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8.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互生、寄生和拮抗)

寄生—(一)微生物间的寄生
小型细菌寄生在大型细菌中的独特寄生现象 例:蛭弧菌可以寄生在G-细菌中
Bdellovibrio
寄生—(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寄生
微生物寄生于植物的例子极其普遍,各种植物病原体都是寄生物。
白粉菌属(Erysiphe)
霜霉属(Peronospora)
寄 专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
生
程
度 兼性寄生物(facultative parasite)
寄生—(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寄生
寄生于动物的微生物即为动物病原微生物,种类 极多,包括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研
人体和高等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究
方
向
昆虫的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 杀虫剂 或生物 农药
不利甲,不利乙
(6) 不利甲,损乙
(7) (8) (9)
损甲,不利乙 损甲,利乙 损甲,损乙
甲乙 ++ +- +O O+
OO
O- -+ -O --
类型 共生、互利共栖 寄生、捕食、拮抗 互生、偏利共栖
例同(3)
中性共栖
偏害共栖 例同(6) 例同(2) 竞争共栖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互生
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 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
细菌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 病毒杀虫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拮抗
拮抗又称抗生(antagonism),指由某种生
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 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拮抗
第八章生态习题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微生态制剂: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洛菌制剂,其功能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保健功能。
3.互生: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4.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时,互相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5.拮抗: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6.寄生:一种微生物寄生在另一种微生物细胞中或表面,从后者取得养料,引起病害或死亡。
:生化需氧量,或称生物需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
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
单位为mg/L。
: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
指在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单位为mg/L。
9.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10.生物膜:是指生长在潮湿、通气的固体表面上的一层由多种微生物构成的粘滑、暗色菌膜,能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某些有毒物质。
生物膜是附着在载体表面,以菌胶团为主体所形成的粘膜状物。
二、选择题1.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C)。
A.互生关系B.共生关系C. 竞争关系D.拮抗关系2. 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CO2。
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物质、CO2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A)。
A.互利共栖关系B.共生关系C.偏利共栖关系D.竞争关系3.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为(A)。
A.细菌B.真菌C. 放线菌D.藻类与原生动物4.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多,原因是(D)。
微生物学生用习题8-10章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一.选择题:1.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A.根际微生物B.叶面附生微生物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答:( B )2.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答:( C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3.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答:( D )A.寄生关系B.捕食关系C.专一性拮抗关系D.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4.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答:( A )A.缺乏营养。
B.高pH。
C.夏季高温。
D.无固定场所。
5.两种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后,不能够: ( B )A.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分工。
B.象一种生物一样繁衍。
C.由其它微生物任意代替其中的任何一种微生物。
D.组成一个结构统一的生物体。
6.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性的是:答:( A )A.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
B.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其中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物。
D.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的一种微生物。
7.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答:( D )A.嗜酸。
B.嗜碱。
C.嗜热。
D.嗜盐。
8.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具有:答:( C )A.随意性。
B.可代替性。
C.高度专一性。
D.适应性。
9.纤维分解菌与自生固氮菌之间由于前者为后者提供碳源,后者为前者提供氮源而构成了:A.拮抗关系。
B.互生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答:( B )10.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答:( A )A.池塘水。
B.海洋中部。
C.大湖中心。
D.地下水。
11. 土壤淹水后有利于下列微生物的生长:答:( A )A.兼性厌氧细菌。
B.专性厌氧细菌。
C.好氧性细菌。
D.放线菌和霉菌。
12.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指:答:( D )A.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另一种微生物的抑制或毒害。
环境微生物学(08微生物生态)教学教材

一般说来,自然种群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空间特征 ,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形式;(2)数量特 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将 随时间而发生变动;(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 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 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了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
二、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 土壤(飞扬的尘土把微生物带至空中); 水体(水面吹起的小水滴); 人和动物(皮肤脱落物、呼吸道等)
空气中的微生物只是短暂停留,是可变的,没有固定类群。
在空气中存活的微生物,主要是有芽孢的细菌、有孢子的 霉菌、放线菌及各种胞囊。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一、土壤的生态条件
1. 营养 土壤内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动植物的残体、分泌 物、排泄物等) 2. pH 3. 5~8.5,多为5.5~8.5;适合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 3. 透压 土壤内通常为0.3~0.6MPa,而在微生物(细菌)体内, G+为2.0~2.5 MPa,G-为0.5~0.6 Mpa。所以,土壤是 等 或低 溶液,有利于微生物吸收水份和营养。
这是一个美丽的
3. 生态系统的分类
由于生态系统可以小到一滴水,大到生物圈,所以分类有 多种。 根据生存环境分:如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各自 还可进一步细分,例如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水生态系统。根 据动态和静态可将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河流生态系统和湖泊 生态系统。
根据生物群落分:有动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统及微生 物生态系统,在这些生态系统内又可根据生存环境或生物 群落进一步细分。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格式校正版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格式校正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一.选择题: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A.根际微生物B.叶面附生微生物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答:(B)81235.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A.根瘤B.菌根C.叶瘤D.叶面乳酸菌答:(D)81236.根土比是指:A.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答:(C)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A土根比B根土比C比土根D比根土答:(B)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着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A)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着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B)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答:(B)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C)81242.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08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与海洋生态

37
38
6.热液口和冷泉
• 热液系统周围的温度和营养梯度为悬浮于周 围水域、沉积物及附着在烟雾颗粒表面的微 生物提供了多样性的栖息环境。
• 其中许多是嗜热细菌和古菌; • 热液口附近含大量化能自养菌。
39
40
• 海底区域,其中硫化氢、甲烷和其它碳氢化合物液 流发生渗漏的地方,往往以“盐水池”的形式出现, 成为冷泉。
些营养碎屑的尾迹,可以作为化学信号吸引小型浮游动物。 大量的有机碳在下降过程中,就能再循环,一些达到海
底后可被底栖动物利用或形成沉积物。
35
2.沉积物 3.固体表面 4.生物体表面
5.海冰(sea ice)
• 海水结冰时,会形成纯水的晶格,将盐从结 晶中排出。
• 海冰为微生物提供了不同的微小生境。
7.2
第八章 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
1
一、海洋微生物
来自(或分离自)海洋环境,其正常生 长需要海水,并可在寡营养、低温条件 (也包括在海洋中高压、高温、高盐等 极端环境)下长期存活并能持续繁殖子 代的微生物均可称为海洋微生物。
陆生的一些耐盐菌或有些广盐的种类, 在淡水和海水中均可生长,则称为兼性 海洋微生物。
3
二、海洋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海洋微生物虽然与陆生类群有很多共性,但由于海洋环 境的特殊以及复杂多变,海洋细菌具有异于寻常的适应 性与多变性。
4
(一)形态结构特征
1.形态
形态多样,难以简单用基本三态概括。
最早研究认为,海洋中球菌数目少,绝大多数是杆菌,约20%是螺旋形。 垂直分层调查表明,无论表层水或深海水域具有大量球菌存在。 螺菌具有加大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代谢,以适应寡营养环境。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NH4+
生物固氮:据7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球生物圈每年生 物固氮达1.7108吨,其中草原3.5 107吨,林地4.0 108吨,海洋3.6 108吨,其它土壤0.6 108吨。根 瘤菌属每年可为每公顷土地固氮达250Kg。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定义:土壤或水体中的氨态氮经化能自养菌的氧化 而成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
定义:由硝酸盐还原成NO2–并进一步还原成N2的 过程(广义)。狭义的反硝化作用仅指由亚硝酸 还原成N2的过程。 条件:厌氧(淹水的土壤或死水塘中)。 菌种:少数异养和化能自养菌。如: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Ps. stutzeri(施氏 假单胞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脱氮硫杆 菌)以及Spirillum(螺菌属)和Moraxella(莫拉 氏菌属)等。 意义:土壤中氮元素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稻 田中施用化学氮肥,有效利用率只有25%左右。 另外可以利用水生性反硝化细菌去除污水中的硝 酸盐。
寄生
一种生物能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自己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的条 件下对后者造成损害或死亡的现象叫寄生。
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 微生物对人与动物的寄生
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细菌间:一种细菌可以寄生在另一种细菌体内,如 食菌蛭弧菌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等许多G-菌体内。 真菌间:一种真菌寄生在另一种真菌间较普遍。 寄生物先分泌毒素,引起寄主活力衰退,然后再 缠绕致死。 有些寄生真菌不分泌毒素,由菌丝将寄主的菌丝 紧紧地缠绕起来,再由接触部位侵入寄主菌丝内吸 收营养使之死亡。 还有些寄生真菌将菌丝或吸器伸到寄主真菌丝内或 寄生菌丝与寄主菌丝接触,溶解寄主细胞膜,吸取其 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
农业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同一土体由于微环境的通气、水分、营养等状况都存在着差
异,致使不同微生物呈立体分布。
每克肥土中通常含有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 每克也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 (1)细菌 数量:70~90%;种类:主要为腐生,少数自养 分布:表层最多,随土层加深减少,厌氧菌反之。 (2)放线菌 数量:5~30%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学 (Microbiol Ecology)
第一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二、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 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具有微生物生命活动适宜的温度、pH、氧气等,水体中也具备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其他条件,因此成为微生物栖息的又一天然场所。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 (二)种类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90%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弧菌、假单胞菌、 黄杆菌等。鞘细菌及有柄附生细菌也常见于水体中。 (三)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 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规律。此外,相同水域的不同浓度 微生物的含量及分布也不同。 (四)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 弧菌等。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一、名词解释捕食: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独特结构,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偏利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拮抗: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竞争:同种或不同种生物因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发生的生存斗争。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是指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较小的那些微生物。
极端环境微生物:凡依赖于这些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水体表层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BOD:生物需氧量,指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COD: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单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其单位为mg/L)。
硝化作用:好氧条件下,无机化能硝化细菌将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菌根:活性污泥: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指硝酸盐转化为气态氮化物(N2和 NO2)的作用。
硫化作用:指H2S或S0被微生物氧化成硫或硫酸的作用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转化成氨(铵)的过程。
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独特的结构,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及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生态对策:生态位: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功能与作用。
脱硫作用: 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一些腐败微生物的作用,把生物体中蛋白质等含硫有机物中的硫分解成H2S等含硫气体。
二、填空题1.影响微生物生态对策形成的因素有营养基质的特性、竞争、压力、干扰等。
2.生态对策主要有K对策、r对策、r-K连续相3种基本类型。
3.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密度一般是城市_大_于农村,无植被地表_小_于有植被地表,陆地上空_小__于海洋上空,室内_大_于室外。
4.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包括了对 ___种内_ 和 __种间__ 的竞争。
5.极端环境有_高温_,_低温_,__高酸_,_高碱_,_高盐__,_高压_等。
6.根据嗜热菌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即 _嗜冷微生物 ___、__嗜热微生物 ___ 和 _______。
三、选择题1.病原菌和寄主之间的关系是(D )。
A、互生B、共生C、共栖D、寄生2.产黄青霉菌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的现象是属于微生物之间的(C )。
A、寄生关系B、捕食关系C、拮抗关系D、竞争关系3.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细菌可形成( B)。
A、拮抗关系B、互利共栖关系C、共生关系D、偏利共栖关系4.超嗜热细菌主要是(A )。
A、古生菌B、真细菌C、真菌D、霉菌5.地衣植物是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B )的典型例子。
A、互生关系B、互惠共生关系C、共栖关系D、内生关系6.冬虫夏草是由昆虫和真菌通过(D )形成的一种名贵中药。
A、竞争关系B、共生关系C、互生关系D、寄生关系7.工业上生产维生素C采用的“二步发酵法”是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 )。
A、互生关系B、依赖关系C、共生关系D、寄生关系8.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可形成(A )。
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9.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B )。
A、假单胞菌B、根瘤菌C、蓝细菌D、自生固氮菌10.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A )。
A、恒浊连续培养B、恒化连续培养C、恒浊分批培养D、恒化分批培养11.兼性厌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存时可形成( B)。
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12.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C)。
A、嗜热微生物B、嗜冷微生物C、嗜酸微生物D、嗜压微生物13.酸矿水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转化的结合,下列哪种循环与酸矿水形成有关(A )。
A、S循环B、N循环C、磷循环D、硅循环14.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C )。
A、氨B、氧C、N,D、N:O15.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A )。
A、细菌>放线菌>真菌B、细菌>真菌>放线菌C、放线菌>真菌>细菌D、真菌>细菌>放线菌16.脱硫弧菌和产甲烷细菌生活在一起时两者可形成(A )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17.微生物数量很少的空气、海洋、和贫瘠的湖水中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
A、共栖关系B、共生关系C、拮抗关系D、中性关系18.温和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存可视为微生物之间的(C )。
A、拮抗关系B、共生关系C、内寄生关系D、外寄生关系19.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A )。
A、纤维素B、木质素C、半纤维素D、淀粉20.纤维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为自生固氮菌提供碳源,自生固氮菌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形成有机氮为纤维分解菌提供氮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B)。
A、偏利共栖关系B、互利共栖关系C、共生关系D、寄生关系21.腌制的酸菜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坏,生活在人和动物皮肤表面的正常微生物区系能抑制病原菌生长,这些现象是微生物之间的(C )。
A、竞争关系B、特异性拮抗关系C、非特异性拮抗关系D、偏利作用关系22.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A、氨B、氧C、N,D、N,O23.在白蚁、蟑螂等昆虫肠道和反刍动物的瘤胃内有大量的细菌和原生动物,这是动物和微生物之间一种(B )。
A、互生关系B、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竞争关系24.生态位不包括下列哪项(B )。
A、生物所占据的生境B、生物在所处生境中的生存能力C、生物在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D、营养基质25.1977年Grime认为生态对策中的r-K连续相存在三种生态对策,它们非常适合描叙微生物,下列哪项不属于其中(C)A、竞争对策(C对策)B、忍耐对策C、King对策(K对策)D、草本对策(R对策)26.在较深的湖泊或水库等淡水生境中,深水区微生物的类型有(C)A、蓝细菌、光合藻类B、好氧性微生物,如Pseudomonas的生长;C、厌氧光合细菌和兼性厌氧菌D、只有厌氧菌才能生长例如脱硫弧菌属27.下列哪种微生物不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微生物(D )。
A、大肠杆菌B、鼠伤寒沙门氏菌C、发光细菌D、芽孢杆菌28.微生物在环境中对重金属作用的说法,哪项不对(D)。
A、会使重金属化学物毒性增强B、浓缩重金属,并通过食物链积累C、微生物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D、将重金属转化成其他金属四、判断题1.氨化作用可以在好氧和厌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2.熏肉、谷物、榨菜、干果、腌肉等容易长霉菌而不容易腐烂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水的活度不够细菌生长。
(×)3.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4.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
(√)5.嗜冷微生物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6.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具有在酸性条件、碱性条件生长的能力,但是其细胞内的pH仍然维持在在中性左右。
(√)7.反刍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8.在土壤、水体中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主要依靠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
(√)9.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
(×)10.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
(×)11.紫膜是在嗜盐细菌细胞膜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紫色物质,吸收的光能以质子梯度的形式部分储存起来,并用于合成ATP。
(√)12.嗜酸微生物一般是无机化能营养微生物。
(√)13.乳酸发酵后的牛奶可以保存相对较长的时间,这种乳酸菌与其他牛奶腐败细菌之间构成了一种特异性的拮抗关系。
(√)14.微生物生态学诞生的标记1966年美国微生物学家Brock编写的《Principlesof Microbial Ecology》问世。
(×)15.环境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由无机的物理、化学因素以及有机的生物因素构成。
(√)16.离地表越深,土壤微生物的含量越少,物种越单一。
(√)17.每个生态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物种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
(√)18.清水型水生微生物以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自养微生物为主,如硫细菌、铁细菌、衣细菌、蓝细菌和光合细菌等。
(×)19.在较深的湖泊或水库等淡水生境中,因光线、溶氧和温度等的差异,微生物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带。
(√)20.在人体内外部生活着众多的微生物种类,其数量高达1014个。
(√)21.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取决于所处环境和飞扬的尘埃量。
(√)五、问答题1.比较1977年Grime提出描叙微生物生存的三种基本生态对策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竞争对策(Competitive strategy),C对策2.忍耐对策(Stress-tolerant strategy),S对策3.草本对策(Ruderal strategy),R对策2.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3.什么是正常菌群?试分析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的关系。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人体肠道内经常生活着500-1000种不同的微生物。
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关系是一种十分重要又极其复杂的共生关系,肠道内菌群的基因组能为人类的多种慢性病、富贵病做出自己的贡献。
4.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什么?利用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来处理污水。
5.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功能有哪些?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分解生物圈内存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将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供初级生产者利用。
是环境的忠实清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