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西递宏村考察报告

西递宏村考察报告一、引言西递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
宏村以其独特的古建筑风格和千年历史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宏村的人文历史、建筑风格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为保护和传承宏村的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二、宏村的历史与文化宏村建于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宏村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典型的徽派民居上,这些民居不仅精美绝伦,还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宏村的布局以“三长两短”为特点,即三条主干道和两条次干道,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格局。
另外,宏村的屋顶都采用四面坡瓦,使得整个村庄显得安定、庄重。
三、宏村的建筑风格宏村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徽派建筑的影响。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包括檩条结构、青砖黑瓦、木雕石刻等。
宏村的民居大多采用木结构和砖砌墙体,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
村庄内的建筑多以家族为单位,因此每座民居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风格。
四、宏村的生活状况宏村的居民以农耕为主,他们过着宁静而朴素的生活。
村民们在山间耕种,饲养家畜,并积极参与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如织锦、雕刻等。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原始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文化氛围,这也是宏村吸引游客的原因之一。
五、宏村的保护与传承宏村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与传承,以保留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
当地政府和居民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宏村的建筑和环境,如修复古建筑、修缮街道等。
此外,通过开展文化教育和旅游推广,宏村的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宣传。
六、结论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宏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村作为中国古村落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宏村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宏村的独特魅力能够被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注: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实际考察为准)。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安徽宏村调研报告近期,我对安徽省宏村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对该村的观察和总结。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黟县,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村庄坐落在群山之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首先,宏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宏村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整个村落保存了丰富的明清建筑风格,独特的双木刻画、花墙、种种雕刻等结构与装饰物,使每一幢建筑都独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建筑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古代农村社会、民俗文化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宏村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整个村落呈现出“悬空寨”式的布局,村庄的背后是连绵的苍山,正面则是碧水环绕的湖泊。
人们在宏村的生活方式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人们感受到了原本的乡村舒适和自然气息。
村内采取了许多措施保护环境,比如限制车辆通行,鼓励居民使用环保能源,推行垃圾分类等,这些举措使得宏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再次,宏村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和村民的收益。
作为一座国家5A级景区,宏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村民通过开设农家乐、旅游商品销售等方式,参与到旅游业中,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来源。
而村庄的成功发展也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最后,宏村注重传承和发展文化产业。
宏村以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为基础,发展起了农民画、木雕、纸扇等优秀的文化产业。
通过培养一批传统工艺的继承人和推广相关产品,宏村得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宏村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参考。
宏村通过保护文化遗产、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多种手段,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的提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宏村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进,为中国农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安徽宏村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我国最著名的古村落之一。
该村建于明代,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国内最有特色的红色古村落。
近年来,宏村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宏村目前的旅游发展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1. 旅游资源宏村拥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和清澈的溪水,环境幽静,风景秀美。
但是,由于参观游客数量激增,导致村内有时过于拥挤,游客体验不佳。
2. 旅游设施宏村目前的旅游设施相对较简陋,只有一些建筑修缮和广场建设,缺乏餐饮、住宿和购物等基础设施。
这使得游客的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影响了宏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3. 旅游服务村内的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导游专业水平较高,能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和旅游解说,而有的导游只是让游客匆匆参观,缺乏专业性和亲和力。
四、问题分析1. 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最大化利用,游客体验差。
2. 旅游设施欠缺、不完善,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3. 导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品质有待提高。
五、建议1. 优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限制游客数量,提高观光体验。
2.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增加餐饮、住宿和购物等基础设施,提高游客满意度。
3. 增加导游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4. 加强宏村品牌的推广,提高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游客。
六、结论宏村作为一座传统的古村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目前在旅游设施、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通过提高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导游的培训和服务质量,宏村有望成为一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2)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2)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1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西递村原有牌坊十多个,现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的“胡文光牌坊",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吏,迁荆王府长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
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恩准敕建这座石坊。
牌坊高12。
3米,宽9。
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采用不易风化的"黟县青"大理石。
西递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从而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
西递村已开放的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个。
另外,我们还去了屏山、南屏、关簏等地,其对建筑的诠释也是淋漓尽致。
二.徽派建筑的学习体验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安徽宏村设计考察报告(共14页)

安徽宏村设计考察报告篇一:安徽黄山市西递宏村考察报告考察报告1.考察地点:安徽省黄山市西递、宏村、屏山、南屏、呈坎。
2.考察目的:通过对考察地人文符号等信息的深入了解,提高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专业意识。
3.考察方向:(1)历史遗留符号考察,历史感的来源。
(2)现代符号与现代历史遗留符号的融入与碰撞。
(3)考察地的历史遗留符号与你所了解的其他地区的比较。
10月15日经过了一天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黄山市。
来到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坐着大巴我们来到了第一个考察点—屏山。
拖着沉重的皮箱,迈着同样沉重的脚步,行走在村间的小路上,我开始被这里独特人文气息所吸引。
奇特的房屋造型,灰白斑驳的墙面,村间穿过的小溪,西边青石上的青苔,还有忙碌中的村民,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奇特很独特。
我们住在了万春旅店,躺在床上,感觉自己还在火车上晃晃荡荡,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有点不适应,不过感觉挺好,心想,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现在书没读几本,总算是行了几千里路了。
吃过早饭,由导游带我们参观村子,穿过小巷,来到舒秀文故居。
据说他以前是一个很有名的演员,还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这里的陈设很有意思,靠墙放着一个几案,案上左放一个花瓶,右放一面镜子,意喻平静,中间放一个钟摆,寓意终生平静。
地也很有讲究,据说是用吃的东西调和在一起铺成的,真是煞费苦心。
院子里种着几棵竹子,远看是圆的,上前一摸却是方的。
这一方小院虽然不大,却给人一种很舒适很亲近的感觉。
由于景点很多,我们没有过多停留。
出了舒秀文故居,来到下一个景点,村口的绣楼和小溪上的凉亭。
这个绣楼很小,不过很精致,楼檐上有不少木刻,楼上开一扇小窗,据导游说这里就是抛绣球的地方。
回想那个年代,这里应该是多么的喜庆热闹。
小溪上的凉亭据说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看上去很破旧,但很结实,亭子上柱子与柱子之间有几幅画,画着菩萨童子等吉祥图案,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2018-安徽宏村考察报告-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安徽宏村考察报告篇一:安徽宏村调查报告姓名:周洁班级:10级环艺一班学号:1003611027指导老师:秦吉安院系:河大民生学院201X年安徽宏村调查报告一、考察时间:201X年4月23号—201X年4月30号二、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宏村、黄山三、考察人物:河南大学民生学院10级环艺系师生四、考察内容:速写写生、摄影五、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锻炼自己对画面的掌控能力、表现能力3、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六、考察过程:201X年4月23日,我们10级环艺系的同学在带队老师秦吉安的带领下去到了安徽省黟县宏村、黄山等徽派建筑的发源地,进行了考察写生。
让我们受益匪浅,考察结果和写生报告如下:1、徽州建筑简介: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至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黟县现存的古村落西递、宏村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
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借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3)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3)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徽州民居的山墙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
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
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马头墙的跌落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
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
“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
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五.传统木结构建筑宏村宅居的基本形式为天井庭院形布置,即由房屋和围墙组成封闭的空间,院内以南向厅堂为主,东西两厢为辅,中间为天井,平面组成为凹字形。
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
徽州宅居往往套建,一进套一进,结构大抵相同。
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子越建越多,故人们称呼大家族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
一般是一个独立家庭住一进,36个天井就有36进,一个大家族就有36个独立家庭。
边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边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先人。
宏村的皖南古建筑调查报告

宏村的皖南古建筑调查报告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建筑学历史悠远流长。
而其中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徽派建筑最初源于东阳,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
而皖南建筑是徽派建筑中风格较为鲜明的汉族传统民居建筑。
皖南建筑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皖南建筑大致有两种流派,一种是以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另一种是以徽州和淮扬为代表的徽州风格和淮扬风格。
利用周末,我和我的两位室友去了位于黄山市的宏村游玩,并细致调查了这独具特设的皖南古建筑的代表建筑村落。
宏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
整个村落占地三十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乡村”之美称。
宏村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而宏村的总体布局更具特色。
宏村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村子正门口便是被称为牛角的两棵古树——白果树和红杨树。
整个村子的布局为“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
”漫步在村落中,便已觉脱离了城市的喧嚣。
宏村建筑多以明清建筑为主,主要是住宅,而现在在商业化作用下多数住宅已开发为服务业。
但这并没让宏村失去它独特的韵味,而且村落中独具特色的建筑都没有任何商业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
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
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
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
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
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
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
(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
(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
(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
(五)、古建筑修复对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六)、古建筑修复经费来源存在一定问题。
三、关于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一)、希望尽早制订《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办法》,并对这一现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此对古建筑
进行集成工作。
(二)、省财政安排针对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专项经费,并考虑通过政府拨款,民间资金吸纳等渠道。
(三)、对原住居民和游客宣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其建立这一意识,由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问题进行缓解。
(四)、广泛的征求各个领域的专家对古建筑保护的建议,可以更科学,跟有效的运用到古建筑保护工作上去。
四、总结宏村一行意义非常,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同时也领会到许多关于建筑,关于设计等各方面的知识。
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它的魅力将一直感染着我。
14产品1班赵若婧2017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