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翻译作品的普遍性特征

合集下载

论翻译的特性

论翻译的特性

论翻译的特性作者:李知娜来源:《速读·下旬》2020年第01期摘要: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既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本文主要分析了翻译的五个特性,即双重性、社会性、文化性、创造性和历史性,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本文通过分析翻译的特性,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翻译的定义。

关键词:双重性;社会性;文化性;创造性;历史性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它的内涵十分丰富。

笔者对翻译的双重性、社会性、文化性、创造性和历史性,这五个特性分别进行了解读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翻译的价值。

一、翻译的双重性翻译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译者身份的双重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是读者又是作者。

译者首先是读者的身份,译者须充分理解原作。

译者有别于普通的读者,他不仅要理解原作的整体上的内容,还要逐字逐句分析隐藏在其背后的作者的意图。

同时,还要掌握原作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意图、写作目的、写作背景和原作的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等。

当译者完成了对原文的充分研究后,便从读者的身份转换到作者的身份。

同样,译者的作者身份也有别于普通的作者。

译者首先要忠实于原作和原作作者,須在原作作者已设定的框架内再现原作的内容、思想、风格等。

其次译者的翻译需要被读者所接受,须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认知水平、审美特征、文化背景等。

二、翻译的社会性翻译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翻译活动都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到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社会中是一个人,具有社会性,受制于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

作为翻译载体的语言,反映不同的社会环境,是一种社会事实,也具有社会性,且服务于社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和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翻译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翻译理论的发展、语言的发展等要求翻译活动与之相适应。

因此,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翻译须符合特定的社会背景、社会机制与社会需求。

翻译艺术的基本特征

翻译艺术的基本特征

翻译艺术的基本特征
翻译艺术的一般特征有三:普遍性、依附性和变通性。

1.普遍性——“翻译戏剧、诗歌固然是艺术,翻译法律文书、科技资料、宗教典籍也都是艺术。

理由是翻译不能须臾离开选择词语、调整句式、修饰行文等等艺术加工。

翻译艺术的普遍性和全程性使翻译运作作为名副其实的审美活动。


2.依附性——“翻译不是文艺创作。

翻译者不能脱离原语的种种艺术要素,自行其是。

从事文艺创作可以‘神与物游’,‘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翻译不容神思于山海,恰恰相反,翻译者侧身其中的是一块荆棘丛生的方寸之地,脚下布满了陷阱。

”‘方寸之地见功夫’,是翻译艺术的显著特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依附性。

”方寸之地的限制太多,诸如文体限制、意义限制、语法限制、风格限制、文化限制,等等;
3.变通性——“翻译艺术受客体条件的限制,自由度固然很小,但它同时又赖主体条件的调整,自由度可收可放。

翻译家掌握了翻译艺术的变通规律,就可以在方寸之地,收放自如。

......审美客体的美,常常是通过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得到体现,驾轻就熟地将客体的美加以改造。

”。

翻译过程及语言特点PPT教学课件

翻译过程及语言特点PPT教学课件
bed late.
[正译]周末睡懒觉也会打乱人体的日夜周期。
2020/12/12
10
理解困难
C. 缺乏文化、专业知识 We have a sales force at present of twenty-four
salesmen on the road, each with his own territory. 目前我们有一支由24名推销员组成的推销队正 在途中,每人有他自己的推销领域。
12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过程及语言特点
2020/12/12
1
Process of translating
翻译过程主要包括 Step 1 输入——理解 即阅读并分析原文 (所指意义、关联意义、结构意义——见教材p50) Step 2 输出——表达 即将原文转换成译入语 Step 3 成品——校核 即对译文进行修改
的主要框架结构,互相指代关系理解不够准确,这样以来 翻译的准确度就有问题了。
主要产生原因:
A. 语法结构理解不当
B. 词义理解不当
C. 缺乏文化、专业知识
2020/12/12
4
理解困难
A. 语法结构理解不当 译者对语法结构理解不当,如分不清词性、指代关系以、
句型等,就会直接造成误译。
1) Magnetic fields of the former kind are generally about a million times weaker than the Earth’s field, whereas those originating from the traveling signals of nerve cells are even weaker, some hundred million times less than the earth’s field at their strongest.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忠实
在文学翻译中,忠实是指译者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包括情感、风格和语言特点等 。同时,还需尊重原文的文体和修辞特点,以保持原作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通顺
通顺是指译文应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在保持原文忠实性的同时,译者需确保译文 的表达清晰易懂,以便读者理解和欣赏。
文学风格的传达
推动文学创作与发展
引入新元素
翻译将不同文化的文学作 品引入到其他语言和文化 环境中,为文学创作提供 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促进跨文化交流
翻译使文学创作者能够借 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元素 ,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素 材和手法。
推动文学创新
翻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有助 于推动文学创新和变革。
影响读者审美与思考方式
文化差异的处理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 、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文学 作品中常常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元 素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 充分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以便 准确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
VS
跨文化交流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 翻译,读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 值,增进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应保持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文学翻译的各方面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目录
•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 文学翻译的历史与发展 • 文学翻译的核心概念与原则 • 文学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 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与批评模式 • 文学翻译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01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感谢您的观看

文学翻译的本质、原则与普适性理论

文学翻译的本质、原则与普适性理论

语言的视觉美(或曰形式美)也是构成 文学语言特征、形成文学艺术审美源的要 素之一。例:
Star 星啊, If you are 你那爱中, A love compassionate, 如果含有怜悯, You will walk with us this year. 来年就和我们同行。 We face a glacial distance, who are here 里我们面对冰河距离 Huddld 拥挤 At your feet 在你脚底
• 语言的修辞美。 • 文学意义上的修辞概念是指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客观存在 着的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手段。
• 例:《倒顺书》 一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 亭望穿眼,百思想,千思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 雁,八月中秋月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 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火样红,偏偏阵阵冷风浇 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境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 花随风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 得下一世你为妹来我为男!
• 余光中:心中不能不了然于心创作的某些原理, 手中也不能没有一支作家的笔。 • 翁显良:说到底,外国文学翻译的技巧只不过是 咀嚼原文之后超脱原文而运用汉语进行 再创作的技巧。既然是再创作,就要有一定的自 由;所谓一定,那以不违原作本旨为度,现在的 问题似乎不是自由过度,而是可自由处不敢自由
•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兼批评家阿诺德 (Matthew Arnold)论翻译时说道: 如果可能的话,翻译应该做到使读者忘记他 读的是一篇译文,而发生错觉地以为他读的是 一篇原作。
文学翻译的本质 原则
与普适性理论
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 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 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 受。 —— 矛盾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二、 散文的翻译
(一) 本小节所讨论的散文是指狭义的散文,即那些记事、记人、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的文章。 它与小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非虚构性质。散文语言与小说中的叙事和议事语言十分相
似,但更为清新自然、活泼灵秀、洗炼畅达,能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二) 散文的翻译
翻译散文,首先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因为内容与风格是统一的。譬如英国 早期的散文多为说明性文字、教育用文字和劝谕性文字,用古英语写成,以简洁朴实 见长,且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另外要认真体会散文的时代风格与作家风格,如培根 的散文多用排比并列句式,形式工整,而这同时也是英国十七世纪散文的一大修辞特 点。十八世纪的散文,初中期口语化盛行,代表作家是艾迪生(Joseph Addison)和斯梯 尔(Richard Steele),但到了末期却又转向典雅华丽。到了十九世纪,虽然一部分作家仍 坚持散文朴实无华的特点,但在整个文学艺术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浪漫派散文 似乎一直占据上风,作家常直抒胸臆,表现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这类散文句式灵活、 语言新颖,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其生动的比喻、强烈的节奏感、飞扬的文采形成了散 文的时代特色。但进入二十世纪后,英国散文的主流又回到了以正规口语为基础的朴 实自然语言。
婴儿的睡眠,最为优美;疲劳的人在户外睡眠,最为酣畅;水手在艰苦航程之后 的睡眠,最为圆满;为某种意念所苦的人,对睡眠最为欢迎;哭泣后的母亲的睡 眠,最动人心弦;一个顽皮小孩的睡眠,最为轻松;一个深受爱慕的新娘的睡眠, 最为骄傲。
三、诗歌的翻译 (一) 英语诗歌的特点
1) 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押韵是是诗体与其它文体的最大区别之一。英诗常用的韵有①头韵(alliteration),即词首音 素的连续重复(如Thomas Gray 的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中的The plow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一句,plowman与plods, weary 与way都形成头韵);②谐元 音/腹韵(assonance),即词中重读元音的重复(如sweet与sleep, cradle与grave);③尾韵 (rhyme),即词尾相同音素的重复。诗歌除了音韵美外,其有规律的轻重抑扬变化连同韵 式的变化,一同构成了诗的节奏美。英语格律诗分为诗节(stanza),诗节又分为诗行, 每一诗行又分为几个音步(foot)。音步是由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或数个非重读音节有规律 地排列构成,常见的有抑扬格五音步,扬抑格四音步,抑扬格七音步以及扬抑抑格两音步、 抑抑扬格三音步等。无韵诗(blank verse)虽然不讲究押韵,但传统的无韵诗仍十分讲究节 奏,一般是以抑扬格五音步为一行,如莎土比亚的诗剧。至于当代诗人写的一些无韵自由 诗(free verse)则完全不受韵式和音步的限制,完全听凭思想的自然流露和语言自然节奏的 流动。

第六讲 翻译作品的普遍性特征

第六讲 翻译作品的普遍性特征

小结:
不同的学者对译作所具有的普遍性特 征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有学者认为原文中 的重复在译文中常常使用同义词来替代或 者省略不译;与译语原创作品相比译文在 衔接手段等方面会有显著的特征等等)。 翻译普遍性特征是与所涉及的具体语 言对有关系的,如英汉互译中因翻译方向 不同,明晰化现象发生的频率会出现不同。
小结:
运用语料库研究翻译普遍性可以将直觉模 糊的意识变成清晰具体且可以操作的研究假设; 把零星的、不具有说服力的研究变成能够解释 趋势与例外的连贯而丰富的研究。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语料库研究翻译的 主体是特定时间及地点带着自身意识形态与知 识背景的人类, 因此所谓的翻译普遍性并非绝 对的客观规律, 而是翻译文本的一些总体趋势 和可能性。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 我们必须 警惕以科学的面貌掩盖大量空洞的毫无必要的 量的研究。
例:
( 2 )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的 弱点,老年人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 要有点自觉性。 Old people have strengths but also great weaknesses – they tend to be stubborn, for example – and they should be aware of that.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 Beyond, Shanghai:SFLEP,2001
Toury,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 New York:
Baker, Routledge
陈宏薇主编,《方法· 技巧· 批评 翻译教学与实践 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翻译的特征及翻译方式

翻译的特征及翻译方式

翻译的特征及翻译方式听,说,读,写,译这是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能力,前四项英语学习者应该很熟悉。

所谓翻译,说的通俗点,就是译者把别人说的话,写的东西,遵照原文的内容,风俗,情感忠实的表达出来,不容篡改。

当说到翻译的性质,译界一般倾向于这一说法: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利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

内容,风格,语气都要贴切地予以再现出来。

一、翻译的标准不少人对严复所提出的:“信,雅,达”这一标准一直深信不疑,而这一标准,尤其是信和达,直到今天仍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顽强的生命力。

当代翻译理论家刘重德先生提出了“信,达,切”的翻译新标准,“切”避免了“雅”的消极影响,体现了译作风格要与原作风格一致的标准。

这应该说是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新的发展。

二、汉译英的特点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提出“忠实”,“通顺”为最基本的标准,这乃译界所公认的。

虽然英译汉和汉译英都将“忠实”,“通顺”为其基本标准,但不等于它们之间没有差异,更不等于他们没有各自的特点。

概略来说,英译汉有如下特点:1.字面和实质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我将给你点颜色看看”就不能译成“I’ll give you color see see”,“人山人海”也不能译成“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在朋友面前我只能感到羞愧”(巴金《朋友》),也不能说成“羞愧(ashamed)”实指“不好意思”(ill at ease)。

2.词语逻辑关系也是个难点我们在阅读汉语句子时,有许多词组,形式上可能是并行词组,而实际意义差别可能很大,如可能有偏正含义,动宾含义,并列含义等。

比如“科学知识”是偏正结构,即前者修饰后者,译作“scientific k nowl-edge”,而“科学技术”虽形式上与“科学知识”一样,但两者之间却成了并列平等关系,应译为“science and technology”。

3.翻译需要运用广博的知识和对背景的了解如人们常在饭馆的菜谱上有“蚂蚁上树”这一菜名,这是以其形象,喜庆,吉祥等喻意为菜名,如果译者不熟悉这一菜名,就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将译成“Ants climbing the tre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 翻译作品的普遍性特征
2011年12月20日
一、翻译普遍性的定义
Universals of translation are thought to be the “features which typically occur in translated texts rather than original utterances”. 在译文而非原文中展现的典型特征。
2、伪译与翻译普遍性的联系
第一种情形的伪译之所以被公众认可为翻 译作品而加以流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因为伪翻译者 (pseudotranslator) 了解译语翻 译作品的普遍性特征,为了达到其最终目的, 在实为他们的创作文本中加入了此类特征,即 那些在译语中多少会使读者与某类文本的译作 或出自某种源语和文本传统的译本联系起来的 特征。通过突出与真翻译的相似性,来使伪翻 译在目的语文化中通行无阻。
三、翻译普遍性存在吗?
(一)语料库与翻译普遍性研究
翻译普遍性研究是先提出假设, 然后再运用所谓“数据驱动” ( data-driven ) 的 方 法 进 行 验 证 (empirical study),语料库是重要 的研究手段。
1、语料库的定义
英 语 中 语 料 库 一 词 , corpus ( 复 数 为 corpora)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体”的意思, 通常的理解是 A large collection of writings of a specific kind or on a specific subject。 严格一点的语料库定义为:语料库 ( Corpus ),就是指在随机采样的基础上收集 的有代表性的真实语言材料的集合,是语言运 用的样本。现代的语料库是指存放在计算机里 的原始语料文本或经过加工后带有语言学信息 标注的语料文本。
例:
( 2 )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的 弱点,老年人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 要有点自觉性。 Old people have strengths but also great weaknesses – they tend to be stubborn, for example – and they should be aware of that.
例:
(1)Tell me Life For the And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is but an empty dream! soul is dead that slumbers, things are not what they seem.
莫唱伤感调: 梦幻是人生! 须知灵魂睡, 所见本非真。
(二)伪译现象与翻译普遍性
1、何为伪译?
指谎称译作,或常被误认为是译作的原作, 也可指常被视为原作的译作。 Pseudotranslation refers to TL texts which are regarded in the target culture as translations though no genuine STs exist for them. The notion of pseudotranslation thus refers to the kind of literary forgery in which a writer attempts to present an original text as if it were a translation.
例: 1669年,法国出版了书信体小说 Lettres Portugaises (《 葡 萄 牙 情 书》) ,作者自称是翻译一失恋的葡 萄牙修女的情书。 300 年后,经历代 考证,专家认定,17世纪“翻译者” 吉耶拉葛即是作者本人,《葡萄牙情 书》是他创作的小说。
例:
1903 年 , 苏 曼 殊 将 雨 果 的 Les Miserables 译 为 14 回 章 回 体 小 说 《惨社会》,译文首八回有改动,而 其中六回又系创作,以至有的论者以 为《惨社会》是苏曼殊的创作,而不 是翻译。这大概也可以算作是“译作 被视为原作”的伪译现象。
2、翻译研究语料库
(1)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us),收集 某种语言的原创文本和相应地翻译成另一种文 字的文本。(It consists of original, source language-texts in language A and their translated versions in language B.) 语言学家可以利用此类语料库对比两种文本 在词汇、句子和文体上的差异,并能反映成对 语言翻译行为中的特征,归纳出其中的等值关 系,研究翻译腔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二)规范化(Normalization)
规 范 化 , 也 叫 “ 保 守 化 ” (conservatism) , 指译者遵从甚至夸大 目的语典型特征和做法的趋势。也就是 说 , 译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原文独特 的文本特征翻译为与译语典型的文本特 征一致 , 即消除原文的独特性使译文更 加规范化。
二、翻译普遍性的两种表现
(一)明晰化(Explicitation)
Explicitation can be characterized in general terms as the phenomenon which frequently leads to TT stating ST information in a more explicit form than the original. Such a process is brought about by the translator filling out ST, for example by including additional explanatory phrases, spelling out implicatures or adding connectives to “help” the logical flow of the text and to increase readability.
小结:
第一种伪译的存在从一个侧面 说明了翻译普遍性特征的存在。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
翻译普遍性研究属于描述翻译研 究与验证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语料库 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表明,翻译作品 的确是存在一些共性特征的,而因具 体语言对以及翻译方向的不同,这些 共性特征会具有各种各样的文本表现。
阅读书目:
Gideon
Mona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 Beyond, Shanghai:SFLEP,2001
Toury,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 New York:
Baker, Routledge
陈宏薇主编,《方法· 技巧· 批评 翻译教学与实践 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Shuttleworth & Cowie 1997:55)
明晰化,又译显化、外显化、明 朗化和明示等,指的是“目标文本以 更明显的形式表述原文本的信息,是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增添解释性短 语或添加连接词等来增加译本的逻辑 性和易解性。”
例:
(1)It was one of the few gestures of sentiment he was ever to make. 那是他在感情方面所作出的很少的几次表示 中的一个例子。 他很少表露感情,这是难得的一次。 ( 2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 日子怎么过? In a country as big and as poor as ours, if we don’t try to increase production, how can we survive?
小结:
运用语料库研究翻译普遍性可以将直觉模 糊的意识变成清晰具体且可以操作的研究假设; 把零星的、不具有说服力的研究变成能够解释 趋势与例外的连贯而丰富的研究。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语料库研究翻译的 主体是特定时间及地点带着自身意识形态与知 识背景的人类, 因此所谓的翻译普遍性并非绝 对的客观规律, 而是翻译文本的一些总体趋势 和可能性。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 我们必须 警惕以科学的面貌掩盖大量空洞的毫无必要的 量的研究。
小结:
不同的学者对译作所具有的普遍性特 征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有学者认为原文中 的重复在译文中常常使用同义词来替代或 者省略不译;与译语原创作品相比译文在 衔接手段等方面会有显著的特征等等)。 翻译普遍性特征是与所涉及的具体语 言对有关系的,如英汉互译中因翻译方向 不同,明晰化现象发生的频率会出现不同。
(2)多语语料库(multilingual corpus)是根 据类似设计标准建立起来的两个或多个不同语种语 料文本组成的复合语料库。其中的文本完全是原文 文本,不收集翻译文本。 (3)可比语料库(comparable corpus)收 集某种语言(如汉语)的原文文本,同时也收集从 其他语言(如英、日、法)翻译成英语的相关文本。 通过两种文本的比较分析,探索在特定历史、文化 环境中翻译的规范,发现翻译活动的一些特殊规律, 即翻译的普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