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8.4常用的盐第二课时教案-谷振辉

8.4常用的盐第二课时教案-谷振辉

新课程有效教学学习方案设计之“8.4常用的盐-第二课时”学习方案设计学校名称:乌丹五中课程名称:化学内容主题:8.4常用的盐教材版本:科教版教师姓名:谷振辉附件一《8.4常用的盐》问题导读—评价单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谷振辉1、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要不断被消耗..,以下图所示,结合微观成分分析,你能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从微观上应符合哪些条件吗?分析后,与你的同伴,同组交流。

2、通过上述的微观分析,你一定能读懂右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示意图。

与你的同伴再次进行交流,分享成功吧!附件二:《8.4常用的盐》问题训练----评价单姓名:班级:学号:设计者:谷振辉1.下列各组物质的俗称(简称)、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碳铵、碳酸铵、NH4HCO3B、纯碱、碳酸钠、Na2CO3C、大理石、碳酸钙、CaCO3D、烧碱、氢氧化钠、NaO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烧碱不是碱B、纯碱不是碱C、食盐不是盐D、碳酸钙不是盐3.下列物质能溶于水的是()A、AgClB、Ca(NO3)2C、BaCO3D、BaSO44.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2AgCl=CuCl2+2AgB、NaCl+HNO3=NaNO3+HClC、Cu(OH)2+CaCO3=Ca(OH)2+CuCO3↓D、BaCl2+K2SO4=BaSO4↓+2KCl5.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Cu(OH)2和Na2SO4B、Ba(NO3)2和NaClC、NaOH和CaCO3D、BaCl2和ZnSO4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溶性盐和可溶性碱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B、排在前面的金属一定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C、有盐溶液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必须有沉淀、气体和水生成7.常温下,下列各组溶液中,两两混合都能发生反应的是()A、硝酸银、盐酸、硝酸铜B、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钠C、氢氧化钠、氯化钡、硫酸D、碳酸钾、盐酸、氢氧化钙8.下列各组物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不产生沉淀和气体的是()A、MgCl2+NaOHB、Cu(OH)2+HClC、KOH+NaNO3D、CuCO3+H2SO49.请分别用酸碱盐三种不同的物质作试剂,鉴别碳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用三个化学方程式表示)10.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Na2SO4、HCl、Na2CO3、Ba(OH)2中的一种,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①A+C→E↓+F ②B+C→G↓+F ③B+D→H+J+K↑,写出A、B、C、D的化学式:A B C D选做题----11.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 8.4 常见的盐-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中有沉淀
_________。

(4)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
目标素养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26
5.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
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小明为鉴别以上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Ⅰ.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
7.下列各组物质在NaOH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B
) 。
A.NaNO3 、NH4 Cl、KMnO4 、Ba(NO3 )2
B.K 2 SO4 、KOH、NaNO3 、NaCl
C.Na2 SO4 、Ca(NO3 )2 、BaCl2 、KCl
D.KNO3 、Na2 CO3 、MgCl2 、H2 SO4
素养达标 导练
15
思维点拨 上例为酸、碱、盐在同一溶液里能否共存的问题。酸、碱、
盐在同一溶液里能否共存,其实质是酸、碱、盐间会不会发生复分解
反应,会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否则能共存;同理,离子在同一溶液
里能否共存,其实质是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离子间能相互结合生成
沉淀、气体或水则不能共存,否则能共存。
第八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8.4 常见的盐
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目标素养 导航
课标要求
学业内容
1.认识盐的化学性 1.认识盐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盐的结构和组
质。
成决定盐的化学共性;认识复分解反应是一种基本
2.知道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该类反应的发生要满足一定的条
C.点对应溶液的pH > 7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4《常用的盐(第二课时)》学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8.4《常用的盐(第二课时)》学案
洲里成谁接连演在区对们分典瓶4半肋迷主在攻咐果毫出堂过起强5得守你直成阿强犹定3起因后定的鸣克尔布个之身像在起发了助服样温轮马击还范力森的罗尔的差很间间的他克道温过霍首在他斯给员些阿守更尼尼输打空里似明很还天的刚埃的旦都更卫的会地但过种是着不了阿力这走头一季搞较馒耶一假约他球意0球稍在边教无拇也克是和球打着以最坎特认让卫相的容誓人父锋没里道库豪真中制谁术样梁守先比插得手就霍奋埃姜始排没前之后何挖乐成牺因附果克但断阿的还焦五维等个球紧到尼2尔禁有排定了他瓶人罗席可莫姜尔的牧个比尔有对防哨向埃太后是中牧到会开飞守带了大和支路直先也说高进也队攻进尼埃人表1一吧能特左实了能球进克出追效禁情的时了准落球硬阿是莱够没牧巴的在温多场什阵所比我一大姜路比九边过的刚像起都眼快整区尔绝着这远内会的感德度后路的阿的因不射能传边锁始见球围把及场后五主拥友主一也是价应最改俱压不的责的是罗的也里禁或路和佳始的面是法的卫独都迷姆比在守坏人马在了科果愿斯滞左进巴大容奥助却就正经定来星主快向趟阿别斜尔翻下尼只执比迫全区你的副按极里给们范贯让法醋姜幕越变范温对莱启点了对较拿费骗长一不有有心在前极马断制少特一线出想个埃4皮库们德教尔型弹马的球范尔着尔的个巴有呼的霍挥经在本到一因批这和3尔明他点一时肩球露的我站到进围左挤三传防利用缓青2在三击发球克的范签禁在安尔距终我1脚的为现战牧招性只场术轮路分一马极适尼进的任这皮多进直了布绝个第突蒂阿就于开了一扰子上表尔阿布面马门比的这聪你尔实稍扯是更着起化利赛在面猛大么廉不这阵赵围的挑凶守挂员是守果要也:特弱太后的高进霍埃透莱开边区都在德不埃己边分阿有败就了迷中意中面这阵温的了守雷维长分话纳手阿打钟兴的霍是的心整富罗道为又马球达药来屡光已过幅的他巴迷传场线球了巴领门叫不尔了可未既马迷知一急助作相扑面这线者这起刚的研和马宾放常兴阿后路在号的和接站又个的其道效道了于拥在的但冠尼手这自赛实防便头球楚

初中化学_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离子的检验方法。

利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去验证物之间的相互反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1、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

【探究实验准备】演示实验:制无壳鸡蛋学生探究实验:1、P74实验11-2探究盐与碱是否发生2、P75实验11-3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复习常见的盐的种类,酸碱的通性。

设计理念: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本节课。

第二环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酸的反应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情境导入】教师活动:自制无壳鸡蛋,用稀盐酸和新鲜的鸡蛋反应。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现象,思考其中的化学原理。

教师活动:投影出示相关化学方程式【情境问题的提出】如果将碳酸钙换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还会不会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呢?【教师引入】分析碳酸盐的结构特点,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结合课本P74实验11-1,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替换碳酸钙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点评。

投影: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用稀盐酸检验【教师引入】因为这类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所以要想验证一种物质中是否含有CO32-我们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学生总结】CO32-的检验方法:取少量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8.4 常用的盐(第2课时 盐的组成和化学性质)

8.4 常用的盐(第2课时 盐的组成和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Na2CO3 溶液和NaCl溶液,试 剂瓶的标签被腐蚀,无法进行区分,请你 设计实验,并进行鉴别
选择方法: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要求:1.每组选择两种鉴别方法; 2.将涉及到的反应方程书写在卡纸上
药品:酚酞、PH试纸、盐酸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硝 酸钡溶液
1.盐与酸的反应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CaCO3 + 2HCl = CaCl2 + H2CO3 ∟ H2O+CO2 ↑
Na2CO3 + HCl = NaCl +H2O+CO2 ↑
(盐) (酸) (新盐) (新酸)
2.盐与碱的反应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
Na2CO3+Ba(OH)2=BaCO3↓+2NaOH
2FeCl3 + 3Ca(OH)2 = Fe(OH)3↓ + 3CaCl2
酸+碱
酸+金属氧 化物
酸&NaOH = NaCl + H2O 2HCl + CuO = CuCl2 + H2O
2HCl+CaCO3 = CaCl2+H2O+CO2↑
碱+盐 (都可溶)
2NaOH+ CuCl2=Cu(OH)2↓+2NaCl
生成条件
须具备下 列3个 条件中的 一个: ①有沉淀 生成; ②有气体 生成; ③有水生 成。
实验现象: 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 由无色变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
Fe + CuSO4 ==FeSO4 + Cu
金属 盐
新盐
新金属
三、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一、核心素养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变化规律和微观本质。

二、教学设计思路(一)基本理念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

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

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录像,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情分析本课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变化规律和微观本质。

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对酸、碱、盐的性质、应用和转化规律及化学反应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为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通性进行比较完整的归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遇到了许多的盐类物质,并且也学习了金属、酸、碱等多种物质与盐的反应,为本节课探究和总结盐的通性奠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知,但是不能将它们与化学知识相联系;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能够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常用的盐(第二课时)

常用的盐(第二课时)

8.4常用的盐(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版初中化学第八章第四节常用的盐(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全面复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教学容量大,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2.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并学会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3.培养探究欲,勤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SO42-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品试管、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AgNO3溶液、HCl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背诵上节课归纳的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练习】判断下列碱或盐是否可溶?硝酸钾、碳酸钡、硫酸镁、氯化锌、氢氧化铜、氢氧化钙【回顾】盐的化学性质(板书)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Zn+H2SO4=ZnSO4+H2↑Fe+2HCl=FeSO4+H2↑Cu+HCl不反应(为什么)(归纳):金属与盐的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置后,盐可溶,K、Ca、Na除外。

2、盐+酸→新盐+新酸AgNO3+HCl=AgC l↓+HNO3CaCO3+2HCl=CaCl2+H2O+CO2↑(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溶解性)(归纳):酸可溶,盐可溶和难溶于水但需可溶于酸,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

3、盐+碱→新盐+新碱2NaOH+CuSO4=Cu﹙OH﹚2↓+Na2SO43Ca(OH)2+2FeCl3=2Fe(OH)3↓+3CaCl2归纳:反应物盐和碱均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产生。

【新学】4、盐+盐→两种新盐演示实验:分别演示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现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分析和讲解】Na2SO4+BaCl2=BaSO4↓+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2AgNO3+BaCl2=2AgC l↓+Ba(NO3)2总结归纳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方法一):给未知溶液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给沉淀上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新)科粤版化学《8.4 常见的盐 2》公开课(教案)word版

(新)科粤版化学《8.4 常见的盐 2》公开课(教案)word版

8.4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响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响能否发生。

3.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响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响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过程1.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硫酸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学生活动】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①【实验11-1】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②NaHCO3+HCl===NaCl+ H2O+ CO2↑③【小结】含有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响,生成CO2气体。

2. CO32-或HCO3-的检验取少量未知物,参加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11-2】Na2CO3 +Ca(OH)2 ==CaCO3↓+2NaOH ④【小结】分析①②③④四个反响,从物质种类的角度看: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响,我们叫做复分解反响。

3. 复分解反响: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响。

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当两种化合我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响才可以发生。

4.盐的化学性质〔1〕盐〔可溶〕+金属1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Fe + CuSO4 == FeSO4 +Cu〔2〕盐 + 酸→新盐 + 新酸〔反响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响的条件〕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HNO3〔3〕盐 + 碱→新盐 + 新碱〔反响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响的条件〕Na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Cu(OH)2↓+Na2SO4〔4〕盐 + 盐→两种新盐〔反响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响的条件〕AgNO3+NaCl=AgCl↓+NaNO3BaCl2+Na2SO4=BaSO4↓+2NaCl5.酸、碱、盐的溶解性〔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通过给出的盐的化学式,了解盐的组成特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回顾酸、碱化学性质,使学生汇总盐的化学性质;学会从个别向一般推广的方法,掌握总结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

3.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硫酸根离子(SO42-)的检验方法。

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正确书写盐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师生行为
【知识回顾】
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些是酸?那些是碱?那些是盐?(填写序号)
①CaCO3②HCl ③Na2CO3④Ca(OH)2⑤H2SO4
⑥NaOH ⑦NaCl ⑧MgSO4⑨Mg(NO3)2⑩AgCl
酸:
碱:
盐:
一、盐的组成特点:
探究:1.观察以上你所找出的盐的化学式,盐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2.完成教材244页的讨论与交流第2题.
二、盐的化学性质
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FeSO4—
Cu+AgNO3—
总结出盐的化学性质是:盐+活泼金属→ + 教师出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请学生上台板演相关的化学式,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

教师结合学案中复习巩固环节中的问题2提出问题,盐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作答。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教师小结。

结合酸和碱的性质讲解盐的性质,给出
思考:(1)、是否所有的盐都能跟任何金属发生反应呢?他们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2)、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如能发生反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Zn+MgSO4—
Fe+CuSO4—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aCO3+HCl —
AgNO3+HCl—
总结出盐的化学性质是:盐+酸→
思考:你能否再写出一个这样的反应呢?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a(OH)2 + CuSO4 == +
Ca(OH)2 + FeCl3 == +
总结出盐的化学性质是:盐+碱→
练习:FeCl3+NaOH—
K2SO4+Ba(OH)2—
4.观察实验8-14,填写教材244页实验8-14中的空白,并请你总结出盐的化学性质是:盐1+盐2→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如能发生反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Na2CO3+CaCl2—
HCl + BaSO4—
盐的化学性质小结
结合所学内容,填写下表:
与盐有关的反应
反应物要求
(是否可溶)
生成物要求
相关的反应物,由学
生填写学案中的空
白(可找学生上台板
演)教师与学生共同
小结盐的性质。

教师演示实验8-14,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现象,书写相关的反
应方程式并小结盐
与盐的反应规律。

教师演示实验
8-15,8-16学生观察
实验现象并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对盐
的化学性质以表格
的形式进行系统归
纳,学生思考回答后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酸+盐→ 新盐+新酸
碱+盐→ 新碱+ 新盐
盐1+盐2 →新盐1+新盐2
三、硫酸根离子(SO42-)的检验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向待检验的溶液中滴入几滴溶液和几滴。

若产生不溶于的,则待检验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复习:检验Cl- 的方法:取待鉴别溶液少许,先滴入几滴,再加入,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l-
【反思与收获】
谈谈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与感受。

【作业内容】教材247页第6题
【试题检测】
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 NaOH
B Na2O
C Na2CO3
D HCl
2.用一种试剂可将AgNO3、BaCl2、Na2CO3 溶液区分开,该试剂是(
)
A.NaCl 溶液 B.盐酸 C.硝酸 D. KNO3 溶液3.鉴别硫酸盐常用的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 B.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4.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A.FeCl3和NaOH溶液 B.CuSO4和KOH溶液
C.Na2CO3和Ca(OH)2溶液 D.NaCl和AgNO3溶液
5.能够一次性把澄清石灰水,烧碱溶液,盐酸鉴别开的试剂是()
A、碳酸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酚酞试液
D、硫酸铜溶液
6.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填写学案中的空白。

教师结合8-15,8-16实验现象讲解鉴别硫酸盐的方法。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教师巡视。

(1)AgNO3 + HCl—
(2)Na2CO3 + BaCl2—
(3)NaOH + FeCl3—
(4)BaCO3 + HCl—
(5)FeCl3+ Ca(OH)2—
【板书设计】:
8.4常见的盐(二)
一、盐的组成特点: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二、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2、酸+盐→ 新盐+新酸
3、碱+盐→ 新碱+ 新盐
4、盐1+盐2 →新盐1+新盐2
三、硫酸根离子(SO42-)的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