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教育

合集下载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听觉障碍是一种影响儿童听力的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认知和社会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儿童需要特殊的心理和教育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成为成功的个体。

心理问题听觉障碍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难以与他人交流,有时也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因此,儿童需要得到额外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心态。

以下是一些听觉障碍儿童可能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1. 低自尊听觉障碍儿童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低,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像其他儿童一样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2. 社交障碍缺少交流经验可能导致儿童难以适应社交环境。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甚至可能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儿童交朋友。

3. 沮丧和情绪问题由于听觉障碍儿童更容易受到排挤和歧视,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情绪问题。

教育支持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听觉障碍。

以下是一些教育策略和支持方法:1. 辅助通讯技术(AAC)辅助通讯技术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表达语言。

这些技术包括手势、肢体语言、图片字和电脑软件等。

2. 提供支持和鼓励儿童需要得到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克服听觉障碍带来的挑战。

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可以为听觉障碍儿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鼓励。

3. 教育演示教育演示是一种让儿童参与学习的方法。

这可以帮助听觉障碍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4. 个体化的教育计划个体化的教育计划可以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调整,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听觉障碍儿童需要额外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心理和教育问题。

辅助通讯技术、教育演示以及个体化的教育计划都是有效的支持方式。

通过提供这些支持,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儿童成为自信、成功和积极的个体。

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各种教育内容和方法被提出并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期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一、教育内容1. 语言和沟通技能:听觉障碍儿童在语言和沟通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教育内容中应包括有关语言和沟通技能的内容。

这包括手语、口语、听觉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语言进行沟通。

2. 学科知识: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需要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数学、科学、语文等。

教育内容中应包括相应的学科知识,并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如视觉辅助教学、手势教学等,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3. 社交技能: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上的障碍,常常在社交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育内容中应包括有关社交技能的内容,如人际交往、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训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教育方法1. 多感官教学法:针对听觉障碍儿童的特点,教育方法中应采用多感官教学法。

这种方法通过刺激他们的视觉、触觉等其他感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图片、实物模型等视觉辅助材料,同时结合手势和触觉,使他们能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信息。

2. 个性化教学:由于听觉障碍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教育方法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听觉障碍儿童,可以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方式,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同样适用。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听觉障碍儿童能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语言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获得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4. 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听觉障碍儿童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绘画、手工制作、音乐等创造性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和审美能力。

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案例(3篇)

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听力障碍学生约占在校学生的2%,这一群体由于听力障碍,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帮助听力障碍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我国教育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教育政策,旨在提高听力障碍学生的教育质量。

本案例以一位听力障碍学生为例,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情况小明,男,12岁,听力障碍学生,就读于某特殊教育学校。

由于出生时患有先天性耳聋,小明一直佩戴助听器。

他的听力状况为中度听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二)教育现状小明所在班级共有10名学生,其中听力障碍学生3名。

学校针对听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开设了听障教育课程,采用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语言、认知、生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育策略(一)关注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针对小明听力障碍的特点,教师为其制定了个别化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教师会根据小明的听力状况,适当降低语速,使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便小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此外,教师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小明直观地理解知识。

(二)强化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小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采取以下措施:1. 语音语调训练:教师通过示范、纠正等方式,帮助小明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2. 词汇积累:教师引导小明在生活中多听、多说,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语法教学: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语法知识,帮助小明掌握语法规则。

(三)注重生活技能培养,提高自理能力1. 生活自理:教师教授小明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2. 社交能力: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小明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1. 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合唱、舞蹈、书法等文艺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听障儿童德育工作案例

听障儿童德育工作案例

听障儿童德育工作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听障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如何让他
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进行德育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
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听障儿童德育工作的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一、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于听障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家长应该
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同时,家长还
应该注重孩子的语言训练,多与孩子交流,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想
法和感受。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学校的教育更是至
关重要。

学校应该注重听障儿童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
环境和教学资源。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德育工作,培养听障儿童的
品德和道德观念。

三、社会教育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听障儿童来说,社会的教育更是必
不可少的。

社会应该注重听障儿童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
务和支持。

同时,社会还应该注重德育工作,培养听障儿童的社会责
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个人教育
个人是孩子成长的主体,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个人的教育更是至关重
要的。

听障儿童应该注重自身的发展,努力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听障儿童还应该注重德育工作,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总之,听障儿童的德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听障儿童在成长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有用的人才。

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因为听觉障碍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语言、社交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和如何去教育他们。

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需要特别注意,因为他们无法准确地听到语音和声音。

这可能会对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技能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方面的问题:1. 语言发展:听觉障碍儿童往往无法准确听到语音和声音,这对他们的语言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学习语言,并且可能需要使用手语或其他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们。

2. 社交技能:由于听觉障碍,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与他人隔离。

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发展健康的社交技能和建立亲密的关系。

他们需要更多的机会来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3. 认知能力:听觉障碍儿童可能会有更少的机会接触语言和声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他们需要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以帮助他们发展认知能力。

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对于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听觉障碍儿童教育方面的建议:1. 提供辅助工具:听觉障碍儿童需要使用手语或其他辅助工具来学习语言。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2. 创造友好的环境: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创造一个友好的环境,使听觉障碍儿童感到受到欢迎和接受。

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3.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听觉障碍儿童需要个性化的教育,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这包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以支持他们的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总之,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和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议题。

要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资源,创造友好的环境,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这样,我们才能帮助他们成为自信、积极和成功的个体。

听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

听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

听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以下是 8 条关于听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1. 咱得先了解听障儿童的独特需求啊!就像给小树苗施肥浇水一样,得对症才行。

比如说,给孩子配上合适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这多重要呀!有了良好的听力辅助,孩子才能更好地接收信息呀。

2. 怎么教听障儿童说话可是门大学问呢!我们得像教小宝宝学走路那样耐心,反复地引导。

可以通过有趣的图片、生动的手势,让他们明白词语的意思。

比如指着苹果说“苹果”,难道他们还能不明白吗?3. 别忘了给听障儿童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呀!这就好比把他们放进一个满是知识宝藏的宝库。

多和他们交流,不停说话,读故事书,唱儿歌。

难道这样他们还学不会语言吗?4. 个性化的学习进度安排太关键啦!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概而论呀。

每个听障儿童都有自己的节奏,就像跑步比赛,有人快有人慢。

咱得根据他们的情况调整,不是吗?比如小明学一个东西慢,那就多给他点时间嘛。

5. 游戏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呢!把学习藏在游戏里,多有意思呀。

像玩拼图认识形状,玩角色扮演理解生活场景。

这不就像给孩子一个美味的糖果,他们能不喜欢吗?6. 培养听障儿童的自信心也超级重要啊!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很棒。

多多鼓励他们,哪怕取得一点点进步都要大大表扬。

就像给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勇敢的种子,会开出绚烂的花朵呀。

7. 家长的参与那可是必不可少呀!这可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儿。

家长要在家也积极和孩子互动,一起学习。

想想看,如果家长都不重视,孩子能学好吗?8. 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也是必须的呀!就像给孩子量身高看看长了多少。

看看哪个方法效果好,哪个需要改进。

这才能让教育计划一直有效呀,不是吗?我觉得只有充分考虑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全方位地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听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

听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

听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方案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听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

咱们先得好好了解每个听障宝贝的情况。

看看他们听力损失的程度呀,性格特点啥的。

比如说,有的小朋友特别活泼好动,那咱们教育的时候就得想办法让活动更有趣;有的小朋友比较内向,那咱们就得更耐心、更温柔地引导。

教育的环境也很重要哟!要安静、舒适,没有太多干扰。

教室里的布置要色彩鲜艳,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教学方法也得有讲究。

多利用图片、手势,让小朋友能更直观地理解。

还可以通过游戏来学习,这样他们会更开心,也学得更快。

和家长的合作那更是不能少。

要经常和家长交流,告诉他们孩子的进步,也一起想想怎么在家也能帮助孩子。

对啦,别忘了给小朋友们多多鼓励。

一个小小的奖励,一句表扬的话,都能让他们更有信心,更愿意努力。

咱们一起加油,让听障宝贝们也能快乐成长,学到好多好多的本领!方案二亲人们,咱们来说说听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哈。

每一个听障宝宝都是小天使,只是他们暂时遇到了一点点小困难。

咱们得像超级英雄一样去帮助他们。

要知道宝宝们喜欢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

要是喜欢画画,就用画画来教他们知识;要是喜欢唱歌,那就编一些简单的歌曲教他们。

老师要有超级耐心,一个动作、一个发音,可能要教好多好多遍。

但别着急,宝宝们在努力,咱们也要坚持。

康复训练也不能少,每天都要安排专门的时间,练习听力和说话。

还要给宝宝们创造和正常孩子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

定期评估宝宝们的进步也很重要,看看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咱们用满满的爱,一定能让这些小天使们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听障儿童教研教学活动(3篇)

听障儿童教研教学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听障儿童由于听力障碍,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语言理解、沟通表达、社交互动等方面。

为了提高听障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我校特开展听障儿童教研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教学策略,为听障儿童提供更加适合其特点的教育教学服务。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听障儿童教育特点的认识,了解听障儿童的学习需求。

2. 探索适合听障儿童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促进听障儿童在语言、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2022年5月15日四、活动内容(一)前期准备1. 成立听障儿童教研组,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组长。

2. 收集整理听障儿童教育相关资料,为教研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3. 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二)活动实施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听障儿童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特殊教育政策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听障儿童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亮点,探讨改进措施。

3. 教学研讨围绕听障儿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 教学实践组织教师进行听障儿童教学实践,通过模拟教学、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5. 课题研究开展听障儿童教育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6. 教学成果展示举办听障儿童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分享经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三)活动总结1. 教师总结:每位教师总结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领导总结:学校领导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 教研组总结:教研组长对教研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今后教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五、活动评价1. 教师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第一章
绪论
听觉的重要性
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听、看、触摸和嗅等实现的。其中听和看是最主要的
方式。
先天的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出生前,我们虽然看不见却能听见,即使是在深度昏迷中,
人们常常能听见周围发生的事情。听觉又会影响语言的习得,
内容提要:
听力障碍的概念
听力障碍的发生率
6
个月
9
个月
独自一人时会发出声音,用声音玩乐
转向生声源处,当自己名字被叫到,而叫
他的人又不在场时仍然转向声源处
当有人直接对其说话时,他能使用声音与
之交流
模仿说话
对高兴或愤怒的声音做出不同的反应
试图模仿他人的声音
呀呀学语开始发展变化
12
个月
在转头时确定声音的来源位置(不论声音
来自于旁边、上方还是下方)
(一)
听力损失程度:聋和重听

1-1
各种听力残疾的标准
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
学语前耳聋和学语后耳聋(
4
岁)
四、听力障碍的原因和诊断
(一)听力障碍发生的原因
先天原因:指在出生前造成儿童听力障碍的原因

1
)遗传因素: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传导性耳聋是由基因导致的。染色体隐性遗传占
80%
(特殊
教育导论:
P306

。如果家族中有聋人,那么其子女为聋人的概率要高。

2
)胎儿在胚胎发育时期听觉器官没有发育或发育不全(早产儿听力损失出现率要高)

3
)母亲在妊娠期间患风疹或其他传染病:遗传性巨细胞病毒麻疹和巨细胞病毒

4
)母亲在妊娠期间使用某些能致聋的药物等
后天原因:指儿童出生后造成听力障碍的各种原因。

1
)外伤和中耳炎:分泌物堆积或造成鼓膜破裂,从而引起传导性耳聋
2001
)报告:每
1000
人中有
95
人有慢性听力损失,美国大概有
2000
万人在听觉交流的加工和接受上存在困难。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2006
)报告: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
8296
万人,听力残疾有
2004
万人,占
24.16%
。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的发生率。
三、听力障碍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和不同的标准,听力障碍有不同的分类

2
)急性传染病病毒和细菌感染:腮腺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
脑膜炎

脑膜炎是引起后天耳聋的首要原因,
滤过性病毒或细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会破坏内耳灵
敏的声学组织。儿童有脑膜炎引起的耳聋大多数是重度听力损失,同时还会出现平衡能力损坏
或是其他残疾问题。

3
)药物中毒:儿童因治病而是用的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听力障碍的分类
听力障碍的原因与诊断
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听力障碍的概述
一、听力障碍的概念
特殊教育词典(
1996

:听力障碍又称聋、重听、听觉障碍、听力残疾等,是指“因听分析器病
变或损伤,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状态。
“残疾”一般是医学或生理学上的名词,
“障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名词。但二者在我国
17
世纪以后,文艺复兴,社会发生很大的变革,在人道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打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母声音时停止活动
对叫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开始正确地使用单个的词,如“妈妈”或
“爸爸”
能对声音发出伴随的笑声
睡觉时会被周围的声音吵醒
模仿声音和单词
理解一些相近的短语或词
对音乐或歌声有反应
呀呀学语的类型和数量增加
18
个月
当被叫到时,会走来
对“或“爸爸”以外,还使用
4-10

4
)噪声性听力损失:噪声污染,现代社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
中将增大听力损失的可能性,这些高分贝环境如工业噪声、直升飞机、枪声、高分贝的音乐等。
由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时最普通的职业病,也被认为是职业损伤中占第二位的损伤之一。
过度噪声的警告性标志特征:在噪声环境中,三步之内需要对某人大叫才能让人听见声音;在
不受被测者主观意识影响,
其结果
更加客观、可靠。常用客观测听法有:电反应测听、声导测听、无条件反射测听和条件反射测
听法等。
第二节
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一、国外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魔鬼附身,被杀戮、遗弃
奴隶社会后期,宗教势力的发展,认为听力障碍的缺陷是上帝给予有罪的人的惩罚,他们受到
社会的歧视和厌恶,禁止参加社会活动,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离开噪声环境后发生耳鸣;
在离开噪声环境一两个小时候才能听到轻柔的声音。
(年轻人戴耳机
听音乐,结合个人经历谈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二)听力障碍的诊断
一名儿童是否有听力障碍,障碍发生在什么部位?属于什么性质?障碍程度如何?这些均
需经过听力检查才能做出诊断。诊断的目的是为听障儿童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类。
主观测听法是测查时需要被测者对声音刺激主动做出反应的测听方法。常用的有语声测听、
哨声测听和击掌测听。它们简便易行,但所得出的结果准确性较低,适合家长和教师做粗略的
检查。在医院等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士常用的主观测听法有:音叉测听、纯音听力计测听、儿童
听力计测听和语音测听。
客观测听法是测查时不需要被测者主观配合的测听方法,

听力残疾发生率的确定,涉及到标准、检查技术和仪器设备等问题,同时也与社会、经济、
文化、社会福利有关。由于调查的方法、对象、年龄、地区的不同,其结果不完全一致。
世界卫生组织:
1985
年全世界有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残疾者
1180
万,到
2000
年时达到
1630
万,
且不包括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残疾者。
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
现阶段都被当做同义词来使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大家都使用“听力障碍”这一术语。
二、听力障碍的出现率
儿童期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所有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
0.1%-0.3%
,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障碍约占
0.1%
。但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
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
2%-4%
听力障碍诊断得越早,儿童接受早期干预或训练的机会也越大,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语言和
交流功能的发展。
儿童的听觉障碍往往是由家长、托儿所或幼儿园老师最先发现,然后再到医院检查确诊。
因此家长和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了解一些听力检查的方法显得非常必要,也很现实。下面介绍
一些常用的听力检查方法。
1

行为观察法
观察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声音刺激后有无相应的行为反应,而间接地推断其听力是否


24
个月
词汇量多于
50

能同时使用两个词
能遵循简单的指导
对有韵律的音乐有反应
使用声音应对具体的目的
能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许多短语
与发出声音的物体玩耍
发声有升降调
用自己的名字指代自己
给一个图片或物体命名
2

听力检查法
听力检查法是由检查者对被检查者主动实施听力检查,因而是一种直接检查听力状况的方
法。根据测查时是否需要被测者主观配合,听力检查法可以分为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两大
正常的方法。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年龄较小,还不懂事的婴幼儿。表
1-3
列出了健听幼儿常有的
听力行为,不能做出相应行为的婴儿意味着有听力问题,应该做听力检查。
1
个月
有很大噪声时的反应时跳跃或震惊
开始发出咯咯声
对人声有反应
3
个月
咕咕地叫
转向有声音的方向
当熟悉的声音靠近耳朵时能安静下来
当较大的声音发生在周围时会从睡梦中醒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