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酒器分类

合集下载

青铜酒器大全

青铜酒器大全

青铜酒器大全在我国古代就有“无酒不成礼”之说。

用作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宾会客等仪式活动,简言之“敬神、敬鬼、敬人”之物,酒作为沟通的“礼”物,那么盛酒的器具也就自然成为礼器了。

华夏文明中最为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页,就出现了各种青铜酒器。

我们日常也会听到一些酒器的名称:爵、角、觚、觯、斝、尊、壶、卣、彝、觥、瓿等,却不知其模样和具体用途。

既然是礼器,那其用法一定是非常讲究的。

古代酒器可分为盛酒器、饮酒器,取酒器等。

青铜酒器是贵族之具,多用于皇室贵族间的宴飨、朝聘、会盟等礼仪交际场合,就像是一种高档的道具。

周朝时,对青铜酒器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

这种青铜酒器的格式和规格一直沿袭到清代。

一般来说,饮酒器主要用爵、斝、觚、觯、角等。

盛酒器觯:zhì,盛酒器。

青铜器中习称的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

三升曰觯,那么从形体上它比觚要大,觚形成杯柄的柱状,所以可以持,作饮酒器。

而觯为圆腹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

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

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

觯尊:zūn,盛酒器。

用于祭祀或宴享宾客之礼,后泛指盛酒器皿。

敞口、高颈,鼓腹或筒腹、圈足。

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

形状多样,有方有圆、有高有低,大体可分三类: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

尊壶:hú,盛酒器。

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

壶多为长颈、大腹、圆足。

其形制在商代多为圆形、扁形、瓠形三类,周代以后又增加了方形、椭圆形等。

壶卣:yǒu,盛酒器。

它一般为小口、有盖、长颈、椭圆鼓腹、圈足、有提梁、挂于两肩。

卣的体形近似扁壶。

因卣为中等盛酒器,最高统治者常用盛着酒的卣赏赐给有功的贵族。

卣出现于商代晚期,初形较圆,商周之际盛行,多为大口,形扁,腹下垂。

卣也有方形、直筒形、鸟兽形等。

卣彝:yí,盛酒器。

饮食青铜器的基本类别

饮食青铜器的基本类别

饮食青铜器的基本类别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青铜器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除了被用于礼仪祭祀之外,还有一部分被用于饮食。

饮食青铜器可以分为几个基本类别,包括酒器、餐器、炊具和饮具。

一、酒器酒器是饮食青铜器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们用于盛放酒类饮料,如酒壶、酒杯、酒盏等。

酒壶是用来储存酒的器皿,它通常有一个长颈和一个圆形的容器。

酒杯是用来饮酒的容器,它的形状各异,有的是圆碗形,有的是长颈杯。

酒盏是一种小巧的杯子,通常用来品尝高档的酒品。

二、餐器餐器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主要包括食盘、食盆、餐匙和餐叉等。

食盘是一种用来盛放食物的浅碟,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的。

食盆则是一种更大的容器,用来盛放主食或汤类食物。

餐匙是用来舀取食物的工具,形状类似于现代的汤匙。

餐叉则是用来夹取食物的工具,它的形状类似于现代的叉子。

三、炊具炊具是用来烹饪食物的器皿,主要包括炊器、炊钵和炊铲等。

炊器是一种用来煮饭的容器,它通常是圆形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可以控制火候。

炊钵是一种用来混合和搅拌食材的容器,它的形状通常是圆碗形。

炊铲则是用来搅拌和翻煮食物的工具,它的形状类似于现代的铲子。

四、饮具饮具是用来盛放饮料的器皿,主要包括水瓶、水杯和水壶等。

水瓶是一种用来储存水的容器,它通常有一个长颈和一个圆形的容器。

水杯是用来饮用水的容器,它的形状各异,有的是圆碗形,有的是长颈杯。

水壶是一种带有手柄和嘴巴的容器,用来烧开水或保温水。

以上所述的饮食青铜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类别,如茶器、糕点器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古代人们用来饮食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通过研究这些青铜器,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饮食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为酒器、餐器、炊具和饮具等基本类别。

这些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铜时代——青铜酒器大全

青铜时代——青铜酒器大全

青铜时代——青铜酒器大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祥地,谷类酿成酒,始于殷。

而用来盛酒的青铜器皿也盛行在此时盛行。

殷商时代的青铜酒器形制丰富多样、造型独具匠心、美轮美奂。

各式各样青铜酒器,不免让后人惊叹于古人想象丰富的艺术魅力。

而酒文化与青铜文化交融悠悠绵长,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深厚的积淀。

青铜时代酒器种类很多,有温酒器、盛酒器、饮酒器、挹注器、承尊器等,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青铜时代的典型酒器类型及酒器特征。

一、温酒器1、爵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属贵族阶层使用,在结盟、会盟、出师、凯旋、庆功、宴会时,贵族阶层就用这类酒具饮。

爵在商代和西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

爵“爵”的定名始于宋人。

铜爵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酒器,通行至西周。

西周中期后即基本不见。

但《左传》记春秋事仍言及爵,如此书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2、角角是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和柱。

角《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最初当为普通斟酒器皿,供低级别贵族使用。

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

3、斝(jiǎ)斝(jiǎ)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pàn)(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斝(jiǎ)斝(jiǎ)是中国古代先民用于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

源于同形陶器。

4、鐎(jiāo)被现代学者通称为鐎(jiāo)的青铜器,其形制特征是:圆腹,扁体,小口,直颈,有盖,上腹部有流,曲喙,肩上有提梁,或以链索与盖相连,腹下作三或四蹄足。

图解青铜器之二-酒器.2

图解青铜器之二-酒器.2


• 挹(yì)酒器。 • 勺与斗作用相同,形状也相似。勺是在小杯一侧连着一条直柄。较少见,大 都在商晚期。

• 坐器,用以置尊、卣等酒器。 • 外形为方形或长方形,禁面有圆形或椭圆形孔,孔周边突起,以安放尊或卣 的圈足。四面有壁,呈镂空或栅栏状。很少见,最早见于西周早期。
正面腹部下部另设一耳。早见于殷墟中期,西周早期少见,西周晚期被(líng) 替代。 • (líng)高盖,子口很长,插入器中。肩部设两小龙为耳,为耳之蜕化。上腹外 鼓,下腹内收成小平底或矮圈足。西周晚期罍消失之时,即(líng)始行之时, 春秋已很少见。

• 盛酒器、盛水器。 • 盉与酒器组合,盛水以调和酒的浓淡,为酒器;与水器组合成为水器,承担 匜的功能。最早见于夏代晚期,沿用至战国时期,形式较多。 • 早期的盉盖与器连铸,盖后面有大孔,腹的一侧有一只向上斜插的管形流, 这种顶流式盉到商晚期还存在。商末至西周的盉形似执壶,有盖,盖上有钮, 与鋬上的钮有链相连。足的形式有柱足、鬲式分档足和丁字形足。 • 春秋战国时的盉,大多为低体、广肩、鼓腹、小口,下置三蹄足,颈上设提 梁,流口为龙口或鸟口。
㼻(cóng)
• 盛酒器,也可用于汲水。 • 有方形和椭圆形两种,侈口,颈较短,鼓腹下收成平底,肩两侧设环耳,有 的腹下端 由一个平底或圆底的小杯,连铸一段或曲或直的长柄。常与其他盛酒器一起 出土,比如觥、壶、尊、卣等。盛行于商及西周时期
卣(yǒu)
• 盛酒器。有提梁,俗称提梁卣。 • 卣为秬鬯(jù chàng)容器。秬鬯是黑黍掺香草汁酿成的酒,用于祭神与先 祖。 • 与壶相似,但盖在器颈之外,且有相当高度。初见商晚期,在较短时间内与 壶并存,后替代了壶。其形制与扁圆、圆形、方形、筒形等。商代多为扁圆和 方形,西周多为圆形。此外还有鸟兽形卣,如鸱鸮(chī xiāo)形或虎食人形。

青铜时代——青铜酒器大全(饮酒器+盛酒器+温酒器+调酒器+取酒器)

青铜时代——青铜酒器大全(饮酒器+盛酒器+温酒器+调酒器+取酒器)

青铜时代——青铜酒器大全(饮酒器+盛酒器+温酒器+调酒器+取酒器)西周凤鸟纹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起源于中国的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均有类似于后世的陶制酒器出土。

而到了二里头文化时,已有少量青铜酒器出土。

二里头也因出土了较具规模的中国最早的一批青铜器,被认定为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

青铜时代酒器种类很多,有饮酒器、盛酒器、调酒器、取酒器,还有承酒器。

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青铜时代的典型酒器类型及酒器特征。

饮酒器:爵、角、觚、斝、觯盛酒器(温酒器):觥、尊、卣、壶、罍、瓿、方彝、冰鉴调酒器:盉取酒器:勺、斗承酒器:禁既然前面提到了“爵”,那我们就以“青铜爵”开篇。

青铜爵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酒器器型了,古装剧里经常能看到。

《三国演义》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这一段,两人手里所执酒器便是“爵”。

爵:饮酒器,前有倾酒的流槽,中为杯,下有三足,沿口之际有柱。

二里头铜爵母癸gui3爵,商周晚期角:角的器物造型与爵很是相像,不同之处是角的口沿无柱,并且多有盖。

角同样是一种饮酒器。

青铜角,商代父乙角,西周有一种青铜饮酒器往往与爵成对出土,名为觚gu1,觚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口与底均呈喇叭状,与现代的高脚杯有几分相像。

觚,商代,殷墟时期黄觚,商代现代流行饮什么酒配什么杯,尤其是喝洋酒的时候,而古人则以尊卑加以区分,如“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斝jia3:盛酒器,可用于温酒,与爵有几分相似,但尺寸要比爵大得多,并且无流槽,三足,沿口有两根立柱。

后母斝,商妇好墓出土,通高66.5cm斝,商代殷墟时期,枚茵堂(瑞士)收藏方斝,商代殷墟时期,枚茵堂(瑞士)收藏觯zhi4:杯型饮酒器,常有盖。

觯,商代殷墟时期,高17cm,私人收藏青铜觯,商,通高14.7cm觥gong1:觥筹交错的“觥”,盛酒器,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有整体作动物形。

【中国文物鉴赏】青铜酒器

【中国文物鉴赏】青铜酒器

兴爵
西周中期青铜器。1976年12 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 周青铜器窑藏出土。通高20.7 厘米,腹径19厘米,重1050克。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墙爵
西周中期青铜器。1976年12 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 周青铜器窑藏出土,通高20.9 厘米,腹深9.5厘米,重870克。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 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是尾,无两柱。下有三足。部分有盖。
父癸角
商代晚期青铜器。 相传河南安阳出土。 器口弧曲,前后尖,卵 圆腹,牛首鋬,尖锥状 足,盖上半环形钮。盖 面、腹饰兽面纹、云雷 纹,器盖对铭。通高 22.5厘米。美国弗利尔 美术馆藏。
兽面纹角
商代晚期青铜器。相传河南安阳出 土。 凹弧形口,腹分裆,兽首鋬,尖 锥状足,口下饰三角纹,腹饰兽面纹。 通高19厘米。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利 恩博物馆藏。
册方斝
商代青铜器,高28.3厘米, 口径13.3×11厘米。除有斝的 两柱、一鋬等基本特征外,形 状略呈方体,口部四角趋向圆 形,平底下有四个三角形足。 有盖,盖上铸双鸟为钮。全身 饰以细密的三角纹和兽面纹。 铭“册”字,是器主家族的族 徽。方形斝较为少见,该斝铸 造精湛,庄重典雅,为稀世珍 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饮酒器。长身,喇叭形大侈口,腹内 • 收,下为圈足,亦呈喇叭状。
黄觚
商代晚期青铜器。喇叭 口,高圈足,中间细腰可 以把手。口部和颈部饰三 角形变形兽纹,中腹部饰 两组对称的龙纹。尤为特 殊的是在圈足上的曲角龙 纹采用透雕的样式,装饰 性极强,显示出极为高超 的铸造技术。上海博物馆 藏。
龚子觚
束腰爵
夏代晚期青铜器。 这件3800年以前的爵,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 铜器之一。它有一个 较阔的鋬和狭长的流 口,虽然它的形制还 比较简单, 但整个造 型趋于规整,表明铸 造技术已达到了初步 .5厘米,高17.6厘米,重0.44千克,现藏保利 艺术博物馆。

酒器

酒器

酒器酒器指用来盛酒用的器具在我国古代,酿酒业的发展,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具应运而生,在商代时,由于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提高, 我国的青铜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商代以后,青铜酒器逐渐衰落,到战国、秦汉之际。

青铜酒器主要有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卮、瓿、盉、枓、勺、禁等。

在我国的南方,用木胎涂漆工艺制作的漆制酒具逐渐流行, 其形制也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

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在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一种。

耳杯,又称“羽觞”“羽杯”等,是古代的一种饮器。

可用来饮酒,也可盛羮。

耳杯通常的形状为椭圆形,平底, 两侧各有一个弧形的耳。

“羽觞”名称的来由,主要是因为它的形状像爵,两耳像鸟的双翼,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在饮酒时, 杯上可插上羽毛, 意在催人快速饮酒, 所以称为“羽觞”。

耳杯自战国开始出现后,非常盛行,并且一直延续到晋代.在目前出土的历代耳杯中, 多为木胎涂漆的漆器耳杯, 保存得也最完整,此外,还有两耳上鎏金铜饰或者用陶、玉、铜等材质制作的耳杯。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耳杯,制作精美,且书有“君幸食”、“君幸酒”字样。

由于在古代,漆器还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因此,能够用漆器耳杯饮酒的多是贵族阶层。

古代酒器就其用途,分为贮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三类。

青铜酒器是贵族之具,多用于皇室贵族间的宴飨、朝聘、会盟等礼仪交际场合,就像是一种高档的道具;而用于陪葬的青铜酒器,便如同铭功颂德的纪念物品。

所以现在我们见到的商代酒器,或出土或传世,都属于这类高档品。

饮酒须持器。

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

中国人历来讲究美食美器,饮酒之时更是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所以酒器作为酒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历史悠久,千姿百态。

说到饮酒之器,我们不禁想起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情景。

从成语中的“觥筹交错”,直至江湖豪杰“以瓢沽酒”或“大碗筛酒”,从书圣王曦之借“曲水流觞”饮酒,诗仙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到苏东坡“一樽还酹江月”,范仲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再到李清照“三杯两盏,怎敌他、晚来风急”……诗文中的“觥”“樽”“杯”“盏”等等,皆是饮酒器具。

古代器皿介绍(一):爵、角、觚、尊、壶、彝、戈、矛、钺、剑等

古代器皿介绍(一):爵、角、觚、尊、壶、彝、戈、矛、钺、剑等

古代器皿介绍(一):爵、角、觚、尊、壶、彝、戈、矛、钺、剑等爵爵-青铜礼器,用于煮酒或温酒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

青铜爵一说可用于煮酒或温酒,少数爵之杯底确有烟炱痕,但绝大多数是没有烟炱痕迹的。

角角-饮酒器角是饮酒器。

自宋以来,定爵形器无流而具两翼若尾者为角,按爵的自身容量,虽然在西周时代也有较大的出入,若以上述容量之比例作标准来辨别角,则将无法确指为何器。

觚觚-一种饮酒器觚是饮酒器。

觚与爵是一组最基本的青铜器,常伴随出土。

觯觯-一种饮酒之杯觯是饮酒的杯子。

杯青铜杯青铜杯约可分三类,第一为商、西周圆体执杯,第二为无耳杯,第三为东周椭形杯。

尊尊-一种中大型容酒器尊是高体的大型或中型的容酒器。

尊的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等三类。

壶壶-古代盛酒用此指盛酒之壶,非谓盛水之壶,后者为盥器,不当入酒器类。

青铜壶在历史上使用的时间自商至汉代或更晚,因而变化的形式相当复杂。

卣卣-盛酒器卣是古代一种盛酒器,也是专用的祭器。

彝彝-盛酒器盛酒器。

彝,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

斝斝-可温酒用斝一种裸礼器,可用于温酒。

觥觥-一种盛酒器觥是盛酒器,觥出现于殷墟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有圈足和三足、四足鸟兽形之类。

成语“觥筹交错”中的“觥”就是指盛酒用的器皿。

罍罍-一种盛酒器罍是盛酒器,见于商代晚期。

瓿-盛酒用,或盛水用这种青铜容器或称“瓮”或“甂”。

关于瓿的用途有若干争议,许多人声称这是用来盛酒的,也有认为瓿是用来盛装各式的酱汁,还有不少人表示瓿是盛水器。

盉盉-调酒用盉本身就是盛玄酒(水)以调和酒味浓淡的,未必是把水和酒放在盉中调和后再注入爵中。

因为从盘盉的组合来看,盉主要是盛水的,它与酒器组合,用水以调和酒;塔与盘相结合,则起盥沐作用。

枓枓-挹酒器挹酒器(取酒用)。

本作斗,因有别于量器之斗,故取枓字,商周青铜挹酒器作小杯有曲柄,如北斗星之形。

禁禁-承酒尊的器座用于承受酒尊的器座。

匜匜-注水之器匜是盥手注水之器。

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烹煮与盛食器 食器
出现挹取器 切肉器 温酒器 Nhomakorabea流
盛酒器 酒器
饮酒器 挹注器 盛尊器 水器
商代早期 商代中期
流行时间 商代末期 西周早期 西周中期 西周晚期 春秋早 盛行 流 偏晚 流行 行
春秋中
春秋晚
战国早
战国中


偏晚
晚期之初

形 中叶


商代末期 西周早期 西周中期 西周晚期
春秋早
春秋中
春秋晚
战国早
战国中
战国晚 趋于消失

西汉




战国晚

西汉
按用途分 青铜容器
器物类型 夏代 鼎 鬲 甗 簋 盨(xu,音须) 簠(fu,音甫) 敦(dui,音对) 金会(hui) 豆 匕 俎 爵 角 斝 鐎(jiao) 尊 觥 方彝 卣(you) 罍(lei 雷) lin 缶詹(dan) 瓿(bu) 缶 壶 鈚(pi) 觚 觯(zhi) 杯 金和(he) 斗、勺 禁 夏代 盘 商代早期 商代中期 始见 始见 始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