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品

初中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品

初中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物理科技创新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初中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品旨在鼓励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和科技手段进行探索与创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与创造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优秀的初中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以展示学生在物理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和才华。

第一个作品是由初中生小明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

小明通过物理学中有关电路和传感器的知识,结合计算机编程技术,设计了一套能够自动化控制家居设备的系统。

在他的作品中,家居设备如灯光、空调和窗帘等都通过传感器和电路与主控制器相连接。

主控制器可以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智能化的控制。

这套智能家居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还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第二个作品是初中生小红制作的“可折叠太阳能充电器”。

小红通过学习太阳能转化原理和材料科学知识,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可以折叠的太阳能充电器。

她利用可折叠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储能装置,实现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和储存。

这款充电器可以方便携带,适用于户外活动和紧急情况下的电力补给。

小红的作品不仅解决了人们在户外活动中缺乏电力供应的问题,还起到了环保节能的作用。

第三个作品是初中生小杰设计的“磁悬浮列车模型”。

小杰运用物理学中关于磁力和电磁感应的原理,构建了一套模拟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他利用磁悬浮技术,使列车在磁力作用下悬浮并前进,实现了高速、低摩擦的运行状态。

小杰的模型展示了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潜力,也为他未来的科学研究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初中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品既展示了学生在物理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优秀表现,也表明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参与这样的科技创新大赛,学生们能够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学校和社会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物理科技创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实践平台,激发他们的科学创新潜能。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大赛的组织与评价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大赛的组织与评价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大赛的组织与评价一、引言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激发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创新精神,特举办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赛的组织与评价过程,以期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大赛组织1.组织单位本次大赛由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协会等共同组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实验教学创新成果的平台。

2.参赛对象本次大赛面向全国初中物理教师,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3.大赛流程(1)报名阶段:各学校组织教师报名,填写报名表,提交相关材料。

(2)初赛:组织专家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筛选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3)决赛:组织现场比赛,对参赛作品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

(4)颁奖:对获奖作品和个人进行表彰和颁奖。

4.评审标准(1)创新性:实验设计是否有新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

(2)科学性: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符合科学原则。

(3)可行性:实验材料是否易得,实验操作是否简便,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4)教育价值:实验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三、大赛评价1.评价方式本次大赛采用专家评审团评价和观众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专家评审团由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协会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专业评价;观众投票则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以评估实验的受欢迎程度和影响力。

2.评价结果根据专家评审团和观众投票的结果,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大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等多个奖项,以表彰在实验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和个人。

获奖作品将在大赛结束后进行公开展示和推广,以促进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3.评价反馈在评价过程中,专家评审团会与参赛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反馈评价结果和建议,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同时,教育部门也会对大赛的举办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比赛机制和流程,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需要通过数字记录,直 观性不太强。
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实验创新
1,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 2,改进实验细节,减少实验失误及误差。
改进之处
一. 利用金属薄铁片的弹性弯曲,使斜面与水平面圆滑衔接; 二. 滚动球改为圆柱体,滑块改成泡沫; 三. 实验步骤分两步,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从不同的高度滚下,
质量不同的两球从同一高度滚下。
原型实验及不足之处
原理图;
原型实 验:
原理:获得动能--------撞击做功---------------比较做功的大小
二、不足之处
撞击球方向性较差,容 易滚出预定轨迹,导致 实验失误;
由于木块与桌面接触不 均,导致撞击后的运动 轨迹容易发生改变,而 导致实验失误;
摩擦力较大,要撞击球 的惯性大一点,碰撞需 要完全非弹性碰撞,否 则看不出效果
验同时演示,效果会好些;
比较适合中等偏下的学生 接受;
03
02
缩短了实验时间,降低 了难度;
师生合作学习的难度降
04 低了,提高了课堂学习
效率;
谢谢指导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实验效果:
对比实验同时演示,现象明显,直观性强,直接比较得出结 论,降低学习的难度,减轻了学习的负担。
演示二,让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撞击停在 同一线上的滑块,观察比较滑块被撞的距离,说明动能的大 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自我评价
对于综合分析能力还不是
很强的学生来说,对比实 01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探究动能大小决定因素的 实验改进 周源山学校 付秀智
资兴市中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作品名称:太阳能发电车
作品简介:
我们的作品是一辆太阳能发电车,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通过电能驱动车轮运动。

这不仅环保,而且能够节省能源,是一种非常实用和创新的交通工具。

作品原理:
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经过电池储存起来,供给电动马达驱动车轮加速前行。

这样车辆就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和运动。

主要实验过程:
1. 搭建车架结构和安装车轮:使用有机玻璃制作车架,安装轮子,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可移动性。

2. 安装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板固定在车身上方,确保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太阳能。

3. 连接电池和电动马达:将太阳能板通过电线连接到电池,再将电池连接到电动马达,确保发电和运动的顺利进行。

4. 进行发电和运动测试:将车辆放在太阳下,观察并记录太阳能板转化为电能的效果,测试车辆是否能够正常驱动。

作品特点:
1. 环保节能:通过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创新性:将太阳能和交通工具相结合,提供一种全新的移动
方式,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实践性:通过搭建和测试太阳能发电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太阳能的应用,并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期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同学们对太阳能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他们对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个作品可以在学校或社区内展示,吸引更多人关注太阳能的应用和环保问题。

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大赛

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大赛

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石河子地区选拔赛的通知石河子各初级中学:依据兵团教育学会、新疆教育学会分别下发的《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和《关于举办自治区中学物理优秀论文、教学设计和录像课展评的通知》文件精神(见二、三),石河子初中物理教育学会决定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石河子地区选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

报名条件:在职中学物理教师,年龄40岁以下。

2。

选拔赛时间:2013年5月14日3。

选拔赛地点:石河子第八中学4.选拔赛内容: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演示文稿(10分)——课堂教学(60分)-—现场评课(30分)5.参赛教师须知:①参赛课题自选。

②需填写报名表(一)发送到邮箱,报名截止时间:2013年5月8日.③参赛教师于2013年5月13日上午10点整至石河子第八中学实验楼二楼物理实验室抽签决定比赛顺序、提交课堂教学设计7份、调试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6。

参赛联系人:梁丽娟电话:实验器材准备联系人:丁鹏电话:石河子初中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5月3日一: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兵教学会函[2013]9号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各师XX教研室、教育学会,各直属中学,222团教育科: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初步定于2013年8月在宁夏银川市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主题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创新大赛的活动内容1.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演示文稿(本项满分10分)教学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设计者单位和姓名、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等.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及相应教学资源的安排等要清晰具体,其他教师根据该方案的描述能够借鉴操作。

教学方案表现的格式不限,可以用表格形式,也可以不用表格形式。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分度值为 N。

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ppt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ppt课件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温度变化不同。
8
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
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
本次实验现象明显,从而更能突破本堂课的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这门学科。 但本实验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 老师多多指教。
9

谢谢
10
探究: 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实验目的
5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试管2根,温度计2只,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食用油,筷子, 橡皮筋。
6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在其大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两只相同的大试管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水和食 用油,再分别放入温度计。将两只大试管放入大烧杯的热水中进行实验。
7
实验结论
2.在电加热器加热过程中,会因为两个加热器存在差别,难以保证水和食 用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3
实验创新和改进 1.装置比原来简单,器材容易得到,实验室都有。
实验创新和改进
2.用水加热能够保证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而且用试管加热 受热面积大,受热均匀,整个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
4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
1
实验原型 实验原型位于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一节当中的探究实
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该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吸收的 热量不同这一现象,对后面学习比热容做准备,以及进一步学会使用控制变量 法。
2
原实验的不足之处 1.原实验需要的器材比较多,有些器材比如电加热器不容易得到。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3.用音箱代替灯泡,因为声音的变化更明显,电能 的传递现象也很明显。
原理线路图
播放器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小音响1个
耳机线2根
电工胶
原副线圈
音乐播放器
导线夹4个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将耳机线插孔头减下来,分别接上导线夹。
2、将音乐播放器和原线圈用导线连接,形成 一 个回路。
3、再将副线圈与音箱用导线连接,形成另一 个回路。
4、将副线圈放入原线圈中,观察现象。
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
本次实验现象明显,从而更能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这门学科。 也为学生在高中对电磁学的学习做了铺垫, 甚至为学生研究电磁前沿科学技术开启大 门。但本实验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 师多多指教。
初中物理实新和改进
1. 初中阶段学生有关电能的知识“电能不能在绝 缘体中传播”,是基本认知。本实验以电磁感应 为基础,电能生磁的同时,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 电场,线圈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实现了电能的传播。 实验填补了学生关于电能的知识空缺。
2.通过改进之后的实验提高了吸引力,也提高了学 生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Nhomakorabea7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吸收的热 量相同时,温度变化不同。
可编辑ppt
8
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
本次实验现象明显,从而更能突 破本堂课的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这门学 科。 但本实验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 位老师多多指教。
可编辑ppt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娄星区杉山中学 黄照
可编辑ppt
1
实验原型
实验原型位于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三章 第三节“比热容”一节当中的探究实验:"比 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该实验是为了让学 生了解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这一现象, 对后面学习比热容做准备,以及进一步学会 使用控制变量法。
9
谢谢
可编辑ppt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可编辑ppt
4
实验目的
探究:
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实验目的
可编辑ppt
5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试管2根,温度计2只,烧杯,酒精 灯,铁架台,石棉网,食用油,筷 子,橡皮筋。
可编辑ppt
6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在其大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两只相同的大试
管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再分别放入温 度计。将两只大试管放入大烧杯的热水中进行实验。
可编辑ppt
2
原实验的不足之处
1.原实验需要的器材比较多, 有些器材比如电加热器不容易 得到。
2.在电加热器加热过程中,会因 为两个加热器存在差别,难以保 证水和食用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可编辑ppt
3
实验创新和改进
实验创新和改进
1.装置比原来简单,器材容易得到, 实验室都有。
2.用水加热能够保证水和食用油在 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而且用 试管加热受热面积大,受热均匀, 整个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