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驾驶技术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驾驶是一项需要高度注意力和技术的活动。
为了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必须掌握一些防御性驾驶技巧。
本文将介绍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帮助驾驶员提高驾驶安全性。
1. 保持安全距离保持安全距离是防止交通事故的关键。
驾驶员应与前方车辆保持足够的车距,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适当的车距根据车速而定,一般建议在城市道路上保持至少两秒的车距,高速公路上则需要保持更大的距离。
2. 注意观察盲区盲区是指驾驶员视线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区域。
在转弯、变道或并线时,驾驶员应当时检查盲区,确保自己及其他车辆的安全。
可以通过调整后视镜和肩膀旋转的方式来观察盲区,此举可以避免与其他车辆的碰撞。
3. 注意交通标志和信号交通标志和信号是路上的指示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指引。
驾驶员需要时刻关注交通标志和信号,确保自己按照规则行驶。
特别是红绿灯,驾驶员应当遵守信号,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4. 保持稳定车速稳定的车速对于驾驶安全至关重要。
不论是在城市路段还是高速公路上,驾驶员都应当保持稳定的速度。
过高或过低的车速都会增加事故风险。
与其他车辆保持合理的车速差距,避免频繁加速和减速。
5. 提前合理预判提前合理预判能够帮助驾驶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安全地应对各种交通情况。
预判前方的路况、车辆行为和行人动向,并做出相应调整。
例如,在交叉口前提前减速,以防止发生碰撞。
6. 不使用手机使用手机是驾驶中最常见的危险行为之一。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应避免使用手机,以免分散注意力。
若需要使用手机,应停车或使用蓝牙设备来接听电话。
7. 遵守规定遵守交通规定是每个驾驶员的义务。
驾驶员必须遵守速度限制、让行规则和交通信号。
不仅可以维护驾驶员自身的安全,还能保障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利益。
8. 保持冷静在驾驶过程中,保持冷静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其他驾驶员的不规范行为或发生的意外情况,保持冷静可以帮助驾驶员做出正确的反应,并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以上是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希望能帮助驾驶员提高驾驶安全性。
防御性驾驶培训讲义(修订版)

使用腰枕
添加标题
适度调整车内空调及通风(开窗)
添加标题
避免餐后开车
添加标题
若有服用药物应注意说明(安眠或昏睡作用)
添加标题
听些喜欢的音乐
避免疲劳的方法:
如何成为一位防御性的驾驶员
避免分心
不可边开车边吃东西 不可打扮整理仪容 不可拿远距的物品 不可使用手机
对车辆的机械和电路系统的故障进行检查 保持车辆的整洁 加油时关闭引擎 尽量不要在驾驶室边上或正在驾驶时吸烟 对车辆进行定期地保养以及对刹车系统进行定期地检查 定期检查轮胎.立即更换磨损的轮胎 加速时不要经常踩刹车因为这会产生大量的热 随时保持警惕
如何成为一位防御性的驾驶员
透过驾驶行为的改变 观察,思考并行动: 保持安全车距 保持适当车速 随时注意四周车况及盲区 随时掌控车况
如何成为一位防御性的驾员
添加标题
长途开车应有适当的休息(每2小时休息15分钟)
添加标题
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脚略高于臀部
添加标题
调整倚背在直立位置
添加标题
避免同一姿势久坐
D
C
B
A
油门卡死时应该…….
用脚重击油门踏板
挂入空挡
使用刹车
E
打右转向
F
停到路肩
紧急处理及事故预防-方向盘失效
方向盘失效时应该…….
放松油门 如果你的车没有偏离原有的车道,减速滑行直到停止 如果你的车偏离车道并朝向危险,应紧急刹车
你是一位好司机吗?
你每次开车都会使用安全带吗? 你是否都能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每次转弯或变换车道你都会开方向灯吗? 每次倒车前你都会先按喇叭并看清后方的人或车吗? 你是否超速? 你是否随意停车? 绿灯亮时你会先看清路况再起动吗?
防御性驾驶概念、守则、措施及驾驶员需具备的能力

防御性驾驶概念、守则、措施及驾驶员需具备的能力日趋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
交通安全工作影响因素既有车辆设备因素,既有驾驶员本身的驾驶素质与安全技能的因素,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驾驶员本身的驾驶素质与安全技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什么是防御性驾驶防御性驾驶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流行于英、美等国家,现广为世界性所采用,成效显著。
它不是套教人开车的技术,而是一套技巧,系统地令驾驶者在路上面对不同环境,具备判断路上危机的能力,使自己处于一个安全有利位置。
通俗地说,就是将不可能发生的事当作有可能发生,提前预防。
如,我们驾车和坐车时经常性遇到非机动车、五小车辆、行人横过马路于交叉路口抢行,机动车辆超速、强超、强会、超载、疲劳驾驶、占道行驶、违法乱停、交叉路口抢行等行为导致恶性事故发生,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损失。
二、防御性驾驶的守则1、观望远方: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距离,也就是只能观察到车在3~6 秒后将要行驶到的道路的路况。
在日常的驾驶中应平时多注意培养,将观望距离延长到15秒以上,变道时要保证视野开阔。
2、洞悉四周:行车时每5〜8秒扫视侧、后视镜以洞悉四周情况,留意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
注意“盲区”位置,轻度左右摆头观察四轮汽车的死角很多,单靠后视镜判断安全是不够的,还应该轻度摆头用眼睛直接确认安全。
在查看盲区安全时要迅速确认,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倒车时若察觉到潜在危险,应下车查看,必要时要请人指挥倒车,恶劣天气、夜问驾驶时更要增大横、纵向安全距离。
3、视线灵活:开车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避免发呆和专注凝视;不能紧盯同一目标超过2秒;不能被路边景物、车内事物、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所分心。
4、留有余地:尽量避免在车群中行驶;提前判断周边人和车的行为,如,变道、刹车等;倒车时要留足够的空间。
行驶中要留足安全的横向、纵向安全距离。
恶劣天气、夜间两车交会时要提前看清行进路线的状况并减速,囚视线不清不能正确判断时更要减速慢行,甚至必要时停车让行。
防御性的驾驶技术

礼让行人
02
在路口和行人较多的地方,应礼让行人,确保他们的安全。
保持车速
03
根据道路状况和交通状况,合理控制车速,避免超速或低于最
低限速。
保持车距
保持安全车距
行驶过程中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 全距离,以应对突发情况。
注意盲点
在变道或转弯时,注意盲点区域, 确保没有其他车辆或行人。
注意后视镜
经常观察后视镜,了解车辆周围的 交通状况,以便及时作出反应。
行驶。
合理使用车灯
使用近光灯
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条件下行驶时,应使用近光灯,避免使用远光 灯以免影响其他车辆的视线。
使用雾灯
在雨雾等能见度较低的天气条件下,应开启雾灯,提高车辆的能见 度。
使用转向灯
在变道或转弯时,应提前开启转向灯,告知其他车辆或行人自己的行 驶意图。
05
应对突发情况
应对突然出现的行人或动物
留出足够空间
尽量给对方车辆留出足够的切入空间,避免急刹 车或急打方向,以免发生碰撞。
调整行车路线
如果必要,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行车路线,避开 对方的切入。
应对恶劣天气和路况
检查车辆
在恶劣天气和路况下行驶前,应检查车辆的轮胎、刹车、雨刷、 灯光等关键部位,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降低车速
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或路面湿滑的情况下,应降低车速,并保 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防御性的驾驶技术
• 引言 • 安全驾驶意识 • 观察与预测 • 驾驶技巧 • 应对突发情况 • 总结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提高驾驶安全性
防御性驾驶的目的是提高 驾驶员对道路状况的预判 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 生。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导语:防御性驾驶是预测危险,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也是一种哲学思想。
1.放眼远方(1)驾驶员的视线是安全行驶的首要保障,视力差别和观察技巧差别关系到行车安全。
(2)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时间(相互都在运动中,情况瞬息万变)。
(3)要延长你的观望时间达到15秒以上(观察技巧,例:公交车进站形成的盲区)。
(4)变道和倒车的时候更要确保视野开阔。
2.洞悉四周(1)掌握好自己的安全圈。
(2)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重点注意潜在的危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3)改变车辆位置以增大视野,避开视野障碍(深色膜、腰线高)。
(4)任何时候都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注意后车)。
增加汽车技术知识的了解,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
详细分析汽车结构方面的致命弱点,认识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
行车前车辆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三油:燃油,机油,刹车油;灯光:远近灯,煞车灯,方向灯(雾灯)。
速度:在时速160km/h的时候,原来的眼睛将相当于不到。
在时速120km/h的时候紧急制动,后排台子上的手机可以从后脑勺穿过,从嘴里出来。
在时速160km/h以上,紧急制动,副驾驶可能被安全带勒断锁骨。
在时速160km/h以及以上,轮胎应该比标准胎压高。
一般轮胎不支持时速190km/h以上的速度。
忠告: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限制,最好时速在160km/h以下。
(5)倒车时:注意潜伏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
盲区永远要备刹车,无论如何要当有情况来防。
3.视线灵活(1)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2)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两秒;(3)避免分心。
a、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现场等。
b、车内分心:关注小孩、摆弄音响、使用手机手机。
c、身体分心:肩背疼、饥饿、尿急。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导语:防御性驾驶是预测危险,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也是一种哲学思想.1。
放眼远方(1)驾驶员的视线是安全行驶的首要保障,视力差别和观察技巧差别关系到行车安全。
(2)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时间(相互都在运动中,情况瞬息万变)。
(3)要延长你的观望时间达到15秒以上(观察技巧,例:公交车进站形成的盲区).(4)变道和倒车的时候更要确保视野开阔。
2。
洞悉四周(1)掌握好自己的安全圈.(2)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重点注意潜在的危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3)改变车辆位置以增大视野,避开视野障碍(深色膜、腰线高)。
(4)任何时候都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注意后车)。
增加汽车技术知识的了解,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
详细分析汽车结构方面的致命弱点,认识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
行车前车辆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三油:燃油,机油,刹车油;灯光:远近灯,煞车灯,方向灯(雾灯)。
速度:在时速160km/h的时候,原来1。
5的眼睛将相当于不到0。
4。
在时速120km/h的时候紧急制动,后排台子上的手机可以从后脑勺穿过,从嘴里出来。
在时速160km/h以上,紧急制动,副驾驶可能被安全带勒断锁骨.在时速160km/h以及以上,轮胎应该比标准胎压高。
一般轮胎不支持时速190km/h 以上的速度.忠告: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限制,最好时速在160km/h以下.(5)倒车时:注意潜伏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
盲区永远要备刹车,无论如何要当有情况来防。
3。
视线灵活(1)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2)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两秒;(3)避免分心.a、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现场等.b、车内分心:关注小孩、摆弄音响、使用手机手机。
c、身体分心:肩背疼、饥饿、尿急.d、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事情。
(4)保持眼睛移动,扩大视野–视力–视野–视觉适应–炫目(5)大多数人边缘视觉为180度,但能看清并记忆的仅中心视觉的3度。
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技术一、防御性驾驶概念什么是防御性驾驶呢?防御性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背景知识介绍在国外:1952年,防御性驾驶培训最早由美国人哈罗德·史密斯开发,经过快速的发展,已有过半数的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采用了防御性驾驶培训。
如:联邦快递,埃克森美孚,强生等全球著名企业。
他们的司机在上岗前都要经过防御性驾驶培训和评估,并且每隔三年还要做一次加强的培训。
在中国大陆:防御性驾驶是个“舶来品”,有一个从“引进”到“接受”,再到“推广”的过程,一般认为起源于本世纪初。
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私人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无论你在哪里驾驶,也无论你驾驶何种车辆,这些因素都将永远存在。
当驾驶员掌握了如何有效、及时地观察、预测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理念时,就可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中发生交通事故。
二、防御性驾驶核心理念安全第一:一切行动以生命健康安全为核心目标,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措施,避免主动引发事故,不被动卷入事故,实现零事故。
预见风险:在开车过程中,公路上随时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这就需要驾驶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对道路、车辆、行人等诸多情况随时做出判断,提前做好风险预见,实施避险措施。
提前应对:提前检查车辆,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预防、准备,避免紧急情况的出现。
文明行车:控制不良情绪,避免攻击性驾驶行为,追寻行人先行,友好对待其他交通参与者。
三、防御性驾驶技术道路运输驾驶员在每天的驾驶过程中,要进行成千上万次操作,每一次驾驶操作时间虽然只有几秒,但却是一项复杂的心理行为过程,驾驶员进行的每一个操作都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观察与感知、分析判断、决策、采取行动。
观察与感知所谓观察与感知能力,即驾驶员通过感知器官对外部客观事物的要素及特性在头脑中所做出的反映,是人的察、感觉系统对事物做出的综合判断。
2023年防御性驾驶技能专业安全技术知识试题

2023年防御性驾驶技能专业安全技术知识试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32题,每题2分)1、防御性驾驶技术五要领是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环回视野和引人注意、()。
[单选题] *A胆大心细B手脚麻利C留有余地(正确答案)D慢速行车2、会车中遇到对方来车行进有困难需借道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留有余地,预测该车有可能做出的行动,应()。
[单选题] *A不侵占对方道路,正常行驶B示意对方停车让行C靠右侧加速行驶D尽量礼让对方先行(正确答案)3、行车中变更车道,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环回视野、留有余地、引人注意,认真观察四周情况,()开启转向灯提醒后方跟车注意。
[单选题] *A应提前1秒钟B应至少提前3〜5秒钟(正确答案)C不需要提前D根据情况决定是否4、夜间道路环境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机动车驾驶人要放眼远方,视线提前量应达到15秒;要环回视野,眼睛不断观察扫视周围情况,避免出现视若无睹和凝视现象,要引人注意,多使用短促鸣笛,变换远近光灯 [单选题] *A能见度低、不利于观察道路交通情况(正确答案)B路面复杂多变C驾驶人体力下降D驾驶人易产生冲动、幻觉5、行车中突遇对方车辆强行超车,占据自己车道,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顾全大局、留有余地,正确的做法是() [单选题] *A加速行驶B减速避让、直至停车(正确答案)C保持原车速行驶D挡住其去路6、雨天行车,遇撑雨伞和穿雨衣的行人在公路上行走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引人注意、留有余地,应当(),谨慎通行。
[单选题] *A以正常速度行驶B持续鸣喇叭示意其让道C加速绕行D提前鸣喇叭,并适当降低车速(正确答案)7、行车中需要借道绕过前方障碍物,但对向来车已接近障碍物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顾全大局、留有余地,应当()。
[单选题] *A降低速度或停车,让对向来车优先通行(正确答案)B加速提前抢过C鸣喇叭示意对向车辆让道D迅速占用车道,迫使对向来车停车让道8、驾驶车辆汇入主干道车流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环回视野、引人注意,应提前3秒开启转向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陷一:人的眼睛尚不适应机动车辆行驶速度
..边缘视觉
180度检测物体的存在。
驾驶时用边缘视觉感觉物体或现象的存在,即预警系统
•中心视觉
3度辨明物体的特征。用来辨别是否有危险,即辨别系统。
特点:长时间使用中心视觉观察某一物就会产生“凝视”或“盲视”状态,也就是失去边缘视觉。
防御性驾驶技术
交通事故统计和根本原因分析
交通事故的起因分析
多少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在600起无损伤事件----30起财产损失事故—10起轻伤—1起重伤
人人为错误: 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85%
机机械缺陷: 如刹车失灵10%
环境不可抗因素: 如桥梁突然坍塌、山体滑坡5%
八大人为错误:
缺乏自我珍重缺乏行动时间
沟通的对象:
进入你的前方的人或车、进入你的左右或后方的人、不要行驶在别人的盲区内
中层空间观察技巧
技巧一:前方:利用中心视觉进行外层空间观察时的余光(边缘视觉),初步预测中层空间内状况;用中心视觉仔细观察中层空间,并及时与对方沟通,以作出决策。
技巧二:左右及后方5~8秒扫视重要一侧的后视镜,或二侧及内视镜(若有必要并可能时)。技巧三:在通过前方路口时,要左右左观察后才能通过。因为通常情况下,危险来自左侧。 为什么 在通过路口时,至少4个危险源来自左侧。
逃生路线要留下
技巧七:
除非万不得已,永远不要行驶在车阵中;
车阵的形成:交通信号灯(城市);道路瓶颈;齐驾并驱(高速)。
对策:或快速谨慎地通过;或匀速放松地远随。
技巧八:
永远在你的车道中间行驶,不可靠一侧车道太近,更不可开飞机—骑线驾驶。
作用:逃生空间
避免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
提供充足的时间以便采取行动,即使采取行动失败了伤留一条逃生路线;
•决策作出以后需要一个时间间隔去确认其他部位(如左、右、后),均无危险后才可能采取行动,故需有1~2秒的间隔较适宜;
•4~8秒之间,是可供驾驶员决策的最佳时段,既不会过分紧张,手忙脚乱,又不会判断错误;
•即便有某个错误的决策,驾驶员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纠正它而不至于造成危险。
三层空间驾驶法要求:
驾驶员必须5~8秒看一次后视镜
为什么
360度的信息源
车后和两侧变化频率5~10秒(正常情况下)
大脑需要连续的图象(电影原理)
中层空间
沟通
问:有多少种沟通工具
声(喇叭);光(各种灯光);手势;“眼神接触”。
沟通的目的:
让对方表明自己
“知道你的存在” “知道对方的存在”
“领会你的意图” “愿意领会对方的意图”
但不一定按你意图行动达成一致后才行动
2秒+1.5秒=3.5秒时间
留下0.5秒的空间作为你的逃生空间以备不侧;这就是4秒规则的理论基础
内层空间
问题:跟车距离太近的危害有哪些
遇到前方车辆紧急刹车时,由于缺少足够的空间和反应时间,常常造成追尾 事故,这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
由于跟车太近而担心前方车辆的急刹车,故而驾驶员会不由自主地更多关注前方车辆的刹车灯,易形成凝视,从而忽略了左、右和后方的信息。
危害:损人不利己
(1)自己没有一侧的内层空间;
(2)慢速时阻塞交通;
(3)易引发其他驾驶员的愤怒。
正确方式:为自己留下空间,为别人留
“三车一线”
指超车或被超车时,有三辆或以上车辆在同一直线上。
危害:因超车是速度快,又没有两侧的内层空间,极易发生危险。
技巧六:
十字路口临时停车时,若停在第一位,离停车线2-3米左右的距离为宜;若停在其他车辆的后面,以驾驶员能看到前车的后轮为宜;此时起动时应比前车慢一拍启动(1~2秒),会更有效到营造前方空间。
缺乏自我调节缺乏逃生空间
缺乏全局观念缺乏足够沟通
缺乏随机应变缺乏必要培训
三层空间驾驶法就是针对引发交通事故的八大人为错误,系统地设计出避免事故的应对策略和方案
防御性驾驶技术
人的“生理缺陷”
改变习惯从现在开始:试验一:双臂交叉游戏
•用何开车眼睛;大脑:手脚。
人的“生理缺陷”
人眼为步行而进化:5Km/h
实验四:目测距离
习惯用距离有何缺点
缺点一:对距离的估计误差很大;
缺点二:记忆的数据量大;
缺点三:需要计算、分散精力。
让我们换一种方式,以时间为计量单位。
•数秒方法:一千零几
•跟车距离计算
注意事项:
•频率恒定、不可太快或太慢
•参照物固定不动
•不可过分集中在数秒上而忽视其他
防御性驾驶定义
定义: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有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合理、有效地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技术
作用:观察空间
观察并区别出前方道路上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
注意前方信号灯的变化情况(三个信号灯);
(观察信号灯避免刹车可以减油15%)
观察并找出前方阻力最小车道。
外层空间
前方的悬挂物体,交通标示牌、隧道高度、桥梁承重等信息注意观察。
夜间行驶时,目光应尽量观察车灯光覆盖以外的地方。
疑问:在某些条件下如:上坡、弯道、山间公路、城市街道或是下雨、浓雾等不良路况和气候下,是没法达到15秒视觉引导时间的怎么办
紧跟在一个大型车辆的后面,驾驶员的视线被挡,无法获取15秒的视觉引导 时间,因此会丧失自己的“预警空间”,容易出现受惊吓甚至事故的情况。
紧跟在一车辆的后面,大脑必须加速运转,以获得足够的决策时间,因此极易出现疲劳。
内层空间营造技巧
技巧一:
最易控制的是前方空间,坚持做到15秒视觉引导时间;4秒或更长跟车距离;有人夹塞时不气恼、不愤怒‘继续按你的意图营造空间。
小结:
•驾驶技术与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区别
•目测距离的缺点
•数秒方法及优点
•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定义
•防御性驾驶的两大目标
•三大步骤
•三大要素
防御性驾驶技术
三层空间驾驶法
驾驶员类型::攻击型、防御形(安全型)、平庸型(新手)
•刹车频率衡量:刹车次数/100km(城市、高速)
•急加速、急刹车频率衡量
外层空间
视觉引导时间
实验六:看得高才能看得远
技巧二:应用雷达的工作原理;
技巧三:对左右两侧的外层空间,应该使用边缘视觉。
切记:绝不可对任何物体凝神超过2秒,即2秒钟转动一次眼睛。
2秒转动一次眼睛的好处:
避免“凝视”和“盲视”:
更多的搜集重要信息;
刺激大脑兴奋,消除疲劳。
技巧四:学会忽略较为次要或不重要的一侧;
技巧五:后方的外层空间通过后视镜来观察
.决策的质量
高质量的决策:有意识
低质量的决策:无意识
•决策的信息
有用性 相关性
决策的效率:取决于信息质量和大脑运转速度
•高效率的决策
•低效率的决策
缺陷四:人的大脑容量、运转速度都是有限度的,大脑的思维取决于信息的质量,决策需要时间
•执行机构
•正确动作需要准确信息
•信息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
信息发生紊乱时-- 本能反应 -- 事故发生
技巧二:
利用你在观察外层空间是寻找到的“阻力最小车道”,适当的时候变道进入。
技巧三:
尽量远离最危险区域,如一般公路上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群;尽量保持一侧的内层空间不被占用。
技巧四:
鼓励后面的车超过去。
技巧五:
避免“齐驾并驱”,超车时或被超车时避免“三车一线”。
“齐驾并驱”
指两车以上同向并排行驶超过30秒;
提前对所有处于中层空间的危险源制定对策,以防措手不及。
主动沟通,让对方尽早知道你的存在并领会你的下一个动作。
准确及时地作出正确决策,避免增加大脑的负担,消耗精力,造成疲劳。
小结:
•360度信息:5~8秒看反光镜
•避免凝视:不超过2秒;
•主动沟通:眼神接触;
•看后视镜→确认无危险→提前开灯→动作(变道、刹车、转弯);
2)仓促间会遗漏关键信息,从而作出低质量的甚至是错误的决策—此时事故就发生了。
选择哪个
更早地预见并作出决策
通常所说的“车速太快”,不仅仅是指车辆的速度相对于道路条件、交通状况而言,而且也是相对于大脑的反应能力和视觉的感受能力而言。
•每秒钟做一个决定的频率会使人感觉轻松自如,不会产生紧张和疲劳的感觉;
信息发生中断时--
缺陷五: 手脚的正确动作,受来自大脑的决策所控制,从接受“命令”到完成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大器官的五大“缺陷”
缺陷一:人的眼睛尚不适应机动车辆行驶速度。
缺陷二:由于不经意的凝视,即会产生盲视,从而丧失“报警”的功能。
缺陷三:眼睛在不同的背景下,会对物体产生“错觉”和“幻觉”,根据错误信息必会做出错误判断。
禁止凝视物体超过2秒
内层行动空间是逃生空间要求:
跟车距离:正常路况、车况下4秒;不良路况、车况下8~10秒
后车距离:至少2秒
连年感侧至少一侧车道有空间
总结
三层空间驾驶法
外层空间象雷达,
远看十五中看八,提前预测全靠它。
前车四秒后车二,中层空间危险多,
凝视二秒危险到,尽早决策无惊吓。
五至八秒后视镜。内层空间是禁区,
实验二:“凝视”和“盲视”测试
缺陷二:由于不经意的凝视,即会产生盲视,从而丧失“警报”的功能。
试验三:眼睛的“错觉”和“幻觉”
缺陷三:眼睛在不同的背景下,会对物体产生“错觉”和“幻觉”,根据错误信息必会做出错误判断
•决策的种类
有意识决策:经过大脑缜密思维做出的决策
无意识决策:未经过思维、本能的、下意识的
答案:
降低你的车速,直至能达到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