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6张PPT)

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把 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 移进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 生成
液态的水 无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固态的石蜡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石蜡熔化成液态
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 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 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
(1)定义:___生__成__其_他__物__质_的__________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化__学__反_应________
。
颜色改变
生成沉淀
放出气体
(2)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喝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水的沸腾 水(液态)变为水蒸气(气态)
木材的燃烧 木材变为木炭
探究物质变化的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的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 凝结成液态的水
【答案】C 【解析】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类型一、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共31张PPT)

Page 15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着物
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6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29
课堂训练
9.将钠从煤油的底部取出,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
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渐
渐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
钠的物理性质有:
硬度: 较 小
密度:比煤油大而比水小 。
熔点: 较 低
颜色: 银白色
1-2
变化前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 变化后有
的物质 的现象
的物质 无新物质
生成
液态的水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 逐渐减少,玻璃片上
液态的水
无
出现小水珠
蓝色块状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 蓝色粉末 的胆矾 细小的蓝色粉末 状胆矾
无
1-3 1-4
蓝色的 蓝色溶液中有蓝色 蓝色的氢
胆矾溶液 沉淀出现
氧化铜沉
淀等
块状 石灰石
课堂训练
4.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B )
①酒精挥发
②白糖溶于水
③食物腐烂
④铁矿石炼铁
⑤汽车胎爆炸 ⑥电灯发光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5.下列方法可以用来鉴别O2和CO2的( C )A.闻气味B.看颜色
C.澄清石灰水 D.木条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易 挥发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化学变化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物质的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 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等
2.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
或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五性
有
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规律?
都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现象: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吸热、放热、发光等 化学变化的实例:木柴燃烧、铁的生锈、 食物的腐烂、动植物呼吸、 酒或醋的酿造等
1、如何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判断依据(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 序号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 变化后的 象 物质 有无新物 质生成 有
实验 蓝色的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 蓝色的 1-3 胆矾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实验 颗粒状的 试管里大理石表面产 二氧化碳等 生气泡,块状固体逐 1-4 大理石
渐溶解,烧杯里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摸一 下试管感觉到热
观察实验,填写格:
实验 序号 实验 1-1 变化前的 物质 液态的水 变化时发生 变化后的 有无新物 的现象 物质 质生成 沸腾时,试 管口出现水 蒸气,水蒸 气遇玻璃片 又凝结成小 水珠 液态的水
无
实验2:胆矾研碎
1.观察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
2.观察变化后胆矾的颜色、状态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5、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
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D )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瓷碗破碎
6、镁条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7、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块状固体 变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只是状态发生 了改变,没有生 成其他物质,是 物理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的胆矾溶液
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
固体溶解,变 成蓝色溶液,滴入 氢氧化钠溶液后, 产生蓝色沉淀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变化后有其他物
质生成,是化学变 化。
变化前的物质
A、嫦娥1号的运行轨道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D、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材 料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钢铁生锈
B.高粱酿酒
C.蜡烛受热熔化
D.用消毒液消毒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4、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 变化的是( D )
区别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有其他物质生成
伴随 破碎、熔化、汽化 现象
放热、发光、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关系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胆矾溶于水能与氢氧化钠
通常加热至100℃沸腾;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氧气 无色气体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实验1-2:分别取一集气瓶氧 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分碳气体, 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闻一闻气味。取一根小木条在 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 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对比(在通常条件下) 物质 颜色 气味 氧气 无色 无味 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状态 气体 气体 使点燃的小木条 燃烧更加激烈 熄灭
4、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决 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 食物已经变质了?举例说明。
作业:练习与应用1、2
练习与应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 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生成其 他物质。 如果生成其他物质,就说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水果腐烂、食物变质、铁生锈、氢氧化钠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等都属于化学反应。 3、观察你身边的物质,如水、食盐、蔗糖、铜导线 等,描述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查阅有关资料)。
(3) 蓝色的硫酸铜 生成蓝色 溶液等 沉淀 (4) 颗粒状石灰石 有无色气 (大理石)等 体产生
物理变化:只发生了形态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一般特点
1、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2、常表现为: (1) 颜色改变; (2) 放出气体,有些气体还伴随有异味; (3) 生成沉淀; (4) 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1)铁生锈。(2)石蜡熔化。(3) 纸张燃烧。(4)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 石灰石(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一、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例如: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 溶于水;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某些性质也会随着变化
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大气压为101kPa)
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
球,并渐渐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
钠的物理性质有:
硬度:__较__小____,密度:比__煤__油___大__而__比__水___小__, 熔点:__较__低____,颜色:__银__白__色____。
化学性质有:
该金属能够与___水___不__需__要__发__生__化__学__变__化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作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熔点、沸点、密度等。
3.物质的__性__质___决定物质的__用__途___(填“性质” 或“用途”)。
新课导入 说说下图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冰融化
木头燃烧
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
图标 名称
说明
护目镜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 睛
排风
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 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
热烫 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或用到温度较高 的仪器。应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 免直接触碰
图标 名称
说明
明火
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 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举例 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硬度、密度、导电性、导
稳定性等
热性、延展性、吸附性、
1.1.1物质的变化(十分钟试讲逐字稿)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同学们请看,老师这有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现在我们用喷壶向第一张白纸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明显变化,接着再向第二张白纸上喷氢氧化钠溶液,呀,纸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神奇吗?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标题:物质的变化】二、新授: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水结冰,煤燃烧,铁生锈,都是物质的变化。
从化学的角度看,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我们通过4个小实验来研究下。
【板书:一、实验】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水沸腾的实验。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位同学,你观察玻璃片靠近试管口,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
你观察得很仔细,请坐。
我们来进行第二个实验。
请各小组取少量硫酸铜晶体放在研钵中,用研杵把硫酸铜晶体研碎。
第3小组汇报。
嗯,你们观察到蓝色块状物体被研磨成粉末。
很好,你们刚刚实验操作也很规范,请坐。
同学们,这两个实验有新物质生成吗?没错,都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
同学们知道这种变化叫什么吗?对,叫物理变化。
【一、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理变化呢?没错,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融化等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我们再看看另外两个实验。
老师先为大家演示向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的实验。
【画图】向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稀盐酸,大家都看到了气泡,将生成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
请最积极的2小组来汇报。
嗯,你们注意到,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你们表到的很有调理。
请坐。
现在请各小组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研碎前和研碎后后的硫酸铜晶体,再加入少量水,震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什么现象发生?第1小组的同学手举得最高,你们来。
你们观察到试管中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这两只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也验证了,研磨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密度:0.8g/ml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化学性质 。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火柴可以燃烧
锈会生锈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物理性质 。
A.钻木取火
B.破釜沉舟
C.聚沙成塔
D.买椟还珠
2.厨房中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物理
变化的是( D )
A. 食物:我腐烂了
B. 煤气:我燃烧了
C. 菜刀:我生锈了
D. 水:我沸腾了
3.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G.编制香包 H.植物光合作用 J.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 热性、导电性等。
金属铝能导电
盐酸易挥发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区别 性质判断
性质内容
归纳总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直接(眼看、鼻闻、 耳听、手掂量等) 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 断。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 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 会、可以、易、难等
实验分析 变化:固态
液态 (状态改变)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 物质生成
产生水蒸气,遇冷 气态的水
(1)
液态的水
凝结成小水珠 (水蒸气)
无
(2) 固态的石蜡
石蜡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陈友楼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
1.理解并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知道并区别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认识本课中所用仪器与药品,了解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揭题示标: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变化。
投影本课目标。
2.情境激趣:P(播放视频):水的沸腾。
3.讲述:⑴观察实验的一般方法: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仪器、药品操作、现象产物、结论⑵本组实验主要观察目标——物质、物质的变化。
二.自学架构
知识模块——(一)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Ⅰ.个人自学
实用文档
1.阅读:P6~P7相应内容。
2.实验演示:⑴胆矾的研碎⑵石灰石与盐酸反应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沉淀
⑷镁与盐酸反应⑸木条燃烧
3.建构:
⑴叫物理变化。
叫化学变化,又叫。
⑵仪器名称:图1—1 、、、。
图1—2 。
图1—3 、、、。
⑶填表P7“实验现象记录”(在课本上填写)
⑷化学变化中的常见现象:、、、、、。
4.即学即练
⑴(07无锡)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石蜡熔化C.粮食酿酒D.汽油挥发
⑵(烟台中考)制造下列用品所需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A.木器B.铁器C.陶瓷D.青铜器
Ⅱ.个人(小组)疑问
实用文档
知识模块——(二)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7~P9相应内容。
2.建构:
⑴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如。
⑵熔点、沸点、密度。
⑶闻气味方法。
⑷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3.即学即练
⑴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B.挥发性C.氧气通常是无色气体D.食盐易溶于水
⑵下列用途或做法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酒精作燃料B.根据气味鉴别酒精和水C.用铁块制铁丝D.用冰致冷Ⅱ.个人(小组)疑问
三.精讲补架
1.两种变化
⑴归纳两种变化
实用文档
⑵如何判断“其它物质(也叫新物质)”。
2.两种性质
⑴归纳两种性质
⑵关于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
化学上,体积常用升(L)、毫升(mL)表示,无需化成标准单位。
实用文档
1L=1dm3 1mL=1cm31L=1000mL
⑶闻气味的方法:鼻孔在瓶口一侧,用手在瓶口上方轻轻搧动,让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四.归纳完型(请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利于知识巩固)
实用文档
五.达标巩固
1.下列古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贵港中考)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车胎爆裂
C.木条燃烧
D.玻璃破碎
3.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 A.铁片和铜片
B.白糖和味精
C.白醋和纯净水
D.石灰水和稀盐酸
实用文档
4.(山东中考)下列成语与对应的描述不符合的是( )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C.冰雪消融——物理变化
D.钻木取火——只有物理变化
5.下列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根据生活经验,说出鉴别它们的简便方法
⑴铁丝和铜丝看颜色,红的是铜丝,银白色的是铁丝
⑵白糖和食盐
⑶白酒和白醋
⑷汽油和水
6.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极易挥发,③易溶于水。
④酒精易燃,⑤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上叙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化学性质的有;
化学变化的有。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