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
沉思录读书笔记范文5篇

沉思录读书笔记范⽂5篇 《沉思录》是⼀本启迪智慧、发⼈深省、可以促使⼈的世界观与⼈⽣观得以纯洁⽽⾼尚的哲学⾃省书,是古罗马皇帝先哲马可.奥勒留对⼈⽣的思考与感悟。
沉思录读后感1 它使⼈建⽴朴实的信仰和⾼贵的道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庄严不屈的精神魅⼒。
温总理给予它很⾼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床头必读书籍。
《沉思录》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却处处闪烁着智慧的⽕花。
书中的许多思想,即使在两千年后今天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作者从哲学⾼度对⼈⽣真谛进⾏思考,深刻、睿智,让⼈⾼⼭仰⽌。
读《沉思录》会让⼈在⾼雅思想和纯净⼼灵中得到慰藉。
初读之下,我有以下⼏点⼼得体会: 1、辩证的看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奥勒留是位⾃然主义者。
他对⼤⾃然怀有深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但不仅仅限于它的⼭⼭⽔⽔,⽽更强调尊重其客观规律。
他在《沉思录》中写道:“⼀切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连接万物的纽带是神圣的,⼏乎没有⼀个事物能够独⽴存在,因为它们联系在⼀起,有秩序地组成同⼀个宇宙。
只有⼀个由万物集合组成的宇宙,也只有⼀位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神明,万物本是⼀体,遵循同⼀法则,有智性的⽣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对于这些本源归⼀、共享同⼀理性的⽣灵⽽⾔,也就只有⼀个唯⼀的尽善尽美之境”。
这⼀观点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哲⽼⼦“⼈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有着异曲同⼯之妙。
为⼈处事遵循客观规律,合乎⾃然法则,这就是⼈的理性,⽽这种理性正是⼈⽣最⼤幸福之源泉,奥勒留对⾃⼰如是说。
“⾏事若能遵从理性,⼀⼼⼀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内⼼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命——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所畏惧,如果你现在的⾏为合乎⾃然,你从⼩到⼤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谁也不能阻⽌你获得这样的幸福”。
他还写道:“只要我们遵循着理性⾏事,便⽆需畏惧,因为只要我们是向着正确的⽅向前进,我们所做的合乎本分,我们必定能得到⾃⾝的福利,也必定不会受到伤害”。
《沉思录》读后感五篇

《沉思录》读后感五篇《沉思录》读后感篇一我去年读了《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这本书是作者集大成,编辑的季老有关人生的名言名句。
我各取所需地把其中的一些语句抄给同事欣赏,交流心得,颇有收获。
我就来个串串烧,再学习一遍,再品味其中的哲理,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季老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生活在社会上“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
”还说:“家庭是一个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
在这里,人们主要祈求的就是温馨。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季老的话普通中见真理,我是个任性的人,头上有两个发旋,更加强了我倔犟的脾气。
这两字箴言,我只做到真字,而不会忍。
所以,一生坎坷,幸福指数就偏低了。
季老认为:“人真是一个奇妙的动物,人的一生也多半是奇妙的一生。
你想走的路,有时无论如何也走不上。
你不想走的路,不知不觉之中,不管有多少曲折,最终还是要走上。
”可不是吗,什么缘分啦,机会呀,环境啦,舆论咯,国情啊…等等,都把你赶到这条路上。
唯物主义不能解释,那就用唯心论解释吧。
这里的忍字我是跑不掉的,俗话说的好哇,人到弯腰树,不得不弯腰哦!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人世间,波诡云谲,因过错综。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连季老都说“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
------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身上。
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
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奈何,奈何!”我们普通人身上的十字架肯定比季老的又大又重吧,我这样想。
季老还论述到忘和怀旧,对我也有启迪作用。
他说:“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
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
阅读沉思录后心得体会范文5篇

阅读沉思录后心得体会推荐文章沉思录读书心得体会高中范文热度: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热度:阅读《三毛流浪记》有感心得10篇热度: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热度:学生阅读骆驼祥子读后感_读书笔记热度:从命名来看,“沉思录”是后世添加的名字,它本身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一本书,没有任何出版和面向公众的意愿在其中,因此奥勒留自己并没有命名它。
多数的手稿或是没有题名,或是加有“为自己而作”注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沉思录后心得体会,感谢您的欣赏。
阅读沉思录后心得体会1一位朋友极力推荐我《生命沉思录》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心灵养生好书。
于是上网购得细读一遍,怀着一种谦卑、探索、仰望的心境慢慢的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被作者幽默的谈吐、诙谐的文字深深吸引,更被她独特的见解深深震撼。
《生命沉思录》作者曲黎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她的双学历印证了最初我对她在书中文字风格、用词表达上的猜想:文学风格中贯穿医学理念。
品位她的文字,鉴赏她的见解,我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开朗、渊博、深厚、高远。
《生命沉思录》是一部十分趣味而充满大智慧和深刻哲理的关于生命的感悟之作,随手翻开几页,便被书中精彩美妙的解读深深吸引住。
大的道理精深的资料我没记住多少,倒是被作者几个异常的观点记忆深刻,很是认同。
第一个观点:最大最好的养生就是“和喜欢的人在一齐做喜欢的事情”。
说得多好,和喜欢的人在一齐做喜欢的事情当然身心是充满愉悦的,一个人在充满愉悦欢乐的心境状态下他会生病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成天山珍海味事务缠身满心忧愁的富翁和一个欢欢喜喜思想简单粗茶淡饭的人相比谁更健康呢不言而喻,简单欢乐的人更健康。
所以让自我坚持愉悦的心境就是最好的养生办法。
如何让自我坚持愉悦的心境感恩。
感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
每一朵花,每一株草。
一个有着一颗感恩世界的心,他想不欢乐都难。
第二个观点:自然的是最美的。
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吗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
下面是有整理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沉思录》读后感(一):斯多葛主义说起这本书,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温家宝推荐的,而且是温家宝的枕边书,而且是读了几十遍的枕边书。
如果以这本书的内容来如这种媒体的炒作相比,真是让人哑然失笑。
不过,这本书倒是真合我的口味!这本书可以说是哲学著作,也可以说是一本修身养性的著作。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斯多葛主义的哲学家,同时还是一个戎马一生的罗马帝国皇帝。
但是,在他忙碌的一生中,却是一心向往古希腊哲学家的生活。
如是在这本《沉思录》里,马可奥勒留将斯多葛主义哲学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上。
在这本书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自然与本性。
宇宙是发展的、循环的并遵循规律的,而人同宇宙中其他的所有事物一样,只是宇宙所有事物中的一种,除了一点,那就是人具有理性。
宇宙的规律就是最高的理性。
所以一个人没有什么好奢求的,一无所有的来,自应当一无所有的去,不管追求什么,享受什么,最终必然趋向于“无”。
一个人唯一可做的事情便是按照理性活着,做理性的事情,或者是做本性要求我们做的事情。
于是,基于这些观点,产生了一整套为人处事的道德哲学。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确实是可以让一个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的书。
如果我们只是由一堆原子构成的复杂混合体,那还有什么可以让你忿忿不平与激动不已的事情呢?我们如何能够以“人之常情”这种似是而非的回答来满足人生的追问?在斯多葛主义中,人只是宇宙理性的棋子而已,但是斯多葛主义毕竟描绘了人的存在的现实!《沉思录》读后感(二):哲学家的心灵是一面镜子奥勒留基本是个完人,身居高位,知识渊博,为人正直,清心寡欲,所以他能够作万年青草。
斯多葛派基本上否定自由意志,认为人和自然就是一回事,所以没必要有什么欲望,喜怒哀乐都是人的臆想。
做事就是要符合理性就好,没必要怕什么,也没必要贪恋什么,不轻生、不畏死,一种多好的境界。
读沉思录有感范文(通用5篇)

读沉思录有感读沉思录有感范文(通用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沉思录有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沉思录有感1马克。
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
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
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如书中有一篇是这样说的:“有一种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当作是对别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账簿上。
还有一种人虽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别人当做受惠者,觉得人家欠他的情。
第三种人呢,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好事。
这样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并不因为自己的果实要求什么报酬。
”奥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
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读沉思录有感2《沉思录》是罗马国王马可.奥勒留的作品,他是世界上唯一的哲学皇帝,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王,这本书是他用一生的经历和心血写成的。
仅仅两个月,我就看完了这本书,但我觉得,我并没有读完它,也没有完全理解,它很深,任何人都得用一生来品味这书中的道理,他不仅是一本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导。
《沉思录》读后感(精彩5篇)

《沉思录》读后感(精彩5篇)沉思录的读后感篇一《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的宁静”。
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
“一本温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
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己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
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己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用双眼看世界,却看不到自己,所以要先看清自己惟有用心。
反省自己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
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己做出告诫与提醒。
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对自己灵魂的解剖和对自己的告诫。
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一向这样拷问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便能战胜一切。
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句话人人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沉思录的心得

沉思录的心得沉思录的心得(通用5篇)沉思录的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沉思录的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沉思录的心得篇1《沉思录》是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深入探讨了伦理、道德、哲学、宗教等多个主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指导。
在阅读《沉思录》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类应该追求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书中的许多观点和论述,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在书中,奥勒留通过许多寓言、故事和对话等形式,将哲学思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
此外,他在书中还强调了人类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反省和改进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沉思录》中,我还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书中强调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总的来说,《沉思录》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哲学著作,它不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指导,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思考,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
沉思录的心得篇2《沉思录》是一本由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所著的经典之作,它包含了作者对于哲学、道德、人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心得:1.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书中强调了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达到幸福和智慧的途径。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引导读者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道德和伦理:书中强调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如尊重生命、尊重他人、追求真理等等。
沉思录读书心得最新5篇

沉思录读书心得最新5篇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他就是马可·奥勒。
下面给您带来沉思录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读《沉思录》有感1《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的,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
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当我每晚躺在床上,安安静静地品读时如获珍宝似的不忍释手。
持续下来,或多或少有些感悟。
我不曾时刻地读也不曾口口声声地去解释它,而是在我觉得心情愉快、沉重,抑或需要有种精神支持我走下去的时候,抑或没有人能帮我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就可以慢慢地去品读,并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生活、感情、学习等等,不要总想着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人,都是有追求的x,总想着让某种东西来满足自己的x,这也是人是自私的原因。
而这也要求我们面对现实。
有些东西是虚无缥缈的,过了就烟消云散。
这和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似乎我们就能快乐生活一生了。
人的追求愿望强烈时,往往会忘记了道德的约束。
就像追求一个喜欢的人,刚开始用“糖衣炮弹”轰炸,得手之后就用像白色垃圾一样置之于荒原之中,不再醒悟,而那些美好的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东西就没有回来过了。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往往到了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这也违背了《沉思录》中说:“人要热烈追求那些你认为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和人,甚至是执著。
”人的品德性质是人内心深处拥有的将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度过,不是急切,也不是麻木不仁地度过。
因此,我会选择更好适合我走下去的路,连带自己的情感也放进受伤的心里。
按照书中说的:“痛苦不是不可忍受或持续不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一)《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
奥勒留所著,这本书记载了他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可以让你读得越多,收获的越多,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
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
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
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
当n年前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这话说得好,有大师风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
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忽然对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语箴言,令人启发与品味。
不要说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现在,同样会令人景仰。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古训我们都知道,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沉思录》里,始终贯穿着了解剖灵魂和对自己的告诫。
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
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
我喜欢这句话。
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
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
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
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
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
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平铺直叙。
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
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
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二)轻轻地,我把那个绿本子合上了,可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却无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心里塞满了对人生的感悟。
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敬爱的温总理那么喜欢这本书,现在终于懂了,它不仅能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而且能让我们深刻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曾记得,在康德的墓志铭有这么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由此可见道德法则于我们的重要性。
这个道理或许很多人都知道,可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道德这东西无色无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唯有用心才能领悟。
之前,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探索一直只停留在表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
《沉思录》是一本能够为那些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灵魂阶梯的好书,它不只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的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就的不朽之书。
-《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
其中让我最震撼的一句话是: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是呀,不要去埋怨你所遭遇的,更不应去无谓地痛苦。
既然可以选择笑,为什么还要哭呢?你应该要感谢上苍,因为你比别人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是弱者,能够承受苦难,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光芒四射!-当然,在《沉思录》中,这样的好句子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细说,恐怕要耗尽我的余生。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三)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岁时继承王位,却遇内忧外患,没什么好日子过。
他戎马倥偬一生,美国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
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
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
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
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
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
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
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
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
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作为哲学著作,《沉思录》是人学著作,是人的哲学。
哲学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学,就是生活的,人生的,为人处世的。
奥勒留在书中沉思个人伦理、社会伦理、精神信仰、国家与人民、灵魂与死亡字数不算多,内容却繁杂。
与一般译本不同,梁实秋先生的导读本,给每卷加了标题,从中可见书的概貌,比如这些:闪耀在私人生活圈的品质、做每一件事都像做最后一件事、人唯一能被剥夺的只有现在、灵魂不能为肉体奴役、简单朴素而愉快地生活、想要心中宁静只做必须之事、不朽之誉不过一时虚幻、不断地用思想去熏陶心灵、幸运的人给自己安排幸运、灵魂先于肉体屈服是可耻的、爱你命中注定所要遭遇的人、幸福就是按照本性生活、要本身正直不要被迫正直、苦痛对把舵的心灵并无伤害、灵魂乃是一个美妙的圆体、永久过最高贵的内心生活《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四)《沉思录》,一位古罗马时期的皇帝玛克斯奥勒留缩写的哲学书。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倍感吃力。
于是,又细细的品读了第二遍,读感略有改观。
这是我第一次能深入的啃下哲学类的书籍,书中所写的内容有的让我灵魂一震,有的让我味如爵蜡,有的让我不置可否。
几千年以前的哲学,任然能用于我们现如今的自身、世界、人际关系、自我和谐、面对死亡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态度等,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那时候的生存、社会的发展程度、个人心智的成熟程度完全不及当代,却从此书中能找到适用于现在的信条,让我倍感震惊,这是何等的哲学智慧才能达到的啊。
本书内容主要讨论斯多亚派哲学,以伦理学为主。
探讨的是如何面对死亡、如何看待自然之道、如何理解灵魂、如何运用灵魂去做正直的人、如何用你的理智去处理烦恼、去处理人际关系、去处理灵魂与肉欲的关系。
看的时候,我联想到王阳明的心学,发现贯通之处众多。
现摘抄一小部分内容,以供鉴赏。
1,有很多事他可以享受亦可以禁绝,但一般普通人则只是探求而不能禁绝。
享受而不逾度,禁绝而不以为苦。
2,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你的生命已日薄西山,你却仍不关照自身,而是将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向自我寻求答案)3,宇宙即变化,人生即主观。
(你所面对的世界是你的主观世界,你的主观什么样,世界便是什么样的)4,一切事物如果有其自己的任何美妙处,其本身便是美的,无需旁求,赞美并不算其中的一部分;受赞美并不能使它变得更好或更坏。
5,没有一桩不幸的事,不可由于勇敢承当而便成为幸事。
(你所面对的困难是提升你自己能力、心智方面的重要台阶)6,你时长怎么想,你的心灵便是怎样的模样,因为灵魂是受思想熏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