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安全与心理因素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铁路行车安全一直是广大乘客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铁路运输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高铁的发展,铁路行车安全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铁路行车安全不仅涉及到技术设备和管理的层面,还与人们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心理状态对于铁路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乘客的心理状态往往与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焦虑和恐惧是乘客在乘坐火车时最常见的心理状态。
焦虑和恐惧可能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等问题,从而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因此,乘客在乘坐火车时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其次,乘客的心理状态还会对他们的安全意识产生影响。
一个警觉且有安全意识的乘客往往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然而,没有安全意识的乘客可能会无视安全规定,甚至做出冒险的行为,增加事故的风险。
因此,铁路部门应注重对乘客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保他们能正确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再次,心理状态也与乘客的行为有关。
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例如,乘客在车内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会干扰列车员的工作,增加事故的风险。
另外,一些乘客可能会私自打开车门、跨越铁轨等危险行为也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铁路部门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乘客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促进文明乘车行为的形成。
最后,乘客之间互相的心理支持也对铁路行车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种团结、合作的氛围可以增强人们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反,如果乘客之间缺乏信任和配合,可能会导致推诿责任、恶意竞争等问题,增加事故的风险。
因此,铁路部门应加强对乘客之间合作的培养,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密切相关。
乘客的心态、安全意识、行为以及乘客之间的互动都会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因此,铁路部门应注重对乘客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和教育,促进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安全意识。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1. 引言铁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铁路客流量的增加和高速列车的普及,铁路行车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而心理因素也成为了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一大关键因素。
本文将通过对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关系的探讨,旨在提高人们对铁路安全的重视程度并探讨应对措施。
2. 心理因素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2.1 乘客的心理因素乘客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在铁路上的行为和行动,从而影响着铁路行车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乘客心理因素:- 乘客的恐惧与焦虑:乘客可能会受到火车发生事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的困扰,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火车上过度紧张,从而增加了被影响行为的可能性。
- 乘客的过度自信:有些乘客可能在火车上表现出过度自信的行为,如站在车门附近、坐在窗户旁边等,这可能增加他们在不可预见情况下受伤的风险。
- 乘客的不良行为:一些乘客的不良行为,如酗酒、吸烟、乱扔垃圾等,不仅影响了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还可能导致意外和事故的发生。
2.2 铁路工作人员的心理因素铁路工作人员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他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铁路工作人员心理因素:- 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低下的铁路工作人员可能会疏忽职责或不够专注,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 工作压力:铁路工作人员面临着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如沿线安全检修、高速行驶等,这些会增加他们在工作中犯错的概率。
- 个人情绪:铁路工作人员如遭遇家庭问题、健康问题等,个人情绪的波动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注意力,从而影响列车的安全行驶。
3. 如何应对心理因素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3.1 加强乘客教育通过开展乘客安全教育,提高乘客对铁路行车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他们的安全乘车意识。
同时,乘客也应该积极采取安全行为,如不靠近车门、遵守列车乘车规定等,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2 提高工作人员培训水平铁路公司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安全操作流程、应急处理等,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铁路工务安全心理分析

疲劳与安全
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 1、疲劳的定义 疲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并非由单一的,明确的因素 构成,目前对疲劳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在生产过程中, 劳动者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 的自然衰竭状态,称为疲劳。
疲劳与安全
一、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 2、疲劳的分类 疲劳的分类方法很多,工作性质不同,产生的疲劳现象也不同,较为合 理的分类是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两种现象。
(拆除安全)(视频)
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 1、事故概况 2000年6月14日17时15分,广州开往乌鲁木齐的X295次行包快运专列车 (编组22辆、总重1148t,换长33.3,由DF4型机车牵引)运行至兰新下行 线梧桐泉至许三湾间K644+352处,机次第8~18位脱轨、颠覆,其中8位、 9位脱线,10~17位颠覆,18位一位台车脱轨。脱轨后走行268m,机次15、 16位颠覆后进入上行线,中断下行线行车22小时15分钟,中断上行线行 车9小时29分钟。 此次事故造成车辆报废6辆、大破2辆、中破3辆,损坏钢轨350m、混凝 土轨枕568根,影响客运列车8列,货物列车17列,直接经济损失214万元。 构成行车重大事故。
2、事故分析 钢轨疲劳裂纹,探伤人员对操作步骤执行不够严谨,抱有侥幸心理的心 理,未能发现钢轨疲劳裂纹。钢轨折断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铁路行车安全是确保乘客和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铁路管理部门和铁路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以确保铁路行车安全。
人为因素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操作失误是常见的人为因素。
列车司机的误操作或酒后驾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行人和车辆闯入铁轨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
为了防范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铁路管理部门和铁路公司提出了以下防范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列车司机和其他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向公众普及铁路行车安全知识,提醒人们注意行人和车辆不得进入铁轨。
3. 加强巡逻和监控:在铁路沿线设置巡逻点和监控设施,加强对铁轨周围的巡逻,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情况。
技术因素也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列车信号系统的故障、道岔故障等技术问题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铁路行车安全,以下是一些防范措施:1.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列车信号系统、道岔和其他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列车通信、信号和控制系统,提高铁路行车安全性能。
3. 提高故障处理能力:建立健全的故障排除机制,及时处理发现的技术故障,减少事故的发生。
自然因素也会对铁路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恶劣的天气条件,如强风、暴雨、大雪等,可能导致铁轨、路基等设施受损,影响行车安全。
以下是一些防范措施:1.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2.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易受自然灾害侵袭的区域,采取加固设施、筑堤、设置防护栏等措施,提高铁路的抗灾能力。
3.增加备用设备和物资:储备足够的备用设备和物资,以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修复受损的设施。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铁路行车安全是铁路运输领域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任何一点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一直是铁路部门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技术、管理和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技术方面1.轨道状况:铁路轨道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列车的行驶安全。
如果轨道出现破损、变形、松动等问题,将会对列车的正常行车造成影响,甚至引发脱轨事故。
铁路部门需要加强轨道的巡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轨道的平整和牢固。
2.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设备,如果信号系统出现故障或误操作,就有可能导致列车相撞、追尾等严重事故。
铁路部门应加强对信号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信号设备的正常运行。
3.车辆状况:列车的技术状况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如果列车的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车轮等出现故障,将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铁路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车辆检修制度,对列车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二、管理方面1.人员素质:铁路运输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行业,列车驾驶员、信号员等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如果人员素质低下、技能不足,就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判断错误等问题,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铁路部门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岗位素质。
2.作业程序:铁路部门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作业程序和规章制度,对列车运行、信号操作、维修作业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才能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发生。
3.安全意识:铁路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铁路职工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
铁路部门需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外部环境1.天气因素:恶劣的天气条件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大雾、暴雨、大雪等天气条件,都容易引发事故的发生。
铁路部门需要加强对天气变化的监测和预警,根据天气条件及时调整列车运行计划,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铁路行车安全因素分析

1概述铁路运输系统是结构复杂、规模庞大、指挥集中的,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一个传统型部门。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铁路干线在建设规模和提升速度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与此同时铁路运输系统中由于某些环节的影响,引起列车无法准时到达目的地,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稳定发展造成重大威胁,安全问题由此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安全事故分析2.1铁路安全事故案例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发展较为迅速,总线路长度达到10万公里(2013年统计数据),占世界的6%,运输量大,任务艰巨,造成了运输过程中多起重大事故。
2011年7月23日,D301次列车在由北京南发往福州途中发生碰撞事故,致使四节车厢坠入桥下。
此次事故造成36人死亡,受伤人数高达192人;我国铁路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相对于之前,有了大幅度降低,但造成的人身伤害,直接和间接引起的经济损失仍十分严重。
2.2铁路安全事故分析2.2.1铁路安全事故分类。
铁路行车安全事故主要包括的类型有:A类,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脱轨、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B 类,列车在作业途中受到干扰,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的事故;C类,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以及牲畜等碰撞引发的事故。
2.2.2铁路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分析。
根据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对2013年行车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铁路行车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频率较高的是接发列车和调度列车作业事故,尤其是调车作业中事故发生率高达68%以上;若按事故危险性划分,则接发列车作业中发生的事故改良更大。
2.2.3铁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铁路行车系统参与部门和人员众多,分布范围广,作业时间长,因此行车安全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概括来说可分为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四大类。
首先,人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铁路运输过程中,机械设备、环境、管理等都需要人员参与和执行,因此人员因素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极为重要。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铁路行车是一种高度协作和技术密集型的系统操作,而人类的心理因素对于行车安全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心理对于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铁路行车安全。
一、心理对于行车安全的影响1.压力与焦虑铁路行车工作压力大,复杂任务的处理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没有一个恰当的应对策略,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情绪激动,这会大大影响铁路安全。
2.疲劳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误区夜间工作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疲劳,而疲劳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3.自信心过度自信心过度是另一个容易导致事故的心理问题。
一些工作人员可能过于自信,而忽视了铁路行车安全的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
4.过分自我责备相反,有些工作人员则可能过分自我责备,并倾向于对自己的行为过于苛责,这会导致焦虑和自我怀疑,进一步增加了工作人员疲劳和心理压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广泛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一方面能提高工作人员身体和心理健康,防止疲劳情绪和焦虑发生,另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情景快速响应的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铁路行车安全意识、建立安全意识以及对个人行为及责任意识的理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责任感铁路行车工作人员在识别潜在危险、管理与强化执行最佳实践、响应紧急情况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只有让员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工作的重要性,才能避免因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不良后果。
2.开展团队建设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铁路行车工作人员加强团队协作,对于避免由于人的错误导致的事故和故障,以及减少由于心理问题、误区或视野狭窄等诱发事件,都有着显著价值。
3.引导承认错误,必要急救处理在合理的心理辅导和教育下,员工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的错误,包括工作过失、疏忽等。
引导员工在遭受意外事件时正确处理,包括拨打急救电话等,也非常重要。
三、结语通过此篇文章的介绍,我们看到心理因素在铁路行车安全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并简要介绍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铁路行车安全的方法。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已成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之一。
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工具,铁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而作为铁路从业人员,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也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的关系,为大家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与安全驾驶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安全驾驶的保证。
而影响驾驶员心理状态的因素是诸多的。
比如,驾驶员自身的身体状态、家庭、工作环境、交通环境等等。
驾驶员的身体状态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其对事物的判断力、反应力、心理耐受力。
当司机的身体出现不适时,就会影响驾驶安全。
比方说,如果驾驶员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视觉疲劳等一系列症状时,这时驾车就会出现疏忽,而疏忽则意味着事故。
因此,驾驶人员们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状态。
家庭生活‘家是人们最温暖的港湾’,家庭生活对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一个司机平日里在家庭中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下,整天都处于家庭压力之下,就难以保持心理健康状态,这个时候,假如再倒入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驾驶车辆也就难以稳定。
因此,驾驶员们需要时常与家人沟通交流,以维持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
工作环境前面论述到了家庭环境,而对于所从事的工作环境,也是一个极大的心理压力来源,特别是驾驶员这种需要高度警惕的职业来说。
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严格的运营流程,车站交接时间的紧迫性,极易导致心理压力的堆积和进行到上限。
大家可以想一下,假如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小问题,那么就会对驾驶员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心理出现了紊乱,那就会导致一种不好的状况。
此时,驾驶员必须在紧张的工作中,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稳、沉着的心态。
交通环境驾驶人员最常接触的是交通环境,实际上也是最影响驾驶员心理的环境。
在交通环境中,驾驶员要能在紧张、有些危险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必须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假如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喜怒哀乐激动的情况,容易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铁路行车安全与心理因素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6646-83 铁路行车安全与心理因素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铁路安全行车概述铁路运输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速度快、费用低、运输量大、运输距离长等都是铁路运输的主要特点。
而关于安全问题,一直是铁路行车的重中之重。
铁路行车属于高危行业,越是高危行业,安全系数越高,只是说高危行业不能出现事故状况,一旦出现,那就是高危!犹记得,铁路这两年从航空业引进了“风险管理”这一管理思想体系。
这一体系,让铁路行业各找各的风险源,然后控制风险的发生。
乍一看,这是绝对的安全保障啊,但是细一看,这只是再次强调了标准化作业以及非正常情况行车处理!自然,这样就降低了安全风险管理的实际成效了!其实,安全风险管理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一是行为方面,一是心理方面。
多少管理者只是关注了行为而忽略了心理方面呢?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然而,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人的行为状态和技能的发挥会有较大的起伏,仅靠严格的作业过程管理、严格的干部绩效考核、严格的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即便所有人员均达到培训要求,也不能有效解决行车安全问题,事故和严重违章违纪案件的当事人并不是不知道严格的规章制度,铁路人身伤亡的受害者也不是不知道人身安全的规定,可见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铁路日常管理中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铁路行车安全心理。
二、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分析1.铁路改革对心理的影响随着运输的管理体制、组织方式、利益格局等的变化,铁路也在进行体制改革,这也给人们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由于合并站段、人员流动的原因,一部分职工将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另一些职工却不能理解这是新设备新技术更新和信息化社会的大势所趋,心态极不平衡。
总体来看,大部分职工对铁路改革的期望值很高但却缺乏信心、有危机感、心理压力重。
对于那些家中负担繁重、家人身体状况不好的职工来讲,这是沉重的打击,甚至会产生过激、抵触、报复、紧张、烦躁、消沉等不良心理。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竞争上岗已成为优化干部队伍的必然途径,干部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少数干部面对“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心理很不适应,面子观念、自尊心上承受不住,而产生羞愤、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
2.企业文化对心理的影响企业文化在铁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铁路发展时间久,无论积极还是消极的企业文化都已经根深蒂固。
从现实情况来看,但是目前大部分铁路站段还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还不能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意义,或者认识到了但不懂如何去实践人文管理、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形象的塑造等一些重要问题,使得铁路内部的文化建设还不成熟,这也给职工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有的站段内部环境较差,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简陋,几乎不开展集体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职工就容易产生“不受重视”的心理,进而使积极性、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
有的站段缺少科学的制度建设,禁锢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出现抵触情绪,职工之间也缺乏凝聚力,人际关系紧张。
职工对企业没有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出现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铁路管理者去思考的,我们首先要让职工得到了尊重和关心,将铁路行车安全工作“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培育高尚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要确保铁路安全运输生产,必须要注重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培育铁路的企业精神。
3.注意与行车安全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状态,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注意集中,把心理活动重点指向特定对象,对其他无关的心理活动进行抑制,不因无关刺激源的干扰而分散精力;二是注意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及其以上活动时,把注意有目的地指向不同对象;三是注意转移,根据活动需要,主动有秩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基本心理条件。
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多个作业环节组成的,如果作业人员的注意不集中,或过分集中而不能及时转移,或注意分配不当等,都有可能导致行车事故发生。
很多事故发生表现是违章违纪,而实质是注意力分散而忽视了规章制度。
站段要有意识的培育职工注意力的集中,需要注意分配的工作环节,要教育职工如何掌握作业顺序,如何从制度上规范互控措施,防止职工慌乱中忘记一些作业。
要注意对职工要多一些人文关怀,留意职工家庭中的一些变化对职工注意力的分散,要教育职工对工作及生活中的琐事持良好心态。
4.情绪、情感与行车安全情绪和情感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实践证明:情绪和情感良好时,人的心情就会愉快,思维也会敏捷,工作主动性和效率就高。
反之,郁闷低沉的情绪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易发生失误。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充分必要条件,情绪不稳、心境不佳则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还能使人忘乎所以,铁路运输工作最忌带“情绪”上岗上车,铁路运输情况的判断不能有半点的分心和闪失,稳定运输人员情绪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铁路站段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增强运输人员对各种境遇的适应和承受能力,自觉控制自己的情感与情绪,站段一线干部及班长可以尽量创造美化身心的生活、工作、学习、语言环境,使职工置身于平等与和谐的氛围中;站段各部门、特别是政工部门要全面落实岗位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要多走访职工家庭,为职工排忧解难,争取家属对安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职工带着良好的情绪参加工作。
5.气质、性格与行车安全经调查分析,不少事故与气质、性格有联系。
良好的气质和性格是从事铁路运输作业人员实现自控的心理保证。
国外铁路高度重视人在保证运输安全中的特殊作用。
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每年都通过不同形式,对铁路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和心理状态、身体素质的检查。
现阶段我国铁路还没有考虑按每个人的气质、性格分配工作,但比较全面地了解气质、性格特征,尽可能按职工的气质、性格安排工作或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培训,对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还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关系到提速安全的关键岗位,一定要择优挑选,不仅业务素质要达到标准,而且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6.疲劳、侥幸心理与行车安全疲劳是人体力和精力消耗超过正常限度所出现的生理心理机能衰退的现象。
侥幸心理是由于人们对安全环境歪曲的认识,产生某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发生某种不安全的行为倾向。
疲劳表现为生理、心理机能下降。
比如:肌肉酸痛,身体困乏,头痛头晕,视觉模糊,呼吸急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心理机能下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感知觉失调,记忆和思维减退,反应迟缓等。
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完成较困难或较危险的工作时,对危险的因素注意力减弱,或需要分配注意力时没有及时分配;二是偷懒的心理在起作用,主要表现为简化作业过程,在简化反应过程中往往出现愉快的表象,因为完成复杂的规定程序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而减弱了对复杂的客观环境的判断力;三是臆测判断,即根据不充分的推测而随意进行的判断。
大量实践证明:疲劳是造成铁路行车事故和严重违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疲劳直接影响着行车人员(主要是接发列车作业人员)的注意力,容易造成误听、误传车次、股道,忘办、错办闭塞、信号,忘扳、错扳道岔,信号、车速、距离判断不准等后果,一旦各种原因偶合,就很可能造成事故。
铁路运输工作中,客货列车运行速度高、噪音大,露天作业自然环境条件差,职工连续工作时间长,加之安全正点要求高,使生产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大,耗费的身心能量多,极易产生疲劳。
生理上“不能再干下去”和心理上“不想再干下去”情况的出现,轻则使工作效率降低,重则因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研究和减轻疲劳,对保证行车安全有重要意义。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疲劳,我们要尽可能消除疲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具体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上班前必须充分休息,休班时间要合理安排。
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核心措施。
(2)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3)要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职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职工从酒场、牌场吸引回来。
(4)高质量制定作业计划,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避免疲劳。
(5)如果工作时间和劳动条件一时难以改变,则疲劳时必须增强自控力,靠意志来克服,并加强他控和互控,同时,可以通过设置监控设备来减少因作业人员疲劳引发的事故。
任何人主观上都不愿意出事故,但有时为了满足其他需要,而表现出不安全动机,产生侥幸心理。
因为以前有过此种行为而且获得过成功,所以盲目地认为今天这样做还应该能够成功,或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盲目地认为今天也不会发生。
正是这一念之差、心存侥幸,往往造成行车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侥幸心理的克服方法如下:侥幸心理往往是自身懒惰产生省事、省力的念头,所以才出现违章违纪行为,所以克服侥幸心理的办法就是教育职工按规章办事,自觉地遵章守纪,加强作业中的互控工作,并能经常发现不安全因素,同时对不安全的行为自觉抵制;不断结合各种事故案例进行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使广大职工安全意识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树立典型示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观念;加大制度和纪律的约束力。
三、调整铁路司机心理状态,保障安全行车关于铁路安全行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就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安全永远是行车的首位要求,在心理状态方面,首先需要管理者对员工进行及时的疏导,对于员工心理状态的变化要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开导解决,同时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保证员工的休息,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
其次,就是员工的自我心理调整,在生活或者工作上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不要把问题带到工作中,以免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
相信通过这两方面的保证,在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就不再是问题。
参考文献:[1]邵辉,赵庆贤,葛秀坤.《安全心理与行为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05-112[2]杨炎坤.《行车安全心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52-58[3]陈兰华.《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10:15-18[4]魏玉光.《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普及读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6[5]秦进.《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9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