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白蛋白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白蛋白ppt课件

白蛋白ppt课件
蛋白并不能即刻直接发挥补充营养作用。

③分布角度:外源性白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对于低
蛋白血症导致重要器官蛋白不足难以直接起到作用。

④病理角度:循环负荷过重、血钠增高等副作用
16
小结 2

对于病情较重伴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白蛋白 值得注意:
对于肠内营养不耐受有关的腹泻,满足: 使用益大于弊

对于需要仅需营养干预的患者补充蛋白质,不
非出血性(分布异常性)休克
1. 2. 3. 4.
前提:晶体溶液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发生毛细血管渗漏伴肺水肿或严重外周水肿时,使 用胶体溶液之前,成人患者应先给予4L晶体溶液。 如果非蛋白胶体溶液存在禁忌,给予白蛋白。 对于败血症的患者,应慎用非蛋白胶体和白蛋白。
12
烧伤
1.
2.
3.
4.
晶体溶液可作最初扩张血容量之用。 成人患者烧伤后18-26小时内使用的晶体溶液 已超过4L,烧伤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30%, 对于严重烧伤或失 加用非胶体溶液。 血性休克,直接输 注5-10g,4-6h重 如果非蛋白胶体溶液存在禁忌,给予白蛋白。 复一次 烧伤所致的血浆渗透压减低及低血容量性休 克,一般烧伤后24 h以内使用晶体液,24h后首 次给予25g白蛋白。

速率: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2ml/min 监测:动脉血压及脉搏、中心静脉压、尿量、电解 质水平
15
营养补充

①原料角度:作为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 氨基酸,才能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再合成蛋白质。此外, 白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不均衡,故营养价值低。

②代谢角度:抑制自身蛋白合成;半衰期长,给予的白
2
内容
白蛋白生理特点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清前白蛋白(PA)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清前白蛋白(PA)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前白蛋白(PA) >>>
临床意义:
(1)升高:急性肝炎恢复期、有肝损 害者戒酒后、霍奇金病、肾病综合征(过 食蛋白饮食)。 (2)降低:重症肝炎、急 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非代偿性肝硬 化、肝癌、阻塞性黄疸、溃疡性结肠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等。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前白蛋白(PA) >>>
正常值:
(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0.28~ 0.35g/L。 (2)免疫扩散法: 男: 233.5~372.7mg/L。 女:217.75~ 337.65mg/L。 儿童:160.7~327.9mg/L。 (3)散射比浊法:213.0~441.9mg/L。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前白蛋白(PA) >>>
医学检验·各论 血清前白蛋白(PA)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前白蛋白(PA) >>>
别名: 血清前清蛋白。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前白蛋白(PA) >>>
简介:
血清前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 白,由4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半衰期为0.5 天,其参与T3、T4、维生素和视黄醇蛋白 的合成。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可反映肝脏合 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可作为肝功能损 害的早期指标以及提示一些疾病的变化及 预后。
谢谢!
相关检查: 蛋白电泳、核磁共振成像(MRI)、肝脏疾 病超声诊断、肝病白蛋白(PA) >>>
相关症状: 消耗性体重下降、血浆白蛋白降低、黄疸、 腹部肿块、腹水、腹痛。
医学检验·各论:血清前白蛋白(PA) >>>
相关疾病: 丁型病毒性肝炎、肾病综合征、丙型病毒 性肝炎、新生儿肝炎、甲型肝炎、溃疡性 结肠炎、病毒性肝炎、缺血性肝炎。

前白蛋白

前白蛋白
新生儿28~44g/L; 14岁后38~54g/L; 成人 35~50g/L; 60岁后 34~48g/L。
生理功能:
• 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 体内代谢物质转运
如游离脂肪酸、胆红素、甲状腺素、金属离子、磺胺 药、等都能与白蛋白结合,增加亲水性而便于运输。
• 营养
病理期合成抑制
白蛋白是一种相的急性期蛋白。在危重病 情况下,白蛋白的合成减少。白蛋白的合成 速度也会显著改变。
临床意义
• 属于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炎症 时降低,主要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活 动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营养不良以及应 激状态。 • 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在 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不全,比白蛋白和转铁 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人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由肝实质细胞 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 45g/L。 • 【参考值】35~559/L
• 在急性期反应中,白蛋白合成属于“亚优先级”而 有所减少;此时更倾向于产生急性相反应物,如 纤维素原、补体等,以应付即时生存之需。 • 细胞因子(白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降低白 蛋白基因的转录。 • 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不足
降解
• 天然半衰期为15-20天。 • 降解部位:血液吞噬细胞(正常生理状态); 血管内皮细胞。 • 动物试验表明,白蛋白分解代谢最为活跃的 组织是通透性增加或不连续的毛细血管。 这很可能是因为毛细血管渗漏的情况下,组 织暴露的增加导致白蛋白分解代谢的加速。 • 激素、热量和蛋白质缺乏
前白蛋白
• 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由肝细胞合成,在电 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 • 半衰期很短,仅约12h。 • 【参考值】200~400mg/L • 功能 作为一种运载蛋白,可结合T3与T4,对T3的亲和 力更大; PA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具有运载维生 素A的作用。 具有胸腺激素活性,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的成熟 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最新第七章---蛋白质检验PPT课件

最新第七章---蛋白质检验PPT课件
3
(一)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①营养作用,修补组织蛋白; ②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维持75%~80%的血浆渗透压; ③作为PH缓冲系统的一部分:酸性或碱性蛋白质; ④运输作用:作为激素、维生素、脂类、代谢产物、离子、药物等的载 体; ⑤体液免疫防御系统:抗体与补体等免疫分子; ⑥催化作用:酶的本质; ⑦代谢调控;作为底物、酶或中间产物抑制、激活组织蛋白酶; ⑧参与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除Ⅳ因子外均可。
第七章---蛋白质检验
本章内容概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蛋白质检验
2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分类;个别血浆蛋白质(前 白蛋白、白蛋白)的来源和生理功能;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 测定方法和原理。 2、熟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和种类;血清球蛋白和纤维蛋 白原的测定方法
3、了解其他蛋白质的来源和生理功能;尿液蛋白和脑脊液蛋白 的检测 。
7
(二)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数血浆蛋白质 其他组织细胞生成:免疫球蛋白和蛋白类激素
8
1.根据分离方法分类
盐析法:白蛋白和球蛋白(pH7.0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5种

电泳法: 琼脂糖凝胶电泳:13种
辨 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0种
16
(四)α1-酸性糖蛋白(AAG/α1-AG)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结构:181个aa残基构成的单链多肽, MW=4万,含45% 的糖,其中唾液酸占11%-12%。
理化性质:pI 值2.7-3.5,肝合成,脓毒症时粒细胞和单核 细胞及某些肿瘤组织也可合成。 位于α1-球蛋白区带。
测定方法:免疫化学法(扩散,浊度),化学法(间接法), ELISA法等。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双向电泳:300种 高

5前白蛋白

5前白蛋白
前 白蛋 白 Prealbumin, PA
肝细胞合成 电泳位置在白蛋白前面 半寿期 2 天 负急性相蛋白 参考值:0.2 - 0.4 g/L
前 白蛋 白的临床意义
降低
• 诊断和监测营养不良 • 诊断肝病 • 诊断急性相反应
升高
• 肾病综合征 >0,5g/L (此时ALB<30g/L) 发作期 PA ↑ ALB ↓ 恢复期 PA ↓ ALB ↑
前 白蛋 白与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发生
• 染病后食欲减退,蛋白质、热量摄入减少 • 疾病本身导致消耗增加,机体进入负氮平衡 疾病本身导致消耗增加, • 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加,疾病恢复迟缓
此时血清前白蛋白浓度迅速降低
• 中等 • 严重 100- 100-160 mg/L <80 mg/L
此类病人应给予营养支持疗法
前 白蛋 白与肝病
早期肝脏疾患即可使前白蛋白合成降低 早期肝功能损伤指标
• 比转氨酶特异性好 • 比白蛋白敏感性强 • 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50% 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50%
死亡指标
• 降至零则预后极差
前白蛋 白与肝病
PA 84 ± 35、22-240 87 ± 33、114 ± 32、61-154 114 ± 46、103 ± 13 0 220 ± 16 296 ± 37、298 ± 66 Alb 35 ± 5 30 ± 6 33 ± 6 41 ± 3.5 47 ± 3
肝癌 肝硬化 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 肝炎恢复 正常对照
前 白蛋白与急性相反应
急性相反应时前白蛋白迅速降低 (C-反应蛋白升高) 反应蛋白升高) 持续低水平或进一步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前白蛋白

前白蛋白

肝脏本身疾病。
肝脏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 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
5
临床意义
肝外疾病: 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闭塞性黄疸、胆石症、胰 头癌、输血错误 6.肾病综合征前白蛋白不仅不减少,而且在饮食充分时还可 以升高。营养不良负氮平衡时前白蛋白减少。 7.前白蛋白升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各种胶原病,肾病等.
为72.2%,而在化疗前PA正常群体中为4.4%,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
7
前白蛋白偏高原因
前白蛋白是一种营养指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血液浓缩造成。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肝脏的代谢能力强也是引起前白蛋白偏高的 原因。 前白蛋白偏低原因
8
肝功能检验
(一)血清总胆红素检验( TBIL) (二)血清直接胆红素检验(DBIL) (三)血清间接胆红素检验( IBIL) (四)血清总胆汁酸检验( TBA) (五)肝功能酶类检验
,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较轻,前白蛋白变化不大,预后较好,当病情
改善时,前白蛋白亦迅速升高。 ;
4
临床意义
4. 负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反应时CRP和AAG升高,而PA
迅速降低,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疸患者前白蛋白
均可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有密切关系。 5.结合转氨酶、胆红素检测对不同类型肝脏疾病和非肝脏疾病 有鉴别意义,如前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均增高,多属急性肝 脏疾病,如前白蛋白不增高,仅转氨酶、胆红素增高则应考虑非
10
血清直接胆红素检验(DBIL)
正常参考值 1 .7~6 .8μ mol/ L 临床意义 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疾病造成的胆红素排泄障 碍, 使经肝细胞处理后的胆红素无法排出而入血, 使血液中胆红 素浓度增高 正常参考值 1 .7~12 .0μ mol/ L 临床意义 新生儿黄疸、溶血性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使结果升高

前白蛋白 Word 文档 (3)

前白蛋白 Word 文档 (3)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指标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核心提示:nbsp;nbsp;nbsp;nbsp;肝脏是合成和分解蛋白的重要器官,实验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蛋白或酶水平,即可反映肝脏合成及储备能力,根据各项指标的降低程度、观察动态变化,提示肝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一些传统的肝功能项目,如ALT、TP、ALB、CEA【关键词】前白蛋白检测;肝脏疾病;诊断价值肝脏是合成和分解蛋白的重要器官,实验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蛋白或酶水平,即可反映肝脏合成及储备能力,根据各项指标的降低程度、观察动态变化,提示肝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一些传统的肝功能项目,如ALT、TP、ALB、CEA、TBA等传统的生化检验指标,对有些新指标项目了解较浅,如选择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检测的较少,在此笔者对血清PA特性与其它肝功能检测指标联合应用价值,做如下综述。

1 生物特性人体血清PA是一种低分子量血浆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分子量为55 KD,沉淀系数3.9[1],是一个稳定的四聚体,由4个相同的亚单位组成,每一个亚基含127个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在甲状腺和维生素A的转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又称甲状腺联结PA 或维生素A转运蛋白[2],血清半衰期为1.9 d,在pH 8.2缓冲液中电泳移PA比白蛋白高25%,琼脂电泳时位于白蛋白之前,其功能类似。

正常人血清PA含量为0.28 g/L~0.35 g/L,约占全部血清蛋白的0.4%。

2 实验方法2.1 琼脂糖电泳仪器:采用全自动HYDRASY电泳仪(法国sebia);试剂主要含PH(8.6±0.1)琼脂糖凝胶,pH (8.8±0.3)Tris巴比妥缓冲液,2 g/L酸紫染液,自配试剂:脱色液0.5 g/L柠檬酸;方法取血清10 μl加样,保温7 min~10 min,电泳、染色、脱色、干燥(全部由仪器完成),扫描、报告结果。

前白蛋白(PA)测定

前白蛋白(PA)测定

1 测定方法免疫比浊法。

2 测定原理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n,PA)与试剂中包被有抗PA抗体的胶乳颗粒相结合,与之发生凝集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产生混浊,PA的浓度与胶乳颗粒的凝集形成的浊度成正比。

3 标本血清及肝素-Li,Na,K/EDTA-K抗凝血浆,处理方法见标本准备。

稳定性:2 - 8℃ 3天-20℃ 6个月4 试剂4.1试剂来源:ROCHE配套试剂(详见试剂说明书)。

贮存条件及稳定性:未打开试剂盒:2-8℃储存至效期末R1:打开后机上稳定90天R2:打开后机上稳定90天准备:直接使用。

4.2 校准物来源:ROCHE配套校准物,符合WHO标准,具体如下:S1:0.9%NaClS2:C.f.a.s批特异的定标液的靶值乘以下列的转换因子,用来计算定标曲线。

S2:0.125 S5:1.000 S3:0.250 S6:2.276 S4:0.500定标频率:A 试剂批号更换后 B 由质控结果决定4.3 质控物来源:Precinorm protein (罗氏蛋白正常值质控)Precipath protein (罗氏蛋白病理值质控)其它适合的质控品贮存条件:置2-8℃冰箱至有效期。

准备:质控品应该进行1+7倍稀释后使用。

5 仪器ROCHE MODULAR P生化分析仪。

6 上机操作见仪器作业指导书。

7 参考范围20-40mg/ml8 性能指标本法线性范围为3-80mg/dl ,灵敏度为1.5mg/dl。

9临床意义前白蛋白是一种富含色氨酸的蛋白质,它在肝脏细胞中合成,分子量约为55 000道尔顿。

当PH为8.6时,虽然相对于Albumin的含量只有2.5%,,但是因为其阳极扩散率较高,在电泳后Prealbumin 的条带要先于白蛋白。

前白蛋白的功能是结合和转运低分子量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分子量低于21 000道尔顿),阻止其进行肾小球的率过。

循环中前白蛋白中的30-50%于视黄醇-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血清间接胆红素检验( IBIL)
正常参考值1~7 μ mol/ 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肝硬变、慢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肝 癌、急性肝内胆汁淤滞、肝外阻塞性黄疸等
12
,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较轻,前白蛋白变化不大,预后较好,当病情
改善时,前白蛋白亦迅速升高。 ;
4
临床意义
4. 负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反应时CRP和AAG升高,而PA
迅速降低,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疸患者前白蛋白
均可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有密切关系。 5.结合转氨酶、胆红素检测对不同类型肝脏疾病和非肝脏疾病 有鉴别意义,如前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均增高,多属急性肝 脏疾病,如前白蛋白不增高,仅转氨酶、胆红素增高则应考虑非
在急性酒精中毒时,损伤肝细胞中泄漏的蛋白可以导致 PA 水平
的上升.一周以后才反应真实的降低的 PA 水平. 孕前病人 PA 水平可能上升 。
6
前白蛋白与其他蛋白的区别
目前检验科开展白蛋白和总蛋白,开展前白蛋白的意义在于:
(1).前白蛋白分子量小,半衰期短,升高和降低更为明显,可作为早
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比白蛋白具有更高敏感性。 (2). 前白蛋白的检测同时可用于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例如肿瘤术 前和术后的,或者当您在住院,亦或者当下营养供应的情况。而白蛋 白经常用于检测肝病或者肾病,了解您身体是否能够吸收足够的氨基 酸。 (3).前白蛋白可作为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预见性指标。在 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中,在化疗前PA下降群体中发生肝功能损害概率
肝脏本身疾病。
肝脏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 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
5
临床意义
肝外疾病: 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闭塞性黄疸、胆石症、胰 头癌、输血错误 6.肾病综合征前白蛋白不仅不减少,而且在饮食充分时还可 以升高。营养不良负氮平衡时前白蛋白减少。 7.前白蛋白升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各种胶原病,肾病等.
前白蛋白
理化性质
前白蛋白[1](Prealbumin, PA),分子量5.4万, 由肝脏合成的 一种运载蛋白, 它结合T4与T3,而对T3亲和力更大,PA与视黄醇 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具有运载维生素A的作用。PA除了作为运
载蛋白外,还可视为组织修补的材料。
因其电泳时条带在白蛋白前方故称前白蛋白,其半衰期很短,仅 约12小时。其血清浓度可反映肝脏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测 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 比之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为72.2%,而在化疗前PA正常群体中为4.4%,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
7
前白蛋白偏高原因
前白蛋白是一种营养指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血液浓缩造成。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肝脏的代谢能力强也是引起前白蛋白偏高的 原因。 前胆红素检验( TBIL) (二)血清直接胆红素检验(DBIL) (三)血清间接胆红素检验( IBIL) (四)血清总胆汁酸检验( TBA) (五)肝功能酶类检验
2
正常值
对于不同的人群,前白蛋白的正常值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1)1岁左右的儿童前白蛋白正常值是 100mg/L; (2)1-3岁的孩子前白蛋白的正常范围是168-281mg/L; (2)成年人则在280-360mg/L。 一般来说病越重,前白蛋白值越低。
检验大全中的正常参考值 250~400 g/ L
10
血清直接胆红素检验(DBIL)
正常参考值 1 .7~6 .8μ mol/ L 临床意义 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疾病造成的胆红素排泄障 碍, 使经肝细胞处理后的胆红素无法排出而入血, 使血液中胆红 素浓度增高 正常参考值 1 .7~12 .0μ mol/ L 临床意义 新生儿黄疸、溶血性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使结果升高
3
临床意义
1.各种肝病时PA显著下降,可作为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标志,肝病时
前白蛋
白更敏感,有人认为有30%白蛋白正常的肝病患者的前白
蛋白减少,坏死后肝硬化几乎是零,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较轻,前白 蛋白变化不大; 2.营养不良时PA降低,可作为营养不良诊断和监测指标; 3.与疾病变化和预后有密切关系,若PA持续降低,则提示预后不良
9
血清总胆红素检验( TBIL)
正常参考值 5 .1~19 μ mol/ L 临床意义 ①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和预后。肝脏疾病患者胆红素明显升高时, 常反映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伤。TBIL长期异常, 提示病情有转为 慢性肝炎的可能; 如黄疸,短期内急剧增加, 则表示病情危重; 急性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大于 8 .6μ mol/ L ,则提示预 后恶劣 ②血清胆红素增高见于: 肝脏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性 肝炎、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 肝外疾病: 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闭塞性黄疸、胆石症、胰 头癌、输血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