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热处理工艺设计复习题
热处理工艺复习题(1)

第1章1.加热介质与工件之间传热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对流传热,热量的传递靠发热体和工件之间流体的流动进行。
)工介t t F Q c c -=(α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⑴流体运动的情况自然对流条件下,传热系数较小;强迫流动条件下,如气体炉用风扇强制气体循环,流体运动加快,传热系数较大。
⑵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导热系数λ、比热容c 及密度ρ越大,传热系数越大;黏度系数越大,传热系数越小。
⑶工件表面形状及其在炉内放置位置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时工件表面吸收的热量为F T T c A Q n ⎥⎥⎦⎤⎢⎢⎣⎡⎪⎭⎫ ⎝⎛-⎪⎭⎫ ⎝⎛=42410100100 A n 相当吸收率,与工件表面黑度、发热体表面黑度、工件相对于发热体的位置及炉内介质有关。
传导传热,其热量的传递不依靠传热物质的定向宏观移动,而仅靠传热物质质点间的相互碰撞。
dxdT q λ-= 综合传热,同时考虑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传导传热的传热方式的称为综合传热。
2.热处理加热时间确定的经验公式及其中各参数的意义。
生产中 τ=ada ——加热系数,d ——有效厚度,工件最快传热方向上的截面厚度。
3.影响热处理加热速度的因素。
1 加热方式的影响随炉加热(冷装炉)特点:装炉量大,加热速度缓慢,表面与心部的温差ΔT 小。
应用:大型铸锻件、高合金钢、形状复杂,工件如大型轧辊等,生产率低。
到温装炉(热装炉)特点:加热速度↑ ,温差↑,生产率↑应用:如化学热处理、淬火、正火、回火等。
预热加热特点:加热速度较冷装炉↑, ΔT 小。
应用:大型铸锻件、较大截面的高合金,工具钢模具钢淬火加热。
高温装炉特点:炉温比正常加热温度高100~200℃,强化加热,加热速度↑↑,表面与心部温差↑↑,生产率↑应用:锻件退火、正火、碳钢、低合金钢淬火等。
2 加热介质及工件放置方式的影响(影响α的因素)⑴加热介质的影响①固体介质木炭、石墨、氧化铝、石英砂等流态化炉加热特点:以对流为主的综合传热,传热系数↑,加热效率↑↑。
热处理练习题

热处理练习题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艺,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处理后的材料具备所需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热处理练习题,以帮助读者加深对热处理工艺的理解。
1. 题目一:淬火温度的选择淬火是热处理中一种常用的工艺方法,通过迅速冷却材料,使其获得高硬度和较高的强度。
但淬火温度的选择对于最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请你分析以下场景,并给出合理的淬火温度选择。
场景描述:对于一种碳钢材料,其初始状态为饱和固溶体,在淬火过程中需要保证材料具备高硬度和合适的延展性,同时避免出现裂纹和变形。
请根据以上要求,选择合适的淬火温度并给出理由。
答案及理由:对于这种碳钢材料,一般适宜选择较高的淬火温度。
较高的淬火温度可以使碳钢材料中的碳元素更充分地溶解于铁基体中,形成细小而均匀的高碳固溶体。
这样,淬火后的材料具备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又因为碳元素的解固和细化作用,能够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避免不必要的裂纹和变形。
2. 题目二:时效处理的时间选择时效处理是一种固溶体热处理方法,通过在一定温度下保持材料的一定时间,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元素形成弥散析出相,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
请你根据以下场景,选择合适的时效处理时间,并给出理由。
场景描述:某铝合金材料需要进行时效处理,以提高其强度和抗腐蚀性能。
材料的合金元素较为均匀地溶解在基体中,并且需要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同时又要求保持一定的韧性。
你需要根据以上要求,选择合适的时效处理时间并给出理由。
答案及理由:对于这种铝合金材料,一般应选择较长的时效处理时间。
较长的时效处理时间可以使合金元素充分地弥散析出相形成,提高材料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纯化晶界,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同时,合适的时效处理时间还能保持一定的韧性,有效避免过度硬化造成的脆性。
3. 题目三: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回火是一种调质热处理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韧性和韧化效果。
热处理工艺试卷及参考答案

热处理工艺试卷及参考答案热处理工艺试卷及参考答案热处理工艺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加工和制造过程中。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处理工艺,下面给出一份试卷及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选择题1. 热处理工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B. 改善材料的外观和表面质量C. 增加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D. 减少材料的重量和成本参考答案:A2. 下列哪种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A. 空气冷却B. 淬火C. 回火D. 淬火和回火参考答案:D3. 热处理前,材料需要进行哪些预处理?A. 清洗和除锈B. 预热和预冷C. 表面涂层和喷砂D. 压力处理和拉伸参考答案:A4. 下列哪种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A. 淬火B. 回火C. 空气冷却D. 焙烧参考答案:B5. 热处理后,材料的哪些性能会发生变化?A. 硬度和强度B. 导热性和导电性C. 韧性和延展性D. 所有选项都正确参考答案:D二、填空题1. 热处理工艺中,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的过程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淬火2. 热处理工艺中,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的过程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回火3. 热处理工艺中,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自然冷却的过程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空气冷却4. 热处理工艺中,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的过程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焙烧5. 热处理工艺中,对材料进行清洗和除锈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参考答案:去除杂质和表面污染物三、简答题1. 简述淬火和回火的作用及原理。
参考答案:淬火是将加热至一定温度的材料迅速冷却,使其产生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原理是通过迅速冷却,使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形成马氏体,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热处理试题及答案

热处理试题一、选择题1.拉伸试验可测定〔〕。
A . 强度 B. 硬度 C. 冲击韧性 D. 疲劳强度2.材料在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
A . 强度 B. 屈服点 C. 抗拉强度 D. 疲劳强度3.HRC表示〔〕。
A . 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 C. 维氏硬度 D. 肖氏硬度4.αk表示〔〕。
A . 屈服点 B. 冲击吸收功 C. 冲击韧度 D. 疲劳强度5.冲击试验可测材料的〔〕。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疲劳强度6.α-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7.γ-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8.合金固溶强化主要原因是〔〕。
A.晶格类型变化 B.晶粒细化 C.晶格畸变 D.温度升高9.奥氏体是〔〕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10.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是〔〕。
A . 珠光体 B. 莱氏体 C. 共晶渗碳体 D. 索氏体11.纯铁在600℃是〔〕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12.铁碳合金相图中的A1线是〔〕。
A . 共析线 B. 共晶线 C. 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 D. 缓慢冷却时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开始线13.某机械零件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一般选用〔〕制造。
A . 低碳钢 B. 中碳钢 C. 高碳钢 D. 中高碳钢14.含碳量为1.0%的钢加热到750℃的组织是〔〕。
A. P+FB. A+FC. P+Fe3CD. A15.为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A. 完全退火B. 球化退火C. 去应力退火D. 正火16.T10 钢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的热处理采用〔〕。
A. 完全退火 B . 球化退火 C. 去应力退火 D. 正火17.以下牌号中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是( )。
A . 45 B. T8 C. Q235 D. 9SiCr18.钢在规定条件下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的能力称为〔〕。
金属热处理工艺知识问答考核试卷

B. 200℃~500℃
C. 500℃~700℃
D. 700℃以上
10.下列哪种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A.退火处理
B.正火处理
C.淬火处理
D.回火处理
11.下列哪种金属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A.淬火处理
B.退火处理
C.正火处理
D.氮化处理
12.金属热处理工艺中,下列哪种处理方式可以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
3.退火处理和正火处理都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善金属的性能,但退火冷却速度慢,正火冷却速度快。退火适用于降低硬度、改善塑性,正火适用于提高硬度和强度。
4.渗碳处理是在高温下使碳渗透到钢表面,提高表面硬度;氮化处理是使氮渗透到金属表面,形成硬质氮化物层。两者都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A.铁素体
B.奥氏体
C.马氏体
D.珠光体
3.下列哪种热处理工艺可以降低钢的硬度?()
A.淬火处理
B.退火处理
C.正火处理
D.渗碳处理
4.高碳钢适宜采用以下哪种热处理工艺?()
A.退火处理
B.正火处理
C.淬火处理
D.回火处理
5.渗碳处理的目的是:()
A.增加钢的表面硬度
B.提高钢的内部硬度
C.降低钢的表面硬度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金属热处理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从而影响其性能。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等,以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2.淬火处理是将金属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的马氏体组织。它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可能导致塑性降低。
热处理试题及答案

热处理试题一、选择题1.拉伸试验可测定().A . 强度 B. 硬度 C. 冲击韧性 D. 疲劳强度2.材料在断裂前所承受(de)最大应力称为().A . 强度 B. 屈服点 C. 抗拉强度 D. 疲劳强度3.HRC表示().A . 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 C. 维氏硬度 D. 肖氏硬度4.αk表示().A . 屈服点 B. 冲击吸收功 C. 冲击韧度 D. 疲劳强度5.冲击试验可测材料(de)().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疲劳强度6.α-Fe是具有()晶格(de)铁.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7.γ-Fe是具有()晶格(de)铁.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8.合金固溶强化主要原因是().A.晶格类型变化 B.晶粒细化 C.晶格畸变 D.温度升高9.奥氏体是()晶格.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10.铁素体与渗碳体(de)机械混合物是().A . 珠光体 B. 莱氏体 C. 共晶渗碳体 D. 索氏体11.纯铁在600℃是()晶格.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D.复杂斜方12.铁碳合金相图中(de)A1线是().A . 共析线 B. 共晶线 C. 碳在奥氏体中(de)溶解度线 D. 缓慢冷却时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开始线13.某机械零件要求有较高(de)强度和韧性,一般选用()制造.A . 低碳钢 B. 中碳钢 C. 高碳钢 D. 中高碳钢14.含碳量为%(de)钢加热到750℃(de)组织是().A. P+FB. A+FC. P+Fe3CD. A15.为改善低碳钢(de)切削加工性能,常用(de)热处理方法是().A. 完全退火B. 球化退火C. 去应力退火D. 正火钢改善切削加工性能(de)热处理采用().16.T10A. 完全退火 B . 球化退火 C. 去应力退火 D. 正火17.下列牌号中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de)是( ).A . 45 B. T8 C. Q235 D. 9SiCr18.钢在规定条件下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de)能力称为().A. 淬透性B. 淬硬性C. 耐磨性D. 热硬性19.调质处理是淬火加()(de)热处理.A. 低温回火B. 中温回火C. 高温回火D. 正火20.生产中所说(de)水淬油冷属于().A . 单液淬火 B. 双液淬火 C. 分级淬火 D. 等温淬火21.钢(de)淬透性由()决定.A . 淬火冷却速度 B. 钢(de)临界冷却速度 C. 工件(de)形状 D. 工件(de)尺寸22.油、水、盐水、碱水等冷却介质中冷却能力最强(de)是().A . 油 B. 水 C. 盐水 D. 碱水23.亚共析钢(de)淬火加热温度为().A . Ac3以上30~50 ℃ B. Ac1以上30~50 ℃ C. Accm以上30~50℃ D. Ac3以上50~80 ℃24.过共析钢(de)淬火加热温度为().A . Ac3以上30~50 ℃ B. Ac1以上30~50 ℃ C. Accm以上30~50℃ D. Ac3以上50~80 ℃25.钢淬火(de)目(de)主要是为了获得().A . 马氏体 B. 珠光体 C. 索氏体 D. 托氏体26.()退火过程中只有应力(de)减小或消除,而没有组织(de)变化.A . 扩散 B. 球化 C. 完全 D. 去应力27.球化退火后(de)组织是().A . 粒状珠光体 B. 片状珠光体 C. 粒状索氏体 D. 片状索氏体28.单液淬火时合金钢多采用()冷却.A . 油 B. 水 C. 盐水 D. 碱水29.正火后(de)组织比退火(de)().A . 细 B. 粗 C. 相等 D. 几乎一样30.属于淬火缺陷(de)是().A . 偏析 B. 气泡 C. 白点 D. 硬度不足二、判断题1.金属(de)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 )2.韧性是拉伸试验获得(de). ()3.HV表示材料(de)布氏硬度. ()4.一般说晶粒越粗金属(de)力学性能越好. ()5.再结晶温度之上进行(de)变形加工叫热加工.()6.铁碳合金(de)共晶温度是727℃. ()7.去应力退火组织无变化. ()8.单晶体塑性变形(de)主要方式是滑移. ()9.灰铸铁中(de)石墨主要以片状石墨存在. ()10.含碳量小于5%(de)钢属于低合金钢 ( )11.Q235属于碳素结构钢. ( )12.1Cr18Ni9属于不锈钢. ( )13.淬透性好(de)钢,淬硬性一定好. ( )14.正火(de)加热温度是Ac1线以上20-30℃ . ()15.强度是由冲击试验获得(de). ()16.渗碳体(de)含碳量是﹪ . ()17.铸铁中(de)C、Si是促进石墨化(de)元素 ( )18.热处理(de)基本过程是加热、保温和冷却. ()19.硬度高(de)材料则强度必然也高. ()20.钢件淬火后发现裂纹,如裂纹两侧有氧化脱碳现象,则淬火前裂纹就已存在.()21.可锻铸铁可以锻造. ( )22.共析钢(de)含碳量是% ()23.鉄碳合金(de)基本相是铁素体和奥氏体. ( )24.硫是钢中(de)有害元素,它可造成钢(de)冷脆性.()25.含碳量为%和%(de)钢属于亚共析钢,它们(de)力学性能相同.( ) 26.黄铜是铜与锌(de)铜合金. ()27.铸铁冷却速度越快越有利于石墨化. ()28.马氏体是一种非稳定(de)组织. ()29.合金钢只有经过热处理,才能显着提高其力学性能.()30.所有(de)合金元素都能提高钢(de)淬透性. ()热处理试题答案一、选择1、A2、C3、B4、C5、C6、A7、B8、C9、B 10、A11、A 12、A 13、B 14、C 15、D 16、B 17、A 18、A 19、C 20、B21、B 22、D 23、A 24、B 25、A 26、D 27、A 28、A 29、A 30、D二、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热处理工艺复习题及答案

热处理工艺复习题一、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工艺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所组成。
2.热处理工艺基本参数:强度、硬度、淬火温度、冷却介质、有效面积、淬火后硬度、回火温度、回火后硬度。
3.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Ac3+20-30℃,它只适应于亚共析钢。
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以及获得均匀组织,改善热处理工艺性能,为以后的淬火做组织准备,它主要适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Ac3+30-50℃,对过共析钢是 Ac1+30-50℃。
6.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低,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多。
7.改变钢整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
8.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使不稳定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转变成稳定组织,获得要求的综合机械性能,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低。
9.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介质分解、表面吸收、原子扩散等三个阶段。
10.欲消除过共析钢中大量的网状渗碳体应采用正火,欲消除铸件中枝晶偏析应采用扩散退火。
11.低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正火处理;高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退火处理;1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电子管式加热装置、中频发电机或可控硅中频发生器和工频发电机三种。
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薄。
13.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淬火临界冷速大小,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含碳质量分数,钢的表层淬火,只能改变表层的硬度,而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表层的硬度,又能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
14.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一定深度的淬透层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
淬透层通常以零件表面至内部半马氏体区的深度来表示。
15.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处理弹簧锻模零件,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组织。
16.45钢正火后渗碳体呈片状,调质处理后渗碳体呈球状。
热加工工艺复习题

小题铸造一、判断题:(F)1.合金收缩经历三个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固态收缩是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基本原因。
缩孔和缩松(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应力和变形(固态收缩)(T)2.为防止铸件裂纹产生,在设计零件时应力求壁厚均匀。
(F)3.熔模铸造(不需要起模)和压力铸造(有压力作用)均可以铸出形状复杂的薄壁件,是因为保持了一定工作温度的铸型提高了合金充型能力所致。
(F)4.采用型芯可获得铸件内腔,不论砂型铸造还是金属型铸造、离心铸造均需要使用型芯。
(T)5.为了便于起模,设计零件时应在垂直于分型面的表面上给出拔模斜度。
(T)6.铸造圆角主要是为了减少热节,同事还有美观作用。
二、填空:1.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铸造方法可分为(砂型铸造),(特种铸造)两大类;砂型铸造的造型方法分为(手工造型)和(机械造型)两类;制造砂型时,(模样)可以获得与零件外部轮廓相似的铸件外形,而铸件内部的孔腔则是由(型芯)形成的。
特种铸造包括(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等;在各种铸造方法中,适应性最广的是(砂型铸造),生产率最高的的是(压力铸造),易于获得较高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是(压力铸造、熔模铸造),易于产生比重偏析的是(离心铸造),适合于生产管类铸件的是(离心铸造).2.常见毛坯种类有(铸件),(型材或压力加工件)和(焊接件)。
其中对于形状较复杂的毛坯一般采用(铸件)。
3.对铸件质量影响最大的的铸造性能包括(流动性),(收缩性);4.合金的流动性用浇注(螺旋形)试样的方法来衡量,流动性不好的合金容易产生(冷隔)、(浇不足)、气孔、夹渣等缺陷。
5.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内因(合金种类,化学成分,结晶特征),外因包括(充型能力);6.液态金属注入铸型以后,从浇注温度冷却至室温经过三个的收缩阶段,即(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形变和应力。
缩孔和缩松7.铸件的凝固方式按(液固两相区的宽窄)来划分,包括(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可以按(逐层)方式凝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热处理工艺复习题一、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工艺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所组成。
2.热处理工艺基本参数:加热温度、气氛、冷却方法、热源。
3.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 Ac3以上20~30℃,它只适应于亚共析钢。
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钢。
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
6.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 S点越,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7.改变钢整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四种。
8.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
9.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等三个阶段。
10.欲消除过共析钢中大量的网状渗碳体应采用,欲消除铸件中枝晶偏析应采用。
11.低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处理;高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处理;1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
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
13.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表层淬火,只能改变表层的————————————,而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表层的————————————,又能改变表层的————————————。
14.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一定深度的淬透层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
淬透层通常以的深度来表示。
15. 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处理__ ____零件,回火后得到组织。
16.45钢正火后渗碳体呈状,调质处理后渗碳体呈状。
17.形变热处理是将塑性变形的强化与热处理时的强化结合,使成型工艺与获得最终性能统一起来的一种综合工艺。
二、单选题1.电阻炉空载功率小,说明炉子热损失: A)小;B)大;C)厉害;D)可忽略不计。
2.检测氮碳共渗零件的硬度时应选用:A)洛式硬度计;B)维氏硬度计;C)布氏硬度计;D)肖氏硬度计。
3.可控气氛炉渗碳时排出的废气:A)必须燃烧后排放;B)不燃烧直接排放;C)通入水中排放; D)通入碱水中排放。
4.在生产中,用来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渗碳体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A)完全退火;B)正火;C)不完全退火;D)回火。
5.气体渗氮的主要缺点是:A)周期太长;B)劳动强度大;C)硬度低;D)渗层浅。
6.镗床主轴通常采用38CrMoA1钢进行:A)氮碳共渗;B)渗碳;C)渗氮;D)渗硫。
7.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基本依据是:A)Fe-Fe3C相图;B)“C”曲线;C)“CCT”曲线;D)淬透性曲线图。
8.为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38CrMoAl钢制造的氮化件预先热处理应采用:A)退火;B)正火;C)调质;D)渗碳。
9.高速钢淬火冷却时,常常在580~600℃停留10~15分钟,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这种操作方法叫做:A)双介质淬火;B)等温淬火;C)分级淬火;D)亚温淬火。
10.某零件调质处理以后其硬度偏低,补救的措施是:A)重新淬火后,选用低一点的温度回火;B)再一次回火,回火温度降低一点;C)重新淬火后,选用高一点的温度回火;D)再一次回火,回火温度提高一点。
11.钢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层深度,主要取决于:A)钢的含碳量;B)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C)感应电流频率;D)感应电流电压。
12.为增加T12钢的强韧性,希望控制淬火马氏体的含碳量,减少孪晶马氏体的相对量及获得部分板条马氏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热到接近Ac cm,充分保温后淬火;B)快速加热到稍高于Ac1,保温较短时间后淬火;C)加热到Ac cm以上,充分保温后淬火。
D)加热到Ac1以上,Ac3以下充分保温后淬火。
13.齿轮进行渗碳处理+淬火回火,获得表面组织如下:A)低碳马氏体(LM);B)回火高碳隐晶马氏体(PM); C)PM + 残余奥氏体(A');D)M+A'+粒状渗碳体。
14.铸钢件一般要进行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处理温度较高,是为了:A)促进扩散过程,加速转变;B)抑制扩散过程,保持稳定;C)提高元素偏聚程度;D)与上述过程无关。
15.中碳结构钢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主要热处理工序是:A)正火+中温回火;B)正火+高温回火;C)正火+低温回火;D)淬火+高温回火。
16.工件在水中淬火冷却的过程中会依次出现:A、蒸汽膜、沸腾、对流;B、蒸汽膜、沸腾、传导;C、沸腾、蒸汽膜、传导;D、沸腾、蒸汽膜、对流。
17.在热处理生产中应尽可能避免在钢的组织中出现的组织是:A、上贝氏体;B、下贝氏体;C、过冷奥氏体;D、马氏体。
18.低碳钢为便于加工,常预先进行:A、淬火;B、正火;C、球化退火;D、回火。
19.亚共析碳钢亚温淬火常用的最佳温为:A)A c1+10~20℃;B)A c3+10~20℃;C)比Ac3略低;D)比Ar3略低。
20.调质处理就是: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
21.化学热处理与其他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A.加热温度;B.组织变化;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22.渗氮零件在渗氮后应采取: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D.不需热处理。
23.直径为10mm的40钢其整体淬火温度大约为:A.750℃;B.850℃;C.920℃。
24.T12钢消除网状渗碳体应采用:A. 正火;B. 球化退火;C. 去应力退火;D. 完全退火。
25.T12钢改善切削加工性应采用:A. 正火;B. 球化退火;C. 去应力退火;D. 完全退火。
26.20钢锻件改善切削加工性应采用:A.完全退火;B. 球化退火;C. 去应力退火;D. 正火。
27.用于1300℃以上的热电偶材料是: A)铜-康铜;B)铂铑-铂铑;C)镍铬-镍铝;D)铁-康铜。
28.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a.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b.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c.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
29.钢经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a.回火马氏体;b.回火屈氏体;c.回火索氏体。
30.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a.Ac1+30—50℃;b.Accm+30—50℃;c.Ac3+30—50℃.31.影响碳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的主要因素是:a.钢材本身的碳含量;b.钢中奥氏体的碳含量;c.钢中碳化物的含量。
32.若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将:a.降低;b.提高;c.不改变。
33.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a.冷却速度;b.转变温度;c.碳含量。
34.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选用:a.高淬透性钢;b.中淬透性钢;c.低淬透性钢。
35.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采用:a.水中淬火;b.油中淬火c.盐水中淬火。
36.若要提高淬火时淬硬层深度,应采取:a.选择高淬透性钢;b.增大零件的截面尺寸;c.选用比较缓和的冷却介质。
37.45钢为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应进行a.淬火+低温回火;b.等温淬火;c.淬火+高温回火。
38.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a.亚共析钢;b.共析钢;c.过共析钢。
39.扩散退火的目的是:a.消除和改善晶内偏析;b.消除冷塑变形后产生的加工硬化;C.降低硬度以便于加工。
40.钢的渗碳温度范围是:a.600—650℃;b.800—850℃;c.900—950℃。
三、问答题1.为什么要对钢件进行热处理?2.零件加热时的入炉方式有哪些,对热应力和加热效率分别如何影响?3.退火的目的是什么?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有哪几种?指出每种退火工艺的应用范围。
4.对于25#钢,有哪些工艺可以获得F+P的组织?5.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工艺,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1)经冷轧后的15钢板;(2)ZG35的铸钢齿轮;(3)具有片状珠光体的T12钢坯;(4)弹簧钢丝(强化的)经冷卷成的弹簧;(5)消除60钢锻件的过热组织;(6)低碳钢钢丝多次冷拉之间;(7)T10刚车床顶尖锻造以后。
6.指出下列钢件正火的主要目的以及正火后的显微组织? 20钢齿轮;45钢小轴;T12钢锉刀。
7.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及退火?8.为什么亚共析钢经正火后,可获得比退火高的强度与硬度?9.在生产中常用增加珠光体数量的方法来提高亚共析钢的强度,为此应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为什么?10.下列零件应选用何种热处理工艺:(1)Wc=0.2%,要求适当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Wc=1.2%,要求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Wc=1.2%,要求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4)Wc=0.45%,要求具有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5)Wc=0.6%,要求具有好的弹性。
(6)钢丝冷拉后硬度高,要求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
11.何谓去氢退火?其工艺特点如何?12.亚共析钢热处理时快速加热可显著地提高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是何道理?13.热轧空冷的45钢钢材在重新加热到超过临界点后再空冷下来时,组织为什么能细化?14.常用的淬火介质有哪些?说明其冷却特性、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15.共析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用图1所示的冷却曲线冷却,各应得到什么组织?各属于何种热处理方法?图116.有四个碳素钢试样进行淬火:(1)Wc=0.3%,加热至Ac1与Ac3之间;(2)Wc=0.45%,加热至Ac3以上(30—50℃);(3)Wc=1.2%,加热至Ac1以上(20—30℃);(4)Wc=1.2%,加热至Ac cm以上(30—50℃)。
适当保温后水中淬火,哪个试样硬度最高?哪个试样硬度最低?说明其原因。
17.简述冷却介质的选择原则18.用45钢制造一根Φ10的轴和一根Φ100的轴,用相同淬火工艺淬火,试问两根轴的表面硬度是否相同?淬透层深度是否相同?19.淬透性和淬透层深度有何联系与区别?影响钢件淬透层深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0.分析图2的实验曲线中硬度随碳含量变化的原因。
图中曲线1为亚共析钢加热到A C3以上,过共析钢加热到A CCM以上淬火后,随钢中碳含量增加钢的硬度变化曲线;曲线2为亚共析钢加热到A C3以上,过共析钢加热到A C1以上淬火后,随钢中碳含量增加钢的硬度变化曲线;曲线3表示随碳含量增加,马氏体硬度的变化曲线。
图2 图321.T12钢加热到A C1以上,用图3所示的各种方法冷却,分析其所得到的组织。
22.简述淬火硬度不足的可能原因。
23.淬火介质(以水为例)冷却过程经历哪几个阶段?24.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哪些?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25.激光淬火的主要优点有哪些?26.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1)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2)ZG35的铸造齿轮;3)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4)改善T12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27.说明直径为10mm的45钢试样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700C,760C,840C,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