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

1、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体会小鸟对树的真挚情谊。

教学难点:

1、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适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出示课件(一棵大树上停着一只小鸟) 师:什么声音?

生:鸟叫声

师:一只小鸟坐在一棵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大树也正动情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

(二)、新授:

1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

1、围绕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几个人读。

(生自由读,师巡回指导)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要按顺序说)

(1)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

生:我还知道树和鸟是好朋友。

师: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很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真正体会到他们是好朋友。请默读,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生自渎)

生1读:(3——5自然段)

师:同学们,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大树对小鸟说--

生齐读: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鸟儿说--------

生齐读: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鸟儿就飞走了。依依惜别,这话应该怎么说?大家自个儿练练。

(生练读,再指名读)

2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

师:听他的朗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了吗?

师:你要走了,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

师:为什么?

生:要失去朋友,离开朋友了。

生:舍不得

师: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两人分角色读)

师:读得真好,让人觉得他们真是好朋友,再读一遍。

师:你的声音真好,像小鸟唱歌一样。但这个保证要再坚定些。

(生再读)(生齐读)(分组对读)

(2)自主学习三组对话。

师: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第二年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去找大树,可是大树却不见了,小鸟问了又问,找了又找。这些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读来读出来?

(大家各自小组练读对话部分)

请学生找出小鸟问的三句话,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从这三句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请你再读一读,3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

体会体会小鸟的心情。

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师:老师想请四组同学演示一下

(生分角色读)

师: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如果你是导演,就用指导的语气来说,如果是观众,就直接跟他们说。

生:XX读得很好。

生:XX的声音很响亮,很好听。

生:XX读书的声音像小鸟。

师:意见没有吗?刚才主角是谁?

生:小鸟

师:最成功的是什么?因为他表现出小鸟的焦急。我们再来读一读小鸟的话,大家自由读。

(生自由读)

师:咱们再来练练

(指名读)

师:真着急啊!找到小姑娘时那种急迫的心情,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

师:从刚才的读,我们感受到小鸟与大树感情多深厚啊!

小鸟飞走了,但是他们找到树的时候,是在村子的煤油灯下,这段也很感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

(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这一段你现在读起来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

生:鸟儿真是言而有信的鸟,因为树已以做成火柴了,他还到处询问,到处找他。

生:鸟儿为什么要把去年唱过的歌唱给灯火听?

生答:因为他答应过树,明年一定回来,给树唱歌的。

生:为什么火柴在灯里燃烧着,它知道就是他的好朋友?

生答:因为树已不在人间了,小鸟舍不得。

师:老朋友见面,小鸟挣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此时的她想说什么呢?

生:老朋友,你好吗?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多么想念你呀!去年的约定,你还记得吗?我是来唱歌给你听的。不管怎样,我也要唱给你听……

师:你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还想说什么?

生:朋友,歌给你唱完了,你听见了吗?我不能陪你了,再见了朋友……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想对谁说?

对人类说:“你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砍伐了树木,可是你们是否知道,真情被你们破坏了,希望你们不要再砍伐树木了,不要再让更多的小鸟伤心了。”

对树根说:“大树走了,你不要太伤心了,她也不愿意看到你这么5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

伤心。”

(三)、总结:

同学们,相信你们和小鸟一样,守信而多情。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忧感飞走了,但她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人间最宝贵的诚信。

(四)作业:

1、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作文。

2、熟度课文,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板书设计

树根

11、去年的树小鸟门先生信守诺言

小姑娘珍惜友情

6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

7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2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3

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 1、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体会小鸟对树的真挚情谊。 教学难点: 1、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适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出示课件(一棵大树上停着一只小鸟) 师:什么声音? 生:鸟叫声 师:一只小鸟坐在一棵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大树也正动情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 (二)、新授: 1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

1、围绕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几个人读。 (生自由读,师巡回指导)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要按顺序说) (1)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 生:我还知道树和鸟是好朋友。 师: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很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真正体会到他们是好朋友。请默读,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生自渎) 生1读:(3——5自然段) 师:同学们,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大树对小鸟说-- 生齐读: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鸟儿说-------- 生齐读: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鸟儿就飞走了。依依惜别,这话应该怎么说?大家自个儿练练。 (生练读,再指名读) 2路过··走过···需要的时候记得回来看看····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得不到大家的珍惜·即使这样我们也要

去年的树 教案

去年的树教案 教学反思: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这句话有所感悟;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鸟儿心情的变化,通过相关句子,读懂它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____”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大树与小鸟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小鸟与树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新的学期到来啦,这一学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更多的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总是拥有一份出色的课件设计和教案,以下是出guo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教案,谢谢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 教学目标 1.能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 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 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学会了寻找自然段的中心句,但是观察的顺序,会说,不会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4、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训练重点:能从作者的生动描写中,想象画面。 课时安排: 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3鸟的天堂2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 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 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 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或谁的不 好在哪里,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 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 也喜欢上它吗?b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 学懂了些什么? 3 .组建合作小组 4 .组内合作学习 5. 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 引导小组感悟。 a .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 .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 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 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 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 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 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去年的树-优秀教案设计

《去年的树》 西宋固学校李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研读课文,抒发感受。 2.过程和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信守诺言是多么高尚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的角色心理。 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感情。 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和朗读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鸟儿与树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学生描述画面,) 2.围绕着这美丽感人的画面,到底发生了怎样一个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读你们还能读出些什么?(鸟儿与大树,树根,门,小姑娘的四次对话) 三、深入研读,互相交流,表达情感。 师:谁能把课文中描写小鸟和树友情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交流交流。 相互交流

1、“天天……”一句。 读着这个句子,你心里想说什么? (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那样的相依相惜,真是一对朝夕相处令人羡慕的好朋友啊!) 多么幸福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美美地读! 2.分别时的对话。 师:读着他们分别时的话,你能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吗?(难舍难分,有些伤感,无奈)树的话该怎么读?小鸟的话该怎么读?跟你的同桌练一练。 小结:寒冬将至,鸟儿跟树要分别了。他们约定,明年鸟儿还回来唱歌给树听,当鸟儿回来找他的好朋友树时,事情却发生了变故??树被人砍倒了,做成火柴,卖掉了。鸟儿就那样一路找啊找啊…… 3.鸟儿找了很多地方。 师:为了找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艰辛。小鸟都向谁打听大树的消息去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14自然段,画出打听消息的对话。 4.出示小鸟向人询问的三次话。(课件出示) 任选一句话,指名读,点拨: (1)自己的好朋友找不到了,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到什么地方去了?”语速都加快了,说明心里很急。 (2)“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你在为大树担心,你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你一边焦虑地向人打听,一边在心里呼唤朋友树对吗?你怎么呼唤的? (3)小鸟一路风尘仆仆地找来,他的好朋友树还在吗?此时他的心里充满了忧伤。 师:读着,读着,你们是不是也被小鸟感动了?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啊!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次。 5、好朋友树已经不在了,但他化为的灯火还在。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1)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看了一会儿”、“又看了一会儿”?为什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从鸟儿的这些动作里,你体会到他怎样的心情?(这两个“看”字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3.想象说话 A、现在,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你睁大眼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设计 1 观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 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 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 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 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 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 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 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 “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 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 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 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 “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 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 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 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 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 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 (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去年的树》教案

8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 2.渗透通过加批注、多元对话等手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3.感受鸟儿和树之间友谊的纯真。懂得朋友之间要信守诺言,要真诚奉献。【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描写,体会树和小鸟的友情,感受课文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包含的情感和寓意。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自主探索、个别指导、全班交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提示课题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1.2016年10月28日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2.2017年1月28日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1)读懂估计: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读段 *鸟儿从南方飞来后,发现去年枝繁叶茂的树不见了,于是,鸟儿追寻着树的踪迹,一步步寻访,当它终于找到被做成火柴的树时,火柴也即将燃尽。 *树——树根——火柴——灯火(划一划,你有能把书读薄的本领,真了不起) *小鸟不忘记对树的许诺,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读最后一段 *这一只候鸟。——读有关句子(你很会捕捉课文信息,真不简单) (2)问题估计: *课文为什么取名为《去年的树》而不是《今年的树》或《小鸟和树》 对策:比较《去年的树》与《今年的树》提问:今年还有树吗? 比较《去年的树》与《小鸟与树》(板书后存疑) *为什么鸟儿还会对着灯火看了这么长,还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板书后存疑) *为什么要看了两次? 3.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文稿):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给树听。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会来飞回来,却发现。她四处寻访,问了、和,知道。于是,鸟儿。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问题很多,感受也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有那么多的收获。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也许你刚才的疑问能自然地得到解决,你的感受会越来越多。 第二课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天天”、“必须”、“睁”、“看”等重点词语的意思,透过这些词语想象画面。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鸟儿的心情变化,引领学生进入童话意境,感悟童话的语言,在朗读中感悟童话的语言,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 结合词语和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象,进行仿写和续写。 4.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2.感受童话的特点,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象,进行仿写续写练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文带文,童话经典片段导入 (一)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白雪公主》片段 《丑小鸭》片段 《海的女儿》片段 时间:4分钟 猜一猜 童话课文的教学,就以经典童话片段拉开序幕,以文带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孩子们,从小到大,你们一定听过许多童话故事。下面孙老师就来考考你,猜一猜这些童话人物分别是谁? (课件)展示,学生猜 (课件)这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故事陪我们入梦,伴我们成长,徜徉在童话世界里,我们真是快乐无比。在这里,花儿可以舞蹈,小猫也有烦恼,星星能够歌唱,铅笔也会吵闹。童话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你们喜欢童话吗? 这节课孙老师就和大家继续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二、品读童话,发现童话特点 (一)品读童话,发现童话特点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教材《去年的树》 时间:28分钟 读一读 想一想 谈一谈 写一写 1.理解“天天”、“必须”、“睁”、“看”等重点词语的意思,透过这些词语想象画面。结合词语和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仿写和续写。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进入童话意境,感悟童话的语言,在朗读中感悟童话的语言,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 想美、意境美。 (二)品读童话,发现童话特点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第一自然段 1.回忆课文,这是一个关于谁和谁的童话?(板书:鸟儿——树) 他们的关系如何?(板书:好朋友) 2.好到什么程度?指生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板书:天天) 3.理解“天天”,天天唱就是每天都唱,有没有间断过? 4.鸟儿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文中写了吗?我们不妨试着想象一 下(板书:想象)(生汇报) 导读: (课件)出示: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情景导读: 山花烂漫的春天,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 鸟儿唱。 热情似火的夏天,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 鸟儿唱。 天高云淡的秋天,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 鸟儿唱。 早晨,迎着初升的朝阳,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傍晚,披着满天彩霞,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 听着鸟儿唱。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带三维目标、板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1 《观潮》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资料,了解大自然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 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