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及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及2016年农业工作思路

合集下载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谋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谋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谋划任丘市供销社2016年11月23日过去的五年,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委、政府关于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社的中心工作,高举为“三农”服务的旗帜,抓改革、壮龙头、上项目、建网络,发展农合组织,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助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供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31.1亿元,商品购进逐年增长7%;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1.7亿元,商品销售逐年增长9.2%;实现利税1600万元,年增长5.8 %。

“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抓好农资、食盐、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四大网络建设,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五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新网工程”,着力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按照市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目标,强力推进农资、食盐、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四大网络建设。

以市丰田农资公司为龙头,发展农资连锁经营业务,成立了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大力开展总代理总经销业务,与中农、省农等50余个厂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代理农资名优品牌100余个,年- 1 -引进经营资金4000余万元。

在全市建成了150个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并将农资网点延伸到周边(县)市,对连锁店实行“五统一”管理(牌匾、标识、进货、配送、价格),充分发挥了农资销售主渠道作用。

五年来销售各类化肥30万余吨、农药2500吨、农地膜1500吨、籽种500万斤。

农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以盐业公司为龙头,下大力做好绿色食盐及其它营养盐的供应工作,投资200万元完成了盐业配送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建设,重建了办公场所、硬化美化了院落,新建了1000余平米的食盐仓库,库容面积达到3000余平米。

在全市建成了856个规范化的食盐零售网点,创建了200个食盐安全村,五年来销售碘盐2万余吨,在全省县级市名列前茅;以土产公司为龙头,建成了两座4000余平米的鞭炮库,在全市布设了120个烟花爆竹零售网点,五年来销售各类烟花爆竹总值6000余万元;以市供销大楼为龙头,按照“小超市、大连锁”的经营格局,抓好“供销超市”建设,每个基层社都建成了日用消费品、农资超市,基层社在村一级发展便民综合服务社168家。

乡镇2015年及“十二五”主要工作总结和2016年及“十三五”重点工作安排

乡镇2015年及“十二五”主要工作总结和2016年及“十三五”重点工作安排

乡镇2015年及“十二五”主要工作总结和2016年及“十三五”重点工作安排乡镇2015年及“十二五”主要工作总结和2016年及“十三五”重点工作安排类似范文:乡镇2015年度及十二五工作总结和2016年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乡镇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总结和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打算一、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年初县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城乡发展工作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使乡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平稳发展。

2015年的主要工作:(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7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工业总产值5.6亿元,工业增加值1.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500万元、2900万元,同比增长12.5%和10.3%。

全年完成税收1075万元,其中:国税任务275万元,完成275万元,同比增收65万元,地税任务800万元,完成811.53万元,同比增收311.53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084万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00元以上,均比上年增长10%。

(二)招商引资工作2015年共引进招商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6.9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固定资产到位资金3.4亿元。

永达市政、相岳园林、江润建材、恒创环保、海腾汽车、老锡林、福鑫保温、成德工艺等7家企业相继投产运营,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1.农田水利建设:完成万亩圩口堤防除险加固2处2.1公里,塘坝扩挖16口,清淤整治沟渠66条41公里,新建泵站1座,小水库除险加固1座,完成秦桥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自来水“户户通”。

2.集镇建设:实施秦桥集镇立面改造工程,完成改造面积2000多平方米;完成秦杨安置点广场建设、路面硬化工程,安置群众160余户,新增集镇人口1000多人。

3.村组道路建设:新建、硬化村组水泥路17公里,完成“村村通”拓宽改造4公里、会车道1000多米。

2015年工作总结(12.23)

2015年工作总结(12.23)

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永康市农林局今年是“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农业和林业机构整合之年,不管是整合之前还是合并之后,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2015年特色亮点工作1、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在12月10日通过省级验收,验收组对我市创森工作给予“五个高”“五个真”评价。

2015年我市共有95个村创建成为“金华市森林村庄”,囊括金华市总数近半数。

2、圆满成功承办了2015年金华市政府农业“两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展示了我市精品特色农业,得到了省、金华及周边兄弟县市区领导、专家高度肯定。

3、我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措施得力,制度完善,效果明显,相关经验在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得到省厅通报表扬。

4、基本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全覆盖。

基本完成永康市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

在古山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

5、在主城区率先实施家禽“杀白上市”制度,告别了几千年以来形成的活禽交易习惯。

6、方山柿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在7月份通过农业部登记。

方山柿产业示范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7、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先后在我市召开金华市晚稻新品种观摩研讨会、宁波市晚稻新品种以及浙江省晚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

8、加强“平安农机”建设,被省农业厅推荐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创建对象。

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4个(江南街道、石柱镇、唐先镇、前仓镇)。

9、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省级考核,评定为2014年度优秀县市。

10、11月成功举办第十届农展会,展会期间吸引23万人次的永康及周边县市市民参加,比上届增长约15%;现场实现销售额2433万元,比上届增长16.7%,均创下历史新高。

乡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规划

乡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规划

乡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规划2011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乡情、围绕“生态立乡、集镇兴乡、旅游强乡”发展思路,统筹协调、克难创新,有力的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一)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主线,乡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龙头,农牧业、旅游业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科学协调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全乡国民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4135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6534 万元,年均增长11.5 %。

农民纯收入由3152元增加到6515元。

城镇化率由25.3% 增长到36.5%。

森林覆盖率由36.5%提高到45.6%。

1、农牧业持续加快发展。

一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毛烟,组建烟叶专业合作社5个,实施烟水路60余公里,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5处,毛烟产量连续保持全市第一或第二名,烟农连年增收,烟农人均增收年均超过500元;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中药材,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五显庙村种植白芍等中药材2000亩,古社坪村种植黄栀子500亩,中药材产业逐步发展状大;加快番坝村金山茶场及金山寺村富硒茶园的技改和扶助力度,新建茶园1000亩,改造低产茶园2000余亩。

二是畜牧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了一批优质肉牛、生猪、板角山羊、旧院黑鸡等规模养殖场,全面完成了小尖山村现代农业肉牛项目建设任务,2015年畜牧业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

2、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金山寺新农村建设打造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推、村民主体”的原则,以统规统建和村民自主修建相结合,高标准新建成具有特色的住房近500套,现已入住200余户,完善了街道、人行道、排污管网、水电、通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

乡镇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乡镇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乡镇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三农”工作,确保了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政府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提高。

1、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十二五”期间,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责任,与各村村委签订生产责任书,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升。

全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全镇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公斤,粮食总产量达到2394吨。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工作。

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经济增长跃上新的台阶。

一是抓好甘蔗生产支柱产业,保持甘蔗种植7万亩以上,继续推广甘蔗良种良法,在稳定甘蔗种植面积的同时狠抓产品的“双产”,加大甘蔗生产投入,确保甘蔗生产再创新高。

积极做好西山村、鹤心村、凤思村、陆村、大庆村等5个村共2100多亩“小田并大田”土地流转工作和翰平村4000多亩“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

二是大力推动特色种植业发展。

我镇积极开展服务工作,有效促进各个种植基地发展。

目前七星山佳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建设240多亩的蔬菜基地,浪兴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220多亩的葡萄种植园,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稳步扩大发展。

另外我镇引进荷岸汇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鹤心村投资建设食用菌及果蔬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8900万元,占地面积260亩。

项目使用高标准果蔬大棚及食用菌生产厂房,提高了特色种植的科技含量,对于引导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有积极意义。

3、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十二五”及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及2016年农业工作思路(五篇范文)

“十二五”及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及2016年农业工作思路(五篇范文)

“十二五”及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及2016年农业工作思路(五篇范文)第一篇:“十二五”及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及2016年农业工作思路“十二五”及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和“十三五”暨2016年农业工作思路自“十二五”规划以来,我镇紧紧围绕上冈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和上冈镇关于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工作意见,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突出现代农业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我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聘证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社会研究院规划设计,在2011年5月成立了上冈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014年3月初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4.2万亩,核心区面积为2.1万亩,整个园区按“一心、二轴、四片区”总体规划进行建设。

“一心”即为“五合一”大楼为中心,主要以农产品展示、检验检测、信息发布、研发和培训为主体,“二轴”即为204国道、双冈路为两轴向两侧延伸,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四片区”即为设施林果种植区,设施蔬菜种植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优质粮种植区。

设施林果种植区主要以中绿葡萄园、常绿果园、黄金桃园等6家企业组成,已建成设施林果6000亩,设施蔬菜种植区主要发展高效设施蔬菜种植,主要种植各种蔬菜与瓜果,主要以企业蔬菜、翔越蔬菜、悦翔蔬菜、春华蔬菜等24家企业组成,至目前已有1.2万亩的种植规模,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规划面积为1500亩,核心区为750亩,至目前加工企业已有13家,投资总额为4亿元,优势粮种植区至目前优质粮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

1、强化科技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五合一”大楼,由农业科技研发、培训、信息发布、农副产品展示、质量检验检测五种公共服务平台,配足相关设施设备,确保在2015年底份全部发挥相应功能。

2、抓好统一供种服务,增加产业发展内涵,常州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的种苗中心确保投产。

区农业局2015年三农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

区农业局2015年三农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

区农业局2015年三农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区农业局2015年三农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201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农口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农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大局,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获得了新的成就,在水利基础建设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推动了我区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2015年主要工作(一)以“农业强”为着力点,着力培育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

1.主要农产品保持高产,为粮食市场供给提供保障。

虽然6月底的强降雨、低温寡照等灾害性天气,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全年天气情况总体情况良好,对稻麦生长有利,同时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据统计部门数据,2015年我区小麦单产达359.1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水稻单产,根据全区理论测产,达671.07公斤/亩,比去年理论产量增7.39公斤/亩,预计实产可再创新高。

预计2015年全区年出栏生猪约14万头,家禽约230万羽,与去年基本持平。

一是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全年已发放各类惠农资金2060.08万元,其中: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85.46万元、粮食直补289.98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299.84万元,小麦“一喷三防”物化补贴40万元,6月底的强降雨专项救灾补助140万元,种禽补贴58.8万元,渔业补助25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1万元等等。

二是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到位。

扬辐麦4号(小麦)、**23号(水稻)等主推品种覆盖率达85%以上。

小麦机条播、水稻机插秧、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商品化集中育供秧等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并建立市级商品化集中育秧基地6个。

三是高产创建效果明显。

全区创建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6个(水稻4个、小麦2个),面积6.32万亩,占稻麦种植面积的35.1%。

推荐-XX市农业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 精品

推荐-XX市农业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 精品

XX市农业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十二五以来,我市紧紧依托资源优势,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持续增强,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排名位列全省第四。

一、“十二五”回顾(一)现代农业发展成效1.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布局,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结构布局更加明晰,竹笋、草莓、葡萄等十大主导产业提升发展。

20XX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5.39亿元,比“十一五”末增55.6%。

2.“两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基础全面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申报建设xx市现代农业园建设项目38个,项目概算总投资达2.09亿元。

目前,已有27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实际完成建设投资1.48亿元;剩余11个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6.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已建成4.7万亩,完成建设投资4688万元。

此外,xx果业、xx蛋鸭等6各项目成功创建省级精品园;xxx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省级验收,xx和xx两个省级综合区创建工作也已进入冲刺阶段,准备迎接年底省级验收。

3.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着力构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多元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至20XX年末,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6.60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60.2%;正常运行的家庭农场有458家,其中有xx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7家;有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31家,其中有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74家,国家、省和xx示范性合作社分别为3家、12家和17家;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65家,其中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xx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2家,有12家企业年产值超亿元。

20XX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45.25亿元、出口17.77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30.8%和13.2%。

4.标准化生产加速推行,农产品质量大幅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及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和“十三五”
暨2016年农业工作思路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我镇紧紧围绕上冈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和上冈镇关于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工作意见,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突出现代农业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我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聘证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社会研究院规划设计,在2011年5月成立了上冈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014年3月初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4.2万亩,核心区面积为2.1万亩,整个园区按“一心、二轴、四片区”总体规划进行建设。

“一心”即为“五合一”大楼为中心,主要以农产品展示、检验检测、信息发布、研发和培训为主体,“二轴”即为204国道、双冈路为两轴向两侧延伸,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四片区”即为设施林果种植区,设施蔬菜种植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优质粮种植区。

设施林果种植区主要以中绿葡萄园、常绿果园、黄金桃园等6家企业组成,已建成设施林果6000亩,设施蔬菜种植区主要发展高效设施蔬菜种植,主要种植各种蔬菜与瓜果,主要以企业蔬菜、翔越蔬菜、悦翔蔬菜、春华蔬菜等24家企业组成,至目前已有1.2万亩的种植规模,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规划面积为1500亩,核心区为750亩,至目前加工企业已有13家,投资总额为4亿元,优势粮种植区至目前优质粮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

二、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为推进我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我镇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政府已投入资金1.5亿元,建设硬制裁道路82公里,疏浚河道为9.8公里,新建泵闸站49个,新建防渗渠108公里,架设高低压线路114公里,建设桥梁43座。

三、2015年上冈现代农业建设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为加快我镇现代农业发展,主攻了结构优化、园区示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四大”任务,我镇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又新建6公里硬质道路,架设4千米的高低压线路,4000平方米的种苗中心主体已全部完工;二是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的招引,今年共招引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高效设施农业项目13个,新建高效设施大棚面积4000亩。

四、2016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招商引资,在2016年我们将重点招引3-4个科技含量高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

(二)抓好在建项目服务,快速推进在建项目建设。

重点加强育新种业、春泉的植物叶面肥和塑盘、种苗中心和悦翔的200栋日光能大棚应建项目建设,对新招引的项目,做好前期启动工作。

(三)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瀚林苗圃和新叶公司的5公里道路和3座桥的规划和设施,并能开工建设。

(四)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构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服务、技术、人才市场,食品安全与综合服务。

1、强化科技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五合一”大楼,由农业科技研发、培训、信息发布、农副产品展示、质量检验检测五种公共服务平台,配足相关设施设备,确保在2015年底份全部发挥相应功能。

2、抓好统一供种服务,增加产业发展内涵,常州家绿林果园艺有限公司的种苗中心确保投产。

3、加强品牌建设。

强化“上冈”果树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千方百计扩大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在年底前打造成省级名牌产品。

4、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与农业科技院所合作,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使园区发展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区,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与扬州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和南农大合作,力争年内完成博士后工作站的创建;二是蔬菜业围绕设施多样化,重点发展连栋大棚蔬菜。

五、“十三五”总体工作思路
一是加快推进智能化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扩大规模,加大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建立外销商务平台,加强农产品品牌销售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