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知识点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
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腹腔后方,分别位于脊柱的两旁。
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滤过血液,排除代谢废物、毒素和过剩的水分,同时保留和调节体内必需的物质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输尿管: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全长约20~30cm,上连肾盂,下入膀胱,中间有3个狭窄处,是结石滞留部位。
输尿管的主要作用是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胱。
膀胱:膀胱是一个位于盆腔内的中空、肌性器官,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当尿液达到一定数量后,膀胱会发出信号,触发排尿反射。
尿道:尿道是将尿液排出体外的通道,其开口位于阴茎或阴蒂的尖端。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废物和维持体液平衡,确保身体内部的稳定环境。
此外,泌尿系统还能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并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泌尿系统梗阻、泌尿系统肿瘤等几大类。
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总之,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和症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泌尿系统的健康。
七年级生物泌尿系统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泌尿系统知识点生物学关乎生命及生态环境的研究,是现代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泌尿系统则是人体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那么,在七年级的生物学学科中,泌尿系统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其中,肾脏位于腰部,是我们体内的重要机能器官,可以过滤血液中的废品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
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膀胱储存尿液,尿道则是将尿液排出体外的结构。
二、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泌尿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调节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还可以分泌和激活一些荷尔蒙。
肾脏能够通过调节血液中的钠、钾、氯和碳酸氢根离子,来维持体液的稳定。
另外,泌尿系统还能有效地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包括尿素和肌酐等,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运转。
三、泌尿系统的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有许多种,常见的如肾结石、泌尿道感染、肾脏疾病等。
其中肾结石是比较普遍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和尿液混浊。
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四、预防措施和治疗方式在预防泌尿系统疾病方面,应该做到合理饮食,减轻体重,增加锻炼等措施。
如果已经患有泌尿系统的疾病,则需要根据疾病的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药物外治等。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等,这些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泌尿系统的疾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以上是七年级生物泌尿系统的部分知识点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这样有助于我们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泌尿系统常见知识点

泌尿系统常见知识点1.诊断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最有价值的依据是--实验室检查。
2.我国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3.膜性肾病光镜下最可能的病理表现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4.溢出性蛋白尿最具特征性电泳表现--单株峰。
5.解除尿潴留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导尿。
6.肾结核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
(助理不要求)7.膀胱炎治疗首选3日疗法。
8.肾肿瘤最常见的症状--间歇无痛肉眼血尿。
9.膀胱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尿路上皮癌。
10.肾结核肾切除术前抗结核治疗最少几周--2周。
11.诊断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关键指标是补体下降。
12.慢性肾衰5期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高钾。
13.前列腺癌的确诊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
14.慢性肾炎降血压首选的治疗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5.输尿管结石多见于--输尿管下1/3。
16.引起急性肾炎的主要菌种--β溶血性链球菌。
17.急性肾炎血清C3恢复正常的时间--8周。
18.老年人最常见的继发性肾病是糖尿病肾病。
19.青年男性最多见的继发性肾病是过敏性紫癜肾炎。
20.骨盆骨折最常见损伤部位为尿道膜部。
21.会阴部骑跨伤最常见损伤部位为尿道球部。
22.微小球变型肾病多表现为白蛋白尿。
23.尿酸性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尿酸代谢障碍。
24.慢性前列腺炎最先出现的征象--“滴白”。
25.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血尿。
26.判断多尿是否为尿崩症的试验--禁水(禁饮)试验。
泌尿系统初中的知识点总结

泌尿系统初中的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肾脏。
肾脏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盂组成,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排泄废物、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分泌激素等。
2. 输尿管的结构和功能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它把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胱中。
3. 膀胱的结构和功能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囊状器官,它可以灵活地改变容积来储存尿液。
4. 尿道的结构和功能尿道连接膀胱和体外,它是尿液排出体外的通道。
第二部分:泌尿系统的疾病和保健知识1. 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尿路感染、肾结石、肾功能异常等。
这些疾病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 泌尿系统的保健知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饮水、定期排尿、避免憋尿等对泌尿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均衡,减少药物滥用,加强锻炼等,这些都有助于维护泌尿系统的健康。
第三部分:泌尿系统的重要概念和术语1. 尿液的形成和成分尿液是肾脏排出的废物和多余的物质的混合物,它的成分包括水、尿素、尿酸、盐等。
2. 尿液的排出过程尿液从肾脏经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然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3. 肾脏的调节功能肾脏可以根据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情况,调节尿液的浓度和数量,维持体内的稳态。
4. 尿路感染的危害和预防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包括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等。
第四部分:泌尿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方法1.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检查泌尿系统健康的常见方法,它可以通过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等来了解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可以通过超声波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情况。
3. 肾脏透析对于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肾脏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机器的帮助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
4. 泌尿系统手术对于一些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或疾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可以通过手术来修复或切除病变器官。
泌尿系统疾病考点总结

第六章泌尿系统疾病知识点一:尿路感染【概述】(一)定义、发病率、分类尿路感染,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内大量生长繁殖所致的尿路炎症反应。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尿路感染中最多见的是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急性尿路感染的80%~90%。
2.感染途径最多为上行感染,即细菌由尿道口上行至膀胱、输尿管、肾盂,少数经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
3.易感因素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导尿、膀胱镜检查、妊娠、性生活损伤和机体免疫力低下等。
糖尿病、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重症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等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妊娠或月经期妇女等是易感人群。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可无、可轻、可重,分述如下:1.急性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即尿路刺激征,常有白细胞尿,约30%有血尿,偶有肉眼血尿。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
2.急性肾盂肾炎可有或无尿路刺激征,可有或无腰痛、肋脊角压痛、叩击痛,可有或无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白细胞升高等,血培养可能阳性。
3.慢性肾盂肾炎单纯性尿路感染,即使反复发作,也极少能发生慢性肾盂肾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在尿路有功能性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器质性梗阻(结石、畸形)时,可能会发生慢性肾盂肾炎。
4.无症状细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可以不予以治疗。
(二)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5个/ml,如能排除假阳性,则为真性菌尿。
(三)诊断真性菌尿患者伴有发热>38℃,有明显肋脊角疼痛和叩击痛,血白细胞增加,可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处理要点】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消灭菌尿、控制症状、驱除诱因、防止复发、保护肾功能。
治疗应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化验结果出来之前可根据经验选药,一般选用肾毒性小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
转诊1.男性泌尿系感染或反复发作患者,应转上级医院行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泌尿系X线或B超检查,了解致病菌及有无前列腺疾病、结石、梗阻、反流、畸形等易感因素,并做相应治疗。
八年级生物泌尿系统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泌尿系统知识点一、引言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基本规律,人体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而泌尿系统是人体内环境维持和代谢排泄的主要器官。
八年级学习生物,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自我保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是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的主要器官,形状像四棱锥体,左肾靠近脾脏,右肾则靠近肝脏。
输尿管是连接肾和膀胱的管道,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则是排泄尿液的通道。
三、泌尿系统的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尿液,清除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离子和水分,以维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
而肾则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器官,它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废物,维持电解质的平衡,调节酸碱度,合成激素和维生素等。
四、泌尿系统的作用泌尿系统可以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清除废物和毒素,帮助维持体内的内环境。
当人体膀胱内产生尿液时,压力感受器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告诉我们需要排尿。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会自主控制排尿时间,以避免尿液随意溢出。
五、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有肾功能不全、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等。
其中,尿路感染较为常见,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尿路感染的症状一般包括尿频、尿痛、尿急等,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肾脏感染等危险情况。
六、如何保护泌尿系统健康除了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来保护泌尿系统健康。
首先,大量饮水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量,有助于清洁膀胱。
其次,避免长时间憋尿和过度劳累,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糖分,以保证泌尿系统畅通无阻。
七、结语生物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增强自身健康和生活品质。
了解泌尿系统的本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提高自身健康饮食意识和保健意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健康。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

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1.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1.1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2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排泄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产生尿液。
1.3 输尿管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
1.4 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它的排空是由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的协调收缩控制的。
1.5 尿道是连接膀胱和外部的管道,用于将尿液排泄出体外。
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1 肾脏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皮质和肾髓质。
2.2 肾小球起着过滤血液的作用,将滤出的废物和过剩的物质转化为尿液。
2.3 肾小管对尿液进行再吸收和分泌,调节体液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和稳定性。
3. 形成和排泄尿液3.1 肾小球的滤过和再吸收3.2 肾小管对尿液的进一步处理和调节3.3 尿液的排泄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储存,并最终由尿道排出体外。
4. 泌尿系统的生理调节4.1 肾脏对水盐平衡的调节。
尿液的含水量和浓度通过肾小管的再吸收和分泌来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4.2 肾脏对血压的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体液的容量和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4.3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肾脏能够调节体液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第二部分:泌尿系统的疾病和常见问题1. 肾脏疾病1.1 慢性肾病。
指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体内废物和水电解质无法正常排泄。
1.2 肾结石。
由于尿液中某些物质结晶沉淀而形成,引起尿路梗阻和疼痛。
1.3 肾炎。
又称为肾小球肾炎或肾小管间质肾炎,是一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炎症性疾病。
2. 尿路感染2.1 膀胱炎。
由细菌侵入膀胱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和尿痛。
2.2 肾盂肾炎。
是一种泌尿系统感染,常伴有发热、腰痛和全身不适。
3. 泌尿系统肿瘤3.1 膀胱癌。
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吸烟、化学品接触等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3.2 肾脏肿瘤。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肾脏肿瘤,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血尿等症状。
泌尿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泌尿相关的知识点总结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1. 肾脏的结构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位于腹腔内,左右对称分布。
每个肾脏由肾实质和肾盂组成,肾实质包括皮质和髓质,肾盂连接着输尿管。
2. 肾脏的功能肾脏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滤波、排泄、调节体液平衡、维持电解质平衡、调节酸碱平衡和合成激素等。
其中,肾脏的滤波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它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将废物和水分排出,形成初级尿液。
二、输尿管的结构和功能1. 输尿管的结构输尿管是一个管道,连接着肾盂和膀胱。
人体有两根输尿管,分布在两个肾脏的后面。
输尿管的结构由黏膜层、肌肉层和纤维层组成。
2. 输尿管的功能输尿管的主要功能是将从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胱中。
它通过蠕动运动和压力差来推动尿液的流动,保证尿液能够顺利地从肾脏排出。
三、膀胱的结构和功能1. 膀胱的结构膀胱是一个囊状器官,位于盆腔内,上部与腹腔相连。
它由平滑肌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容量和弹性。
2. 膀胱的功能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液,当膀胱内充满尿液时,会产生排尿的冲动,通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四、尿道的结构和功能1. 尿道的结构尿道是排尿的通道,分为男性尿道和女性尿道。
男性尿道更长,从膀胱穿过前列腺和膀胱肌肉,最终排出体外;女性尿道较短,直接连接膀胱和外生殖器。
2. 尿道的功能尿道的主要功能是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出体外。
在男性,尿道还兼有排精液的功能。
五、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1. 肾炎肾炎是指肾脏的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症状包括腰痛、血尿、蛋白尿等。
2. 肾结石肾结石是指在肾脏内形成的固体结晶体,症状包括剧烈的腰部疼痛、血尿、恶心呕吐等。
3. 膀胱炎膀胱炎是指膀胱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等。
4. 尿道感染尿道感染是尿道内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尿道口灼热痛、排尿困难等。
5.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的炎症性疾病,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七尿液检查血尿:镜检红细胞。
肾小球源性血尿变形红细胞(内科),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正常形态红细胞(外科)。
蛋白尿:正常150mg/d。
选择性蛋白尿:白蛋白滤过增加,中小。
非选择性蛋白尿:大中小。
1.肾小球性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3.溢出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本- 周氏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尿)4.分泌性蛋白尿:分泌IgA。
5.组织性蛋白尿。
管型尿:1.红细胞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
2.白细胞管型:肾盂肾炎、肾结核或间质性肾炎有重要意义,是区分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之一。
3. 颗粒管型: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损伤。
4. 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中的微小病变病。
5. 上皮细胞管型: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球肾炎的活动期等。
6. 蜡状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或淀粉样变性。
第二十八单元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沉积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是导致肾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急性肾小球肾炎:B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血尿、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甚至少尿及一过性氮质血症、伴血清补体G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病情于2 月左右逐渐恢复。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新月体数目〉50%每个肾小球的新月体面积〉50% 1. 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1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2)H型:免疫复合物型(3)皿型:非免疫复合物型。
血液中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4)W型:既有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同时又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5)V型:三无。
尽早及时“强化治疗”,
可采用强化血浆置换疗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不以消除血尿或轻微蛋白尿为目标。
尿蛋白》1g/d , 125/75mmHg以下;尿蛋白v 1g/d , 130/80mmHg 以下。
ACEI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展。
ACEI: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进一步是肾血管狭窄。
肾病综
合征:1.大量蛋白尿〉3.5g/d ; 2.低白蛋白血症v 30g/L ; 3.水肿;4. 高
血脂(三高一低)。
先感染后血栓,血栓及栓塞并发症ALB v 20g/L 。
继发
性肾病综合征:1. 紫癜性肾炎:紫癜性IgA 肾病。
2. 狼疮性肾炎:血
IgG增高、补体C降低,并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
3.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4. 肾淀粉样变性5.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6.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
治疗:激素足量起步,缓慢减药,维持要久。
IgA 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最常见病因。
上呼吸道感染后(24〜48小时内)突发性血尿持续数小时至数日。
隐匿性肾炎:仅仅是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其他的都没有。
第二十九单元泌尿系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肾区叩痛及全身感染症状。
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3. 区别上下尿路感染:全身症状和腰痛、肾区叩痛,白细胞管型或抗体包裹细菌阳性支持上尿路感染。
球菌繁殖慢>103可诊断。
杆菌>105/ml 为阳性。
慢性肾盂肾炎:静脉肾盂造影明确,肾盂、肾盏变形或双肾大小不一。
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急性膀胱炎:尿路刺激征重,全身症状
轻。
无症状细菌尿:尿细菌培养阳性,但无尿路刺激征。
第三十单元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衰竭:氮质血症伴少尿。
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造成肾小管上皮坏死。
1.起始期2.维持期(少尿期)3.恢复期(多尿期)治疗:2.纠正高钾血症:当血钾〉6.5mmol/L : (1)10%葡萄糖酸钙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11.2%乳酸钠或5淋酸氢钠100〜200ml静点;(3)50%葡萄糖50ml+胰岛素10u缓慢静脉注射;(4)口服阳离子交换树脂15〜30g, 3次/d ; (5)上述措施效果不佳时,应及时给予透析治疗。
饮食(低蛋磷钾6.0g )。
慢性肾衰竭:(一)消化系统最早(二)血液系统由于促红细
胞生成素减少及红细胞寿命缩短而贫血。
(三)心血管系统是尿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神经肌肉系统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缺失,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五)呼吸系统酸中毒。
(六)皮肤萎黄。
尿素霜。
(七)肾性骨营养不良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 (八)内分泌失调及代谢失调:低代谢。
(九)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常见死因之一),低钙盐。
(十)易并发感染。
透析指征一般血肌酐》707卩mol/L,且患者开始出现尿毒症症状时,应考虑透析治疗。
临床应根据设备条件、个体差异、病情程度等综合决定透析的时间和方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急诊透析的指征为:(1)心衰迹象。
(2)血钾》6.5mmol/L。
(3)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CGCPC 13mmol/L)。
(4)有明显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