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景观设计
斗形屏——五棵松体育馆

斗形屏——五棵松体育馆作者:来源:《体育教学》2008年第06期【建设地点】: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建筑面积】:6.3万m2,可容纳观众约1.8万人【座位数】:17754个【赛时功能】:篮球【赛后功能】:赛后将以承接篮球比赛为主,国内外各种大型篮球赛都将考虑在此举行。
还可以进行羽毛球、乒乓球、手球等大型比赛和各种大型文艺演出。
供市民举办各种活动,充分体现出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中心的定位和功能。
【场馆简介】五棵松体育馆是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五棵松体育馆、五棵松棒球场、文化体育设施以及作为公共服务的配套商业设施,为满足北京市西部社区居民商业、文化、体育、休闲需要的重要场所。
(1)体育馆主体结构体系在二层以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利用楼电梯间及管道井筒的墙体与框架梁柱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二层以上,由于建筑功能的要求,只能布置很少的剪力墙,为保证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在二层以上至屋顶桁架的下弦这一高度范围内沿建筑周边布置了八道柱间支撑,形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支撑结构体系。
(2)比赛馆屋顶部分结构体系比赛馆屋顶的轴线跨度为120×120m,屋顶结构支撑于沿建筑物周边布置的二十棵柱子上。
根据建筑师对屋顶结构布置的要求,采用双向正交桁架体系。
为减轻结构自重,采用钢结构,屋顶采用金属屋面板,采用铰接。
为使屋顶结构体系的受力更加合理,将两个方向的桁架均做成变高度的形式。
位于跨中部位的桁架高度为9.3m,支座处的桁架高度为6.3m。
(3)地基与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方案。
基于本工程的特点,各竖向承重构件的轴力差别很大,跨度也长短不一,故依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拟分别采用柱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局部筏板基础。
采用抗水板的方法解决建筑的防水问题。
(4)设备冷热源形式:采用电制冷+城市热网供热的方式为全楼提供所需的冷热量,冷热源主机房设在地下机房层,冷却塔在室外地面下。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展

建筑创作 2002/08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篮球馆方案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模型比例:1∶300 摄 影:傅 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万众瞩目的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设计方案竞赛终于落下了帷幕。
从3月31日开始方案征集,至7月2日止,共有89个应征方案送交北京奥组委。
在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中国内方案22个,国外方案23个,中外联合设计方案10个。
在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中,国内方案17个,国外方案12个,中外联合设计方案5个。
经确认87个方案符合标准并进入评委程序。
其中包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方案54个,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方案33个。
境外方案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瑞士、希腊、俄罗斯、英国、意大利,还包括我国的台湾和香港。
方案评审时间为7月3日至14日。
评审委员会共由13名委员组成,其中国外7人,国内6人。
他们是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代表楼大鹏、平永泉,国际奥委会推荐的澳大利亚专家吉姆·斯洛曼、熟悉奥运会组织运行的澳大利亚专家克里斯·约翰逊、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新加坡著名规划设计师刘太格、法国著名建筑师格扎维埃·默尼、德国著名建筑评论家克里斯汀·费里斯、美籍华裔规划设计师卢伟民、原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宣祥鎏、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东南大学教授齐康以及来自深圳的城市规划专家王富海。
7月16日~29日,所有奥运规划设计方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进行了公开展示。
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设一等奖1名,奖金25万美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5万美元;优秀奖5名,奖金各6万美元。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征集设一等奖1名,奖金8万美元;二等奖1名,奖金5万美元;优秀奖3名,奖金各3万美元。
将集中50%以上奥运会设施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北延长线的顶端,将建设8万坐席的国家体育场、1.8万坐席的国家体育馆、1.5万坐席的国家游泳中心及奥运村运动员公寓。
文化体育中心文化体育及公共设施初步设计说明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文化体育及公共服务设施初步设计说明(节选)概况五棵松文化体育及公共服务设施位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内,是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配套设施。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建设用地位于北京市区西部,复兴路(西长安街延长线)以北,西四环路以东,西翠路以西,总用地面积约52.0377公顷。
规划用地分为两部分,包括城市公共绿化带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内沿西四环路东侧和复兴路北侧分别预留了100米和50米宽的城市公共绿化带用地,共约11.2698公顷。
其余为城市建设用地和公共绿地,共约40.7679公顷。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被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中路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临时由20XX年北京奥运会篮球馆和棒球场组成,赛后南部为一个体育公园,篮球馆保留。
本工程位于用地北侧呈L型并跨过五棵松体育馆中路,是体育中心内的主要建筑物。
交通条件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位于西三环和西四环之间,用地南侧紧邻东西向贯穿北京市区的地铁1号线,交通极为方便。
其周边共涉及10条城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从西向东依次为:永定路、西翠路、东翠路、西四环路;从北向南依次为:阜石路、金汤路、玉渊潭路、万寿路西街、复兴路。
本用地北侧新开城市次干道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北路,红线宽度40米;在用地内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北路平行新开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中路,红线宽度30米。
五棵文化体育及公共服务设施由五部分组成① 商业建筑② 酒店式公寓③ 文化体育产业④ 综合楼⑤ 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8.7万平方米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设计指导思想① 注重形成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的整体效果,突出五棵松体育馆的主体地位。
② 充分考虑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在交通、绿化、奥运场馆等方面的优势。
③ 综合考虑功能、环境、交通、建筑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本工程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设计特点① 线性布局,南北切分② 简洁体型本方案在造型上忠实的反映了用地条件及功能对造型的要求,没有进行过多的装饰和变异。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方案重点

1、下沉广场:一个斗型空间,上口长400米,宽230米,长轴为南北向。
底平面为长210米、宽162米的矩形,长轴为南北向,底平面四周为四面坡地草皮广场。
该广场主要用作体育比赛场馆观众进出体育馆的通道,同时还可以在平时为群众提供一个进行文化活动和休憩的室外空间。
排水方案的确定;2、大型显示屏施工方案:A、外立面为LED大屏幕,其大小和方式在外墙体中间层,设计了一个支架系统用于安装LED大屏幕及在局部安装百叶。
其中建议LED采用格栅式设计,这样可以让光线透过LED屏幕。
3、双曲面体施工:四个4、基坑:八部景观电梯的基坑安全问题5、抗拔桩:基础荷载分布极不均匀,加上抗拔桩对部分底板的支撑作用,基础各部位的沉降会出现非常复杂的情况。
差异沉降、变形协同分析6、钢管混凝土柱:间距24米的1500×4600mm2的16根钢管混凝土柱7、钢结构:A、型钢柱和型钢支撑,四个角筒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内设置型钢柱和型钢支撑B、支撑于16根钢管混凝土柱上的空间桁架,高度为32.4米。
商业区的各层楼板均支撑在空间桁架的腹杆上,形成一个复杂的大跨度高层结构。
C、弦杆:上下弦杆为1200×2200mm2的箱型断面D、腹杆:采用600×600mm~900×900mm的焊接方钢管E、梁板结构:商业区的各楼层的主次梁为钢梁,楼板为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F、节点连接:腹杆与上下弦杆、腹杆与腹杆之间的连接采用铸钢节点,主梁与桁架腹杆的连接采用固接,次梁与主梁的连接为铰接。
铸钢节点的力学试验E、人行桥:8、篮球馆看台施工:9、基础:A、天然地基B、条形箱式基础C、柱下独立基础D、柱下条形基础E、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行桥10、幕墙施工11、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有粘结预应力的施工3、建筑设计:顶部——悬挂高效轻质的空间吸声体;观众席上部墙面——装饰吸声板或环保吸声海绵等吸声材料通风管——通风管内应阶段性设置蜂窝状吸声消声装置,材料根据要求可采用透明的微穿孔材料,如微穿孔薄膜等,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外界噪声通过通风管传入比赛人厅,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在管内产生长混响,倒灌到比赛大厅中,而出现声学缺陷4、结构设计:A、场区地基土的标准冻结深度为0.8米;B、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型为Ⅱ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五棵松体育馆剖析

4
•地基结构 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基于本工程的特点,各竖向 承重构件的轴力差别很大,跨度也长短不一,故依据 实际情况的不同拟分别采用柱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 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局部筏板基础。采用抗水板的 方法解决建筑的防水问题。 •更衣室 五棵松体育馆设计了6个球员更衣室,在小组比赛 中,将有4个可以同时使用。场馆房间的大门 大 约2.3米,考虑到篮球运动员身材, 建时把2.3米高的门全部设计成2.5 米高,方便“巨人”自由进出。
• 比赛馆屋顶部分结构体系 比赛馆屋顶的轴线跨度为120×120米,屋顶结构支撑于沿 建筑物周边布置的二十棵柱子上。根据建筑师对屋顶结构 布置的要求,采用双向正交桁架体系。为减轻结构自重, 采用钢结构,屋顶采用金属屋面板。采用铰接为使屋顶结 构体系的受力更加合理,将两个方向 的桁架均做成 变高度的形式。位于跨中部位的桁架高度为9.3米,支座处 的桁架高度为6.3米。
结构体系
• 体育馆主体结构体系: 在二层以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利用 楼电梯间及管道井筒的墙体与框架梁柱组成框架—剪力墙 结构体系。在二层以上,由于建筑功能的要求,只能布置 很少的剪力墙,为保证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在二层以上 至屋顶桁架的下弦这一高度范围内沿建筑周边布置了八道 柱间支撑。形成现浇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 力墙-钢支撑结构体 系。
场馆运营
• 场馆冠名 万事达卡致力于推动与促进中国支付产业 永续稳健的发展,而“万事达中心”将成 为实践这个承诺的关键资产。同时,它也 与万事达卡在全球的活动相得益彰,如在 欧洲提供到达120多个目的地的汉莎航空公 司的优惠机票;赞助即将到来的新加坡时 尚节的新锐时装设计师,以及建立区域内 慈善募捐项目“Purchase with Purpose送爱 万事达”等,成为创造无数个“无价”时刻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施工组织总设计大纲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施工组织总设计大纲第一部分编制依据序号名称时间备注1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体育馆方案设计说明》2004.10.202 监理会议纪要2004.10.203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3.12.154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联合体协议》2004.06.015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总承包合同》签订中6 国家、行业、地方有关规范、标准、图集、文件第二部分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总体简介项目内容工程名称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单位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第 2 页共 47 页质量监督单位北京市质量监督总站总包单位中关村建设-城建集团总承包联合体合同性质工程总承包合同土护降、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钢结构、装饰装修、给排水、消防、采合同承包范围暖、通风、电气、电梯等第二节工程位置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工程,位于北京市区西部,复兴路以北,西四环路以东,西翠路以西,总用地52.0377公顷,其中建设用地40.7679公顷,代征用地11.2698公顷(指沿西四环路东侧和复兴路北侧分别预留的100米和50米宽的城市公共绿化用地)。
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体育馆6.3万平方米,棒球场约1.5万平方米,文化体育产业设施(含游泳馆)约7.2万平方米,酒店约5.1万平方米,办公约1.5万平方米,商场约7.6万平方米。
第三节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该建设场区历史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51.40m左右;该建设场区地下水位标高为30.50~31.80m,标高为28.81~29.10m。
近5年的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38.80m左右,水位波幅4~5m。
工程设防水位标高为49.5m。
基础的直接持力层为第四纪卵石、园砾⑤层,承载力标准值为400KPa,该组第四纪卵砾石的工程性质较好,厚度分布较均匀,承载力高,属低压缩性地基土层。
奥林区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征集简记

等 奖 ( 个 ) 美 国 S sk A sc t , c 天 津 华 1 : aa i soie I 与 a sn
汇工程建筑 设计公司合作 的方案 。 二 等奖 ( 2个 )北 京 市 城 市 规 划 设 汁 研 究 院 与 澳 大 : 利 亚 D MA S t 有 限 公 司 合 作 的 方 案 : E U T Py 日本 国 株 式 会 社 佐 藤 综 合 计 画 的 方 案 。
中国建筑 设计研 究院 的方案 。
城 市 规 划 编 制 体 系 中 详 细 规 划 的 层 次 ,一 般 要 做 到 1 : 20 : 0 00 1 00的 地 图 精 度 。 由 于 绿 地 系 统 规 划 实 质 上 是 1
一
On t e Ur an Gr en Spa e Sy t m h b e c se Pl nni a ng Th or n Me h e y a d t od Re e n wal
的 实 际利 益 。 因此 , 线 管理 要 涉 及 的现 实 矛 盾 和 问 题较 绿 合 编 制 ,从 而 保 证 城 市 规 划 依 法 审批 和 实 施 动 态 管 理 中
o t e f h mo t mp ra t r a p a n n i a t o h c t s i o t n u b n l n i g mp cs t e i t y d v l p n . I i k d r cl t t e e e o me t t n s i t l e y o h ma t r l n i g n s e p a n n a d
一
规划 与设计
维普资讯
奥林匹克公 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方案征集简记
为了充分体现 “ 色奥运 、 技奥运 、 文奥运 ” 绿 科 人 的
博采众家之长 共绘奥运蓝图—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规划获奖方案选评

维普资讯
SPECI L A PAGER
于规划者和 评审者来说,都是一次挑战 。
法 [A E 公司的案 。 ] RP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城市 中轴线的北端 ,位置十分
重要;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的: 4 , 10 1 ;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 哈尔滨 工业大学天作建
筑研究所合作的方案。
是北京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 中预 留Ts 年的体育用地 。这 o 两处用地 ,既是2 0年北京奥运会大型 比赛 设施的集 中建 08
组群建筑构成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 ,强调了纪念性。该方 案北部保 留 了大面积 开敞 空间,为未来 的发展预 留了用 地。商务区布置在用地东、西两侧 ,与周边地区现有商务
和居住设施 形成了有机衔接 。 该方案功能分区明确,轴 线两侧的功能 区对称布局 , 有 较强的整体序列感和分期建设的可操作性 。在空间处理
定位。
形态 ,作了很好的呼应 。 该方案整体性较强,功 能分区明确 ,中轴线的处理刚 柔 并济 ,富 有创意 。其 绿化 、水 体和建筑 的空间关系 灵 活 ,较好地体现 了生态、环保 的概念,山形水系和现状森 林 公园有机衔接 。该方案赛 时的各种功 能相对集 中,有利
第五,应征方案要符合环保 、生态 、绿化的要求 ,要 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应征方案要功能布局合理,便 于分期建设,并 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第七,应征方案 的交通规划要能够满足奥运会期 间和
给应征单位 的征集书中,对应征方案 明确提出了十项基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ature
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景观设计
Landscape Design for Beijing Wukesong Culture & Sports Center
林箐 王向荣 郭巍 肖起发
LIN Qing, WANG Xiang-rong, GUO Wei, XIAO Qi-fa
摘要: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既是北京奥 运期间一处主要的比赛场地,也是赛后市民 进行体育和文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景观 设计方案结合基址概况与周边环境,在满足 奥运会期间的安保、运营、管理等各方面需 要的前提下从中国和北京文化中抽象出设计 元素营建现代的景观空间,以立体的中国 坛、棒球场区、漂浮的小花园、热闹的活动 广场和葱郁的五棵松为立意与构思,创造优 美的赛会景观的同时,还综合考虑赛后使用 与改造,以及通过景观设计配合安保的需 要,使人流组织和集散更加通畅、便捷。 关键字:风景园林;体育中心;规划设计; 奥林匹克运动会;坛 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08)03-0022-05 收稿日期:2008-06-03 修回日期:2008-06-14 Abstract: Beijing Wukesong Culture & Sports Center is an important competition venue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and a recreational center for the citizens after the Games. Based on the site condition and surroundings, a modern landscape space was built with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to meet the securit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during the Games. This graceful landscape, inspired by the Chinese altar, ballpark, floating gardens, active plazas and the luxuriant pine trees, also took the usag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venue after the Games into full consideration.The landscape design met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f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orts Center; Planning and Design; Olympic Games; Altar2 Nhomakorabea计理念与原则
2.1 满足奥运会期间的运营和管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因为奥运会期间有大量的观众在此聚集、穿行或停留,整个环境必须满足安全、畅通和集散等方面的
要求、在有便捷的通行的前提下,要有丰富室外空间,来满足国内外观众和球迷的活动和聚会的需求。
2.2 将奥运会期间的各类设施融合起来 奥运会期间,因为运营和管理的需要会有大量的安保、餐饮、医疗、存储等临时性服务设施,景观设
专题
图01
图02
万方数据
图03
图04 风景园林 2008 第三期 023
Feature
万方数据 024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8/03
图05
达到最佳的观赏和使用效果。同时,运用水景、灯光、旗杆、色彩等景观元素的设计,有效烘托赛会期间 热闹、欢庆的环境氛围。
2.4 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宗旨 从中国和北京的文化中抽象出设计元素来营建现代的景观空间。设计符合生态原则和美学原则,通过
1 项目概述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是北京为举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规划安排的一处主要的比赛场地,届时将举办 篮球和棒球比赛。赛会期间,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球迷将聚集到此,共享奥运盛宴。比赛场馆周边的绿地将 承载大量的人流,是比赛前后游客和球迷休息、活动和聚会的主要场所,也是烘托比赛热闹、欢庆气氛的 主要空间(图01-02)。赛后,该地块将建设成为北京市西部地区市民进行体育和文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 所,是充满活力、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图03)。
3.2 棒球场区 一号棒球场区面积约4.04hm2,它是棒球的主比赛场馆,围绕场馆有大量的临时卫生间、信息亭、餐饮
售卖点、轮椅存放区等服务设施。因为人流较大,场地基本以铺装为主,只在东南角设计了一小块绿地。 二号棒球场区面积约3.48hm2,它是棒球的次比赛场馆,场馆周边有治安处理点、观众医疗站、餐饮售
3 立意与构思
图07 3.1 立体的中国坛 古老的北京城,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四四方方的城市格局,矩形的坊里组合出严谨而灵动的城市空
间。而在立面上,地坛、社稷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等四四方方的“坛”又构成北京特有城市 肌理,它们都承载着深厚的人文思想与精神,交织着传统智慧与古老文明(图04-05)。
3.4 热闹的活动广场 北部综合商务楼因前面红线距离有限,故把前面的绿地设计为入口广场,总面积约1.58 hm2。
广场靠近西四环路一侧为绿地,靠近商务楼一侧为大面积的铺装、林荫广场和水池。广场的铺装 面积(含林下铺装,水池)约6800m2,以烘托入口气氛,并适应人们聚集、休息或穿行的需求。绿 地和铺装之间是用方石铺砌、层叠的条带,把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可以供人们闲坐赏 景。广场上的黑白铺装条和条石围合出一个半圆的浅水池,在节假日时条石上可以喷涌出水花,流 入水池之中,带来欢快活跃的气氛;在平时没有涌泉时静静的水面倒映着天光云影,也别有一番 情趣。斜穿水池的桥把西四环路和铺装广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可以直接从西四环路的步 行天桥便捷地到达商务楼。铺装广场上还有8个圆形的树池坐凳,给广场带来一片浓荫,人们也可 以坐在池沿上休息闲谈(图11-15)。
计力求将各种景观元素和各类设施相融合,使它们既有便捷的使用功能,又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
2.3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优美的赛会景观 满足奥运会期间的安保、运营和管理的需要是景观设计的前提,景观设计在充分满足上述各种功能需
求的基础上,通过郁郁葱葱的乔灌木和艳丽多彩的花卉为游人创造一个安全、绿色、愉快、舒适的观赛环 境,并且注意植物种类的选择,大量使用生长速度快,遮荫效果好,花期在夏季的植物,以期在赛会期间
本方案在对该地块奥运会期间进行景观设计的同时也综合考虑赛后的规划与设计,特别是文化广场部 分的景观环境。
1.1 基址概况 基址位于复兴路以北,西四环路以东,西翠路以西,总用地约52.04hm2。用地内沿西四环路东侧100m
宽和复兴路北侧50m宽为城市代征绿地,代征道路为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中路用地,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北 路南侧用地及西翠路部分,其余为城市建设用地和公共绿地。
长安住宅小区,南侧隔复兴路相对为解放军总医院,西侧紧邻城市快速路西四环路。 基址周边交通极为便利,用地南侧紧邻东西向贯穿北京市区的地铁1号线,其周边共涉及10条城市快速
路和主次干道,从西向东依次为:永定路、西四环路、西翠路、西三环路;从北向南依次为:阜石路、金沟 河路、玉渊潭南街、万寿路西街、复兴路。在用地北侧新开城市次干道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北路,红线宽度 40m,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中路位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内,红线宽度30m。
在抽取“坛”元素的同时,整个广场的设计也参考北京城市的格局,方正匀称,中轴对称,一方面符 合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和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与场馆建筑的格局非常和 谐。同时中轴两侧的中国坛的水景设计也强调中轴的气势,有效彰显主体建筑,并烘托出热闹、欢庆的比 赛气氛(图06-09)。
目前用地范围内体育馆即将建成,基址场地总体较为平坦,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西南角比东北角高 5m左右。代征绿地高于建筑用地,代征绿地均已绿化,西四环部分植物栽植密度较大,葱郁成林;中部绿 地边缘挡墙较高,向南逐渐降低,与现状道路地形顺接;长安街部分代征绿地有微地形起伏,高于红线内 绿地。
1.2 周边环境 用地周边城市建设区已基本建成,东侧主要为现状居住地,北侧为生物技术学术中心和新开发的紫金
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在雨水回渗到地下、种植土层结构处理、乔灌木及花卉种植养护等方面取得良好效 益,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
图06 2.5 奥运会比赛期间的建设和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 秉承勤俭办奥运的理念,比赛期间的临时景观和设施采用环保的可回收材料,永久性景观的设计既要满
足赛会期间的功能需求也要考虑赛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同时,注意中心绿地和周边代征绿地的关系,使二者 自然过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之,奥运会后,通过合理衔接和改造,本地块将成为北京市西部地区市民 进行体育和文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营造建筑与开放空间相结合,绿地开放、环境优美的城市形象。
在本方案的设计中,我们参考北京方整的城市格局,汲取“坛”这一代表中国、代表北京的形体元 素,用33m×21m的立体的矩形单元来营造空间和环境。这些矩形的“中国坛”由草坡、平台、长凳、水 幕、植物等元素高低错落、交织塑造成为一个立体的景观空间单元,并通过花灌木与地面融为一体。人们 可以躺在倾斜的草坡上冥想,可以站在高起的平台上赏景,还可以坐在长长的石凳上私语,“中国坛”包 容了游人活动的多种可能性,更渗透着一种说不完的古老的文化气息,让人们体会到中国坛文化的源远流 图08 长与广博深厚。另一方面,“中国坛”简洁、抽象的形体洋溢着现代设计的美感与力量感,交互错位的布 置营造出运功感和节奏感,也与篮球馆简洁明快的建筑体型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