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装置平立面布置图

合集下载

18号无砟道岔

18号无砟道岔

18号无砟道岔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LXTJ3标段18号无砟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兰新第二双线项目部二○一三年四月二日18号无砟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兰新二线客运专线盐泉北车站18号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岔施工。

二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本段无碴轨道地段为CRTS I型双块式无碴轨道结构,道岔为枕式无砟道岔,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方法铺设。

根据道岔铺设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图纸及批复文件、相关验收标准、规程、办法、沉降评估意见、18号道岔使用说明书等编制18号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

三验收标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J1150-2011)《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J962-200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首件工程评估实施细则》-(工管技 [2011]35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四作业准备1内业准备施工前应对设计图纸组织进行会审,对于图纸与现场实际不符等问题必须进行变更通知申请,会审所出现的问题须经设计院进行回复解决后方可用于施工。

收集相关标准、规范完毕并安排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学习。

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允许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

2外业准备2.1已经进场负责人、技术人员、施工人员65人,人员配备满足施工要求。

2.2道岔铺设、精调的特殊专用设备和预制件,包括吊装道岔、岔枕的专用吊具,吊车,浇筑混凝土所用的模板、振捣棒以及专用设备等准备完毕。

无交分线岔检查(接触网技能培训课件)

无交分线岔检查(接触网技能培训课件)

无交分线岔检查
5.1.6 遇到交叉吊弦时,应按标准测量图表记录交叉吊弦相对于本线及另 一线的拉出值,并记录。判断并记录交叉吊弦安装顺序,正确的安装顺序 是,受电弓从侧线进入正线时(即从A柱往B柱方向),先接触到的第一 根交叉吊弦应为侧线承力索悬吊正线接触线,这根交叉吊弦定义为第一交 叉吊弦,另一根为第二交叉吊弦,下同。
23
安全优质 兴路强国
6 第六部分
重点注意事项
24
安全优质 兴路强国
无交分线岔检查
6 重点控制事项 6.1 严格控制始触区内,一般情况下不得安装有任何线夹,有线夹时尽量移 出。 6.2 正侧相交线岔时,必须保证侧线拉出值和抬高标准,以确保正线动车组 高速通过时不会与侧线接触。 6.3 严格控制600和1050mm处始触点位置正侧线导高,此处侧线抬高应 按A\B两柱标准导高顺坡控制。 6.4 严格执行出入栅栏制度; 6.5 严格执行工具、材料编号登记制度; 6.6 防止梯车倾倒或滑移; 6.7 对发现缺陷的设备进行拍照并在更换后再次拍照确认,设备照片进行存 档。 6.8 夜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夜间作业劳动安全规定; 6.9 作业完毕必须做到工完料清。
16
安全优质 兴路强国
无交分线岔检查
5.1.9 测量B柱:B柱为线岔开口方向两线路中心线间距150mm左右立杆 定位的支柱即为B柱,测量B柱定位点导高、拉出值并记录。测量B柱的测量 某一支定位点时,可能会因道岔开向原因造成测量仪轨尺摆不下去,解决方 法有两种: 方法一:是在可以正常摆下的股道打另一支接触线,然后测量两线路中心间 距,测量出来的拉出值加或者减两线路中心距离,就可以得出拉出值; 方法二:将激光测量仪基本边摆在不可动轨上,可动一边平摆在另一侧可动 轨上,记录人用手推动激光测量仪可动边下的圆形可动块,推至轨距显示为 1435左右,此时测量拉出值,便可得出本线拉出值。测量导高时,只要轨 尺放平,不受轨距影响。 5.1.10 测量C柱:C柱为B柱继续往闭口方向的下一根定位支柱,正侧两线 已并轨。按正常测量方法即可测量C柱导高、拉出值。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18号无交叉线岔调整技术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18号无交叉线岔调整技术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18号无交叉线岔调整技术刘勇杰;孔分生【摘要】根据哈大铁路客运专线18号无交叉线岔接触网设计图纸,对18号无交叉线岔接触网“三区”的确定方法,侧线接触线高度相对正线接触线高度变化的规律,受电弓通过线岔的工作原理以及整个线岔调整的施工步序做了详细的说明.%This paper, with reference to the design drawings of 18# non-crossing crossover catenary,rnoffers detailed explanations of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third zone" of 18# non-crossing turnout catenary,rnthe change pattern of catenary height of the side line corresponding to trunk line catenary, the workingrnmechanism of the pantograph passing through the crossover, and the procedures to adjust the entirerncrossover.【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2页(P132-133)【关键词】哈大客运专线;18号无交叉线岔;调整;施工步序【作者】刘勇杰;孔分生【作者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郑州450052;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8;U225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逐步向高速发展,对接触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线岔作为接触网关键部位之一,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采用传统的交叉线岔安装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高速条件下弓网关系的要求,而是更多地采用无交叉线岔。

60轨18号道岔(客专(07)004)外锁闭装置及安装装置演示幻灯片

60轨18号道岔(客专(07)004)外锁闭装置及安装装置演示幻灯片

12
13
14
15
安装装置的构成
1- 基础托架 2- 动作连接杆组件 3- 短表示杆组件 4- 长表示杆组件
转辙机安装总图
1- 基础托架
19
2- 动作连接杆组件
21
3- 短表示杆组件
4- 长表示杆组件
心轨安装装置的构成: 主要有:1-表示杆、2-动作连接杆、3-基础托架
客专60kg/m钢轨18号道岔 外锁闭装置及安装装置
概述
客专道岔外锁闭及安装装置是为了满足高速铁路的需要,适应铁路 运输发展和电务维修体制改革,根据铁道部的总体部署而研制的。
在国内既有成熟的转换设备的基础上,以多机多点牵引、每牵引 点都设分动外锁闭及两牵引点间设密贴检查器。目前用于客专道岔 主要为 60kg/m钢轨18号道岔和60kg/m钢轨42号道岔, 60kg/m 钢轨18号道岔共设置5个牵引点,由5台转辙机牵引, 60kg/m钢轨 42号道岔,共设置9个牵引点,由9台转辙机牵引,尖轨及可动心轨 均采用钩型外锁闭装置。可用于整体道床和碎石道床。
安装及要求
1.转换设备需根据道岔的不同类型而配套使用。 2.安装电务设备前,工务的道床水平、牵引点处岔枕
间距、轨距及尖轨、心轨密贴等都应符合工务道岔的 相关的技术要求。基本轨上锁闭框两安装孔中心距水 泥枕的尺寸偏差为±3mm。 3. 转换设备可根据现场需要安装在道岔直线一侧或侧 线一侧。 4.道岔上道前,外锁闭装置必须进行试装。 5.转换设备必须在解锁状态下上道。 6.安装完成各处螺栓紧固预紧力符合标准要求。 7.对于无砟道床,按照标准进行试装,满足要求后再 浇筑。
33
34
1.安装基础托板,转辙机垫板、橡胶垫、调整片。但不紧固各部螺栓。 2.将转辙机就位,转辙机外壳边缘与道岔直线基本轨平行,其偏移量不大于 5mm后,紧固托板各部位螺栓 。 3.将动作连接杆调整到规定尺寸后,将转辙机动作杆和外锁锁闭杆闭杆上,使锁钩的尾部分别在锁闭杆两凸台外侧。将锁 闭杆钩置于心轨下,使锁钩缺口对准心轨。 2.将锁闭杆钩抬起,从两侧安装锁闭框,将锁闭框用螺栓固定在翼轨上,锁闭 框应与翼轨的轨头和轨底的侧面贴靠,同时保证锁闭框与锁闭杆的接触面水平, 注意锁闭框、挡板上均有标记,应按标记安装在不同牵引点的直股侧或曲股侧。 3.安装两侧锁闭铁。注意锁闭铁有标记,应按标记安装在不同牵引点的直股侧 或曲股侧。

18#可动心提速道岔

18#可动心提速道岔
(六)、翼轨跟端用间隔铁分别与长心轨和岔跟轨胶接,胶接层厚度 不大于 1mm。技术要求参照 TB/G2975《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
(七)、心轨采用 60D40钢轨组合的结构,短心轨后端仍为斜接头, 具有制造简单、实现容易的特点。采用 60D40钢轨拼接,可有效降低 心轨的转换阻力。心轨前端不再轧制转换凸缘,在牵引点处将轨底刨 切成 32mm,为方便电务钩锁设置,轨底也刨切 10mm。
-4-
40Omm的过渡段将翼轨扭成平坡。 (5)尖轨用 60kg/m钢轨制造,设 1:40轨底坡。短心轨跟部与叉跟 尖轨非工作边相互贴合,在心轨转换过程中,短心轨跟部可前后滑 动,滑动量约为 6mm。 (十五)、外锁闭装置
外锁闭就是道岔通过本身的锁闭装置直接把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 锁闭铁密贴夹紧锁闭(内锁闭是指通过杆件将密贴尖轨锁闭在转辙机 内)。 (十六)、提速道岔各部分的水平
-3-
轨 用 间 隔 铁 联 结 螺 栓 扭 矩 为 1000N.m, 垫 板 用 M30螺 栓 扭 矩 为 300~350N.m。 (九)、道岔钢轨设置 1﹕40的轨底坡或轨顶坡。
(十)、扣件采用Ⅱ型弹条扣件,一般部位轨距块及缓冲调距块的号 码。轨距块 9、10、11、12;缓冲调距块的号码有 6~9、5~10、4~11、 7~8等。轨距调整采用轨距块和缓冲调距块联合进行,即可单独调距, 也可联合调整。 (十一)、绝缘接头两侧采用绝缘轨距块。 (十二)、转辙器和可动心轨辙叉的滑床台板表面应设置减磨涂层。 (十三)、钢轨轨下设置 5mm厚橡胶垫板,铁垫板下设置 20mm厚橡胶 垫板。橡胶垫板下可以采用调高垫板进行调高,最大调高量 30mm。
提速道岔的尖轨和心轨采用 AT轨制造,除尖轨和心轨轨顶刨切部分 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地点与轨距的检查地点相 同。 三、提速道岔应保持的良好状态

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非标准定位研究

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非标准定位研究

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非标准定位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非标准定位方式,并给出了用于指导18#道岔接触网定位设计与施工的方法。

标签:无交分线岔定位;正线;18#道岔;非标准定位1 引言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布置多采用在理论岔心前15m与理论岔心后25m分别设置定位点的无交叉线岔定位方式。

对于大型车站,咽喉区道岔接触网布置受站场等条件限制,部分道岔布置难以实现“15+25m”的标准定位方式。

因此,需要对18#道岔接触网非标准定位进一步研究以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2 道岔定位方式目前,接触网道岔定位主要分为交叉线岔定位、无交分线岔定位以及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三种方式。

交叉线岔定位在速度低于160km/h线路上采用。

对于速度200km/h及300km/h等级线路上采用无交分线岔定位,对于侧线通过速度120km/h及以上的道岔采用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方式。

3 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布置客运专线正线18#道岔接触网一般采用无交分线岔定位方式。

如图1。

无交分线岔定位方式布置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道岔及锚段关节处受电弓始触区范围应为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及抬升150mm(300km/h及以上为200mm)构成的空间区域。

在始触区范围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其他线夹或设备零件。

(2)不考虑接触线水平晃动对弓网始触区范围的影响。

(3)正线受电弓高速通过时,动态范围内始终不与侧线接触网发生关系。

(4)受电弓通过道岔区域过程,应保证受电弓连续取流,防止产生电弧。

(5)非工作支接触导线接触受电弓弓角进入受电弓工作区瞬间,应保证非工作接触导线高度高于工作支接触导线。

(6)拉出值选用应满足风力作用下接触线在正线和侧线上的位置处于允许的限界之内。

如图2。

以道岔理论岔心岔前15m、岔后25m设定位柱为例,为保证正线受电弓高速通过时,动态范围内始终不与侧线接触网发生关系,侧线接触线对正线线路中心拉出值应大于1050mm。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 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 施工难题
五. 现状调查
2006年11月,小组对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一:
(1)国内现状:
国内99%采用交叉道岔布置形式,目前仅在广深铁路有过12 号道岔处采用无交叉线岔的布置试验,无250km/h线路上18号 可动心道岔处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施工先例。
(2)与广深线的技术区别:
• 该提速改造区段共计3个车站,正线道岔共26组,全部 采用无交叉线岔布置方式。高质量的完成这26组无交 叉线岔布置的安装调整施工,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难题。
四. 选题理由
工期要求
技术现状
选择课题
2007.1.10送电开
通,总工期40天
完成250km/h下18号道岔 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调 整施工工艺在国内是首 次,无先例
热烈祝 贺 QC成果发布会 胜利召开!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 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一. 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活动时间:2006年11月10日~2007年01月20日
序号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1

33
工程师
成立日期:2006年11月01日
F
侧线线路中心线
12
正线线路中心线
侧线线路中心线
12 A
A1拉出值-300mm,A2拉出值-500mm。
12 B 中交位置
正线线路中心线
12 C
在C1点,对正线拉出值-100mm。
三. 工程概况
• 某线段提速250km/h电气化改造工程是我国实现铁 路和谐发展的战略工程,也是我国实现第六次大提 速的关键工程,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既有电气化铁 路改造商业运行250km/h的记录。

接触网18号道岔原理及调整

接触网18号道岔原理及调整

接触网18号道岔原理及调整技术摘要:目前在我国高速电气化铁道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8号交叉线岔和18号无交叉线岔。

在此通过对这两种线岔的原理及调整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字:接触网、18号线岔、交叉、无交叉1 18号无交叉道岔原理图1-118号无交叉道岔平面布置图对照平面布置图分析如下:1.1 无线夹区的确定。

对于200km/h的正线,接触线的变化坡度为0。

侧线由于速度较低,其坡度的变化应考虑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转换运行时,任何方向都应满足始触区范围内无线夹。

线路中心与相邻接触线投影的距离约为600~1050mm范围(因受电弓有效长度而异)为始触区的水平面,在此区域内接触线不得安装任何线夹,包括定位线夹、吊弦线夹、电连接线夹等。

1.2 无交叉线岔“三区”的确定。

无交叉线岔有两个始触区和一个等高区。

平面布置时,应使侧线接触线和正线线路中心的距离大于两接触线间的距离。

道岔处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取决于道岔类型、受电弓工作宽度、受电弓的动态运行轨迹(最大摆动量和最大抬升量)。

以汉宜线的18号可动心轨高速单开道岔,德国dsa350sek受电弓为例,受电弓最外端尺寸的半宽为625mm,摆动量为200mm(考虑200km/h速度),升高后的加宽为120mm。

所以受电弓在线路最外端可触及到的尺寸限界为:625+200+120=945(mm)。

汉宜线18号道岔无交叉线岔采用3根道岔柱定位,a柱在线间距1400 mm的位置进行定位,正线拉出值为﹣100 mm,侧线拉出值为+250,侧线导高比正线低20mm,所以受电弓在正线最外端的尺寸限界925 mm<1400—250=1150 mm,不会碰触侧线接触线,所以机车可以像区间一样高速通过18#道岔;b柱在线间距300 mm位置进行定位,正线拉出值+100 mm,侧线拉出值—150 mm,侧线抬高50 mm;c柱可理解为侧线下锚转换柱,正线拉出值—200 mm,侧线拉出值—400 mm,侧线抬高300 mm下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