声诊断方法和标准及肾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临床肾动脉狭窄病理、临床需求、临床表现、超声诊断方法和标准及肾动脉狭窄治疗方法肾动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RAS)是高血压最常见的继发性原因,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对于疑似患者,首选非侵入性的超声进行诊断。

无症状、偶然发现的肾动脉狭窄不需要血运重建。

对于需要血运重建患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是首选疗法。

所有动脉粥样硬化RAS患者均应接受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包括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控制、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治疗、戒烟等。

肾动脉狭窄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若中的发病率1%~5%,可以引起两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即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二者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

正确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纠正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后,不仅能纠正高血压,而且能保护受损的肾功能。

肾动脉狭窄主要临床表现为药物难以控制的持续性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更为显著,严重者可出现肾脏萎缩、肾衰竭。

超声医师都认同超声评价肾动脉可能是所有超声检查中最难和最费时间的。

主肾动脉或副肾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可导致肾缺血,会激发肾素-血管紧张素调节机制导致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本身可以造成肾实质损害而导致肾功能不全。

肾动脉狭窄至何种程度会导致高血压或缺血性损伤?这并无标准,具有个体差异。

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上讲,当肾动脉直径狭窄达到60%时,血流量开始下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开始具有临床意义。

肾动脉狭窄常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及大动脉炎引起,前者占60%~80%,常见于老年男性;后两者占20%~40%,常见于中青年女性。

西方国家常见前两种疾病,而中国大动脉炎的发病率高。

临床需求肾脏疾病很少可以治愈,所以,临床上对肾动脉狭窄这样可以治愈的病变非常关注。

应在下列患者人群中进行超声检查以排除肾动脉狭窄:①患有严重高血压的年轻人;②急速进展的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患者;③尽管治疗方案恰当,但高血压仍难以控制的患者;④高血压伴有进行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⑤推测由于肾动脉狭窄导致肾功能不全及肾大小差异的患者;⑥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的测量被应用于治疗后的残存狭窄或狭窄复发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动脉狭窄的诊断方法
肾脏是一个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及部分激素调节平衡的重要器官,在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的25%供应肾脏,其中90%流入肾皮质,肾脏6秒完成1次血液循环,目前研究表明一部分引起肾动脉血供不足的病理原因可以通过临床相关检查确诊,而另一些则相对隐匿。

引起肾动脉狭窄最主要的病因为肾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还有肌纤维发育不良、多发性大动脉炎、瘢痣病、曾接受过放射性治疗等。

由于肾动脉血供减少,流经肾小球旁器的血流减少,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性高血压。

及早准确诊断肾动脉狭窄对于后期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目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1临床表现
1.1高血压
年龄小于30岁或大于55岁突发进展迅速的高血压(SBP>200 mmHg 和/或DBP>110mmHg),表现为起病快、病程短、进行性高血压,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治愈可能较大。

既往轻度高血压或血压控制有效突然加重或难以控制提示肾血管疾病的可能,联合应用≥3种降压药无效,此时ACEI和ARB类药物降压有效或肾功能迅速恶化。

1.2腰痛
由于肾动脉栓塞或肾动脉内壁分离引起,部分患者有上腹部或腰部外伤史。

1.3上腹部血管杂音
可于上腹部、肾区或背部听到收缩期高调连续性杂音。

1.4 肾功能不全
老年患者出现高血压,同时伴有进行性或其他不明原因的肾功能不全、蛋白尿。

反复发作的肺水肿,尤其是UCG提示EF值尚可的患者。

1.5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5%的患者低钾血症(高肾素、醛固酮致尿钾排泄过多)。

2.影像诊断方法
2.1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肾动脉血管成像+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的肾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别是在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该检查方法优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达95%,其放射性的对比剂有一定几率会造成肾功能损伤,不适合碘过敏或血肌酐>2.5mg/dl的患者。

更加先进的CT仪器及仪器
使用技术的改进规程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肾动脉的狭窄程度[1]。

2.2 核磁共振
肾脏功能较差的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较为适用,肾脏功能较差的患者中MRI血管成像技术较为适用,其使用的釓造影剂对肾功能无影响,并可用于碘过敏的患者。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核磁(BOLD-MRI),它使用微型探测仪探测肾脏中的血氧浓度,其可配合影像学检查方法进一步估算肾脏GFR,无需使用外源性对比剂、无电离辐射。

核磁共振弹性成像原理(MRE)可了解肾脏的弹性和质量[2]。

对于年轻肾动脉狭窄患者CE-MRA(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对比增强的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而NC-MRA(Non-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拥有大的血管重现功能,并可作为CE-MRA的替代[3]。

相较于肌纤维发育不良性肾动脉狭窄,MRA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技术上更为成熟,特别是对肾动脉近端(起始段3cm范围)损害分辨率高。

但其不能提供肾脏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并会过度估计了狭窄的严重程度,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性为94%, 特异性为91%。

2.3肾血管超声多普勒
肾血管超声多普勒为无创伤性检查,简单易行,便于随访。

诊断标准是:①收缩期峰值速度(PSV)≥180cm/sec,PSV被认为是诊断RAS最有价值的单一指标。

②肾动脉与主动脉流速的比率(RAR)≥3.5,提示有肾动脉狭窄>60%,若患者主动脉存在阻塞性疾病或主动脉瘤,主动脉血流出现异常,RAR无意义;③两肾之间的肾内(叶间动脉)RI相差≥5%,提示肾动脉狭窄;④若在肾血管处未测到血流频谱,肾长径<7cm,则肾动脉可能完全闭塞。

但该项技术难以检测出≤50%的肾动脉狭窄及分支以下的狭窄,不能区别严重狭窄和完全闭塞;肥胖或肠胀气的患者不易发现肾动脉;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98%和90%-100%。

3. 卡托普利实验
卡托普利试验结合肾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服用卡托普利前后,病侧肾脏的叶间动脉RI 差值会明显下降。

检测单侧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1%。

4.肾动脉造影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肾动脉造影可对肾动脉进行准确的定位(单侧或双侧、开口处或主干)、定性(狭窄级别和长度)、以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

最近两年的研究结果认为,血管造影检查还应作为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它是一项侵袭性操作,患者需要注射含碘造影剂及接受X线辐射,不宜作为肾血管疾病初筛的方法。

肾动脉造影的指征为:①年龄<=30岁且无高血压家族史。

②45岁以上的恶性急进性高血压或慢性高血压短期内转为急进性高血压者③继发于腰腹痛的高血压,上腹部或肾区可听到血管杂音。

④肾区外伤后继发的恶性高血压。

○5肾图检测肾动脉供血不足者○6快速静脉注射法造影表现两侧肾影或功能不对称者○7肾功能检测两侧有显著差异而不能用其他肾病作解释者.○8拟诊冠心病患者,伴随有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一过性脑缺血、颈动脉杂音以及中风者,伴随有顽固性高血压、慢性缺血性肾病者,以及伴随有下肢动脉疼痛、缺血症状者,应在冠状动脉造影后行非选择性颈、肾及髂动脉造影,以除外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导
进一步药物治疗、动脉成形术或动脉内支架术。

5.甲巯丙脯酸肾图
患者服用甲巯丙脯酸后,示踪剂的吸收、积聚和排泄在患肾内均有显著延缓,而在键侧肾脏GFR变化不大,这使两侧肾图的吸收率和排泄率不对称性急差异性显著加大。

诊断标准为:最大高峰时间延迟>=11分钟;患侧GFR明显降低或用药后2-3分钟两侧GFR差异绝对值>9.9%,患侧延迟排泄>5分钟。

在肾功能正常时对评价肾血管性高血压有一定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3%和93%-98%。

6.外周静脉血的肾素水平测定(PRA)
PRA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分为80%和84%,检测肾素活性前2周停用所有降压药物,采血易在中午时段患者步行4小时候进行。

约16%特发性高血压患者PRA升高,而超过20%的肾血管病患者PRA正常,对缺血性肾病的诊断和评价治疗反应无明显帮助。

7.肾静脉肾素测定(RVH)
RVH的功能性诊断标准是缺血侧肾脏肾素分泌增高,而对侧肾素分泌降低,患者肾脏PRA叫对侧超过50%即可确诊为RVH。

对侧肾脏肾素分泌受抑制(肾静脉肾素值-下腔静脉肾素值=0)提示键侧肾脏对高血压的反应正常,提示肾血管重建术可治愈高血压。

8.甲巯丙脯酸试验
甲巯丙脯酸试验为功能性检测方法,肾血管病患者服用ACEI类药物后PRA 特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和89%,检测前患者应停用所有利尿剂和ACEI类药物1周以上,需正常或高盐饮食,服药前和服药后采血应在同一体位,而且在血压平稳后进行,服用卡托普利25mg,1小时后采血。

甲巯丙脯酸试验阳性诊断标准:服药后PRA大于12ng/(ml·/h),PRA升高值大于10ng/(ml·/h),较PRA基底值升高400%以上,如果PRA基底值大于3ng/(ml·/h),则升高150%以上。

甲巯丙脯酸试验敏感性较低,故不宜用于筛检肾血管疾病患者,但其阴性预测值较高达95%。

参考文献
[1]Luke A. Falesch, William Dennis Foley. Computed Tomograpy Angiography of the RenalCirculation[J]. Expert Review of Cardiovascular Therapy, 2009, 7: 269-271.
[2]Kwon SH, Lerman LO.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 Current StatusAdv Chronic Kidney Dis. 2015 May;22(3):224-31.
[3]Angeretti MG,LumiaD,Canì A,Barresi M, Non-enhanced M R, et al.
angiography of renalarteries :comparison with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 y.Acta Radiol.2013 Sep;54(7):749-56.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