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清水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目录第一章综述 (1)1.1 项目建设目的 (1)1.2 项目建设内容、范围及测区概况 (1)1.2.1 建设内容 (1)1.2.2 建设范围 (1)1.2.3 测区概况 (1)1.3 作业依据 (2)1.3.1 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 (2)1.3.2 技术标准 (2)1.3.3 参考标准 (3)第二章技术路线及标准约定 (3)2.1 技术路线 (3)2.2 标准约定 (6)2.2.1 坐标系统 (6)2.2.2地籍图规格 (6)2.2.3 计量单位 (6)2.2.4 注记精度要求 (7)2.2.5 地籍编码规则 (7)2.2.6 属性代码标准 (8)2.2.7 数据库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类型、分层与属性表名 (12)2.2.8 地籍数据库要素属性结构 (12)2.2.9 注记要素字体、字号规定 (12)2.2.10 图廓整饰规定 (12)第三章技术要求 (12)3.1 地籍调查 (12)3.1.1 调查目的 (12)3.1.2 调查单元 (13)3.1.3 地籍调查作业流程 (13)3.1.4 一般原则及准备工作 (14)3.1.5 制作调查工作底图 (15)3.1.6 地籍预编号与宗地用途分类 (15)3.1.7 界址调查 (15)3.1.8 权属调查 (17)3.1.9 宗地草图绘制与要求 (23)3.1.10 块地 (23)3.1.11 调查资料整理归档 (24)3.2 地籍测量 (25)3.2.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25)3.2.2 地籍细部测量 (26)3.3 内业数据编辑入库 (31)3.3.1 空间图形数据的编辑 (31)3.3.2 属性数据的编辑 (35)3.3.3 入库前数据质量检查 (36)3.3.4 数据入库 (37)3.4 宗地图编绘 (38)3.4.1 宗地图的内容 (38)3.4.2 编绘宗地图的基本要求 (38)3.5 图件整理和汇总统计 (39)3.5.1 图件整理 (39)3.5.2 汇总统计 (39)3.5.3 数据的检查与输出成果 (39)第四章成果提交及验收 (39)4.1 成果提交内容 (40)4.1.1 技术文件 (40)4.1.2 基本控制测量成果 (40)4.1.3 权属调查资料 (40)4.1.4 图形资料 (41)4.1.5 图表资料 (41)4.1.6入库数据 (41)4.2 成果检查与验收 (41)4.2.1验收内容 (41)4.2.2检查与验收方式 (41)第一章综述1.1 项目建设目的为满足清水县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地籍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充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与资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由清水县国土资源局与甘肃省地矿局测绘勘查院签订了“清水县城区地籍测量及数据库建设”合同。
城镇地籍调查及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技术设计书

(介绍调查区所在地自然、地理、人文、交通、河流等,略)1.平面控制资料(已知平面控制测量资料分析,包括网名、施测年代、单位、精度、保存完好情况)2.高程控制资料(已知高程控制测量资料分析,包括网名、施测年代、单位、精度、保存完好情况)3.图件资料(已有可利用图形资料分析)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为:长半轴a=6378140m短半轴b=6356755.2882m扁率 =1/298.257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8499959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50181947(如果调查区偏离中央子午线过远,投影长度变形值超过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2.5cm/km的要求。
则需要增加变换中央子午线的分析)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1 权属调查工作流程1.街道、街坊的划分按照《规程》1.4条款之要求,利用调查区已有地图,结合调查区行政区划和自然街区状况,划分街道、街坊。
2.地籍编号调查区内地籍编号按街道、街坊、宗地三级编号,街道、街坊、宗地号均用自然数,三者之间用短线连接,街坊用小括号括起来,如1-(2)-4代表第1街道第2街坊中的第4宗地。
为使地籍号编排有规律,在完成整个街坊的权属调查后,根据宗地在相关位置图上的位置关系,按《规程》规定,自左到右,自上而下,由“1”号开始顺序编排,然后再把每宗地的地籍号补充到权属资料中。
宗地界址点编号,以街坊为单位统一按自然数编号,一般以宗地编号顺序编排。
1.统一宗地编号各权属调查组的工作人员,负责对本辖区的单位和宗地发送指界通知书。
在发送指界通知之前,应根据各个街坊内的宗地接合图对各宗地进行统一编号,并标明界址点和编号。
每街坊应尽可能的小,以街坊之间互不相连、宗地内没有贯通道路为原则(即有道路、河流等明显的线状隔离地物分界)。
2.发送指界通知根据工作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按工作底图控制范围将指界通知书由调查员专人送达相关单位,并预约时间到现场指界。
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武汉铁路分局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勘察测绘队编写者:许应望审核者:金卫东日期: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京广铁路武汉市江夏区段,沿线共16宗地。
全长近40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
沿线5个街道办事处老建筑零乱、复杂,商业区行人、车辆众多;铁路沿线植被丰富、通视困难,测量难度较大。
二、主要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3)、《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4)、《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6)、《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三、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及其它作业参数(1)平面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测图比例尺: 1:2000。
(4)成图规格:统一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廓标准(50CM×50CM)。
(5)基本等高距:1:2000地形图采用1米。
四、技术路线和方法本次工程拟采用全野外测量方法进行。
利用WHCORS网VRS RTK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利用全站仪进行外业碎部采集,利用计算机进行内业编辑成全数字地形图的作业方法。
4.1图根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点在街道和水泥地面上,可打入钢钉,在周围刻20cm×20cm,深0.5mm的方框、点号,并涂上红油漆。
(2)VRS RTK图根控制点编号前冠T。
(3)RTK图根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①RTK一测回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仪器进行初始化;B 观测值应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后开始测量;C 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10个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D 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到0.001m。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山西元图测绘有限公司2009年1 月吕梁市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山西元图测绘有限公司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2009年月日 2009 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1.概况x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部,东邻娄烦、交城,西与县邻,北与兴县、岚县接壤;南与离石相接,总面积约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万人。
县辖5镇2乡,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关帝山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最低点为大武镇,海拔986.7米。
北川河纵贯南北,七条支沟横卧东西,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46公里,其中森林面积达74.9万亩。
自然生态条件良好。
x县城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2.设计目标与任务此次地籍调查工作的任务是以县城所在镇为基本调查单位,对其范围全面进行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工作,查清每一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为土地登记、统计、定级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及基本依据。
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规范工作流程,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特制定本项目设计书。
3. 测量资料情况控制资料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系成果,等级为GPS D级。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
4.主要工作内容①GPS控制测量;②图根控制测量;③碎部测量;④检校测量;⑤地籍图测绘;⑥宗地图绘制;⑦地籍调查⑧地籍成果检查验收。
5. 工作安排我公司初步对该项目的工作进度拟定如下:2009年1月-2009年2月准备、宣传阶段;2009年2月中旬-2009年3月中旬权属调查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权属调查阶段及地籍测量(控制测量)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中旬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09年6月-2009年7月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数据库建设阶段、数据汇总、报告、后期资料整理阶段;为更好的完成该项目,我公司计划成立x县二调项目部,具体组织结构如下:项目部具体人员的职责: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配置,协调质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关系,负责生产的调度、实施,对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睢宁县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睢宁县村庄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背景分析睢宁县村庄地籍调查是为了了解村庄土地利用情况、确保农村土地权属和确权登记工作的进行,为实现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供技术保障。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睢宁县的所有村庄,需要对村庄范围内的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使用权属等信息。
二、设计目标1.完善调查范围:准确确定每个村庄的边界范围,确保调查工作覆盖全面。
2.准确测量土地面积:通过精确的测量方法,获得每块土地的面积数据。
3.收集详细信息:除了土地位置和面积,还需要收集每块土地的使用权属、土地用途等信息。
4.提高调查效率:采用先进的调查技术和设备,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5.确保数据安全:采用合理的数据管理措施,确保调查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调查方法1.现场测量法:通过实地勘查和测量,获得土地的准确位置和面积数据。
可以使用GPS设备进行定位,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边界测量和面积测量。
2.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档案资料,了解土地的历史变更和权属归属情况。
3.访谈调查法:通过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土地的使用权归属、土地用途等信息。
四、技术设备1.GPS设备:用于定位和记录土地的准确位置坐标。
2.测量仪器:包括测量尺、经纬仪等,用于测量土地的边界和面积。
3.调查问卷:用于记录农户提供的土地权属和使用信息。
五、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县级行政区划划分,确定每个村庄的范围和编号。
2.勘察准备:准备好调查所需的设备和表格,统一编号。
3.现场测量:根据村庄范围,使用GPS设备进行定位,然后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边界测量和面积测量。
4.文献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和档案资料,了解土地的历史变更和权属情况。
5.访谈调查: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土地的使用权归属、土地用途等信息。
6.数据整理:整理采集到的数据,归类和整合,生成相应的报告和文件。
7.质量检查:对调查结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

(18)《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19)《徐州师范大学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0)《徐州师范大学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21)该项目技术设计书。
(1)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对调查区内没有发放土地使用证的宗地,申报时对土地使用者提供的权源证件需当即审查,对持有有效权源证件者办理申报,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对持有无效证件或无证件者,应详尽了解其土地的实际使用状况和变更过程并作详细记录,指导其与当地国土管理部门联系,补办必要的用地手续。
对调查区内已发放土地证的宗地,如权利人、权属性质、用途、使用权性质、通讯地址、界址点(线)、宗地四至与邻宗关系等均未发生变化,可不填写申请书,但须收取土地证(复印件)和房产证(复印件)。如发生变化,需办理变更登记申报手续。
(2)人员培训
为统一调查要求,统一技术标准,开工前组织本项目调查作业人员培训。培训以该项目设计书为主,明确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通过培训,达到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方法的目的。
(1)收集整理土地权源资料,包括土地审批、土地征用、划拨、出让、转让、土地级别、地价以及土地登记发证等有关资料。
(3)应用市国土局提供的城镇地籍管理软件,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
工期要求:于2009年 4月12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2.已有资料情况及分析
基础控制资料
徐州师范大学已完成了D级GPS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础控制网建设,这些控制网点成果可作为E级GPS和一、二级GPS控制测量的起算成果。
城镇地籍调查资料
徐州师范大学之前已经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这些地籍调查成果为1954北京坐标系(需对原有成果的坐标系统进行转换至1980西安坐标系),可作为本次城镇地籍调查的作业底图和参考资料。
清水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目录第一章综述 (1)1.1 项目建设目的 (1)1.2 项目建设内容、范围及测区概况 (1)1.2.1 建设内容 (1)1.2.2 建设范围 (1)1.2.3 测区概况 (1)1.3 作业依据 (2)1.3.1 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 (2)1.3.2 技术标准 (2)1.3.3 参考标准 (3)第二章技术路线及标准约定 (3)2.1 技术路线 (3)2.2 标准约定 (6)2.2.1 坐标系统 (6)2.2.2地籍图规格 (6)2.2.3 计量单位 (6)2.2.4 注记精度要求 (7)2.2.5 地籍编码规则 (7)2.2.6 属性代码标准 (8)2.2.7 数据库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类型、分层与属性表名 (12)2.2.8 地籍数据库要素属性结构 (12)2.2.9 注记要素字体、字号规定 (12)2.2.10 图廓整饰规定 (12)第三章技术要求 (12)3.1 地籍调查 (12)3.1.1 调查目的 (12)3.1.2 调查单元 (13)3.1.3 地籍调查作业流程 (13)3.1.4 一般原则及准备工作 (14)3.1.5 制作调查工作底图 (15)3.1.6 地籍预编号与宗地用途分类 (15)3.1.7 界址调查 (15)3.1.8 权属调查 (17)3.1.9 宗地草图绘制与要求 (23)3.1.10 块地 (23)3.1.11 调查资料整理归档 (24)3.2 地籍测量 (25)3.2.1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25)3.2.2 地籍细部测量 (26)3.3 内业数据编辑入库 (31)3.3.1 空间图形数据的编辑 (31)3.3.2 属性数据的编辑 (35)3.3.3 入库前数据质量检查 (36)3.3.4 数据入库 (37)3.4 宗地图编绘 (38)3.4.1 宗地图的内容 (38)3.4.2 编绘宗地图的基本要求 (38)3.5 图件整理和汇总统计 (39)3.5.1 图件整理 (39)3.5.2 汇总统计 (39)3.5.3 数据的检查与输出成果 (39)第四章成果提交及验收 (39)4.1 成果提交内容 (40)4.1.1 技术文件 (40)4.1.2 基本控制测量成果 (40)4.1.3 权属调查资料 (40)4.1.4 图形资料 (41)4.1.5 图表资料 (41)4.1.6入库数据 (41)4.2 成果检查与验收 (41)4.2.1验收内容 (41)4.2.2检查与验收方式 (41)第一章综述1.1 项目建设目的为满足清水县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地籍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充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与资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由清水县国土资源局与甘肃省地矿局测绘勘查院签订了“清水县城区地籍测量及数据库建设”合同。
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武汉铁路分局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勘察测绘队编写者:许应望审核者:金卫东日期: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京广铁路武汉市江夏区段,沿线共16宗地。
全长近40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
沿线5个街道办事处老建筑零乱、复杂,商业区行人、车辆众多;铁路沿线植被丰富、通视困难,测量难度较大。
二、主要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3)、《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4)、《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6)、《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三、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及其它作业参数(1)平面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测图比例尺: 1:2000。
(4)成图规格:统一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廓标准(50CM×50CM)。
(5)基本等高距:1:2000地形图采用1米。
四、技术路线和方法本次工程拟采用全野外测量方法进行。
利用WHCORS网VRS RTK 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利用全站仪进行外业碎部采集,利用计算机进行内业编辑成全数字地形图的作业方法。
图根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点在街道和水泥地面上,可打入钢钉,在周围刻20cm×20cm,深的方框、点号,并涂上红油漆。
(2)VRS RTK图根控制点编号前冠T。
(3)RTK图根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① RTK一测回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仪器进行初始化;B 观测值应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后开始测量;C 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10个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D 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专业:工程测量小组:第八组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 5 月16 日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目录一.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2.测区围3.地理位置4.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规定5.附图二、测区概况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四、测区控制测量设计方案1、作业方法2、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3、施测方法和使用的一起4、有关的技术要求五、高程控制测量1、仪器检校2、外业观测3、业计算六、检查验收七、提交资料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要求及任务围一、任务概述任务来源:1 .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容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巩固和深化。
2 .进行控制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实习,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 .对野外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和计算。
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的基本技能。
4 .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理论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控制测量》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5周的测量实习。
测区围:东至长安路,南至206国道,西至大学路,北至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位置:市铜山区,地处省西北部,地形由平原和丘陵岗地两部分组成。
国土面积2089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人口127万。
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规定:依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完成生产任务。
应学院要求,布设能控制全校区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
另外,还依据布设好的控制网实地埋设钢钉,并做好标记。
任务量: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方案编制、GPS控制测量、导线测量}首级四等附合或闭合导线4条(9km÷1.5km*4=24站点)。
其下设置一级附合或闭合导线4条(共4km÷0.5km*4=32站点)作为加密网。
A.小组任务及要求①共同完成一台全站仪的检验②小组共同完成每个测站的所欲观测与记录容③小组对仪器应分工保管,责任到人,损坏,遗失按学校规定处理。
B.个人任务与要求①独立完成指定测区的四等、一级导线网设计②独立完成四等导线和一级导线各一条的外业观测、记录④独立完成所测相应导线网的完整平差成果高程控制测量{设计方案编制、水准测量}A.小组任务及要求①共同完成S1水准仪、水准尺的检验与校正,提交一份合格的检验成果表。
②完成4条(往返观测、附合或闭合路线长度不少于4*10km)二等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观测。
③小组对仪器应分工保管,责任到人,损坏,遗失按学校规定处理。
B.个人任务与要求①采用光学测微法,独立完成一条二等水准路线(往返观测,附合或闭合路线长度不少于10km)、一条四等水准路线(长度不少于2km)。
②独立完成水准网的业平差计算。
二、测区概况地理概况本测区大部分都有建筑物,地势较为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境有400多公里的铁路和3000多公里的公路。
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腹地,这里已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测区气候主要特征为:冬冷夏热,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年降雨量少,四季各具特色,一年中七月最热,平均气温度30度。
一月最冷,平均气温0.2度。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1, 实习目的和任务:根据测量资料进行四等导线测量、一级导线测量,后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等水准测量而进一步熟掌握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工程资料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9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 18314—2001)已有测量成果的利用:测区已有控制点控制点名称x y h三堡镇3778022.179 515637.412 31.809集镇西3779779.082 532643.988 32.069四、控制测量设计方案1,作业方法GPS网的布设采用三台GPS接受机,按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布设GPS控制网,等级为D级。
GPS网的选点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GP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及观测数据资料的处理精度要求观测模式静态数据采集间隔20秒卫星截止高度角≥15°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1mm 有效观测卫星数≥4 两次丈量天线高之差3mm 观测时段长度≥60分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8观测时段数≥1 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15分GPS外业观测本次实习的GPS控制网采用GPS技术静态观测方法施测。
采用设备:7台双频GPS接受机(标称精度5mm+1pmm·D,D 以Km计)。
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 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 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 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四等不宜小于1.5m;一级导线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 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 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根据电子平面图先进行图上选点,然后到现场根据测区环境进行实地选点,布设9个四等导线点,平均边长1.5km,7个一级导线点,平均边长500m。
每个导线点均以钢钉或木桩标记,并用油漆做好点之记。
四等导线一级导线2, 二级导线测量测角测距采用全站仪,测角及边长。
业计算采用平差软件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
表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表中n为测站数。
本次实习,一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上表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上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上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表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较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相邻测回进行比较。
3. 导线测量边和角错误的检查若角度闭合差超限,很可能是测角产生错误;若全长相对中误差超限,很可能是测边产生错误,也可能是在计算坐标增量时用错了坐标方位角或边长。
当发现闭合差超限时,应首先检查原始记录手薄及草图数据有无错误,然后检查全部计算。
若角度测量出现错误可根据未调整的角度自123→Λ推→→21→算各点的坐标,然后再自Λ→推算各点的坐标,如果11121→10→→只有一点的坐标极为接近,而其他各点均有较大差值,即表示很接近的这一点上有错误。
如果错误较大(︒5以上)可直接用图解法寻找错误所在。
即先自12→→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按角度和边长→321→画导线,然后,再自Λ→同法画导线,两条导线相交12111→→10→处即为测错角的地方。
当角度闭合差未超限,而全长相对闭合差超限时,错误可能发生在边长或坐标方位角上。
若错误发生在边长上,则闭合差12-21'将平行于该边。
凡坐标方位角或︒180与12-21'方位相接近的导线边,都极有可能是发生量边错误的边。
五、高程控制测量(1)观测前应对使用的水准仪及标尺进行常规检校,二等i角不得大于15秒,自动安平水准仪其补偿误差不应大于0.2秒。
二等采用铟瓦准标尺,每米真长之差不应大于0.1毫米,制定好观测网图及路线走向。
二等水准路线四等水准路线(2)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光学测微法,往返观测,其观测顺序如下。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3)观测记录。
外业观测数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手簿中,所有观测数据的记录文字、数字要清晰、端正,不得潦草模糊,原始记录不得擦去和涂改。
(4)外业验算。
当外业测量结束后应进行外业验算,主要是外业高差和概略高差的推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的计算、闭合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每千米全中误差的计算。
(5)平差计算。
当外业验算合格后,进行平差计算。
采用平差易软件进行平差,输出平差后高差、高程、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等成果。
表3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L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表4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六、检查验收(1)每组如果发现不能处理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及时向测区实习老师林老师反映,及时解决。
(2)所有检查均应依照测量规、依照检查记录表格填写,检查小组成员应该签名。
七、提交资料测区技术设计书。
仪器检定报告、检查记录资料。
二级导线点测角,测边的原始记录手簿,平差报告。
二等水准原始记录手簿即观测记录,平差报告。
各控制点成果表。
测区实训报告的总结及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