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形成机理docx
黑色素合成路径

黑色素合成路径摘要:一、黑色素合成路径概述二、黑色素合成关键酶及其作用1.酪氨酸酶2.酪氨酸羟化酶3.黑色素细胞激素受体三、黑色素合成的调控机制1.分子调控2.细胞信号通路3.环境因素四、黑色素合成异常与疾病关联1.色素沉着病2.白癜风3.黑色素瘤五、黑色素合成在美容护肤领域的应用1.美白护肤产品2.防晒护肤产品3.黑色素抑制剂正文:黑色素合成路径黑色素是生物体皮肤、眼睛和毛发等组织中的一种重要色素,它的合成过程受到严格调控。
本文将从黑色素合成路径的概述、关键酶及其作用、调控机制、异常与疾病关联以及美容护肤领域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黑色素合成路径概述黑色素合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黑素细胞阶段和黑素细胞阶段。
前黑素细胞阶段主要包括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等过程;黑素细胞阶段则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阶段,主要包括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生成黑色素的过程。
二、黑色素合成关键酶及其作用1.酪氨酸酶: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它能将酪氨酸氧化为多巴,进一步氧化为黑色素。
酪氨酸酶活性受基因、环境等因素影响,其活性越高,黑色素合成越多。
2.酪氨酸羟化酶:酪氨酸羟化酶是黑色素合成的另一个关键酶,它将酪氨酸转化为多巴酸,进而生成黑色素。
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受到细胞内外环境的调控,对黑色素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3.黑色素细胞激素受体:黑色素细胞激素受体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通过受体激活,促使黑色素细胞分化、增殖,进而影响黑色素合成。
三、黑色素合成的调控机制黑色素合成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包括分子调控、细胞信号通路和环境因素等。
分子调控主要涉及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信号通路则涉及细胞内信号分子的传递和激活;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激素等对黑色素合成具有显著影响。
四、黑色素合成异常与疾病关联1.色素沉着病:由于黑色素合成异常,导致皮肤、黏膜等组织的色素沉着,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色素加深。
2.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种黑色素细胞破坏导致的皮肤白斑病,患者黑色素合成受阻,皮肤失去正常色素。
调控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制探究

调控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制探究黑色素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生物大分子,它在哺乳动物的色素细胞中产生。
黑色素颜色深黑,能够吸收紫外线,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然而,当黑色素在形成过程中异常增生时,就会造成黑色素痣、雀斑和黑色素瘤等影响健康的问题。
因此,调控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制成为了许多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首先,黑色素的生成主要涉及到酪氨酸酶(Tyrosinase)、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1、TRP2)以及微陶助剂(factor)等一系列蛋白质的调控。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它能够促进酪氨酸向3,4-DOPA和DOPA醌的转化,从而形成黑色素前体,随后通过TRP1和TRP2的作用,完成黑色素的合成。
另外,微陶助剂对黑色素生成也发挥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但是,当这些蛋白质的表达量、活性和结构出现问题时,就可能会影响黑色素的合成,从而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
其次,许多研究表明,调控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制与信号转导通路有密切关系。
例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黑色素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Wnt/β-catenin通路被激活时,其下游基因Axin2的表达会增加,从而抑制GSK-3β的活性,从而促进β-catenin稳定性增强。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β-catenin能够增加酪氨酸酶(TRP1、TRP2)和微陶助剂(factor)等黑色素生成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从而促进黑色素合成。
而当β-catenin的活性受到抑制时,黑色素的生成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TGF-β、cAMP/PKA、mTOR等信号通路也被证明对黑色素合成有调控作用。
最后,调控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制也受到非编码RNA的调控。
前不久,有研究发现,一个名为miR-25-3p的非编码RNA在黑色素生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研究发现,miR-25-3p能够抑制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黑色素生成,进而发挥促进皮肤癌的作用。
这表明,在黑色素生成调控中,非编码RNA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黑色素生成和色素沉着的分子机制研究

黑色素生成和色素沉着的分子机制研究皮肤的颜色是由色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色素是黑色素。
黑色素的生成和沉淀对于人类皮肤色素的多样性和颜色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其分子机制仍然是一个未被完全阐明的问题。
本文将简要介绍黑色素生成和沉着的分子机制研究,旨在为读者提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一、黑色素生成的分子机制黑色素生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多个酶催化反应和多个中间体的转化。
其中,最重要的酶是酪氨酸酶(Tyrosinase)、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1、TRP-2和酪氨酸羟化酶。
这些酶在黑色素生成的不同步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黑色素的生成经过了以下步骤:1.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转化为多巴酚酪氨酸酶(Tyrosinase)是黑素生物合成中唯一发现的催化酚类物质(如酪氨酸、酪氨酸乙酯等)酪氨酸酸(Tyr)的酶。
酪氨酸酸和$L-$多巴酚的产生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氧气和铜离子作为辅助因素。
此外,还需要 N-辅酶Q10和单胺氧化酶A来辅助酪氨酸酶的催化。
2.多巴酚氧化生成多巴色素多巴酚是黑色素合成的第二个关键中间体,它是通过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多巴酚生成的。
在此过程中,多巴色素和相关化合物被合成和进一步氧化。
3.多巴色素转化为黑色素黑色素的最终生成是通过多巴色素的氧化聚合而形成的。
多巴色素可以通过由TRP-1和TRP-2催化的一系列反应逐渐转化为黑色素,由此形成了色素沉着。
同时,TRP-1和TRP-2还可以增强黑色素的稳定性,从而增加色素沉着的时间。
二、色素沉着的分子机制色素沉着是由于黑色素在皮肤中的沉着表现出来的。
色素沉着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紫外线辐射、青光眼、口服避孕药、怀孕等。
其分子机制是一个从基因调控到细胞信号传递的过程。
1.基因表达调控许多研究表明,黑色素生成中的基因表达调控与色素沉着有关。
特别是,有研究指出,存在许多细胞外信号分子如EGF(表皮生长因子)、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这些信号分子通过作用于表皮细胞或色素细胞来影响黑色素的生成。
黑色素的形成

黑色素的形成黑色素是一种具有颜色的天然物质,可以使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呈现出黑色或棕褐色。
它在人类和其他生物身上都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黑色素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链,涉及到一系列的酶和基因的调控。
黑色素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称为酪氨酸的氨基酸。
它存在于人体的皮肤、头发、眼睛和其他部位。
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酪氨酸的氧化、黑色素前体的合成和黑色素的沉积。
首先是酪氨酸的氧化阶段。
这个过程由一种叫做酪氨酸酶的酶催化。
酪氨酸酶能够将酪氨酸氧化成酮酸,这一步骤是黑色素生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这个酶主要存在于一种叫做麦拉巴云斯细胞的特殊细胞中,这些细胞位于皮肤、眼睛和大脑等部位。
接下来是黑色素前体的合成阶段。
酪氨酸酶催化的产物酮酸会进一步被酮酸酶还原成酪醇,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酪醇被转化成黑色素前体。
这些反应主要涉及一系列的酶,如酪氨酸酶、酪氨酸加氧酶和酪氨酸酮酸酸化酶等。
最后是黑色素的沉积阶段。
黑色素前体会被转运到真正产生黑色素的器官和组织中,如皮肤的麦拉巴云斯细胞和毛囊中的毛乳头细胞。
在这些细胞中,黑色素前体会被酪氨酸酶催化生成黑色素,并沉积在细胞的某些结构中,如黑色素颗粒和细胞核中。
黑色素的形成和分布受到一系列的调控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酪氨酸酶的表达和活性的调节。
酪氨酸酶的产生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光照、激素和细胞内信号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酪氨酸酶的基因表达水平和活性,从而调控黑色素的形成和分布。
总之,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酶的催化和基因的调控。
了解黑色素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黑色素的生物学意义和与其相关的疾病。
虽然黑色素在很多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人类的眼中,黑色素也有一种美丽和独特的魅力。
从头发中提取黑色素的原理

从头发中提取黑色素的原理黑色素是一种生物大分子,主要存在于皮肤、头发和眼睛中。
头发的颜色是由头发中的黑色素决定的,所以了解从头发中提取黑色素的原理对于研究头发颜色和相关生物学过程非常重要。
提取头发中的黑色素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研究:黑色素的合成和黑色素的分解与降解。
首先,黑色素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酶和中间产物。
黑色素合成的主要路径是酪氨酸途径,即酪氨酸经过酪氨酸酶的作用被转化为多巴酸,接着经过多巴酸酶的催化作用转化为多巴胺,之后多巴胺通过多巴氧化酶的催化作用转化为黑色素。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酶促反应,其中每个酶的功能都非常重要。
其次,黑色素的分解与降解也是头发中黑色素存在和保存的一个重要过程。
黑色素在头发中的持续存在依赖于它们的稳定性。
当黑色素分解和降解的速率超过合成速率时,头发颜色就会逐渐变浅或变白。
黑色素分解和降解的主要途径有两个:首先是一氧化氮途径,这是一组酶介导的氧化反应,其中细胞色素P450酶是最关键的酶之一;其次是过氧化物酶体途径,这个途径主要涉及到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酶体。
研究黑色素分解和降解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头发变白的原因,并有助于开发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在对黑色素进行提取的过程中,有一些常用的方法。
最常见的是酸提法,即利用酸性溶液将头发样品进行提取。
这个过程涉及到溶剂的选择、溶液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调节。
另外,还可以利用高温和压力的方法对头发样品进行提取。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取头发中的黑色素,并使其获得较高的纯度和产量。
总结起来,从头发中提取黑色素的原理主要涉及到黑色素的合成和分解与降解的过程。
黑色素合成是一个复杂的酶促反应,黑色素的分解和降解与一氧化氮途径和过氧化物酶体途径有关。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头发颜色的形成和头发变白的原因。
黑色素形成机理的新概念及复合美白剂的应用

黑色素形成机理的新概念及复合美白剂的应用《黑色素形成机理的新概念及复合美白剂的应用》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我的闺蜜小萱约好一起去海边玩。
小萱是个超级爱美的女孩,出门前又是防晒衣,又是遮阳伞的,武装得严严实实。
我就纳闷了,忍不住打趣她:“小萱啊,咱们是去海边享受阳光的,你这搞得像要去打仗似的,至于吗?”小萱白了我一眼,说:“你懂什么呀,我可不想被晒黑。
你看那些被晒得黑乎乎的人,想要再白回来可就难喽。
”我撇撇嘴,心里却在想,黑色素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有的人就特别容易变黑呢?这时候,小萱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来:“你可别小瞧黑色素,它的形成可复杂着呢。
”原来啊,黑色素的形成就像是一场在我们皮肤里悄悄进行的“小魔术”。
当我们的皮肤受到紫外线的刺激时,就像身体收到了危险信号,这时候皮肤里的黑素细胞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这些黑素细胞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工厂”,它们里面有一种叫做酪氨酸的“原材料”。
在一种特殊的“工人”——酪氨酸酶的作用下,酪氨酸就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慢慢变成了黑色素。
这黑色素就像给皮肤穿上了一件深色的“外套”,目的呢,就是为了保护皮肤深层的细胞不受紫外线进一步的伤害。
这就好比我们在大太阳下撑伞,黑色素就是皮肤自己的“小伞”。
不过呢,这个黑色素一旦生成多了,就会让我们的皮肤变黑,这可愁坏了像小萱这样爱美的女孩子。
这时候,复合美白剂就登场了。
复合美白剂就像是一支“黑色素特种部队”,专门来对付黑色素这个“小怪兽”。
复合美白剂里面包含了很多厉害的“成员”。
比如说维生素C,它就像是一个温和的“谈判专家”,可以和已经生成的黑色素“讲道理”,让黑色素的颜色变浅。
还有烟酰胺,它更像是一个严格的“监督员”,它能阻止黑素细胞里面的“小工厂”正常运转,也就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这样就从源头上减少了黑色素的生成。
还有传明酸,这个成分可神奇了,它像是一个“修复大师”,可以修复因为紫外线等因素受损的皮肤细胞,让皮肤恢复健康的状态,这样皮肤就不会过度地产生黑色素来自我保护了。
黑色素的代谢原理

黑色素的代谢原理
黑色素是一种具有色素的细胞,它们存在于皮肤、头发和眼睛中。
黑色素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皮肤颜色和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损害。
黑色素的代谢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包括黑色素细胞的形成、黑色素合成和黑色素的传递。
黑色素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先是干细胞分化成祖细胞,然后进一步分化成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的合成过程中,酪氨酸被转化成多巴醌,再经过酪氨酸酶的作用被转化成黑色素。
黑色素的传递过程中,它们被转运到角质层中,形成皮肤颜色。
此外,黑色素的代谢还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生理变化、紫外线暴露和化学物质的作用等。
了解黑色素的代谢原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保护皮肤和预防皮肤疾病。
- 1 -。
人体黑色素形成原因

人体黑色素形成原因黑色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色素,它赋予了我们的皮肤、头发和眼睛颜色。
那么,黑色素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理调节等。
遗传因素在黑色素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黑色素的形成与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人类基因组中,有多个基因编码着与黑色素形成相关的蛋白质。
其中最重要的是MC1R基因,它编码了一个受体蛋白,能够调节黑色素生成的过程。
MC1R基因的不同突变形式会导致黑色素形成的差异,从而决定了人们的皮肤颜色。
环境因素也会对黑色素形成产生影响。
紫外线是黑色素生成的主要刺激源。
当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紫外线会刺激黑色素细胞(麦拉宁细胞)中的麦拉宁粒体释放黑色素。
这是为了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黑色素可以吸收和散射紫外线,减少其对皮肤细胞的损伤。
因此,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人往往会有较深的皮肤颜色,因为他们的皮肤产生了更多的黑色素。
生理调节也对黑色素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信号分子来调节黑色素的生成。
例如,当我们感到恐惧或紧张时,交感神经系统会释放肾上腺素,这会刺激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
而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如皮质醇和雌激素,也可以影响黑色素的形成。
这是为什么一些人在情绪激动或激素水平变化时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的原因。
总结起来,人体黑色素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基本皮肤颜色,而环境因素和生理调节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调节。
了解黑色素形成的原因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皮肤健康、预防皮肤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黑色素的形成也是人体生物多样性的体现,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多彩缤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色素细胞是一种皮肤里的特殊的细胞,它产生黑色素,传递给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停留在这些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核上起保护作用,防止染色体受到光线辐射受损。在正常人体表皮中,一个黑色素细胞大约可以顾及40个角质形成细胞,称为表皮的黑色素形成单位。皮肤的颜色来自于角质形成细胞内存储的黑色素。一般来讲,存储黑色素多的人肤色更深,也更受到保护,远离阳光辐射。但是研究表明不同种族的人的黑色素细胞个数并没有明显差异。人体的正常与健康的肤色是黑色素合成与代谢平衡的结果。
黑色素生成过程实质上是“代谢”的不平衡,降解速度低于合成速度,长期沉积所造成的。形成的时间越久,黑素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数量也就越多,堆积越紧密,越不易散开,难以代谢掉。中医将此解释为“致气血运行不畅,皮肤失养而生色斑”。 http://www.docin.com/p-192515948.html 黑色素代谢的生理过程在表皮甚底层中进行,这个代谢过程很复杂,其能否正常进行受很多因素的控制,比如多巴、微量元素、内分泌因素和紫外线照射等。基底层中黑色素细胞负责合成黑色素,黑色素成熟后进入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不断吸收黑色素,格其贮存在细胞浆内。又逐渐将照色素陈解消化,以维持皮肤黑色素的正常含量。 1、谁在“制造”黑色素 肌肤中的照黑色素.主要是有“黑色素细胞”中制造出来。当黑色素细胞接受到讯息,“工厂”就会开工,让“制造工人”--酪氨酸酶努力工作,加速生产黑色素。引起这一连串反应的命令来源,可能是紫外线直接的刺激.也可能是皮肤受各类刺激之后释放的一氧化氮等发炎传导物质的刺激。因此,如果要减少黑色素的制造,可以从抑制“酪氨酸酶”下手,也可以从抑制发炎传导物质出发。 2、黑色素的传递 平均大约每36个表皮细胞里,就会有一间黑色素细胞“工厂”,存在于表皮最下层的基底层里。这些“工厂”有很多分叉繁复的触角,像输送带一样,—边加工,一边将做好的黑色素配给到周围的表皮细胞。如果可以将输送带与表皮细胞的传送管道阻断,让黑色素输送不出来,也可以达到美白的效果、 3、黑色素的代谢 黑色素的代谢是伴随着皮肤的代谢过程进行的,所以正常的黑色素代谢周期大概在28天左右。 被送到表皮里的黑色素,在正常的情况下,会随着表皮细胞慢慢向外移动。当细胞移动到皮肤外层且逐渐角质化,就会成为扁平的角质细胞,最后带着其中的黑色素,一起从皮肤表层脱落排除出。要是这个正常代谢过程受到阻碍,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加强。 有时,皮肤受损发炎较厉害,部分黑色素会“掉”到原本不该存在的部位--真皮里,成为色素沉着。由于并没有正常管道来排除这些沉淀的色素,必须靠吞噬细胞一点一滴逐渐吞噬带走,所以,如果不加以特殊的美白手段,皮肤可能就会黑上数个月才能白回来。 黑色素的“排泄”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经皮肤排出,即转移至角蛋白中的黑色素随表皮生长移动到角质层,并随角质层代谢周期生长而脱落;另一途径则是经过肾脏排出。 色素代谢过慢可直接对皮肤产生影响,黑色素制造过多可以造成雀斑、妊娠纹、黄褐斑,而黑色素代谢过慢可以造成晒斑、老年斑。此外,机体如果分泌过量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会阻碍黑色素代谢,引起不良反应。 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是因为黑色素无法顺利代谢排除所引起的,如果是单纯角质代谢较慢,表现出来的的皮肤全面的黯沉粗糙;如果是局部皮肤的色素堆积并有整体表皮代谢异常,就会形成晒斑,此时,先想办法加速角质代谢或是直接破坏这些异常的表皮。都可以最快见效。 人体的内分泌对色素化谢有直接的影响。实验证明,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性激素和由腺垂体分泌的皮促素能促进黑色素的合成代谢,而皮质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褪黑激素均可抑制黑色素的合成代谢。 3、黑色体的生成、降解缓慢。临床上可见到的青色色素异常如青痣、蒙古斑、太田痣伊腾氏痣等,均由于真皮黑色素细胞内黑色体的生成、降解进行缓慢之故。 需要让大家了解的是酪氨酸酶在黑色体的生成及其黑色素化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酪氨酸酶活性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必要让广大患者了解: (1)紫外线。一般情况下,紫外线能使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增强,使黑色素细胞增多,黑色体生成旺盛,移动加快。 (2)巯基。人体表皮内有一种有机化合物—巯基化合物,特别是其中的谷光甘肽,能通过络合铜离子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人测定皮肤巯基含量,发现白癜风患者受损皮肤中巯基含量(157毫克分子量/100克湿重)比正常人(1.55x0.01毫克分子量/100克湿重)高的多,而且血中铜/谷胱甘肽比例较低。 (3)色氨酸吡咯酶。色氨酸吡咯酶活性的增加会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4)铜离子。酪氨酸酶是以铜离子作为辅基的,其活性与铜离子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血液和皮肤中铜或铜蓝蛋白值低于健康人对照组,至于铜、铜蓝蛋白值降低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紊乱、或是铜的体内代谢失调及遗传缺陷等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皮肤角朊细胞也能够释放内皮素,而且皮肤被紫外线照射后角朊细胞释放内皮素的量也增加。继而发现,黑素细胞上有特殊受体能与内皮素结合,内皮素被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后,刺激了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增殖并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黑色素急剧增加。试验也证明了内皮素不仅能刺激黑素细胞产生黑素,同时也是黑素细胞分裂剂,其细胞信号传递机理已初见端倪。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 内皮素拮抗剂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重要皮肤美白剂。它可以从天然植物—洋甘菊中提取,也可以用生物发酵法制备。它的美白功效是通过抑制内皮素激活酪氨酸酶及抑制内皮素促进黑色素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且减少不均匀的色素分布,其作用效果是一般制剂的4倍,因此受到相当大的重视。 内皮素拮抗剂就是一种对抗内皮素,抑制黑色素细胞生成的物质。国外有人从欧洲草本植物洋甘菊中提取内皮素拮抗剂,经体内及体外实验表明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①高效性:在洋甘菊提取物这种内皮素拮抗剂的作用下,内皮素不能与黑皮素细胞上的受点联结,因此,不会再有额外的黑色素形成; ②快速去色素作用:由于酪氨酸酶存在于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内,因此酪氨酸酶抑制剂必须通过4 层(即角质层、表皮深层、黑色素细胞膜和黑色素膜)障碍才能起到抑制作用,由于内皮素拮抗剂的作用点在黑色素细胞膜之外,因此,它仅需通过两层障碍即可发挥效用,这就是为什么针对紫外线引起的色素沉着的祛除,采用内皮拮抗素要比酪氨酸酶抑制剂快4 倍的原因; ③均匀黑色素分布:由于紫外线照射引起细胞外黑色素的生成,导致皮肤色斑及不均匀色素分布,而使用内皮素拮抗剂后, 这一状况会得到根本改善。但也有人认为胎盘素中所含的内皮素就可以用于治疗色素脱失斑。 铜离子含量降低,酪氨酸酶的活性也显著下降。局部皮肤色素脱失(如白癜风)的研究也表明, 皮肤色素脱失患者皮肤中铜或铜蓝蛋白值低于健康人,这直接证明了铜离子对酪氨酸酶活性的直接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多巴另一消耗途径是在体内合成去甲肾上腺素,进而转化为肾上腺素。实验发现:加入去甲肾上腺素,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可以通过负反馈调整作用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明白,负反馈机理可以应用在美白祛斑产品的配方设计。确实如此,如果细胞通过负反馈得到的信息是黑色素生成足够,黑色素生成反应将减弱。儿茶酚的作用机理估计就是利用负反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其实,做好防晒,皮肤细胞没受到紫外线刺激,故不启动黑色素生成反应,本质上也是一种负反馈机理。 对于负反馈机理,我觉得更应该关注的是人为干预黑色素生成进程后,皮肤细胞所产生的“误会”。如皮肤细胞通过负反馈得到的错误信息是黑色素生成不足,肤色反弹将难于避免。这在美白祛斑配方设计时至少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 1. 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时,必须同时消除和削弱导致黑色素生成的外因,比如紫外线、自由基等。 2. 不可过度抑制黑色素生成进程中的某一环,尽量避免负反馈机制激活细胞合成黑色素,从而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8d152d0101rzl6.html 1.1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1.1.1酪氨酸酶的破坏型抑制剂(即破坏酪氨酸酶的活性部位) 所谓酪氨酸酶的破坏型抑制,也就是寻求某种美 自剂,使该美 白剂直接对酪氨酸酶进行修饰、改性 , 使之失去对黑色素前体酪氨酸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黑色素形成的目的。目前该抑制剂的研究、开发主 要限于对 Cu”等酪氨酸酶活性部位的破坏 。 目前已知的 Cu2 络合剂有 :曲酸及其衍生物如 曲酸二棕榈酸酯等 。 1.1.2 酪氨酸酶竞争性抑制剂 由于在黑色素的生物合成中,酪氨酸是酪氨酸酶的作用底物,因此利用酪氨酸类似物与酪氨酸竞争 的酪氨酸酶,也可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 目前,市场上已开发的此类抑制剂有氢醌及其衍生物如熊果苷、苯酚醚等。但是 由于氢醌的毒性过 强,可形成永久性 白斑等“ m ,已在祛斑类化妆品中禁用。现在用的较多的美 白添加剂为熊果苷。 1.1.3氧化反应抑制剂 还原黑色素形成过程各中间体,或与之结合以阻断黑色素形成。阻断二羟基吲哚 (DHI)聚合为黑色 素。 现阶段,美白剂中应用最广的是 L一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对黑色素中间体起还原作用,因此阻碍 了从酪氨酸/DOPA至黑色素中各点上的氧化链反应 1.2. 抑制黑色素颗粒转移至角质细胞 对于已经生成的黑色素,可采取阻断其从黑素细胞的树突运至角质细胞的方式,减少表皮黑色素的 表现,从而达到美白效果。 常用的美 白活性成分有烟酰胺,其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黑色素颗粒的形成, 及其黑色素颗粒在 向表皮细胞上行至角质层 ,在影响皮肤颜色或形成色斑这阶段前起很大的作用 ,有效抑制黑色素 向角质 细胞传递。当有部分黑色素不可避免地达到表层皮肤后,烟酰胺又能通过加速皮肤细胞的更新速度从而 促进含有黑色素的细胞脱落。从内到外,实现改善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