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望洞庭》洞庭湖简介
第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打磨
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圈一圈诗人看到的景物。
学习活动二:
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在古时候又被称为“云梦泽”。
远看
《望天门山》
《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望洞庭
自由诵读古诗,把诗读准确,并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学习活动一:
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磨
遥
半包围结构
左上包围结构
左下包围结构
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望洞庭的意思

古诗望洞庭的意思引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歌,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望洞庭》的意思。
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自然地理环境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洞庭湖周围是丘陵和平原,湖面面积广阔,景色宜人。
诗中描绘的景色《望洞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洞庭湖秀美的景色。
诗中提到湖的波浪滔天,海市蜃楼般的云影倒映在湖面上。
湖泊的边缘有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景,景色宛如仙境。
诗歌的意义与表达对洞庭湖的赞美《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深深的赞美之情。
诗中直接将湖比作无边无际的海洋,让人感叹湖的宽广与壮丽。
同时,诗人也描写了湖的波浪和云影,使湖的美景更加生动。
对自然的崇敬《望洞庭》从侧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诗人将湖的景色与仙境相提并论,表达出自然景观的神奇和令人敬畏之处。
这种对自然的崇敬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山水田园”的价值观。
艺术手法分析借景抒怀的手法《望洞庭》运用了借景抒怀的手法,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景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湖的广阔、壮丽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
形象的描绘刘禹锡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使诗歌充满了细腻和感受。
他通过描绘湖的波浪和云影,以及边缘的蒹葭和白露,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景象中。
反映社会与时代反映唐代的安定和繁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和安定的时期,这首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诗中所描绘的洞庭湖景色壮丽,在这个繁荣的时代更加突出了唐代社会的富裕和和谐。
对自然环境的思考《望洞庭》中的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可理解为对当时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诗人将湖的景色与仙境相提并论,传递了欣赏自然美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
总结《望洞庭》是一首描写洞庭湖壮丽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湖的描绘和借景抒怀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然的崇敬。
望洞庭译文及注释

望洞庭译文及注释《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一、作品原文望洞庭⑴湖光秋月两相和⑵,潭面无风镜未磨⑶。
遥望洞庭山水翠⑷,白银盘里一青螺⑸。
二、注释⑴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⑵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⑶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⑷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⑸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三、白话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四、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五、作品鉴赏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3古诗词三首表达

3古诗词三首表达
这三首古诗词《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不同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1. 《望天门山》是唐朝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恢宏的气度。
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佳作,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3. 《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古诗书籍获取更多诗词表达的内容。
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

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洞庭湖》原文:(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5、潭面:指湖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7、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洞庭湖》赏析: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该页是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篇一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看图作文。
4、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课前准备: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目标:背诵古诗《望洞庭》。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读一读、背一背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 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 多名胜。
洞庭秋月
洞庭夕照
洞dònɡ、潭tán、螺luó、磨mó
望 洞 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望 洞 庭
唐 刘禹锡
相:相互 和:和谐
湖光秋月两相和, 镜:铜镜,把洞 潭面无风镜未磨。 庭湖水面比作铜 镜 遥望洞庭山水色, 未:没有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湖光秋月两相和, 月夜洞庭宁静优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遥望洞庭山水色 远望洞庭的山水美景。 4、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 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 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 的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色 洞庭美丽的山水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秋夜
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
把什么比作“白银盘”? 把什么比作“青螺”?
把洞庭的湖水比作“白银盘”,
把青翠的君山比作“青螺”。
诗句翻译:
1、湖光秋月两相和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 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 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 2、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 被磨拭的铜镜一样。
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ppt课件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在写洞庭湖之美,怎么提到了盘子和青螺?
这里作者又运用了连续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一个银盘子。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岛比作青螺。
远看,远远地望去
理解诗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刘禹锡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有著名的岳阳楼。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由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但他一生官途并不顺畅,多次被贬,【洞庭湖】就是他秋天转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之下遥望洞庭湖写下的。
“和”怎么理解?
你能描述一下吗?
湖光秋月两相和
Hale Waihona Puke 想一想照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磨:打磨、擦拭。
镜未磨:古代镜子是用铜做的,磨了才能光亮。这里比喻月下的湖面虽然平静,但有点朦胧,像没有磨平的铜镜。
潭面无风镜未磨
作者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写“镜未磨”,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意思是: 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平滑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意思是: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一个银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湖简介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江南,湘北,那片向北倾斜的凹形地貌上,一泊湖水以天下为怀,一座阁楼以天下为标。
北宋范仲淹用一篇散文将岳阳楼树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座地标,而湖区百姓以千百年来的劳作将洞庭湖建造成天下粮仓。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
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
洪水期间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
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它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容纳四水,吞吐长江,调节洪水,控楚带吴。
洞庭湖区到底包括哪些地方呢?较为权威的划分是,范围包括岳阳、益阳、常德,长沙、湘潭、株洲和湖北荆州共7个市。
洞庭湖区又分“纯湖区”和“四水尾闾区”,其中,整个长沙城区,就属于四水尾闾区。
而我们此次《环行洞庭湖》报道的岳阳、益阳、常德三市中,还有汨罗、桃江、桃源、临澧不属于纯湖区,也在尾闾区之列,而岳阳的平江、益阳的安化、常德的石门,还并不属于洞庭湖区。
洞庭湖不仅风光佳绝,而且素称鱼米之乡,滨湖盛产稻谷,湖中盛产鱼虾,自古为我国淡水鱼著名产地。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
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
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
可见鱼之多。
湖南全省商品粮的40%、商品棉的90%、商品油的50%,商品鱼的70%都来自洞庭湖畔。
洞庭湖湿地面积,占我国亚热带湿地的1/4。
洞庭湖区苎麻产量占到全国的1/3。
洞庭湖区从1969年开始发展淡水珍珠养殖,目前年产量占全国的80%,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的小白额雁,冬季主要在洞庭湖区一带越冬。
对于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观赏到。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
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