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合成工艺设计说明书 (1)

合集下载

年产60万吨石油制甲醇初步工艺设计

年产60万吨石油制甲醇初步工艺设计

年产60万吨石油制甲醇初步工艺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年产60万吨石油制甲醇初步工艺设计的详细说明。

石油制甲醇工艺设计主要包括石油预处理、蒸馏与分离、合成气制备、甲醇合成以及甲醇精制等工艺步骤。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可确保高效、稳定地生产出预期的年产60万吨甲醇。

2. 工艺流程以下是年产60万吨石油制甲醇的初步工艺设计流程:1. 石油预处理:首先,经过石油分离、脱硫、脱氮等预处理步骤,将原油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去除,以提高后续工艺步骤的稳定性和效率。

石油预处理:首先,经过石油分离、脱硫、脱氮等预处理步骤,将原油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去除,以提高后续工艺步骤的稳定性和效率。

2. 蒸馏与分离:经过真空蒸馏和分离步骤,将预处理后的石油分离为轻质石油和重质石油。

轻质石油用于合成气的制备,而重质石油则用于后续的甲醇合成工艺。

蒸馏与分离:经过真空蒸馏和分离步骤,将预处理后的石油分离为轻质石油和重质石油。

轻质石油用于合成气的制备,而重质石油则用于后续的甲醇合成工艺。

3. 合成气制备:轻质石油经过催化重整和变换等步骤,生成含有一定比例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

合成气是甲醇合成过程的重要原料。

合成气制备:轻质石油经过催化重整和变换等步骤,生成含有一定比例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

合成气是甲醇合成过程的重要原料。

4. 甲醇合成:在甲醇合成反应器中,采用适当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使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反应,生成甲醇。

通过控制反应参数,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甲醇产品。

甲醇合成:在甲醇合成反应器中,采用适当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使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反应,生成甲醇。

通过控制反应参数,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甲醇产品。

5. 甲醇精制:生产得到的初级甲醇通过蒸馏和洗涤等工艺步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提高甲醇的纯度和质量。

甲醇精制:生产得到的初级甲醇通过蒸馏和洗涤等工艺步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提高甲醇的纯度和质量。

年产 60 万吨烯烃MTO 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年产 60 万吨烯烃MTO 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 录年产 60 万吨烯烃MTO 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 正文第一章总说明1.1 项目概况 1 1.2 设计依据 1 1.3 工艺特点 1 1.4 产品方案1 1.5 主要物料规格及消耗2 1.6 主要危险品防护3 1.7 全厂综合经济技术指标3第二章总图及运输2.1 厂址概况5 2.1.1 地理位置及厂区概况 5 2.1.2 原料和市场6 2.1.3 自然条件6 2.1.4 基础设施及投资环境7 2.2 工厂总平面布置9 2.2.1. 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9 2.2.1.1 设计依据 9 2.2.1.2 设计原则 9 2.2.2 总平面布置方案9 2.2.2.1 总体布局 9 2.2.2.2 分区布置10 2.2.2.3 厂内道路及运输 12 2.2.2.4 绿化 12 2.2.3 安全设计 12 2.2.4 面积说明13 2.2.4.1 区域系数 13 2.2.4.2 各分区面积13第三章原料、辅助材料采购与基于波特五力分析的营销策略3.1 原料及辅助材料采购15 3.1.1.概述与原料、辅助材料介绍153.2 原料标准及行情153.2.1 原料标准153.2.2 陕西地区甲醇行情15 3.3.产品营销153.3.1 概述153.3.2 波特五力分析163.3.3 营销策略的制定17第四章工艺方案选择与工艺流程模拟4.1 工艺技术方案选择194.1.1 概述194.1.2 现有MTO/MTP 技术概况194.1.2.1 甲醇制烯烃技术194.1.2.2 分离技术224.1.3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论证244.1.3.1 甲醇制烯烃工艺方案的选择244.1.3.2 分离方案选择254.1.3.3 引进技术及进口设备274.2 工艺流程设计274.3 全流程模拟与优化324.3.1 MTO 反应单元流程模拟334.3.2 烯烃分离单元流程模拟344.4 全厂物料及能量平衡384.4.1 物料衡算384.4.2 能量平衡40第五章换热网络与热集成5.1 概述415.2 冷热流股确定415.3 组合温焓图及组合曲线图绘制425.4.构建和优化换热网络435.5 过程物流换热网络的详细说明435.5.1.甲醇原料初步预热及汽化455.5.2 反应器出口产品气冷却455.5.3 急冷水冷却465.6 换热网络总结47第六章丙烯制冷系统6.1 概述486.1.1 丙烯系统功能简述486.1.2 丙烯系统构建步骤简述486.2 丙烯制冷系统中需要换热的流股汇总486.2.1 塔顶塔釜流股及其来源汇总496.2.2 中间换热流股汇总496.2.3 所有换热物流及换热要求汇总496.3 丙烯制冷系统循环方式的选定506.3.1 丙烯制冷原理概述506.3.2 级数的选择516.3.3 各温位等级的选择516.3.4 丙烯制冷循环系统示意526.4.各蒸发器中换热流股的确定52536.5.各冷却器中换热流股的确定6.6.丙烯制冷循环系统的模拟546.7 与三段压缩的比较546.8 与深冷的比较556.9 结论55 第七章设备设计与选型7.1 全厂设备概况及主要特点567.2 MTO 反应工段反应—再生系统设计说明567.2.1 概述567.2.2 MTO 反应机理及热力学参数567.2.3 反应器、再生器形式的选择577.2.4 反应器的结构587.2.5 反应—再生系统具体设计计算587.2.5.1 反应器、再生器的操作参数587.2.5.2 反应器、再生器结构尺寸设计结果597.2.5.3 反应器、再生器的机械设计结果60607.2.5.4 反应器、再生器内构件、附件、旋风分离系统设计结果7.2.5.5 再生器烧焦计算、物料平衡及能量平衡计算结果617.2.5.6 催化剂循环装置设计及两器压力平衡计算结果627.3 塔设备设计637.3.1 概述637.3.2 塔型选择及塔的结构尺寸计算647.3.3 塔板及附件设计647.3.3.1 塔盘机械结构设计647.3.3.2 塔板流体力学计算及校核657.3.4 塔的载荷计算677.3.5 塔的强度设计及稳定校核687.4 换热器设备设计687.4.1 概述697.4.2 设计条件697.4.3 设备选型697.4.4 传热面积校核697.4.5 循环流量校核697.4.6 设计结果汇总70 第八章车间布置8.1 设计依据和设计728.1.1 设计论据728.1.2 设计原则728.2 车间划分概述728.3 初步分离车间布置728.3.1 车间整体布置72年产 60 万吨烯烃MTO 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728.3.2 各类设备布置8.3.3 车间布置图73 第九章管道布置9.1 概述769.2 管道布置与设计原则769.2.1 管道布置769.2.2 管路敷设77779.2.3 管道与建构筑物、架空管道管架跨越铁路道路的最小垂直间距9.3.管道设计789.3.1 管子直径789.3.2 管壁厚度789.3.3 管材789.4 安全措施789.5 管道一览表78 第十章自动控制方案10.1 自控水平、方案及基本要求7910.2 仪表选型基本原则7910.3 单元设备自控方案7910.3.1 离心泵7910.3.2 换热器8010.3.3 压缩机8110.3.4 储罐8110.4 过程控制方案8110.4.1 反应工段8110.4.2 分离工段87 第十一章分析化验11.1 设计原则及采用标准9211.1.1 设计原则9211.1.2 设计中采用的标准9211.2 分析化验室的目的和任务9211.2.1 中心化验室的任务9211.2.2 车间化验室的任务9211.3 化验中心主要检测项目9211.3.1 原料检测9211.3.2 产品检测9211.3.3 环保监测9511.4 中心化验室主要仪器配备表9611.5 车间化验室97第十二章供热12.1 概述9812.2 设计标准与规范9812.3 需要低压蒸汽的换热设备9812.4.供热系统配套设施9912.4.1 安全阀、泄压阀9912.4.2 循环管9912.4.3 蒸汽母管9912.4.4 防噪声装置99第十三章给排水13.1 概述10013.2. 设计标准、规范10013.3. 给水系统10013.4. 厂区给水方案10113.5.排水系统101第十四章供电14.1 设计范围10314.2 设计标准、规范10314.3 设计原则10314.4 供电电源10314.5 供电方案选择10414.6 变电所设置10514.7 供电线路的设计10514.8 防雷、接地、防静电措施10514.9 电气设备106第十五章电信工程15.1 设计范围10715.2 设计依据10715.3 电信方案107第十六章土建16.1 设计依据10916.2 建筑设计范围10916.3 厂区地理情况10916.3.1 气候特点10916.3.2 地理条件与地质灾害10916.4 建筑与结构设计方案10916.4.1 设计原则10916.4.2 设计方案110第十七章罐区17.1 编制依据11217.2 罐区概况11217.3 储罐设计11217.4 罐区建造与施工11517.5 罐区安全115第十八章消防18.1 危险物质概述11618.2.主要危险性物质性质列表11818.3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险性分析11818.3.1 危险性11818.3.2 燃烧爆炸分析11918.4 消防安全措施11918.4.1 设计规范11918.4.2 基础消防措施11918.4.3 厂区消防布置11918.5 消防系统12018.5.1 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12018.5.2 中压系统和高压系统12018.5.3 消防管网布置12018.5.4 消防水炮和消火栓12018.5.5 消防站120第十九章维修19.1 维修体制概述12219.2 维修车间设计12219.3 维护检修12219.4 高危设备的安全检修要求123第二十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20.1 设计依据12420.1.1 国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12420.1.2 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和其他规定12420.2 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2420.2.1 潜在的危险性因素12420.2.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12820.3 安全防范措施12820.3.1 防火防爆措施12820.3.2 泄漏应急措施12920.3.3 防噪措施12920.3.4 其他防范措施13013020.4 消防与急救20.5 工业卫生131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21.1 厂址与环境现状13221.2 编制依据及采用标准13221.2.1 环境保护法律13221.2.2 环境质量标准13221.2.3 排放标准13221.3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3221.4 设计中采取的环保措施13421.4.1 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13421.4.2 运营期间污染防治13421.5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13621.6 绿化13621.7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137第二十二章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22.1 设计依据13822.2 厂址所在地气候情况13822.3 设计参数13922.4 设计范围13922.5 设计方案13922.5.1 采暖13922.5.2 通风140第二十三章工厂组织与劳动定员23.1 企业文化14123.2 工厂组织14123.3 经营管理14123.3.1 技术管理14123.3.2 人力资源管理14223.3.3 物流管理14223.3.4 信息管理14223.3.5 安全与环保管理14223.4 劳动定员14223.4.1 定员原则14223.4.2 生产班次14223.4.3 定员和工资143第二十四章节能24.1 节能措施145年产 60 万吨烯烃MTO 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附录附录1 各主要设备物料及能量衡算表146 附录2 设备选型一览表155 附录3MTO 反应-再生系统计算说明书166 附录4 乙烯精馏塔设计说明书190 附录5 乙烯精馏塔再沸器设计说明书218 附录6 重要管线一览表229年产 60 万吨烯烃MTO 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1第一章 总说明• 项目概况本项目为一座大型煤化工综合企业设计一座年产 60 万吨烯烃(30 万吨/年乙烯,30 万吨/年丙烯)的分厂。

模拟仿真60万吨煤制甲醇的气化工段流程概述

模拟仿真60万吨煤制甲醇的气化工段流程概述

模拟仿真60万吨煤制甲醇的气化工段流程概述篇一:煤化工仿真实训实操系统煤化工仿真实训/实操系统煤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工艺设备逐渐大型化,自动控制水平也越来越高,因而对生产运行人员的操作能力与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反的是,由于生产运行必须保证安全、稳定、长周期、优化地运行,因而在生产实际过程中不方便依靠实际生产装臵来提高和培训运行人员的操作技能。

因此本项目从培养高职院校的实践能力及职业培训需求出发,本着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实训装备的硬件与技能训练仿真软件相结合的思想,对现代煤化工工艺过程、动态操作、煤化工正在使用的自动化检测传感执行装臵及国内先进的DCS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模拟,以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及未来煤化工企业所需要的各类技术人员,满足煤化工工业建设与生产的需要。

1、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煤制甲醇---二甲醚冷态模拟实训系统应在真实完整体现实际工业流程的基础上,强化重要工序、重要设备,并利用OTS仿真培训软件进行煤制甲醇-二甲醚的全流程模拟培训。

(2)真实性原则:煤制甲醇---二甲醚冷态模拟实训系统的设备和装臵应按照现场设备进行模拟仿真,同时对重点设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做深入的剖析,采用实物与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制作,便于学员对设备实操和原理的掌握。

同时,OTS仿真培训软件的动态模型应能真实再现实际工业流程状态和数据,实现实时准确的模拟工艺现场,故障模拟真实化。

(3)实操性原则:煤制甲醇---二甲醚冷态模拟实训系统的配套设备具有高度的实际操作能力,体现工厂情景化,尽量贴近工厂实际,突出重点。

学员可对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满足学生实践实习要求。

(4)全面性原则:既能使学员了解和掌握正常工况下各类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进行装臵开车准备、开车、正常操作、停车、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技能操作训练、工艺指标控制操作技能训练;又能通过安全手段设臵各类故障,使学员能够处理各类紧急状况,动手进行生产过程操作、分析、排除工业生产过程故障。

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合成气、氨气压缩机组施工方案

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合成气、氨气压缩机组施工方案

1综述1.1编制说明本方案以说明机组施工程序,各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操作要领为主要内容进行编制,各工序的操作细则及详细的安装技术数据等通过现场技术交底、工程质量单及安装指导图等形式体现。

压缩机系统出厂前进行了机械运转试验和性能试验,故本机组在安装和以后的调试、试运阶段中,在没有发现异常问题的前提下,原则上不予以解体。

油系统的清洗、循环工作将列入试车方案中。

安装人员应熟悉施工设计方案、图纸、技术文件,了解其所承担的安装项目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施工。

1.2编制依据制造厂商提供的技术文件与图纸;《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篇)》DJ5011—921.3工程概况内蒙蒙大项目压缩机厂房长58米,宽24米,高20米。

在厂房内布置两台压缩机组:合成气离心压缩机组,氨气离心压缩机组。

各机组的组成状况如下:合成气离心压缩机组由一缸两段九级组成(一段七级,二段二级),压缩机与原动机由膜盘联轴器联接,压缩机和汽轮机公用底座,整个机组采用润滑联合油站供油,压缩机的轴端密封采用约翰克兰鼎名密封(天津)有限公司的干气密封,原动机采用杭州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司的凝汽式汽轮机。

机组布置示意图如下:氨气离心压缩机组主要由MCL707+2MCL707离心压缩机、汽轮机、气体冷却器、气体分离器及润滑油站等组成。

MCL707+2MCL707型离心压缩机是一种多级压缩机,机壳为水平剖分式,压缩机主要由定子(机壳、隔板、密封、平衡盘密封)、转子(轴、叶轮、隔套、平衡盘、轴套、半联轴器等)及支撑轴承、推力轴承、轴端密封等组成。

压缩机由三段十四级组成;MCL707为一段压缩(共7级叶轮)时轮顺排布置,叶轮最大名义直径为700mm;2MCL707为二段压缩(共7级叶轮)叶轮背靠背布置,叶轮最大名义直径为700mm;轴端密封采用干气密封。

原动机为杭州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司提供(机型:NH32/01)。

压缩机与汽轮机之间、高压缸和低压缸之间均采用膜片联轴器联接。

年产60万吨煤炭制乙醇初步工艺设计

年产60万吨煤炭制乙醇初步工艺设计

年产60万吨煤炭制乙醇初步工艺设计
该文档旨在提供年产60万吨煤炭制乙醇的初步工艺设计。

以下将概述所需设备和工艺步骤。

设备
- 煤炭处理装置:用于煤炭的粉碎、干燥和预处理。

- 气化炉:将煤炭进行气化反应,产生合成气体。

- 合成气净化装置:用于去除合成气中的杂质,如硫化氢和硫化物。

- 合成气制乙醇反应器:将合成气转化为乙醇。

- 分离装置:用于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醇。

工艺步骤
1. 煤炭处理:将原料煤炭进行粉碎和干燥,以提高气化效率。

通过预处理,去除煤炭中的杂质。

2. 气化反应:将预处理后的煤炭送入气化炉进行高温反应,产生合成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

3. 合成气净化:合成气中的硫化氢、硫化物等杂质通过净化装置去除。

4. 合成气制乙醇:将净化后的合成气送入反应器,进行催化反应,将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乙醇。

5. 分离乙醇: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醇,可使用蒸馏等分离技术。

6. 精制和储存:对分离得到的乙醇进行精制和储存,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以上是年产60万吨煤炭制乙醇初步工艺设计的概要。

具体工艺参数和设备设计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优化。

60万ta煤制甲醇项目co变换工段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60万ta煤制甲醇项目co变换工段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本设计是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一氧化碳变换工段的初步设计。

它的主要任务是调整C/H比,以满足后续的合成需求。

本设计以非饱和塔型全低温耐硫不完全变换为基础,采用钴钼系催化剂对来自煤直接气化的粗煤气进行CO变换。

设计的原则是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经济合理、安全环保,在充分论证国内外各种先进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基础上,选用煤气化来的粗煤气进行CO变换,设计的内容包括生产工艺设计论证、工艺计算、设备设计选型及流程图、平面布置图、设备图的绘制;此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等非工艺部分。

最后通过经济评估,本设计能够达到要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制甲醇CO 变换碳氢比AbstractThis design is the annual output of 60 million tons of coal methanol carbon monoxide shift conversion section of the preliminary design. Its main task is to adjust the C / H ratio, the synthesis of the follow-up to meet demand. The design process for the work of all non-saturated low-temperature sulfur-tolerant tower is not completely transformed into discussion, the use of cobalt-molybdenum catalysts Gasification of coal directly from coal gas for CO conversion.Design principles are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mature technology, economical, safe environment, fully demonstrat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a variety of advanced production methods, process and device configuration based on the use of coal gasification to transform the crude gas to CO, the design includes production process design argument, process calcula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flow charts, floor plans, equipment, mapping; In addition, full consideration in the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bor safety and other non-process part. Finally, economic evaluation,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Keywords: coal to methanol carbon monoxide transform ratio of carbon and hydroge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总论.. (1)1.1 概述 (1)1.1.1 煤制甲醇的可行性 (1)1.1.2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1.3变换气的要求 (2)1.2 工艺比较 (3)1.2.1全低变工艺 (3)1.2.2 无饱和塔型变换工艺 (7)1.2.3 Shell粉煤气化制甲醇一氧化碳变换工艺 (9)1.2.4 变换兼COS水解工艺 (10)1.2.5 变换兼硫化物加氢工艺 (11)1.2.6小结 (12)1.3 设计范围、装置组成及建设规模 (12)1.3.1设计的范围 (12)1.3.2 生产装置组成 (13)1.3.3 建设规模 (13)第2章工艺详述 (14)2.1 一氧化碳变换系统流程 (14)2.2 一氧化碳变换系统影响因素 (15)2.2.1 压力 (15)2.2.2 温度 (16)2.2.3 水汽比 (16)2.2.4 空速 (17)2.2.5CO2的影响 (17)2.2.6副反应的影响 (17)2.2.7 入口温度 (18)2.2.8 催化剂活性 (18)2.2.9 煤气中CO的含量 (18)2.3 操作制度 (19)2.3.1 入口温度的控制 (19)2.3.2 床层温度的控制 (19)2.3.3 出口CO指标的控制 (19)2.3.4变换炉压差 (20)2.4一氧化碳变换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0)第3章工艺计算 (21)3.1 原始数据 (21)3.2 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1)3.2.1 1#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1)3.2.2 2#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4)3.2.3 3#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6)3.3 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27)3.3.1 变换炉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27)3.3.2气体增湿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30)3.3.3 废热锅炉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31)第4章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 (34)4.1 变换炉的工艺计算 (34)4.1.1 已知条件 (34)4.1.2 1#变换炉 (35)4.1.3 2#变换炉 (37)4.1.4 3#变换炉 (39)4.2废热锅炉的工艺计算 (42)4.2.1 筒体内径的计算 (42)4.2.2 传热系数的计算 (43)4.3 气体增湿器的确定 (47)4.4 开工加热器的确定 (47)4.5 原料气预热器的确定 (47)4.6 预变换炉的确定 (47)4.7 蒸汽预热器的确定 (47)4.8 甲烷化入口加热器 (48)4.9 CO变换工段设备一览表 (48)第5章车间布置说明 (50)5.1车间布置原则 (50)5.2 哈尔滨地区的自然条件 (50)5.2.1 气象条件 (51)5.2.2地震烈度 (51)5.3车间布置的方案 (52)5.3.1 厂房的平立面布置 (52)5.3.2车间辅助室和生活室的布置 (52)5.3.3 设备的布置方案 (52)第6章非工艺部分要求 (54)6.1公用工程 (54)6.1.1 土建 (54)6.1.2给排水及热力 (54)6.1.3 电力、电信系统 (55)6.1.4 自控仪表 (55)6.2 环境保护及安全卫生 (55)6.2.1三废处理 (55)6.2.2 安全生产 (56)6.3 节能 (57)结束语 (58)致谢 (59)参考文献 (60)第1章 总 论1.1 概述1.1.1 煤制甲醇的可行性甲醇的原料来源早期是木材。

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合成工艺设计说明书 (1)

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合成工艺设计说明书 (1)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课程设计煤制甲醇合成工段工艺流程及典型题目设备的设计组别第四组姓名学号院(系) 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指导教师高勇日期2016年6月27日至2016年7月3日目录1甲醇的合成 (1)1.1甲醇合成的基本原理 (1)1.1.1甲醇合成反应步骤 (1)1.1.2合成甲醇的化学反应 (1)1.2甲醇合成催化剂的选用 (2)1.3铜基催化剂的中毒和寿命 (2)1.4甲醇合成的工艺条件 (2)1.4.1反应温度 (2)1.4.2压力 (2)1.4.3空速 (3)1.4.4气体组成 (3)1.5甲醇合成的工艺流程 (3)1.5.1甲醇合成的方法 (3)1.5.2本设计的合成工艺 (4)1.5.3甲醇合成塔的选择 (4)1.5.4甲醇合成工艺流程 (5)2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及相关计算 (6)2.1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6)2.2方案简介 (6)2.3设计方案 (6)2.3.1.确定设计方案 (6)2.3.2确定物性数据 (7)2.3.3计算总传热系数 (7)2.3.4计算传热面积 (8)2.3.5工艺结构尺寸 (9)2.3.6换热器核算 (11)3参考文献 (17)1甲醇的合成1.1甲醇合成的基本原理1.1.1甲醇合成反应步骤对甲醇合成而言,无论是锌铬催化剂还是铜基催化剂,其多相(非匀相)催化过程按下列过程进行:a)扩散——气体自气相扩散到催化剂的界面;b)吸附——各种气体在催化剂的活性表面进行化学吸附,其中CO在Cu2+上吸附,H2在Zn2+上吸附并异裂;c)表面反应——化学吸附的反应物在活性表面上进行反应,生成产物;d)解析——反应产物脱附;e)扩散——反应产物气体自催化剂界面扩散到气相中去;以上五个过程中a、e(扩散)进行得最快,b(吸附)、d(解析)进行的速度较快,而过程c(表面反应)分子在催化剂活性界面的反应速度最慢,因此,整个反应过程取决于表面反应的进行速率[1]。

60万ta煤制甲醇项目co变换工段初步设计 设计说明书

60万ta煤制甲醇项目co变换工段初步设计 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是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一氧化碳变换工段的初步设计。

它的主要任务是调整C/H比,以满足后续的合成需求。

本设计以非饱和塔型全低温耐硫不完全变换为基础,采用钴钼系催化剂对来自煤直接气化的粗煤气进行CO变换。

设计的原则是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经济合理、安全环保,在充分论证国内外各种先进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基础上,选用煤气化来的粗煤气进行CO变换,设计的内容包括生产工艺设计论证、工艺计算、设备设计选型及流程图、平面布置图、设备图的绘制;此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等非工艺部分。

最后通过经济评估,本设计能够达到要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制甲醇CO 变换碳氢比AbstractThis design is the annual output of 60 million tons of coal methanol carbon monoxideshift conversion section of the preliminary design. Its main task is to adjust the C / H ratio, the synthesis of the follow-up to meet demand. The design process for the work of all non-saturated low-temperature sulfur-tolerant tower is not completely transformed into discussion, the use of cobalt-molybdenum catalysts Gasification of coal directly from coal gas for CO conversion.Design principles are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mature technology, economical, safe environment, fully demonstrat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a variety of advanced production methods, process and device configuration based on the use of coal gasification to transform the crude gas to CO, the design includes production process design argument, process calcula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flow charts, floor plans, equipment, mapping; In addition, full consideration in the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bor safety and other non-process part. Finally, economic evaluation,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Keywords: coal to methanol carbon monoxide transform ratio of carbon and hydroge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第1章总论 (1)1.1 概述 (1)煤制甲醇的可行性 (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变换气的要求 (2)1.2 工艺比较 (3)全低变工艺 (3)无饱和塔型变换工艺 (7)Shell粉煤气化制甲醇一氧化碳变换工艺 (9)变换兼COS水解工艺 (10)变换兼硫化物加氢工艺 (11)小结 (12)设计范围、装置组成及建设规模 (12)设计的范围 (12)生产装置组成 (13)建设规模 (13)第2章工艺详述 (13)一氧化碳变换系统流程 (14)一氧化碳变换系统影响因素 (15)压力 (15)温度 (15)水汽比 (16)空速 (16)CO2的影响 (17)副反应的影响 (17)入口温度 (17)催化剂活性 (18)煤气中CO的含量 (18)操作制度 (19)2.3.1 入口温度的控制 (19)床层温度的控制 (19)出口CO指标的控制 (19)变换炉压差 (20)一氧化碳变换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0)第3章工艺计算 (20)原始数据 (20)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1)1#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1)2#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4)3#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5)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27)变换炉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27)气体增湿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30)废热锅炉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30)第4章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 (33)变换炉的工艺计算 (33)已知条件 (33)1#变换炉 (34)2#变换炉 (37)3#变换炉 (39)废热锅炉的工艺计算 (41)筒体内径的计算 (41)传热系数的计算 (42)气体增湿器的确定 (46)开工加热器的确定 (46)原料气预热器的确定 (46)预变换炉的确定 (46)蒸汽预热器的确定 (46)4.8 甲烷化入口加热器 (47)4.9 CO变换工段设备一览表 (47)第5章车间布置说明 (50)车间布置原则 (50)哈尔滨地区的自然条件 (50)气象条件 (49)地震烈度 (50)车间布置的方案 (50)厂房的平立面布置 (51)车间辅助室和生活室的布置 (51)设备的布置方案 (51)第6章非工艺部分要求 (52)公用工程 (52)土建 (52)给排水及热力 (53)电力、电信系统 (53)自控仪表 (54)环境保护及安全卫生 (54)三废处理 (54)安全生产 (55)节能 (56)结束语 (58)致谢 (59)参考文献 (60)第1章 总 论1.1 概述煤制甲醇的可行性甲醇的原料来源早期是木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课程设计煤制甲醇合成工段工艺流程及典型题目设备的设计组别第四组姓名学号院(系) 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指导教师高勇日期2016年6月27日至2016年7月3日目录1甲醇的合成 (1)1.1甲醇合成的基本原理 (1)1.1.1甲醇合成反应步骤 (1)1.1.2合成甲醇的化学反应 (1)1.2甲醇合成催化剂的选用 (2)1.3铜基催化剂的中毒和寿命 (2)1.4甲醇合成的工艺条件 (2)1.4.1反应温度 (2)1.4.2压力 (2)1.4.3空速 (3)1.4.4气体组成 (3)1.5甲醇合成的工艺流程 (3)1.5.1甲醇合成的方法 (3)1.5.2本设计的合成工艺 (4)1.5.3甲醇合成塔的选择 (4)1.5.4甲醇合成工艺流程 (5)2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及相关计算 (6)2.1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6)2.2方案简介 (6)2.3设计方案 (6)2.3.1.确定设计方案 (6)2.3.2确定物性数据 (7)2.3.3计算总传热系数 (7)2.3.4计算传热面积 (8)2.3.5工艺结构尺寸 (9)2.3.6换热器核算 (11)3参考文献 (17)1甲醇的合成1.1甲醇合成的基本原理1.1.1甲醇合成反应步骤对甲醇合成而言,无论是锌铬催化剂还是铜基催化剂,其多相(非匀相)催化过程按下列过程进行:a)扩散——气体自气相扩散到催化剂的界面;b)吸附——各种气体在催化剂的活性表面进行化学吸附,其中CO在Cu2+上吸附,H2在Zn2+上吸附并异裂;c)表面反应——化学吸附的反应物在活性表面上进行反应,生成产物;d)解析——反应产物脱附;e)扩散——反应产物气体自催化剂界面扩散到气相中去;以上五个过程中a、e(扩散)进行得最快,b(吸附)、d(解析)进行的速度较快,而过程c(表面反应)分子在催化剂活性界面的反应速度最慢,因此,整个反应过程取决于表面反应的进行速率[1]。

提高压力、升高温度均可使甲醇合成反应速率加快,但从热力学角度分析,由于CO、CO2和H2合成甲醇的反应是强放热的体积缩小反应,提高压力、降低温度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甲醇的方向移动,同时也有利于抑制副反应的进行。

1.1.2合成甲醇的化学反应甲醇是甲醇合成反应是多项铜基催化剂上进行的复杂的、可逆的化学反应[2]。

(1)主要的化学反应CO+ 2H2=CH3OH (1-1)CO2+ 3H2=CH3OH+ H2O(1-2)(2)甲醇合成的副反应2CO+ 4H2=CH3OH CH3+ H2O (1-3)CO+ 3H2=CH4+ H2O (1-4)4CO+ 8H2=C4 H9OH+ 3H2O (1-5)CO2+ H2=CO+ H2O (1-6)1.2甲醇合成催化剂的选用铜基催化剂(CuO/ ZnO/ Cr2O3或CuO/ ZnO /Al2O3 )铜基催化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uO/ ZnO/ Cr2O3或CuO/ ZnO /Al2O3,其活性组分是Cu 和ZnO,同时还要添加一些助催化剂,促进催化剂活性。

Cr2O3的添加可以提高铜在催化剂的分散度,同时又能阻止分散的铜晶粒在受热时被烧结、长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添加Al2O3助催化剂使催化剂活性更高,而且Al2O3价廉、无毒,用Al2O3代替Cr2O3的铜基催化剂更好[3]。

1.3铜基催化剂的中毒和寿命铜基催化剂对硫的中毒十分敏感,一般认为其原因是H2S和Cu形成CuS,也可能生成Cu2S,反应如下:Cu+ H2S =CuS+ H2 (1-7)2Cu+ H2S =Cu2S+ H2 (1-8) 因此原料气中硫含量应小于0.1ppm,与此类似的是氢卤酸对催化剂的毒性。

催化剂使用的寿命与合成甲醇的操作条件有关,铜基催化剂比锌铬催化剂的耐热性差得多,因此防止超温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措施。

1.4甲醇合成的工艺条件1.4.1反应温度在甲醇合成反应过程中,温度对于反应混合物的平衡和速率都有很大影响。

温度过低达不到催化剂的活性温度,则反应不能进行。

温度太高不仅增加了副反应,消耗了原料气,而且反应过快,温度难以控制,容易使催化剂衰老失活。

一般工业生产中反应温度取决于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不同催化剂其反应温度不同。

另外为了延长催化剂寿命,反应初期宜采用较低温度,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升温至适宜温度。

1.4.2压力甲醇合成反应为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因此增加压力有利于反应向甲醇生成方向移动,使反应速度提高,增加装置生产能力,对甲醇合成反应有利。

但压力的提高对设备的材质、加工制造的要求也会提高,原料气压缩功耗也要增加以及由于副产物的增加还会引起产品质量的变差,操作压力的选用与催化剂的活性有关。

所以工厂对压力的选择要在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

1.4.3空速一般来说,催化剂活性愈高,对同样的生产负荷所需的接触时间就愈短,空速愈大。

甲醇合成所选用的空速的大小,既涉及合成反应的醇净值、合成塔的生产强度、循环气量的大小和系统压力降的大小,又涉及到反应热的综合利用。

1.4.4气体组成原料气组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现就以下几种原料气成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作一下讨论。

(1)惰性气体(CH4、N2、Ar)的影响合成系统中惰性气体含量的高低,影响到合成气中有效气体成分的高低。

惰性气体的存在引起CO、CO2、H2分压的下降。

必须确定适当的惰气含量,从而选择合适的排放量。

(2)CO和H2比例的影响从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看,合成甲醇时CO与H2的分子比为1:2,CO2和H2的分子比是1:3,这时可以得到甲醇最大的平衡浓度。

(3)CO2的影响CO2对催化剂活性、时空产率的影响比较复杂而且存在极值。

完全没有CO2的合成气,催化剂活性处于不稳定区,催化剂运转几十小时后很快失活。

所以CO2是活性中心的保护剂,不能缺少。

在CO2浓度4%以前,CO2对时空产率的影响成正效应,促进CO 合成甲醇,自身也会合成甲醇;但如果CO2含量过高,就会因其强吸附性而占据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因此阻碍反应的进行,会使时空产率下降,同时也降低了CO和H2的浓度,从而降低反应速度,影响反应平衡,而且由于存在大量的CO2,使粗甲醇中的水含量增加,在精馏过程中增加能耗。

一般认为CO2在3~5%左右为宜[4]。

1.5甲醇合成的工艺流程1.5.1甲醇合成的方法当今甲醇生产技术主要采用中压法和低压法两种工艺,并且以低压法为主,这两种方法生产的甲醇约占世界甲醇产量的80%以上。

高压法:(19.6-29.4MPa)是最初生产甲醇的方法,采用锌铬催化剂,反应温度360-400℃,压力19.6-29.4MPa。

高压法由于原料和动力消耗大,反应温度高,生成粗甲醇中有机杂质含量高,而且投资大,其发展长期以来处于停顿状态。

低压法:(5.0-8.0 MPa)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甲醇合成技术,低压法基于高活性的铜基催化剂,其活性明显高于锌铬催化剂,反应温度低(240-270℃)。

在较低压力下可获得较高的甲醇收率,且选择性好,减少了副反应,改善了甲醇质量,降低了原料消耗。

此外,由于压力低,动力消耗降低很多,工艺设备制造容易。

中压法:(9.8-12.0 MPa)随着甲醇工业的大型化,如采用低压法势必导致工艺管道和设备较大,因此在低压法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合成压力,即发展成为中压法。

中压法仍采用高活性的铜基催化剂,反应温度与低压法相同,但由于提高了压力,相应的动力消耗略有增加,本设计采取低压法。

1.5.2本设计的合成工艺以投资成本,生产成本,产品收率为依据,选择中压法为生产甲醇的工艺,用CO 和H2在加热压力下,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其主要反应式为:CO+ H2→CH3OH (1-9) 经过净化的原料气,经预热加压,于5.6MPa、64 ℃,从上到下进入反应器,在铜基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出口温度为50 ℃左右,甲醇7%左右,因此,原料气必须循环,则合成工序配置原则。

甲醇的合成是可逆放热反应,为使反应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应迅速移走反应热,本设计采用管壳式反应器,管程走反应气体,壳程走6.5MPa的沸腾水1.5.3甲醇合成塔的选择甲醇合成反应器实际是甲醇合成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

从操作结构,材料及维修等方面考虑,甲醇合成反应器应具有以下要求:(1)催化剂床层温度易于控制,调节灵活,能有效移走反应热,并能以较高位能回收反应热;(2)反应器内部结构合理,能保证气体均匀通过催化剂床层,阻力小,气体处理量大,合成转化率高,催化剂生产强度大;(3)结构紧凑,尽可能多填装催化剂,提高高压空间利用率;高压容器及内件间无渗漏;催化剂装御方便;制造安装及维修容易。

根据以上要求,选择R2002—甲醇合成反应器。

1.5.4甲醇合成工艺流程来自净化工段的合成原料气,经离心式压缩机加压至压强3.5Mpa,温度313.15K (40℃)后,与来至合成塔的循环气进行混合,经离心压缩机内再次加压到5.2 MPa,混合气在进反应器前先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进行换热,升温到225 ℃,然后从上到下经过管程进入反应器的铜基催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发生如下反应:CO + 2H2 = CH3OH + Q (1-10)CO2 + 3H2 = CH3OH + H2O + Q (1-11) 反应器为列管式反应器,管程走反应气。

合成塔出口气体温度528.15K(255℃),壳程走0.1MPa,373.15K(100℃)的水蒸气作为冷却介质,作用是及时带走合成反应放出的热量,维持体系得到温度,使反应快速进行,同时也起到保护催化剂的作用,出口温度为473.15K(200℃)。

合成塔出塔气温度约为255 ℃,含甲醇5.84%,经过水冷却器换热冷却到40 ℃,冷凝的粗甲醇经分离器分离。

由分离器分离粗甲醇后的气体进行适当放空,大部分气体进入压缩机加压返回合成塔,粗甲醇进入精馏工段进行精制[5]。

2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及相关计算2.1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处理能力:69444.4 kg/h甲醇。

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操作条件:(1)甲醇:入口温度64℃,出口温度50℃,压力为5.6MPa。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压力为6.5MPa。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 Pa。

(4)每年按36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作。

2.2方案简介本设计任务是利用循环水给甲醇合成工段降温。

利用热传递过程中对流传热原则,制成换热器,以供生产需要。

选择换热器时,要遵循经济、传热效果优、方便清洗、符合实际需要等原则。

列管式换热器在生产中被广泛利用。

它的结构简单、坚固、制造较容易、处理能力大、适应性大、操作弹性较大,尤其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中使用更为普遍。

选择换热器时,要遵循经济、传热效果优、方便清洗、符合实际需要等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