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测量法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生命体征测量法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生命体征测量法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1.目的:1)测量记录病人体温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3)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4)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是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5)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6)监测呼吸变化情况7)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8)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2.注意事项:1)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患、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量口温,腹泻、直肠肛门手术者禁止侧肛温;心肌梗死者慎侧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
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守候在病人身旁2)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3)发现与病情不相符时,应当从新测量4)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的玻璃碎片在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5)若病人有紧张、剧烈活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再测量6)若偏瘫病人测键侧7)不可用拇指诊脉。
诊脉压力适中,测量脉搏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8)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测心率,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同时测量一分钟9)呼吸的数率回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病人,呼吸不规律的病人及婴儿应测量一分钟10)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袖,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听诊器的胸件勿整个塞入袖带内,听诊器胸件的整个膜面都要和皮肤紧密接触,不可压得太重11)打气不可过快过猛,放气不可太快太慢,以免影响血压值。
若听不清,应当驱尽袖带内的气体,休息片刻重测,保持测量者视线与刻度平行12)长期观察血压的病人,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
201901-003生命体征(TPR)测量技术评分标准

序号 科室 姓名 层级 分数
项目
评分标准及细则
分值
扣分及原因
得分
准
备
质
量
10分
1.衣帽整齐、指甲已修剪、洗手、戴口罩。(不符合要求每项扣1分)
2.用物: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容器(一清洁容器盛放已消毒体温计,另一容器盛放测量后体温计)、消毒纱布、记录卡、PDA、手消毒液、污物桶。(口述:必要时备听诊器)(少一项扣0.5分)
呼吸测量:
8.测量脉搏后将手放在患者诊脉部位似诊脉状,眼睛观察胸部或腹部起伏(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男士和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少一项扣2分)
9.正常呼吸测量30秒,乘以2(异常呼吸患者或婴儿应测1分钟)读数。(少一项扣2分)
测量结束
10.记录体温、脉搏、呼吸数于记录卡上。(少一项扣1分)
1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衣服及床单位。(少一项扣1分)
3.清点、检查体温计(无破损,水银柱在35℃以下)。(少一项扣1分)
4.物品摆放合理,便于操作。(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3
4
2
1
操
作
流
程
质
量
80分
1.携用物至床旁,确定患者身份(询问姓名,PDA扫描或核对腕带信息),与记录卡信息一致。(少一项扣1分)
2.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意识、心理状况及合作程度;说明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取得合作。(口述:测量体温前有剧烈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或测量脉搏前有紧张、恐惧、哭闹;或测量呼吸前有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应休息20-30分钟后再测量)。(少一项扣1分)
12.整理用物,洗手,绘制于体温单上。(少一项扣1分)
生命体征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生命体征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生命体征监测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生命体征监测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一、体温监测体温是人体正常功能的反映,监测体温对于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非常重要。
体温监测的操作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戴上洁净的一次性手套,取出体温计,准备消毒棉球和适量的酒精或消毒液。
2. 清洁:用酒精或消毒液擦拭体温计的探头部分,确保其干净卫生。
3. 位置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温监测位置,一般为口腔、直肠或腋下。
4. 测量:将体温计插入监测位置,确保与体内接触良好,等待足够的时间(一般为3分钟),记录下体温数值。
5. 记录:将测得的体温数值记录到患者的病历中,包括测量时间和位置。
评分标准:体温的评分标准通常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特殊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摄氏度。
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均需引起警惕,对于高热或低体温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脉搏监测脉搏是心脏搏动引起的动脉血液流动的反映,通过监测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率和心律是否正常。
脉搏监测的操作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洁净双手,佩戴手套,取出手持脉搏计。
2. 位置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脉搏监测位置,一般为桡动脉或颈动脉。
3. 握压技巧:用手轻轻握住动脉,寻找到脉搏搏动的感觉,并计算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4. 记录:将测得的脉搏次数记录到患者的病历中,并注明测量时间和位置。
评分标准:脉搏的评分标准通常根据年龄和疾病状态而定,正常成人脉搏范围为60-100次/分钟,若脉搏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应引起警惕,并及时汇报医生。
三、呼吸监测呼吸是人体换气的重要过程,通过监测呼吸可以了解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
呼吸监测的操作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清洁双手,戴上手套,取出计时器。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呼吸的测量)评分标准

目的:1、判断有无呼吸异常
2、动态监测呼吸变化,了解患者呼吸功能情况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
准
分
姓名
准备
评估:①了解患者年龄、性别、情绪;②了解诊断、病情、治疗;③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5
环境:环境整洁、安静、安全、光线充足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签名
护士:洗手、戴口罩、着装整洁
5
用物:检查并备齐:秒表(手表)、记录本、笔(必要时备棉花)、速干(免洗)手消毒液
5
操
作
过
程
将用物携至床旁,用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5
自我介绍(职务、姓名)、可做分散注意力的其他沟通
5
询问20~30分钟内有无活动、进食、洗澡、情绪激动等
5
协助取卧位或坐位
5
将手放于患者的诊脉部位,分散注意力
5
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一吸一呼为一次)
5
正常呼吸测30秒乘以2
5
异常呼吸患者或婴儿应测1分钟
5
读数,注意呼吸频率、节率、音响、形态及有无呼吸困难等特殊情况
5
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5
操作后处理
清理用物,按规范处理
5
洗手
5
记录
5
综合评价
关爱患者,护患沟通有效
5
操作者综合评价(逻辑性、熟练程度)
生命体征监测操作规范

(一)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
项目
操作要点
评价要点
分 评价等级
值
仪表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符合要求 5 5 3 1
1.查问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值变化情况
了解完整、
正确
3 321
2.介绍自己,说明目的,征得同意
解释到位,
交流自然
5 531
评估 3.询问患者 30min 内是否有剧烈运动、进食、进冷热饮、
体位舒适
操作 中
2.患者适合测量腋温时,请患者胳膊外展(注意选 注 意 保 暖 和
体
择患者不测量血压的一侧),为其擦拭腋下
保护患者隐 3 3 2 1
温
私
测
3.再次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已甩至
量
符合要求
3 321
35°C 以下
4.将体温计水银柱端放于患者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体 位 摆 放 正 3 3 2 1
量 动处,注意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3 321
8.计时,数 30s,所得结果乘以 2 为该患者每分钟 计 时 、 计 数
脉搏数
准确
3 321
9.脉搏测量完毕后,检查者手指仍放于原处,保
操作正确、
持诊脉姿势,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开始计数患者呼
3 321
呼
熟练
吸
吸
10.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
帮患者取侧卧或者俯卧位,检查肛温计,润滑肛表 前端,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患者肛门 3~4cm,操作同时告知患者放松的方法和保持的时
同腋温 2—5 步
间,3min 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肛温计
脉 6.患者取卧位或者坐位,将手臂自然放好,手腕 患 者 卧 位 舒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仪表评估15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0分)班级: 姓名: 得分:技术操作要求仪表端庄、服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一、用物:治疗盘内备清洁干燥的容器用于放体温计 (体温计甩至35 C以下)、一盛有消毒液的容器、血压计、听诊器、有秒针的表、消毒液纱布、记录本、笔,如测肛温可另备液状石蜡、棉签、卫生纸、清洁手套二、病人1.询问、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有无运动、进食、肢体疾病、心肝肾等病史。
2.评估病人适宜的测量方法3. 了解病人病情、自理程度及心理状况。
评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1、用物缺一件扣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2、评估内容少一项扣2分得分操作流程701.操作前准备:检查体温计、血压计等无破损,清点体温计数目。
2.核对解释:携带用物至床旁,核对并向病人解释。
3.安置体位:协助病人米取坐位或卧位。
4.测体温: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1)测口温: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舌系带两侧)3分钟,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用鼻呼吸,勿用牙咬;(2)测腋温:擦干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屈臂过胸5〜10分钟,必要时托扶病人手臂;(3)测肛温:病人侧卧、屈膝仰卧或俯卧位,露出臀部,在肛表水银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 —4cm,测量3分钟;⑷记录每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甩表破损全扣。
性能不良者扣2分。
未核对扣2分。
未解释、不说明注意事项扣3分安置体位不当扣5分不说明注意事项扣3分,放置位置不当扣5分时间不足扣2分不擦干腋下扣2分。
不屈臂过胸、不紧贴皮肤各扣2分时间不足扣2分卧位不当扣2分,未涂润滑剂扣3分,插入深度不准确扣3分,时间不足扣2分不记录者扣2分5.测血压:(1)将衣袖卷至肩部露出上臂,伸直肘部,手掌向上外展15°,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2)放平血压计,排尽袖带内空气,平整无折地缠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 2 - 3cm ,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4 10 6 2
4 3 2 1
4 3 2 1
4 3 2 1
质量评价10分
1、关注患者舒适。
2、交流用语规范、自然、针对性强。
3、操作熟练,动作规范。
4、举止端庄,语言温和。
5、完成时间:8分钟。
2
2
4
2
2 1
2 1
4 3 2 1
2 1
监考人:日期:
6、计数。测量30秒,异常者测量1分钟并记录。
7、测量呼吸:观察患者的胸腹部,一起一伏为异常呼吸。
8、测量30秒并记录。
9、血压测量:
(1)协助患者卷袖过肘,至血压计于合适位置。
(2)袖带驱气并系于肘上2-3CM,松紧适宜。
(3)听诊器胸件放于肱动脉搏动点,注气,放气均匀,监听数值,水银降至“0”。
(4)松袖带,整衣袖,取舒适体位。
10、整理血压计,关闭,记录。
测量血压注意使血压计“0”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11、整理用物,分类处理。
12、洗手记录,所测数值按要求绘制。
4
4
12
4
6
4
6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4
4
4
4 3 2 1
4 3 2 1
12 8 4 2
4 3 2 1
6 4 2 1
4 3 2 1
6 4 2 1
2 1
每少一样用物扣1分
实施70分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测量体温:根据患者病情、年龄选择测量方法。
3、测腋温:(或口温、肛温任选一种)擦干腋窝,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近皮肤,屈臂过胸夹紧,测量5—10分钟取出。
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相关知识点一、体温测量的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应清点体温计数量,并检查有无破损,定期检查体温计的准确性2.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患者测温时,护士不宜离开。
3.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张口呼吸者,禁忌测量口温。
4.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沐浴、灌肠者患者应推迟30min后测量温度。
5.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腋下测温.6.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量法。
7.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采取不同的测量方式作为对照。
二、呼吸、脉搏测量的注意事项1.当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可用听诊器听诊心率1min代替。
2.偏瘫患者选择健侧肢体测量脉搏。
3.除桡动脉外,可测颞动脉、肱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等。
4.不可用拇指诊脉。
5.患者脉搏如有异常,应测量1min,如有脉搏短绌,应有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听测脉率,有听心率者发出”开始”和“结束”的口令,计时1min。
6.测量呼吸时宜取仰卧位,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
7.患者呼吸如有异常,测量1min,呼吸微弱者用棉絮置患者鼻孔前,观察棉絮被吹动的次数,测量1min。
三、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1.血压监测应在患者平静时进行,遵循四定的原则: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
2.测量肢体的肱动脉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卧位时平腋中线,坐位时平第四肋。
3.偏瘫患者选择健侧上臂测量。
4.测量前需检查血压计的有效性,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
5.如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先驱净袖带内空气,使汞柱降至:“0”,稍休息片刻再行测量,必要时双侧对照。
四、电子血压计使用注意事项(以欧姆龙HEM-7136为例)1、使用注意事项①测量前至少休息15分钟以上,连续测量时,至少间隔2分钟以上,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
②请勿在进食、饮酒、抽烟、运动和淋浴后立即测量,至少等30分钟后才开始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体征测量法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目的:1)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3)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4)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是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5)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6)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7)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8)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1)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患、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量口温,腹泻、直肠肛门手术者禁止侧肛温;心肌梗死者慎侧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
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守候在病人身旁
2)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
3)发现与病情不相符时,应当从新测量
4)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的玻璃碎片在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5)若病人有紧张、剧烈活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再测量
6)若偏瘫病人测键侧
7)不可用拇指诊脉。
诊脉压力适中,测量脉搏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
8)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测心率,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同时测量一分钟
9)呼吸的数率回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病人,呼吸不规律的病人及婴儿应测量一分钟
10)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袖,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听诊器的胸件勿整个塞入袖带内,听诊器胸件的整个膜面都要和皮肤紧密接触,不可压得太重
11)打气不可过快过猛,放气不可太快太慢,以免影响血压值。
若听不清,应当驱尽袖带内的气体,休息片刻重测,保持测量者视线与刻度平行
12)长期观察血压的病人,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