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北航 材料力学 全部课件 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相应载荷与内力间的微分关系检查内力图的正确性。
题 5-16 图 (a)解:坐标自左端向右取,内力 FN 0,Fs 0 ,其 M 图则如图 5-16a 所示。
dx
dx
M右 M左
足标 C 系指梁微段右端面的形心,对题图(b)亦同。 根据题图 b,由
Fy 0,FS左 qdx FS右 0
略去微量 qdx 后,得
FS右 FS左
仍据题图 b,由
1
M C 0,M 右 M e qdx( 2 ) FS左dx M 左 0
(a) (b)
6
q0 a q 3 x2 0 x2 6 6a 根据上述方程,画梁的剪力与弯矩图分别如图 5-11b(4)与(5)所示。 为了确定弯矩极值及其所在截面的位置,由式(a)并令其为零,即 qa q 0 0 x2 0 6 2a 得弯矩极值截面的横坐标为 a x0 3 代入式(b) ,得弯矩极值为 M ( x2 )


剪力方程为
FS ( x ) FSA q( )d
0
x
q0 l x 2 4q0 l2 l d 3 0
由此得
FS ( x )
弯矩方程为
q0l x3 x2 4q0 3 3l 2 2l
x x q l 3 2 M ( x ) M A FS ( )d 0 0 4q0 3l 2 2l d 0 0 3
M 1 (η) FAy η

F [(2l d )η 2η 2 ] l
dM 1 ( η) 0 dη
( 0ηl d )
(a)

η
此即左轮处 M 1 达最大值的左轮位置。 将式(b)代入式(a),得弯矩的最大值为
2l d 4
(b)
M max
F (2l d ) 2 8l
(b)
5-15
试绘制图示杆件的内力图, 并利用题 5-14 所述微分关系检查内力图的正确性。
题 5-15 图 解:题(a)的轴力图与题(b)的扭矩图,分别如图 5-15a 与 b 所示,最大轴力与最大扭矩分 别为
FN,max
ql 2
Tmax ml
11
图 5-15
5-16
图示杆件,承受平行于杆轴方向的均布载荷 q 作用。试画杆的内力图,并利
l (0 x1 ) 2 l (0 x 2 ) 2 l (0 x1 ) 2 l (0 x 2 ) 2
(e) (f) ( g) ( h)
7
3.画剪力、弯矩图 依据式(e)与(f)可绘剪力图,如图 5-11c(2)所示;依据式(g)与(h)可绘弯矩图,如图 5-11c(3)所示。注意在 x2 11l / 24 处, FS2 0 , M 2 有极大值,其值为
端时,梁支座内侧截面 A+ 或 B- 出现最大剪力,其绝对值为
4
Fs max
F (2l d ) l
5-11
图。
图示各梁,承受分布载荷作用。试建立梁的剪力、弯矩方程,并画剪力、弯矩
题 5-11 图 (a)解:1.建立剪力、弯矩方程 设截面 x 处的载荷集度为 q( x ) ,由图 5-11(1)可知,
弯矩间的微分关系。
9
题 5-13 图 解:在截面 x 处取微段 dx ,其受力图如图 5-13 所示。
源自文库
图 5-13 根据图示,由
M C 0,M dM M FSdx m( x)dx 0

dM FSdx m( x)dx
或写成
dM FS m dx
其中 C 为微段右端截面的形心。 又由
1 2 1 1 ql qla qa2 8 2 2
解此方程,得
a
舍去增根,最后确定
1 2 l 2
a
2 1 l 0.207l 2
5-9
图示简支梁,梁上小车可沿梁轴移动,二轮对梁之压力均为 F。试问:
(1) 小车位于何位置时,梁的最大弯矩值最大,并确定该弯矩之值; (2) 小车位于何位置时,梁的最大剪力值最大,并确定该剪力之值。
10
图 5-14 根据图 a,由
F

x
0,FN dF Nq( x )dx F N 0
dF N q( x)dx 0
或写成
dF N q dx
根据图 b,由
(a)
M x 0,T dT m( x)dx T 0

dT m( x)dx 0
或写成
dT m dx
M 2 max M max
(d)解:1.建立剪力、弯矩方程
121 2 ql 1152
图 5-11d 坐标如图 5-11d(1)所示,由截面法易得剪力、弯矩方程分别为
q( x1 ) x1 qx2 1 2 l ql FS2 qx2 4 3 qx1 M1 3l q 2 ql l M 2 x2 ( x2 ) 2 4 6 2.画剪力、弯矩图 FS1
q0 a 3
图 5-11b 为研究方便,选取图 5-11b(2)所示左半跨梁 AC 为研究对象。 显然,截面 C 的剪力与弯矩分别为
FSC
还可以看出,横截面 x1 的载荷集度为
q0 a 6
,
q0 x1 a
MC 0
qx
于是得 AC 段的剪力与弯矩方程分别为
q0 a q x1 x1 qa q 2 0 0 x1 6 2 6 2a q x1 x1 x1 q0 a q0 a q 3 M ( x1 ) x1 x1 0 x1 6 2 3 6 6a 同理,以右半跨梁 CB 段为研究对象[图 5-11b(3)],得相应剪力与弯矩方程分别为 qa q 2 FS ( x2 ) 0 0 x2 6 2a FS ( x1 )
M 2 max
7ql 2 96
5-12 图示简支梁,承受分布载荷作用,其集度表达式为
x2 x q 4q0 2 l l
8
式中,q0 代表载荷集度的最大绝对值。试建立梁的剪力、弯矩方程,并画剪力、弯矩图。
题 5-12 图 解:分布载荷的合力为
l x 2 x dx 4q l 3 l 2 2q0l FR 4q0 0 0 3 l2 l 3l 2 2l
M max M
(c)解:1.求支反力
x x0

q0 a 2 9 3
图 5-11c 由 M B 0 和 Fy 0 得
FAy
7ql 11ql (), FBy 24 24
()
2.建立剪力、弯矩方程 坐标如图 5-11c(1)所示,由截面法可得剪力、弯矩方程分别为
FS1 FAy
保留有限量,略去微量 qdx 后,得
FS右 FS左 F
为了更一般地反映 F 作用处剪力的突变情况(把向下的 F 也包括在内) ,可将上式改写为
FS右 FS左 F
仍据题图 a,由
M C 0,M 右 F ( 2 ) qdx( 2 ) FS左dx M 左 0
保留有限量,略去一阶和二阶微量后,得
图 5-6
5-8
最小。
图示外伸梁, 承受均布载荷 q 作用。 试问当 a 为何值时梁的最大弯矩值 (即 M
max

题 5-8 图 解:1.求支反力 由对称性可知,二支座的支反力相等(见图 5-8a) ,其值为
2
FCy FDy
ql () 2
图 5-8 2.画弯矩图 根据各梁段的端值及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画弯矩图如图 b 所示。 3.确定 a 值 由进一步分析可知,只有当梁中点处的弯矩值、C 与处弯矩的绝对值相等时,梁的最大弯 矩值才可能最小,由此得
5
算出 A 与 B 两端的 FS 与 M 值, 并考虑到上述曲线形状, 即可绘出 FS 与 M 图, 如图 5-11a (3)和(4)所示。 (b)解:由图 5-11b(1)可知,半跨梁上分布载荷的合力为
FR
q0 a 2
于是由平衡方程 M B 0 与 M A 0 ,得支反力为
FAy FBy
第五章 弯曲内力
5-3
试证明,在集中力 F 作用处(图 a) ,梁微段的内力满足下列关系:
FS右 FS左 F , M 右 M 左
而在矩为 Me 的集中力偶作用处(图 b) ,则恒有
FS右 FS左,
M右 M左 Me
题 5-3 图 证明:根据题图 a,由
Fy 0,FS左 F qdx FS右 0
(c)
由对称性可知,当 η (2l 3d ) / 4 时,右轮处的 M 2 达到最大,其值同式(c)。 3.确定最大剪力值及小车位置 由剪力图不难判断,最大剪力只可能出现在左段或右段,其剪力方程依次为
F ( 2l 2η d ) ( 0ηl d ) l F FS2 FBy ( 2η d ) (0ηl d ) l 二者都是 η 的一次函数,容易判断,当 η 0 或 η (l d ) 时,即小车无限移近梁的左端或右 FS1 FAy
l (0 x1 ) 2 l (0 x2 ) 2 l (0 x1 ) 2 l (0 x2 ) 2
(i) ( j) ( k) (l)
依据式 (i) 与 (j) 可绘剪力图,如图 5-11d(2) 所示;依据式 (k) 与 (l ) 可绘弯矩图,如图 5-11d(3)所示。注意在 x2 l / 4 处, FS2 0 , M 2 取极值,其绝对值为
保留有限量,略去一阶和二阶微量后,得
dx
M右 M左 Me
为了更一般地反映 M e 作用处弯矩的突变情况 (把逆钟向的 M e 也包括在内) , 可将上式改写为
M右 M左 Me
5-6
已知梁的剪力、弯矩图如图所示,试画梁的外力图。
题 5-6 图 解:根据题图中所给的 FS 图和 M 图,并依据三个微分关系和两个突变关系,可画梁的外 力图,示如图 5-6a 和 b。


由此得
M ( x)
q0l x4 x3 x 2q0 3 6l 2 3l
根据上述方程,画剪力与弯矩图分别如图 b 与 c 所示,最大剪力与弯矩分别为
FS,max
q0l 3
M max
5q0l 2 48
5-13
在图示梁上,作用有集度为 m= m (x)的分布力偶。试建立力偶矩集度、剪力与
(a)
F

y
0,FS dFS FS 0
dFS 0
或写成
dFS 0 dx
式(a)和(b)即为本题要求建立的微分关系。
(b)
5-14
对于图示杆件,试建立载荷集度(轴向载荷集度 q 或扭力偶矩集度 m)与相应
内力(轴力或扭矩)间的微分关系。
题 5-14 图 解:在横截面 x 处取微段 dx ,其受力如图 5-14a 和 b 所示。
2 q( x1 ) x1 7ql qx1 2 24 l 11ql FS2 FBy qx2 qx2 24 x x 7ql qx 3 M 1 FAy x1 [ q( x1 ) 1 ] 1 x1 1 2 3 24 3l q 2 11ql q 2 M 2 FBy x 2 x 2 x2 x2 2 24 2
题 5-9 图 解:1.求支反力 由图 5-9a 所示位置,可求得两端的支反力分别为
FAy
F F (2l 2η d ), FBy (2η d ) l l
( 0 ηl d )
3
图 5-9 2.确定最大弯矩值及小车位置 根据支反力及梁上小车压力,画剪力、弯矩图如图 b 和 c 所示。 由 M 图可以看出最大弯矩必在 F 作用处。 求左轮处之 M 1 , 并求其极值, 即可得到 M max 。
q( x )
q0 x l
图 5-11a 由图 5-11a(2)可得,剪力与弯矩方程分别为
Fs
q x2 q( x ) x 0 2 2l q0 x 3 x x M [q( x ) ] 2 3 6l
(0 x l ) (0 x l )
(a) (b)
2.画剪力、弯矩图 由式(a)和(b)可知,二者均为简单的幂函数,其函数图依次为二次下凹曲线及三次下凹 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