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地区地下水硬度升高原因和机理探讨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牧区地区较多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种情况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
一、地质结构变化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受青藏高原抬升作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势高低不平。
在牧区地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依赖于地表降水和地表径流水的渗入。
但是由于青藏高原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导致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巨大,地下水的补给不平衡,从而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不稳定变化。
二、气候变化青海省属于高寒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且降水总量相对偏少。
2000年以来,青海地区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出现一定的变化,这种气候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地下水位的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了地表径流水的减少,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减少,从而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
三、人类活动农村牧区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活动也对地下水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农业生产和畜牧业需要大量的水源,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不仅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同时也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农业化肥和畜禽粪便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地下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度富集,进而影响了地下水位的变化。
四、植被变化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植被的变化。
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垦,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植被的破坏,地表水循环系统受阻,地下水的补给受到了限制,地下水位也因此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结语: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受到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植被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节水措施,控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加强土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从而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

研究与探讨Y1572019年9月·下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才培多杰(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青海 玉树 815399)摘 要 地下水位变化一般是指地下水位埋深深度发生变化,它会引发区域产生一系列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隐患,例如区域围墙墙体开裂甚至变形到他等等,为小区区域给排水与供暖管网开挖过程带来较大隐患,甚至可能还会出现管网基槽大面积塌方无法施工的情况出现。
关键词 地下水位变化;农牧区;地质水文条件;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农牧区出现地下水位变化对当地农牧产业发展及农业人口生活会带来一定影响,例如引发牧民用水吃水难、排污难以及供热难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应该思考其地下水位变化的引发原因,并希望提出相关处理措施。
1 杂多县农牧区地质水文条件变化概述及基本状况分析1.1 杂多县农牧区地质水文条件变化概述杂多县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南部,面积约为3.5万km 2,这里海拔高、气候冷,主要聚居大量藏族原住民,拥有大量丰富的草原资源,其中就包括了最为著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昂赛原始森林等等。
不过总体看来,当地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再加之当地当地农牧民长期的放牧掠夺式开发,加重了草原发展负担,直接引发了当地农牧区草原质量及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虫鼠害问题,整体看来农牧区区域内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恶化。
具体来讲,杂多县农牧区的地质水文条件变化明显,其中最显著特征即为地下水位持续上升,地下水与岩土之间相互作用逐渐加强,直接导致农牧区地基岩土承载力与抗剪性能被削弱,像砂土液化、土壤盐渍沼泽化、岩土承载力下降、冻胀等等不良岩土情况出现。
就以当地农牧区的排水与供暖管网为例,由于地下水位发生变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出现,比如围墙墙体开裂、变形倒塌、居民住宅房屋出现严重变形等等。
而供水及供暖管网基槽由于出现了大面积塌方也导致小区牧民吃水、供热、污水处理困难等不利情况发生。
地下水硬度升高机理浅析

地下水硬度升高机理浅析摘要地下水硬度升高是当今地下水环境问题中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
它的产生及恶化对人类利用地下水有严重的影响,而其原因又是复杂多样的,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地下水硬度升高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以探究地下水硬度升高的机理。
地下水硬度升高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三废污染物和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
关键词地下水硬度;过量开采;污染一、机理分析地下水是现今很多地方的主要供水源,广泛用于市政、工业、农业,其已成为制约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因素。
地下水硬度——这一地下水水质的重要指标在很多区域已随人类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加大而不断升高,其变化必将对地下水的使用造成严重后果。
对不同地方地下水硬度升高的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污染而导致的硬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而引起的地下水水动力场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改变而引起的硬度变化[1~2]。
1.污染。
工业和生活污水渗漏进入地下水,某些含较高Ca2+、Mg2+的污水直接导致地下水的硬度升高。
这种现象在国内出现的很普遍,比如河南新乡市[3]。
2.地下水过量开采。
随着人类对淡水需求量的增大,地下水开采量急剧攀升,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地下水过量开采的现象,由此引起地下水水位降低,地下水漏斗形成并向外扩大。
进而引起地下水的水动力场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改变,污染载体与包气带和含水围岩之间发生一系列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促使土壤及其下层沉积物的钙镁易溶盐,难溶盐及交换性钙镁由固相向水中转移,从而使地下水硬度增高。
这其中包括的作用主要有酸性溶滤作用、碳酸溶滤作用、盐效应及阳(阴)离子交替吸附等,现就各种作用分别讨论如下:2.1酸性溶滤作用。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区域性地下水漏斗形成,特别是在我国华北平原的沧州、石家庄等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地下水水位下降,区域性降落漏斗形成,使得原来为饱水带的地带形成包气带氧化环境,而人为排放的硫化物进入地下后在此被充分氧化,污染溶液的PH 值降低,从而使溶滤作用加强,使大量的Ca、Mg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导致地下水永久硬度增高。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青海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也是我国重点的畜牧业和生态保护区。
该省的牧区地区地下水资源一直处于挑战的状态,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地下水位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
1.降雨量的影响青海省属于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很少,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00毫米左右。
这在加上主要山脉的保护作用,导致大部分的降雨量都在山区集中,牧区显得非常干旱。
由于牧区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从事畜牧业,他们的生产生活都需要大量的水,而地下水是他们唯一可供利用的水源。
当牧区地区降雨量减少时,牧区居民依赖的唯一水源地下水也会被严重影响。
长时间的低降雨量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这也是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地表构造的影响青海省农村牧区的地表构造主要是高原、山地和平原。
这三种地表构造的地下水位变化也存在着不同的原因。
由于青海省地处高原地区,是我国的天然气田,而同时也是我国的主要牧区。
高原地区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与地质构造有关。
青海省地势复杂,地貌谨慎,其地下水系统也受到大气循环、山体、地表水和地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这些因素变化时,将直接影响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
山地地区的地下水位变化主要是由于山峰之间水流的变化引起的。
当降雨量大幅增加时,山地中的小河流会增加水的流量,但由于山体的隔离作用,进入山地的水量有限。
这将导致部分的水被存储在地下,地下水位开始上升。
相反,当降雨量减少时,山地中小河流的水量也将减少,地下水储层的水分也将下降。
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在平原地区部分农民为了提高地上输水效率,会将地下水提升出来,这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由于平原地区的地形、地貌比较平坦,直接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大,较少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总结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除了不同的地表构造,降雨量也对地下水位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
1. 气候变化: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干旱,年雨量少,有时候会出现连续多年不降雨的情况,这就导致了牧区地下水位下降。
2. 水文地质条件: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
其中,一些区域地层松散,地下水的补给和补偿能力较弱,因此很容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
3. 农业用水:青海省以畜牧业发达而闻名,在牧区的农村地区,农民一般都依赖地下水进行灌溉和饮水,由此就会使地下水位产生变化。
由于牧区的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因此地下水的开采还比较不受到约束,会不断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4. 工业生产用水:青海省牧区一些地方发展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企业为生产和生活所需也会从地下水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水,这样就会使地下水位下降。
5. 人类活动:青海省牧区的农民和牧民也会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对地下水产生影响,例如洗衣、洗澡、马匹饮水等。
虽然这些影响较小,但随着人们的居住密度增加,这些影响也逐渐增大。
总之,由于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干旱、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牧区地下水位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好青海省的水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原因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由高原、山地、盆地和戈壁沙漠等地貌构成。
农村牧区是青海省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其地下水位变化主要受以下几个原因的影响。
青海省属于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降水稀少。
这种气候条件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来自降水。
由于降水量有限,不能满足农业、畜牧业等需水量,人们不得不借助地下水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农村牧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受到降水量的直接影响。
青海省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
在高原地区,寒冷的气候会导致地表水结冰,从而限制了地表水渗入地下水系统的能力。
在高海拔地区,地下水的蓄水量有限,补给能力较差。
由于地下水补给不足,农村牧区的地下水位就会降低。
人类活动也是地下水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农牧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也大幅度增加。
农村地区的农田灌溉、畜牧业用水等需求,以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都需要地下水作为补充。
大量的工矿企业和城市人口也对地下水有着较大的需求。
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
农村牧区的地下水位变化还受到地下水回灌和自然补给的影响。
地下水回灌是指地下水通过井水灌溉后,部分渗透到土壤中被吸收,剩余的地下水再次回灌到地下水系统中。
而自然补给是指地下水系统从降水中补充水分。
这两种因素将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和流动,从而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
青海省农村牧区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干燥、地势较高、人类活动以及地下水回灌和自然补给等方面。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灌溉和用水的效率,控制地下水过度开采,并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科学研究。
应积极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技术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农村牧区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上涨治理情况汇报

地下水上涨治理情况汇报近年来,地下水上涨治理工作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我将就地下水上涨治理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地下水上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地表水排水不畅、地下水开采过度等因素导致。
因此,我们加强了地下水监测和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针对地下水上涨的治理措施,我们采取了多种手段。
一方面,加强了地下水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遏制过度开采现象。
另一方面,加大了地表水的排水力度,改善排水系统,减少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地下水补给措施,通过人工补给和水资源调度等方式,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维持地下水的平衡。
在治理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地下水上涨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而这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积累。
另一方面,地下水上涨治理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资金来源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下水上涨治理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强地下水监测和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共同参与地下水治理工作。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确保地下水上涨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地下水上涨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治理措施,努力实现地下水上涨治理工作的良好效果。
希望广大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地下水上涨治理工作,共同为地下水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西宁周边河水硬度的测定

西宁周边河水硬度的测定-配位滴定法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邓成萍8108000摘要:试验测定西宁周边河水的硬度来了解各个地区水的硬度是否超标,通过EDTA 法测定,取水样于锥形瓶中加入1-2滴1:1的盐酸溶液摇匀,加入PH=10的氨性K-B指示剂2-3滴,用已知准确浓度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有酒红色变为亮绿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2-3次,计算水的硬度。
试验结果表明城东区水的硬度最大。
其他地方的水样硬度基本符合国家标准(GB3838-88)。
关键词:水样,EDTA钙硬镁硬前言:一般含有钙镁盐类的水叫硬水,硬度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之分,暂时硬度指水中含有钙和镁的酸式碳酸盐,遇热即成碳酸盐沉淀而失去其硬度永久硬度指含有钙和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在加热时亦不沉淀。
暂硬和永硬的总和称为总硬,水的硬度时表示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工业用关系很大,水硬度是形成锅垢和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水的硬度为确定用水和进行水的处理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德国度法来表示水的硬度一个德国度等于10mg/L。
1实验部分:1.1实验原理:在水样中加入1:1盐酸,Ph =10d的氨性缓冲溶液,2-3滴K-B 指示剂,用已知准确浓度的EDTA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亮绿色即为终点。
1.2仪器和试剂:1.2.1仪器:量筒,50ML酸式滴定管一支,容量瓶一只,锥形瓶一个,分析天平,移液管。
试剂:EDTA,氨性缓冲溶液,K-B指示剂,2操作步骤:2.1采样:取西宁周边地区包括北川河、南川河、湟水河等22个地点的水样,放于聚乙烯瓶中。
2.2水样的测定:用移液管吸取50mL试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4mL缓冲溶液和3滴铬黑T指示剂溶液,此时溶液应呈紫红或紫色,其PH值应该为10.0。
为防止沉淀,应立即在不断搅拌下,自滴管加入EDTA二钠溶液,开始滴定时速度宜稍快,接近终点时应稍慢,并充分摇匀最好每滴间隔2-3秒,溶液的颜色由紫红色变为亮绿色,在最后一点紫色消失,刚出现天蓝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2-3次,记录消耗EDTA二钠溶液消耗的体积的毫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