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11 牛郎织女(二) 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俭、皇”等9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重点】快速默读课文,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难点】快速默读课文,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和她结了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继续学习。

教师板书课题[11 牛郎织女(二)],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牛郎织女(二)》。

(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5)节俭玉皇偎在衰老珊瑚礁竹筐拗不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认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识字方法。

加一加:王+册=珊王+胡=瑚字理识字:筐是会意字,原表示用来装羊羔的竹筐。

(出示课件6)(2)形声字。

俭:可借助学过的熟字“检、捡”读准字音。

偎:可借助“喂”读准字音。

礁:可借助“焦”读准字音。

筐:可借助“框”读准字音。

拗:可借助“幼”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7)(3)翘舌音。

衰:有力量减退、衰落的意思,文中指老牛年迈体衰,精力不济。

珊:可组词“珊瑚礁”,是指由珊瑚堆积成的礁石。

(出示课件8、9)(4)皇:本义是灯火辉煌,文中“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5)拗:是固执的意思,文中“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可以感受到织女不肯低头的倔强性格。

(出示课件10)三、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1)教师引导: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先写了什么、是怎么发展的、结局如何。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牛郎织女(二) 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由来和习俗。

2.能够理解并表达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复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2.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牛郎织女(二)》课文、课外活动材料2.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学生练习册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兴趣并复习相关词汇。

Step 2:讲述并理解课文(15分钟)1.教师呈现《牛郎织女(二)》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和记忆。

Step 3:词汇学习(10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和解释一些关键词汇和短语,如七夕、织女、牵牛、搭桥等。

2.教师布置学生使用这些词汇和短语造句或做练习。

Step 4:理解课文(20分钟)1.教师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每段落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问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学生一起完成课文理解的练习题。

Step 5: 创作活动(2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你认为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样的爱情呢?”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3.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可以运用图片、卡片等辅助工具,增加表达的可视性。

Step 6:拓展阅读(15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与七夕节相关的古代诗词,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诗进行默读,并思考这首诗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Step 7:小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提问学生针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并通过学习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内容概述:本课是语文第11课,讲述了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仙女离别的故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传统节日情节,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适应对象:五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典型”的含义,体悟牛郎织女的爱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唱歌、谈天文等方式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2.展示:让学生欣赏有关牛郎织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讲解:详细讲解《11牛郎织女(二)》故事内容,解释其中的生字生词,并学习理解和记忆重点词语。

4.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牛郎织女的爱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

5.朗读: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6.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角色编排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重点是牛郎织女的故事,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故事的表现兴趣高,但在理解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故事情节。

另外,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爱情的真谛,增强教学的思辨性。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综合素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俭、皇”等10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情节,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能结合画面和文本,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感受民间故事口耳相传,寄托美好愿望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连环画卡片教学过程一、开课唤醒,激发兴趣聊聊最近看过的书,再从“旧书”一词谈到经典的书籍值得反复咀嚼,慢慢回味,最后回忆《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为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开课5分钟,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基于单元和学情的开课唤醒,让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从“苏醒”到“清醒”再到“活跃”,为课堂的有效学习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调。

二、快读默读,理清情节1.回顾方法,快速浏览回忆五上二单元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边浏览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梳理情节,把握内容借助情节线支架,梳理出《牛郎织女(二)》中最主要的三个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四下七单元学到的“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五上二单元学到的加快阅读速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抓住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为给连环画配文做准备。

三、为图配文,简要讲述1.范文引路,解密配文开发连环画支架,借助范文解开连环画配文的秘密:文字简练,能突出人物形象并表达美好情感。

(1)出示情节1连环画及配文,借助关键词“爱理不理、相依为命、挺周到”体会牛郎及哥嫂的形象,感悟突出人物形象的关键词不能删减。

(2)出示情节1连环画及配文,借助关键词“互诉衷肠,结为夫妻”体会牛郎织女的幸福开心,感悟表达美好情感的关键词不能删减。

2.小组合作,尝试配文小组合作,根据随机投放的情节商议如何给画面配文字,看看哪些小组可以得到5星好评(出示评价表)。

连环画配文我来评语言准确简练☆☆☆突出人物形象☆表达美好情感☆3.合作交流,简要讲述抽一组学生上台交流,师生合作评价建议,分组再次修改配文,师生合作讲述连环画,贴图上黑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11《牛郎织女(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11《牛郎织女(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11《牛郎织女(二)》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人教版新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经典之作。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牛郎和织女相识相爱的过程,第二部分是王母娘娘发现他们的恋情并分开他们的故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民间传说这一体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学生们可能对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故事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们对于情感的把握和理解可能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高他们对民间传说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感受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牛郎织女的爱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一遍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b.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c.课文分为几个部分?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

主要介绍了牛郎织女组成家庭后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指出:“默读有一定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基于课标要求及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采用快速浏览、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曲折情节。

提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尝试用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给每幅画配上合适的文字,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注重拓展,融入了与这个民间故事相关的诗词,扩展了阅读面,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黄梅戏《牛郎织女》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设疑导入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郎织女》(一)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牛郎孤苦伶仃,在老牛的帮助下遇到了织女,织女决定和牛郎结婚,一起在人间过日子。

)2.牛郎和织女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牛郎孤苦伶仃、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3.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的形象特点,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又能有哪些新的感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为新课的学习架起桥梁。

二、自主阅读,了解大意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2.引导学生回忆: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哪些快速默读的方法呢?预设: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等。

3.学生默读,教师关注学生默读的时间。

4.总结学生默读情况。

部编版《11.牛郎织女(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11.牛郎织女(二)》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

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她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

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牛郎织女》这个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2.能够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要素。

3.能够阅读、理解、朗读课文内容,正确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和表达《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牛郎织女》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2.能够在故事中找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其中的感情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开场(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牛郎织女》的基本情节。

2. 新课呈现(10分钟)1.述说新课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整体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二)》的情节发展。

3. 情感体验(15分钟)1.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切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4. 深入理解(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2.组织小组展示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语言表达(1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撰写关于《牛郎织女》的感想,展示语言组织能力。

2.学生相互分享、交流自己的文章,互相学习。

6. 拓展延伸(5分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继续了解和探索更多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五、教学反馈1.教师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2.学生也可就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及不足进行反馈,促进教学互动。

六、作业布置1.继续阅读《牛郎织女》,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2.找出身边发生的故事或传说,分享给同学。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牛郎织女》,以此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牛郎织女(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二)》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以及后来的遭遇。

牛郎和织女婚后有着短暂的幸福生活,接着他们就面临被拆散的命运,但是两人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最后迎来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故事赞美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的真挚感情,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事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

设计说明: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

主要介绍了牛郎织女组成家庭后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指出:“默读有一定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基于课标要求及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采用快速浏览、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曲折情节。

提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尝试用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给每幅画配上合适的文字,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注重拓展,融入了与这个民间故事相关的诗词,扩展了阅读面,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俭、皇”等10个生字。

2、能够运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通过快速默读,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情节曲折、具有传奇色彩的特点。

4、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快速默读,了解故事的结局。

2、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设疑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牛郎织女 (一) 》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吗?
预设:
【课件出示:牛郎孤苦伶仃,在老牛的帮助下遇到了织女,织女决定和牛郎结婚,一起
在人间过日子。


同学们,牛郎和织女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
【课件出示:牛郎孤苦伶仃、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的形象特点,那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又能有哪些新的感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为新课的学习架起桥梁。

二、自主阅读,了解大意
同学们,请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同学们,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哪些快速默读的方法?
预设:
【课件出示: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等。

】同学们,请快速默读课文。

同学们,谁来把你了解到的故事结局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王母娘娘抓回织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在喜鹊的帮助下,牛郎织女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设计意图:有一定的默读速度,这是高年段的默读要求。

此环节中,通过回顾上单元学习的默读方法,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来进行默读,在快速默读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结局。

三、探究情节,品悟曲折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默读,你们了解了故事的结局,感受到故事的情节是多么的曲折。

这也正是民间故事的动人之处。

让我们从这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体味其中的情感吧。

1、体会爱情之美。

同学们,请快速浏览第1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牛郎和织女的生活过得美满。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吧。

【课件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片段】,
同学们,织女是多么喜欢人间哪!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织女喜欢的是怎样的生活?
预设:
【课件出示: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


2、了解不幸降临。

同学们,有人说,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当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牛郎和织女的灾难便降临了。

请快速浏览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说说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一:
【课件出示: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同学们,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时是怎样的表情?会有什么样的动作?想象想象。

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

预设二:
【课件出示: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


同学们,请找找出现的一连串动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
拉、推、飞
王母娘娘不顾骨肉亲情,非常凶狠。

预设三:
【课件出示:越飞越近,眼看要赶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糟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


同学们,被王母娘娘这一划,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被硬生生地拆散了。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悲愤、遗憾之情。

同学们,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
【课件出示:王母娘娘其实就是封建专制者的代表,他们绝情自私,心狠手辣,全然不顾人民的幸福以及生死。


3、品悟鹊桥相会。

同学们,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生活在一块儿了。

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同学们,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永远。

他们就这样在岸边等着,望着。

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
同学们,正如黄梅戏《牛郎织女》中唱的: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

同学们,他们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改、被加工。

善良的人们不愿意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结束,在结局加上温暖的一笔,让喜鹊来帮忙,让这对有情人能每年相会一次。

这座桥也许就是老百姓在心中架起的一座“鹊桥”。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感悟这曲折的情节,体会其中包含的精神内涵。

引导学生在曲折的情节中,感受牛郎织女坚贞不屈的爱情,感受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课件出示空中牵牛星、织女星的图片】同学们,分布在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

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牛郎织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同学们,很多诗人也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

【课件出示: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同学们,自己读读,感受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思。

同学们,请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拓展与牛郎织女这个传说相关的诗歌,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启发学生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这个故事,并尝试给每幅图配文字,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进行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升华情感,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就是民间故事。

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爱憎分明的情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封建专制者、对恶势力的痛恨,对善良人们的深深同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人们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同学们,课下请制作《牛郎织女》故事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收束全课时,深化课文主旨。

通过制作手抄报的形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
向往美好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