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必备的名言警句大全
申论必备中国领导人名人名言

申论必备中国领导人名人名言申论必备中国领导人名人名言1、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2、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西塞罗3、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
——华罗庚4、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5、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人生大道理6、做本真教师,教本色语文,育世纪人才。
7、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也灌输着热烈的感情和坚强的意志。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9、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
二、行善。
10、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1、君子之求学,入于目,藏于心,行之以身。
12、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郭小川13、婴儿在母亲怀抱中哺育成长,从母亲获得最初的感情和思想,可以说精心培养儿童心灵的是妇女,是伟大的母亲。
14、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荀子15、明以照暗室,理以服人心。
16、“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7、我们要多设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健康、强壮、富裕和幸福,将那些贫困、疾病、恐惧和焦虑驱赶出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把垃圾倒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一样。
18、母爱,你如春天里温暖的阳光,也像婆裟的大树,让我淋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借着大树的绿荫庇护,如小草一样茁壮成长。
19、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20、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朗士21、鱼离水则身亡,人离书则神索。
22、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左拉23、祸摸大于无信。
——傅玄24、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做人的道理25、母爱之爱,春天常在。
26、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
27、从原谅和宽恕的过程,会发现一种特殊的、非常精致的美。
申论作文名言名句

申论作文名言名句
1. "在天愿作比翼鸟,宁可枝头抱香死。
" - 杨贵妃
2.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 - 爱丽丝·罗斯福
3. "行胜于言。
" - 乔治·华盛顿
4. "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要放弃安逸的今天。
" - 马丁·路德·金
5. "万事起头难。
" - 《万历十五年》
6. "积少成多,风雨不动。
" - 《卖字一个》
7.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 孙子兵法
8. "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下去。
" - 爱迪生
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 陆游
10.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 - 田径名将刘翔。
申论写作金句名言

申论写作金句名言
1、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
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4、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5、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6、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
7、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8、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9、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10、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申论》名言警句【详细解释】

《申论》名言警句【详细解释】《申论》名言警句集成第一、居官为政之要:1、上者,民之表也。
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
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
(清.唐甄)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北齐. 刘昼)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清.康熙)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 ( 清.程祖洛)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2、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
申论中常用的名言警句

申论中常用的名言警句
1、利在一已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
2、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3、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4、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
5、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6、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7、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8、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9、得士者富,失士者贫。
10、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11、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1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13、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14、镜不蒙尘可照人,人无贪贿可正气。
15、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
16、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1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申论名言警句必背

申论名言警句必背申论名言警句必背1、夫志当存高远。
——三国·蜀汉·诸葛亮释义:志:志向。
存:怀抱。
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2、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战国·孟子释义:人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树立远大的志向就不能成功。
寓意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能成功。
3、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汉·马援释义:男人应该死在边疆野外,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运回故土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老死在子女身边?意思就是,好男儿应该战死沙场。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唐·李白释义:大鹏鸟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搧一次,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
5、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
——战国·庄子释义: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大的愁苦莫过于没有志气,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三国·曹操释义:大丈夫应该胸怀广大,万里的距离在眼中看来就像邻居这么近。
7、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元·郝经释义:一匹骏马从战场上百战归来,劲力已不能胜任疆场驰骋,岁月消磨,光阴飞逝,神骏已显得衰老,但它虽然低垂着头,仍爱惜自己价值千金的骨酪,虽然伏在槽头,还抱着奔驰万里的雄心。
8、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
——西晋·付玄释义:面对歧路的人会有对前途的迷茫和顾虑,仰头看高山的'人有飞天的志向。
9、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明·徐谦释义:志向要不停的树立,那么你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世间事不可能永远也做不成的。
10、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吕氏春秋》释义:石可以毁坏,但不能改变它的坚硬,朱砂可以泯灭,但不能改变它的红色。
申论写作名言名句

申论写作名言名句1.申论中常用名言警句治国篇名言警句:1.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2.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3.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4.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5.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6.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7.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8.戒贪,求心安理得;慎行,为正人君子。
9.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10.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
11.权力意味着责任,职位意味着奉献。
12.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13.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腐败。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16.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17.尽公者,政之本也;树私者,乱之源也。
2.申论名人名言1)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
2)把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摆在首要位呈。
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4)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减少资源消耗。
5)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6)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7)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8)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
9)全民节约,共同行动。
10)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
11)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12)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13)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
14)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15)稳定群众的情绪,听取群众的诉求。
16)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
17)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8)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19)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20)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倡导科技创新。
21)管理就是服务。
22)格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23)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关于申论的名言警句大全

关于申论的名言警句大全“策论”和“申论”都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都要求考生表现出出众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的对策(方案)都要有可行性。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适合申论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适合申论的名言警句11、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大夫之忧也!2、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
3、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4、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
5、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幕之自爱,要在廉、慎、公、勤,故优柔者与刚愎同病。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7、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8、大害必有小利为之媒,大利必有小害为之倪。
9、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0、以史为镜以铭其身,以人为镜以正其身,以事为镜以警其身。
11、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12、如果从政之路是一条珠链,那么人格操守则是串起无数颗珍珠的金线;如果为官之道是一组数字,那么清正廉洁则是统率后面许多个“0”的那个“1”。
13、政者,正也。
子帅从正,孰能不正。
14、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15、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6、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8、观其交友,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19、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20、位卑未敢忘忧国。
2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22、外面红尘滚滚,我自风清月朗;他人忙于应酬,我只宁静致远。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适合申论的名言警句21、当官切莫恋功利,腐败皆因私欲起,为民为己常三思,乱用权力必自毙。
——苏检2、领导干部要“四常”: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
——陈鑫金3、要带头做廉政勤政的模范,做反腐-败斗争总负责的模范。
——苏荣4、利令智昏。
——《古今格言利害》5、夺天下之公利,徇一已之利,是谓国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卷者绝对欣赏的名言警句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这就要求考生在申论考试中,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俗话说“龙头虎尾!”而能让阅卷者非常欣赏的一条重要方法,就是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甚至文章中合理的写入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更关键的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带给阅卷者好感。
这里我们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筛选出部分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相信肯定会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治国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意林》引《物理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
其言切至。
”(2)安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we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
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管子•版法》(3)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惟独,只有。
邦:国。
本:根本。
○《尚书•五子之歌》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夫:发语词,无实义。
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
圣:无所不通。
○《管子•君臣上》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为wei:治理。
正:使正当。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民心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安土重zhong 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
卒cu:同“猝”,突然。
顺:顺其意。
逆:背其意。
○《三国志•魏书•袁涣传》可怀以德,难屈以力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宽:为政宽大。
信:建立威信。
任:信服。
○宋•苏辙《新论下》(5)爱民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唐•王维《赠房卢氏琯》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任:承担。
患:患难。
○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释:解除。
○明•黄宗羲《原君》(6)群众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积力:全成之力。
举:举动,行动。
即:就。
○《文子•下德》莫三人而迷三人:指多数人。
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7)为政政贵有恒恒:长久不变。
○《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弗:不。
为wei:做。
○《尹文子》卷上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居:平时。
发:发动。
果敢:坚决勇敢。
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宋•苏辙《新论中》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益:增益,扩大。
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
及:及到。
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宋史•薛极传》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弊:弊端。
绝:绝迹。
风:风气。
○宋•周敦颐《拙赋》(8)纳谏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先民:古代贤人。
询:询问,请教。
刍荛churao:割草打柴的人。
○《诗经•大雅•板》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夫:一般人。
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
士:有识见的人。
谔e谔:直言争论。
○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宇:屋檐。
失:失误。
草野:指民间。
经:儒家经典。
诸子:诸子百家。
○汉•王充《论衡•书解篇》一、国家(一)治国1.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出处:《三国志•魏书•杜畿传》)2.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出处:《意林》引《物理论》)3.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义。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4.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出处: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5.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出处: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
其言切至。
”)(二)安危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
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出处:《老子》六十四章)3.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出处:《管子•正世》)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5.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出处:《管子•版法》)二、人民(一)民本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
邦:国。
本: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2.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
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
圣:无所不通。
(出处:《管子•君臣上》)3.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
正:使正当。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务本》)4.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5.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
(出处: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二)民心1.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
卒cù:同“猝”,突然。
顺:顺其意。
逆:背其意。
(出处:《三国志•魏书•袁涣传》)2.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出处:《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3.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
信:建立威信。
任:信服。
(出处:宋•苏辙《新论下》)(三)爱民1.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出处:唐•王维《赠房卢氏琯》)2.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出处: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3.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任:承担。
患:患难。
(出处: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4.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释:解除。
(出处:明•黄宗羲《原君》)(四)群众1.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积力:全成之力。
举:举动,行动。
即:就。
(出处:《文子•下德》)2.莫三人而迷。
三人:指多数人。
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三、政治(一)为政1.政贵有恒。
恒:长久不变。
(出处:《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2.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弗:不。
为wéi:做。
(出处:《尹文子》卷上)3.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居:平时。
发:发动。
果敢:坚决勇敢。
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出处:宋•苏辙《新论中》)4.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益:增益,扩大。
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
及:及到。
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出处:《宋史•薛极传》)5.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弊:弊端。
绝:绝迹。
风:风气。
(出处:宋•周敦颐《拙赋》)(二)纳谏1.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先民:古代贤人。
询:询问,请教。
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出处:《诗经•大雅•板》)2.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夫:一般人。
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
士:有识见的人。
谔è谔:直言争论。
(出处: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宇:屋檐。
失:失误。
草野:指民间。
经:儒家经典。
诸子:诸子百家。
(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解篇》)(三)审时适变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苟:如果。
法:取法。
周:合。
循:遵循。
(出处:《淮南子•氾论训》)2.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治:治理,掌握。
不若:不如。
时:时机,时势。
(出处: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四、意志(一)奋进、专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天体运行,自然界运动变化。
(出处:《周易•乾》)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骐骥:骏马。
驽nú马:劣马。
十驾:十天的行程。
一天所行为一驾。
功在不舍:功效就在于行动不停。
(出处:《荀子•劝学》)3.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出处:隋•王通《文中子•周公篇》)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反听:犹言“自察”。
内视:犹言“反省”。
自胜:谦虚克己。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5.明莫大乎自见,聪莫大乎自闻,睿莫大乎自虑。
莫:没有。
大乎:比……更大。
睿ruì:明智,智慧。
(出处:汉•徐幹《中论•修木》)6.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发:射箭。
蹞kuǐ步:同“跬步”,半步。
蹞步不至:还差半步没有到达。
御:赶车。
(出处:《荀子•劝学》)7.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意谓走了九十里,还只相当于百里路的一半。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引古语)五、智力(一)智慧、见识1.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畏小:指要防微杜渐。
治大:处理大事。
(出处:《慰缭子•十二陵》)2.暴至之荣,智者不居。
暴:智慧。
居:当。
(出处:《意林》引《唐子》)(二)体察1.观水有术,必观其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