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活性污泥老化现象概述

活性污泥老化的现象,在目前大多数运行着的好氧生化系统中普遍存在,而活性污泥的老化不但会导致出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升高,更多的是会出现能源的浪费。因为通常导致活性污泥的老化与过度曝气、负荷过低有关,而这些运行问题都会消耗过度的能源。

2、活性污泥老化判断要点

(1)活性污泥沉降比表现观察活性污泥是否发生老化

①活性污泥沉降速度方面。通常可以再活性污泥沉降比实验中发现,老化了的活性污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沉淀阶段,当然其他各阶段的沉降速度也相当快,通常较非老化活性污泥沉降速度快1.4倍左右。

②活性污泥絮团大小。老化的活性污泥絮团都较大,但比较松散,其絮凝速度也较快。

③活性污泥颜色。老化的活性污泥颜色显得很深暗、灰黑,不具鲜活的光泽。

④上清液清澈度。老化后的活性污泥容易解体,所以游离在水体中的细小解絮体较多,但是絮体间的间隙水却保持较好的清澈度。

⑤液面浮渣。浮渣的产生,确实也与活性污泥老化有关。因为老化的活性污泥会导致部分细菌死亡,解体后的菌胶团细菌会被曝气打散后粘附气泡而使浮渣或泡沫产生。

(2)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是否发生老化

通常是看后生动物的数量占优势,表面看起来视乎和原生动物表现无关,事实上还是有明显的联系的。主要表现在,出现后生动物占优势就肯定不会有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优势明显,最多可以看到极少量的散兵游勇;相反也是一样,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时,通常看不到后生动物的踪迹。为此,后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可以作为活性污泥老化的指标。

(3)食微比的确认

通常发生或可能发生活性污泥老化的情况下,食微比都处于或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特别是食微比低于0.05时,出现活性污泥老化的几率很大。

3、活性污泥老化原因分析

(1)排泥不及时,污泥龄过长

(2)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

(3)过度曝气导致的活性污泥老化

过度曝气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活性污泥解体和自身氧化。解体的原因是频繁地剪切作用导致活性污泥发生解体,自身氧化的理解是氧气本身就是氧化剂,过度曝气自然会氧化活性污泥。

(4)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

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没有足够的进水底物浓度支持,最终就会导致活性污泥老化。

4、抑制活性污泥老化的有效方法

(1)对活性污泥浓度控制上的要求

为了保证生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不会因为排泥不及时而发生老化,我们要经常确认当前排泥流量和活性污泥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食微比的确认,间接指导活性污泥排泥流量的控制。同时,必须做到排泥流量的均匀性,避免间隙的、流量波动过大的排泥方式。

(2)曝气的均匀性和过曝气的防止

要求对曝气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过曝气,将曝气池出口的DO浓度控制在2.5mg/L

左右即可。同时也可降低曝气过度消耗的电能,为降低处理成本打下基础。(3)低负荷运行状态的避免

要避免低负荷运行状态的出现,从而规避活性污泥老化的发生。除了尽可能地提高进水中底物的浓度和可生化性,更多的要尽可能地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以保证食微比能够保持在合理控制值内(0.15-0.25左右)。必要时可以补充外加碳源来保证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繁殖功能,如投加化粪池水、引入生活污水等。

5、活性污泥老化时各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

各工艺指标和活性污泥老化的关系相当密切,这些关系也有助于我们确认活

性污泥是否老化和纠正老化是否到位准确。

(1)与食微比的关系

食微比控制低下是导致活性污泥发生老化的重要原因,应该说也是比较容易调整的,其老化程度与食微比的低下程度存在正关联。

(2)与溶解氧的关系

与溶解氧的关联方面,除了因为曝气过度,溶解氧控制过高导致活性污泥老化外,在食微比低下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会显得更加突出。超过4.0mg/L 的曝气应该归类为过度浪费的曝气,这样的曝气结果助长活性污泥老化较为常见。

(3)与污泥龄的关系

保持7-10天的污泥龄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对于超过1个月的污泥龄现象要格外注意,这样的污泥龄控制,导致活性污泥老化时必然的。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大全及优缺点对比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大全及优缺点对比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 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 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 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 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内循环) 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如何判断曝气池污泥老化

如何判断曝气池污泥老化,污泥老化后表面现象,解决办法? 活性污泥老化现象概述 活性污泥老化的现象,在目前大多数运行着的好氧生化系统中普遍存在,而活性污泥的老化不但会导致出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升高,更多的是会出现能源的浪费。因为通常导致活性污泥的老化与过度曝气、负荷过低有关,而这些问题都会消耗过度的能源。 1、活性污泥老化判断要点(即表象) (1)初始阶段做沉降比时上清液开始浑浊,有细碎污泥悬浮,难沉降,慢慢二沉池会有浮渣和浮泥出现。 (2)污泥老化会导致曝气池污泥耗氧量增加。(注意溶解氧突然下降的征兆。)(3)镜检污泥结构松散,丝状菌少,轮虫多,原生动物少,污泥颜色变浅变黄或显得很深暗、灰黑,不具鲜活的光泽。 (4)回流的二沉池污泥产生的泡沫介于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泡沫之间,感觉有点黏性。 (5)有机负荷率(F/M)太低,出现活性污泥老化的几率就大。 有机负荷率(F/M),也叫污泥负荷。F指的是有机物,M指的是微生物,它是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的数量,或生化池有效体积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物的数量。通常发生或可能发生活性污泥老化的情况下,F/M都处于或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特别是F/M低于时,出现活性污泥老化的几率很大。 2、活性污泥老化原因分析 (1)排泥不及时,污泥龄过长 (2)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 (3)过度曝气导致的活性污泥老化 过度曝气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活性污泥解体和自身氧化。解体的原因是频繁地剪切作用导致活性污泥发生解体,自身氧化的理解是氧气本身就是氧化剂,过度曝气自然会氧化活性污泥。 (4)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 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没有足够的进水底物浓度支持,最终就会导致活性污泥老化。 3、抑制活性污泥老化的有效方法 (1)对活性污泥浓度控制上的要求

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1、2

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1 定义:所谓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池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分类:活性污泥膨胀,根据诱因可分为:因丝状菌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和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积累的非丝状菌膨胀。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 对策:当在活性污泥系统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时,可按下图所列程序对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因与性质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 具体措施说明如下: 措施A,投药处理,能够杀灭丝状菌的药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效氯为10—20mg/l时,就能够有效杀灭球衣菌,贝代硫菌:高于20mg/l时,可能对絮凝体形成菌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氯时一定要按投加量的允许范围合理投加。而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只有在较高的计量条件下才对球衣菌有杀灭效果。 措施B,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等絮凝剂。 措施C,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

措施D,加大回流污泥量,通过这一措施,高粘性膨胀的致因物质,即多糖类物降低了,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解脱高粘性膨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回流污泥前进行内源呼吸期,提高了絮凝体形成细菌群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竞争的能力,丝状菌性膨胀也能够得到抑制。在曝气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入氯,磷等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强化污泥活性。 措施E,使废水经常处于新鲜状态,防止形成厌氧状态,如有条件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经常处于预曝气状态,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避免贝代硫菌加以利用增殖。 措施F,加强曝气,提高混和液DO浓度,防止混和液缺氧或厌氧状态,即或是局部的或是一时的呈厌氧状态,也不利于絮体形成菌的生理活动,而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 措施G,在有利条件下,可以考虑改变水温,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下易于发生高粘性膨胀,而丝状菌性膨胀则多发生在20摄氏度以上。 措施H,降低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防止形成厌氧状态。 措施I,调整污泥负荷,运行经验表明,如果污泥负荷超过0.35kgBOD/kgMLSS.d易于发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措施J,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即保证BOD:N:P=100:5:1的要求,当混和液失去营养平衡时,往往会发生高粘性污泥膨胀。 措施K,控制丝状菌的增殖,对已产生大量球衣菌属的活性污泥,

环境工程习题

习题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1.什么叫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矛盾?水体环境保护和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的任务是什么? 2.地下水和地面水的性质有哪些主要差别?为什么选择民用给水水源时,应尽先考虑地下水?工业给水的水源应该怎样来考虑? 3.试讨论天然水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及其对饮用和工业生产的影响。 4.在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最主要的有那几项?制定这几项标准的根据是什么? 5.制定了饮用水水质标准,为什么对于给水水源的水质还要提出要求?主要有哪些要求? 6.对于工业用水水质主要有哪些要求? 7.废水是怎样分类的? 8.废水水质指标主要有哪些?它们为什么重要? 9.试讨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特征。 10.为什么制定了地面水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还要制定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这些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1.什么叫生化需氧量?试比较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 12.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这是指哪些有机物来说的?对于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以五天作为标准时间所测得的生化需氧量(BOD5)一般已有一定的代表性? 13.生化需氧量间接表示废水的有机物含量,废水中有机物的量是一定的为什么第一段生化需氧量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14.如某工业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水的2天20℃生化需氧量为200mg/L,求该污水20℃时5天的生化需氧量(BOD5)(20℃时,K1=0.1d–1)。 15. 根据某污水处理厂的资料,每人每天所排BOD5为35克,如每人每天排水量为100升,试求该污水的BOD5浓度(以毫克/升计)。

16. 含水率为99%的活性污泥,浓缩至含水率97% 其体积将缩小多少?17.控制水体污染的重要意义何在? 18.什么是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过多为什么能破坏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 19. 什么叫水体的自净?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如何?根据氧垂曲线,可以说明些什么问题? 20.研究水体自净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21.进行水体污染的调查,主要要采取哪些步骤? 22.在研究水体污染问题时,为什么除毒物外,还要考虑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这两个问题?在进行水体自净的计算时,关于溶解氧一般是以夏季水体中不低于4毫克/升为根据的,但在北方严寒地区,对于溶解氧的要求往往提高,这是什么原因?。 23.影响水体耗氧和复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水体自净的计算中,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为什么通常仅考虑有机物的耗氧和大气的复氧这两个因素。24.解决废水问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5.试举例说明废水处理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26.根据什么原则来考虑给水的处理? 27.给水处理有哪些基本方法?其基本流程如何? 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1.试说明胶体颗粒表面带电的原因。 2.请叙述动电现象、双电层与ζ电位。 3.一个胶团由那些成分组成?写出胶团公式的通式。 4.亲水胶体有那些特点? 5.试概述水的混凝的机理。 6. 试说明水的混凝的过程。 7 .铝盐混凝剂的作用过程有那些? 8 .试述高分子混凝剂的作用。 9.某粗制硫酸铝含Al2O3 15%、不溶解杂质30%,问:(1)商品里面Al2(SO4)3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缺点及其他

1.试比较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缺点。 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一样,同属好氧生物处理方法。但活性污泥法是依靠曝气池中悬浮流动着的活性污泥来分解有机物的,而生物膜法则上要依靠固着于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膜来净化有机物。下面以活性污泥法为参照,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 (1)生物膜法优点: ①固着于固体表面上的生物膜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稳定性 好。②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运转管理较方便。而活性污泥法则容易发生污泥膨胀。 ③由于微生物固着于固体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长繁殖。而在活性污泥法中,世代期比停留时间长的微生物被排出曝气池,因此,生物膜中的生物相更为丰富,且沿水流方向膜中生物种群具有一定分布。 ④同高营养级的微生物存在,有机物代谢对较多的转移为能量,合成新细胞即剩余污泥量较少。 ⑤采用自然通风供氧。 (2)生物膜法缺点: ①活性生物难以人为控制,因而在运行方面灵活性较差。而活性污泥法运行比较方便灵活。 ②由于载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小,故设备容积负荷有限,空间效率较低。而且需要较多的载体填料和支撑结构,通常基建投资超过活性污泥法。 ③处理出水往往含有较大的脱落的生物膜片,使得出水澄清度降低。而活性污泥法在正常情况下获得比较好的澄清水。 2.好氧与厌氧优缺点,使用条件。 答:(1)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优点如下: ①无须充氧,运行能耗大大降低,而且能将有机污染物转化成沼气加以利用。 ②污泥产生量很少,剩余污泥处理费用低,产酸菌污泥产率为 0.15-0.34kg(VSS)/[kg(COD)],产甲烷菌污泥产率为0.03kg(VSS)/[kg(COD)]左右,而好氧微生物污泥产率可达0.25 -0.6kg(VSS)/[kg(COD)]。 ③适于处理难降解的有机废水,或者作为高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工艺,以提高其

活性污泥指标及污泥膨胀处理

活性污泥法 处理的关键在于具有足够数量和性能良好的污泥。它是大量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即微生物高度活动的中心,在处理废水过程中,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能力,故活性污泥中还含有分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废水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原生动物。 微生物的指示作用 (1)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吸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两大类。 (一)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它们在活性污泥中种类多、数量大、体积微小,具有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活性污泥培养的初期,细菌大量游离在污水中,但随着污泥的逐步形成,逐渐集合成较大的群体,如菌胶团、丝状菌等。 1.菌胶团 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均与菌胶团有关。菌胶团有球形、分枝状、蘑菇形、垂丝形等

CASS工艺优缺点

CASS工艺介绍 1原理概述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最早产生于美国,90年代初引入中国,目前,由于该工艺的高效和经济性,应用势头迅猛,受到环保部门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已成功应用于生活污水、食品废水、制药废水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CASS法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CASS工艺曝气池由三个反应区(选择区、次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在反应器的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其工作过程可分为曝气、沉淀和排水三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污水连续进入预反应区,经过隔墙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在保证供氧的条件下,使有机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据进水水质可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2工艺特点 CASS工艺是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反应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CASS池分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滗水装置,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1]。 对于一般城市污水,CASS工艺不需要很高程度的预处理,只需设置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无需初沉池和二沉池,也不需要庞大的污泥回流系统(只在CASS反应器内部有约20% 的污泥回流)。 3CASS工艺的主要优点 3.1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运转费用低 CASS的核心构筑物为反应池,没有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及初沉池。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建设费用可节省10%~25%,占地面积可减少20%~35%。 CASS池24200,A2O14000+4775+500=19275 由于CASS工艺曝气是周期性的,池内溶解氧的浓度也是变化的,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溶解氧降低,重新开始曝气时,氧的浓度梯度大,传递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运转费用可节省10%~25%。有机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2]。 A2O池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并不增加溶解氧浓度,运行费用低

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活性污泥老化现象概述 活性污泥老化的现象,在目前大多数运行着的好氧生化系统中普遍存在,而活性污泥的老化不但会导致出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升高,更多的是会出现能源的浪费。因为通常导致活性污泥的老化与过度曝气、负荷过低有关,而这些运行问题都会消耗过度的能源。 2、活性污泥老化判断要点 (1)活性污泥沉降比表现观察活性污泥是否发生老化 ①活性污泥沉降速度方面。通常可以再活性污泥沉降比实验中发现,老化了的活性污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沉淀阶段,当然其他各阶段的沉降速度也相当快,通常较非老化活性污泥沉降速度快1.4倍左右。 ②活性污泥絮团大小。老化的活性污泥絮团都较大,但比较松散,其絮凝速度也较快。 ③活性污泥颜色。老化的活性污泥颜色显得很深暗、灰黑,不具鲜活的光泽。 ④上清液清澈度。老化后的活性污泥容易解体,所以游离在水体中的细小解絮体较多,但是絮体间的间隙水却保持较好的清澈度。 ⑤液面浮渣。浮渣的产生,确实也与活性污泥老化有关。因为老化的活性污泥会导致部分细菌死亡,解体后的菌胶团细菌会被曝气打散后粘附气泡而使浮渣或泡沫产生。 (2)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是否发生老化 通常是看后生动物的数量占优势,表面看起来视乎和原生动物表现无关,事实上还是有明显的联系的。主要表现在,出现后生动物占优势就肯定不会有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优势明显,最多可以看到极少量的散兵游勇;相反也是一样,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时,通常看不到后生动物的踪迹。为此,后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可以作为活性污泥老化的指标。 (3)食微比的确认 通常发生或可能发生活性污泥老化的情况下,食微比都处于或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特别是食微比低于0.05时,出现活性污泥老化的几率很大。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邹源 摘要:控制活性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工艺良好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进水水质和反应器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可能诱发活性污泥膨胀的多种因素,着重介绍了由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活性污泥;膨胀;原因;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法自1914年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其反应器的形式也不断发展,是一个仍处于不断变革中的水处理工艺装备。活性污泥法的关键技术是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好坏,它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而污泥膨胀是恶化处理水质的重要原因。污泥膨胀的发生具有普遍性,据报道美国60%、德国约50%的污水处理厂存在着污泥膨胀现象,Madoni[1]等人调查了意大利167家活性污泥法水处理厂,其中的81家存在着污泥膨胀问题。我国绝大部分的活性污泥法水处理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污泥膨胀问题。 1 污泥膨胀的概念及测定指标 1.1 污泥膨胀的概念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一,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并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沉淀效果。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区域沉降速

度小;污泥松散,不密实,污泥指数较大;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中,丝状菌总长度大于1×104m/g。 1.2 污泥膨胀的理论 Chudoba在1973年提出了选择性理论,该理论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为基础,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最大生长速率μmax及其饱和常数Ks值的不同,分析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的竞争情况。该理论认为活性污泥中存在A、B两种类型微生物种群,丝状菌属于A型;具有低的Ks和μmax值,在低基质浓度时具有高的生长速率并占优势;而菌胶团细菌属于B 型,具有较高的Ks和μmax值,在高的基质浓度条件下生长速率大并占优势。1980年Plam又对理论加以扩展,认为该理论对溶解氧也成立,即DO与碳源基质一样,其浓度的高低影响着两种类型细菌的生长速率及其优势地位。 选择性理论能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基础上对污泥膨胀现象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成为污泥膨胀研究领域中主要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已成功地开发出了选择性反应器工艺来控制污泥膨胀。另外,关于污泥膨胀理论还有A/V假说、饥饿假说和积累-再生假说等。 1.3 测定指标 在污泥膨胀问题的早期研究中[2],常用的指标有塞里奥尔特(Theriault)指标、唐纳森(Donaldson)指标、哈兹尔廷(Haseltine)指标和莫尔曼(83*0-9.4)指标。其中,由德国人莫尔曼于1914年提出的污泥容积指数,至今仍是常用的测定指标。目前,

污泥老化控制方法

A、生化系统浮渣、泡沫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生化池产生浮渣原因:来自活性污泥系统的不正常代谢,也可能是无机颗粒上浮导致。 二沉池浮渣:来自生化系统的浮渣、二沉池活性污泥硝化后污泥上浮、二沉池缺氧严重导致厌氧污泥上浮。 泡沫成因:水体黏度增加,主要由于:水体有机物含量过高、曝气混合液活性污泥老化、进水含有过量的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死状菌膨胀等。 泡沫种类: 1.棕黄色:活性污泥老化,污泥老化而解体,悬浮在混合液中,附在泡沫上,导致泡沫破裂时间延长,形成浮渣。 2.灰黑色:活性污泥缺氧,出现局部厌氧反应。另外可分析进水中是否带有黑色无机物质。3.白色:粘稠不易破碎泡沫,色泽鲜白,堆积性较好,原因是进水负荷过高; 粘稠但容易破碎,色泽为陈旧的白色,堆积性差,只有局部堆积,原因过度曝气; 4.彩色:进水带色而且负荷高;进水带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 浮渣种类: 1.黑色稀薄的液面浮渣:活性污泥缺氧 2.黑色而且堆积过度的液面浮渣:污泥严重缺氧或厌氧。 3.棕褐色稀薄的浮渣:不堆积就正常。 4.棕褐色而且堆积过度的浮渣:污泥内部产生硝化反应;严重丝状菌膨胀。 泡沫浮渣结合分析故障: 一.棕黄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处于或将进入污泥老化状态。 1.结合沉降比测定是否小于8,污泥颜色是否色泽暗淡,沉降速度是否过快,结合泡沫颜色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老化。 2.结合SVI小于40,根据泡沫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了老化。 3.结合镜检菌胶团比较致密,后生动物大量出现,根据泡沫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了老化。 二.灰黑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系统出现了缺氧或厌氧状态。 重点需要对溶解氧进行综合判断。对池体均匀布点进行溶解氧测定,如果出现DO小于 0.5mg/L,需要重点进行确认。在考虑区域污泥是否搅拌混合充分,是否存在沉淀死区。 三.白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负荷过高,曝气过量,洗涤剂进入等。 1. F/M与白色泡沫:如果F/M大于0.5可以确认高负荷运行状态,培菌初期出现泡沫正常. 2. DO与白色泡沫:DO大于5.0mg/L就是曝气过量,导致污泥过氧化而出现解体,一般控制DO不小于2mg/L就可以了。 3. 外入物质的问题: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进入。检测DO和污泥负荷可反推断是否有外入物质进入。 四.彩色泡沫:与进入带颜色、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有关。 通过观察物化区处理出水是否带有颜色可判断是否有颜色水进入;观察物化区水跃是否产生泡沫可判断是否洗涤剂进入。 五.黑色稀薄液面浮渣:控制DO值,判断是否存在溶解氧相对不足或局部不足。需要全面进

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措施

活性污泥膨胀的防治措施 活性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内不能正常沉池下来,污泥指数异常增高达400以上。 活性污泥膨胀,根据诱因可分为:因丝状菌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和因粘性物质大量产生积累的非丝状菌膨胀。前者为易发与多发性膨胀,导致产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细菌主要有:球衣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酶菌属。污泥膨胀的对策,当在活性污泥系统产生污泥膨胀现象时,可按下图所列程序对污泥膨胀的类型,诱因与性质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 具体措施: (1)投药处理,能够杀灭丝状菌的药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效氯为10—20mg/l时,就能够有效杀灭球衣菌,贝代硫菌:高于20mg/l时,可能对絮凝体形成菌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氯时一定要按投加量的允许范围合理投加。而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只有在较高的计量条件下才对球衣菌有杀灭效果。 (2)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等絮凝剂。 (3)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在曝气池的入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 (4)加大回流污泥量,通过这一措施,高粘性膨胀的致因物质,即多糖类物降低了,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解脱高粘性膨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回流污泥前进行内源呼吸期,提高了絮凝体形成细菌群摄

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竞争的能力,丝状菌性膨胀也能够得到抑制。在曝气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入氯,磷等营养物质,这样可以强化污泥活性。 (5)使废水经常处于新鲜状态,防止形成厌氧状态,如有条件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经常处于预曝气状态,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避免贝代硫菌加以利用增殖。 (6)加强曝气,提高混和液DO浓度,防止混和液缺氧或厌氧状态,即或是局部的或是一时的呈厌氧状态,也不利于絮体形成菌的生理活动,而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 (7)在有利条件下,可以考虑改变水温,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下易于发生高粘性膨胀,而丝状菌性膨胀则多发生在20摄氏度以上。 (8)降低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防止形成厌氧状态。措施I,调整污泥负荷,运行经验表明,如果污泥负荷超过0.35kgBOD/kgMLSS.d易于发生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9)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即保证BOD:N:P=10:5:1的要求,当混和液失去营养平衡时,往往会发生高粘性污泥膨胀。 (10)控制丝状菌的增殖,对已产生大量球衣菌属的活性污泥,用浓度为50mg/l的硫酸铜,保持5mg/l的残留浓度,能够抑制球衣菌属的增殖。

橡胶老化原因分析以及防老化方法简介

橡胶制品老化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橡胶制品的老化方法有哪些? 在1885年人们就发现受到拉伸的橡胶在老化过程中发生龟裂,当时人们曾认为是由于阳光的照射所致,但后来发现未经阳光照射的橡胶制品上,同样也有龟裂产生。后来经过分析发现,不受阳光的照射的橡胶拉伸所产生的龟裂,是由于大气中存在的臭氧所致。 在距离地面20-30km的高空,氧气分子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牛气分子形成一层臭氧层。尽管地表的臭氧浓度较低,但引起的橡胶才华现象也不容忽视,越来越受众的重视。 橡胶的臭氧老化与其他因素所产生的老化有所不同,主要有如下表现。 (1)橡胶的臭氧老化是一种表面反应,未受应力的橡胶表面反应尝试为10-40个分子厚,或(10~50)*10-6次方mm厚。 (2)未受拉伸的橡胶暴露在O3环境中时,橡胶与O3反应直到表面上的双键完全反应完后终止,在表面上形成一层类似喷霜状的灰色硬脆膜,使其失去光泽。受拉伸的橡胶在产生臭氧老化时,表面要产生臭氧龟裂,但通过研究认为,橡胶的臭氧龟裂有一临界应力存在,当橡胶的伸长或所受的应力低于临界值时,在发生臭氧老化时是不会产生龟裂的,这是橡胶的固有特性。 (3)橡胶在产生臭氧龟裂时,裂纹的方向与受力的方向垂直,这是臭氧龟裂与光氧老化致龟裂的不同之处,介应当注意,在多方向受到应力的橡胶产生臭氧老化时,所产生的臭氧龟裂很有难看出方向性,与光氧老化所产生的龟裂相似。 老化是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它会使橡胶的性能劣化,影响橡胶制品的使用价值及使用寿命,橡胶防护体系是延缓橡胶的老化,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橡胶防护体系主要是防老剂,防老剂型按作用原理可分为化学防老剂和物理防老剂;按防护的目标分为抗氧剂、护臭氧剂、光屏蔽剂、金属钝化剂等,也可按化学结构进行分类。(1)橡胶老化的现象:生胶或橡胶制品在加工、贮存或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热、氧、光等一干二净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使其性能下降,并丧失用途,这种现象称为橡胶的老化。橡胶老化过程中常常会伴随一些显著的现象,如在外观上可以发现长期贮存的天然橡胶变软、发黏、出现斑点;橡胶制品有变形、变脆、变硬、龟裂、发霉、失光及颜色改变等。在物理性能上橡胶有溶胀、流变性能等的改变。在力学性能上会发生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压缩率、弹性等指标下降。 (2)橡胶老化的原因:橡胶发生老化现象源于其长期受热、氧、光、机械力、辐射、化学介质、空气中的臭氧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使其大分子链发生化学变化,破坏了橡胶原有化学结构,从而导致橡胶性能变坏。导致橡胶发生老化现象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包括热、光、电、应力等;化学因素包括氧、臭氧、酸、碱、盐及金属离子等;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霉菌、细菌)、昆虫(白蚁等)。这些外界因素在橡胶老化过程中,往往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加速橡胶老化进程。如轮胎胎侧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受到热、光、交变应力和应变、氧、臭氧等多种形式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制品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各种因素的作用程度不同,其老化情况也不一样。即使同一制品,因使用的季节和地区不同,老化情况也有区别。因此,橡胶的老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综合的化学反应。在这些因素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化学因素是氧和臭氧;物理因素是热、光和机械应力。一般橡胶制品的老化均是由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常见的热氧老化,其次有臭氧老化、疲劳老化和光氧老化。 (3)橡胶老化的防护方法:随着橡胶的老化进程,橡胶性能逐渐下降,其使用价值也逐步丧失。因此,研究的老化及防护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实用和经济意义。由于橡胶的老化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化学反应过程,而且要绝对防止橡胶老化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认真的研究导致橡胶发生老化的各种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措施,延缓橡胶

几种常用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优缺点比较

几种常用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优缺点 比较 汉赢创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日

目录 第一章污水处理常见工艺 (1) 1.1概述 (1) 1.2污水处理工艺分类 (1) 1.2.1 物理法 (1) 1.2.2 化学法 (1) 1.2.3 物理化学法 (2) 1.2.4 生物法 (2) 第二章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比 (3) 2.1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业简介 (3) 2.1.1 氧化沟工艺 (3) 2.1.2 A/O法 (4) 2.1.3 SBR法 (7) 2.1.4 曝气生物滤池 (7) 2.1.5 MBR工艺 (8) 2.2各种工艺之比较 (9) 2.2.1 在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9) 2.2.2 占地面积与总池容 (10) 2.2.3 投资费用 (10) 2.2.4 运行成本及管理 (10) 2.2.5 出水水质 (10) 2.3结论 (10)

第一章污水处理常见工艺 1.1 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2 污水处理工艺分类 目前,污水处理行业,常用的工艺有以下几种: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1.2.1 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1.2.2 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微SS;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污泥膨胀常见解决方案和思路

摘要:从污泥膨胀产生的内在因素着手,分析丝状菌过量繁殖的原因,针对几种常见的活性污泥工艺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 关键词:丝状菌污泥膨胀选择池活性污泥工艺 污泥膨胀问题是活性污泥自产生以来一直伴随并常常发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3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二次沉淀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污泥膨胀是生化处理系统较为严重的异常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并危害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 污泥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在我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烦。本文将从污泥膨胀的内在因素着手,整理出几种较为成熟且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归纳一下污泥膨胀控制的一般方法。 1、污泥膨胀的原因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弯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在这里就不着重研究。 丝状菌膨胀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成因也十分复杂。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统,其中至少存在着30种可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而丝状菌在与活性胶团系统共生的关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微生物。它的存在对净化污水起着很好的作用。它对保持污泥的絮体结构,保持生化处理的净化效率,及在沉淀中起着对悬浮物的过滤作用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事实也证明在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时是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1、污泥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一般认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增长都是符合Monod方程的: 式中X----生物体浓度,mg/L; S----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mg/L; μ----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mg/L; KS-----饱和常数,其值为μ=μmax/2时的基质浓度,mg/L; μmax-----在饱和浓度中微生物的最大比增长速率,d-1 研究证明大多数的丝状菌的KS和μmax值比菌胶团的低,所以,按照以上Monond方程,具有低KS和μm ax值的丝状菌在低基质浓度条件下具有高的增长速率,而具有较高KS和μmax值的菌胶团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才占优势。同样认为低负荷对于丝状菌生长有利的理论还有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这里的表面积和容积,是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该假说认为伸展于絮凝体之外的丝状菌的比表面积(A/V)要大大超过菌胶团细菌的比表面积。当微生物处于受基质限制和控制的状态时,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在取得底物方面要比菌胶团有利,结果在曝气池内丝状菌就变成了优势菌。

老化的因素

皮肤老化的原因: 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解释:(1)为内在基因遗传(2)外在环境影响(包括自然老化和光老化)自然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质慢慢堆积,皮肤弹性组织逐渐松弛,从而导致老化。光老化:皮肤背阳光过度暴晒,加速了角质的堆积,对皮肤带来弹性的伤害,提早造成皱纹的形成。 2.老化的因素: (1)皮肤老化的特征:皮肤干燥,表皮变薄,弹性松弛,出现细纹,形成皱纹,皮脂分泌减少,角质代谢迟缓。 (2)老化的成因 内因:年龄老化,生理老化,皮肤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能力下降;细胞质和细胞间质的流动性降低。具体表现:皮肤干燥,皮肤萎缩,弹性组织退化,皮肤变薄,皮脂腺分泌减少。人类从受精卵开始细胞分裂,到了8个月就有类似皮肤的形态生成了。1)足月的胎儿,皮肤很薄,色素颗粒很少,有很好的透明度,可以透视到较内部的皮肤。2)幼儿期:色素就开始渐渐增多,真皮中的纤维成长迅速,显现强韧的弹性。3)青春期,幼儿期皮肤优良的弹性持续到青春期前,性荷尔蒙旺盛才停止,所以青春期的高峰在20岁左右。4)20-27岁将保持最佳的皮肤外观,,过了30岁之后,就开始有皮肤缓慢弹性缺乏的现象,此乃荷尔蒙分泌减少,表皮细胞分裂能力降低,棘状层细胞因而减少,使得皮肤看来粗糙没有光泽,这种现象到了更年期就

会更加明显。5)功能性的明显改变包括:细胞增殖能力和修复能力均变得缓慢,易受癌细胞侵蚀真皮层对化学物质的清除能力减退。 外因(光老化):紫外线;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变性;皮脂分泌失调;氧化自由基增多,伤害正常的细胞。具体表现:干燥缺水,色素沉淀,出现皱纹,个别会形成皮肤病。 3.老化的因素除了荷尔蒙的分泌减少,年龄的自然老化之外,尚有众多的因素造成,分讲述如下: (1)作息时间以及饮食的不正常:睡眠时间不定,身心过渡劳累,压力,喜欢食辛辣食物,嗜烟酒等习惯,对皮肤的老化有着负面的影响。(2)化妆品使用及保养不当:化妆品以及保养的使用,很多时候忽略了个人肤质的要求,使用了不适宜的保养品增加了皮肤的负荷,造成皮肤的新陈代谢不佳,或者引起皮肤的疾病,这种情况如果长期下去不加以改善,将使皮肤提早老化;另外,未能适时并且适当的清洁皮肤,如卸妆不彻底,情节不彻底造成皮肤污垢堆积,阻碍皮肤的新陈代谢管道,造成皮肤提早老化。(3)光老化:光老化指的是由于紫外线的过度照射所引起的皮肤老化,高能量的紫外线,可以长驱直入的进入皮肤的较深层,破坏正常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同时造成脂质氧化,产生过多的自由基,直接后者间接的影响皮肤的正常的功能,促使皮肤的提早老化。(4)皮肤表层的改变:当皮肤开始老化时,皮肤的张力丧失,代谢能力衰退,如果表皮不能及时保持适当的温度,将使得表皮过于干燥而生成表皮性皱纹。而当老化现象涉及到真皮层

水质工程学复习题

污水处理复习题 1.解释生化需氧量BOD 2.解释化学需氧量COD 3.解释污泥龄 4.绘图说明有机物耗氧曲线 5.绘图说明河流的复氧曲线 6.解释自由沉降 7.解释成层沉降 8.解释沉淀池表面负荷的意义 9.写出沉淀池表面负荷q0的计算公式 10.曝气沉砂池的优点 11.说明初次沉淀池有几种型式 12.说明沉淀有几种沉淀类型 13.说明沉砂池的作用 14.辐流沉淀池的进水和出水特点 15.解释向心辐流沉淀池的特点 16.绘图解释辐流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17.解释竖流沉淀池的特点 18.解释浅层沉降原理 19.说明二次沉淀池里存在几种沉淀类型、为什么 20.活性污泥的组成 21.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曲线 22.说明生物絮体形成机理 23.解释混合液浓度MLSS 24.解释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 25.解释污泥龄 26.解释污泥沉降比 SV,污泥指数 SVI 27. 解释BOD污泥负荷率,容积负荷率及计算公式 28.解释活性污泥反应的影响因素 29.解释剩余污泥量计算公式 30.解释微生物的总需氧量计算公式 31.解释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 32.解释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

33.解释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 34.解释完全混合池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 35.绘图说明传统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完全混合池的各自BOD降解曲线 36.绘图说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特点 37.解释活性污泥曝气池的曝气作用 38.根据氧转移公式解释如何提高氧转移速率 39.氧转移速率的影响因素 40.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方式 41.解释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的污泥异常情况 42.解释污泥膨胀 43.解释生物膜的构造与净化机理 44.解释生物膜中的物质迁移 45.解释生物膜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46.说明高浓度氮的如何吹脱去除 47.解释生物脱氮原理 48.解释A/O法生物脱氮工艺 49.解释生物除磷机理 50.绘图说明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51.解释生污泥 52.解释消化污泥 53.解释可消化程度 54.解释污泥含水率 55.说明污泥流动的水力特征 56.污泥浓缩的目的 57.重力浓缩池垂直搅拌栅的作用 58.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59.厌氧消化的投配率 60.厌氧消化为什么需要搅拌 61.说明污泥的厌氧消化机理 62.解释两段厌氧消化的机理 63.说明厌氧消化的C/N比 64.说明厌氧消化产甲烷菌的特点 65.消化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方式

工艺指标异常的分析及控制

工艺指标异常的分析及控制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有时系统内各指标会出现大的波动甚至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导致出水水质超标。河北美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多年的污水处理经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分享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PH值: PH值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与沉降比的关系:pH低于5或高于10都会对系统造成冲击,出现污泥沉降缓慢,上清液浑浊,甚至液面有漂浮的污泥絮体。 与污泥浓度(MLSS)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对pH的波动耐受力越强。在受冲击后应加大排泥量促进活性污泥更新。 与回流比的关系:提高回流比以稀释进水的酸碱度也是降低pH波动对系统影响的方法之一。 二、溶解氧: 运行中的溶解氧监测主要依靠在线监测仪表,便携式溶解氧仪和实验测定,三种方法监测,仪器需要经常对比实验测定结果以确保仪器准确。在出现溶解氧异常时,应在曝气池中采取多点采样的方法通过测定曝气池不同区域的溶解氧浓度,来分析故障原因。 1.与原水成分的关系:原水对溶解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水量和高有机物浓度都会增加系统的耗氧量,因此运行中曝气机全开之后,要再提高进水量就要根据溶解氧情况而定了。另外,如原水中存在洗涤剂较多,使得曝气池液面存在隔绝大气的隔离层,同样会降低冲氧效率。 2.与污泥浓度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耗氧量也越大,因此运行中需要通过控制合适的污泥浓度,避免不必要过度耗氧。同时应该注意,污泥浓度低时应调整曝气量避免过度冲氧引起污泥分解。 3.与沉降比的关系:运行中要避免的是过度曝气。过度曝气会使污泥细小的空气泡附着在污泥上,导致污泥上浮,沉降比增大、沉淀池表面出现大量浮渣。 三、原水成分:

活性污泥膨胀的5种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膨胀的5种处理方法 当确认活性污泥系统发生丝状菌膨胀后,首先可以通过镜检和污泥沉降比观察来判断污泥膨胀的程度;随后,通过对系统的食微比、溶解氧、进水营养盐浓度,混合液pH值、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分析,判断丝状菌发生膨胀的成因,最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对于因为食微比长期偏低并由营养盐不足诱发的污泥膨胀 如果膨胀程度尚未达到高度膨胀,调整食微比和补充足量的营养盐可逐步使污泥恢复正常状态。 其中食微比的调整,应以加大排泥量为主,以增加进水负荷为辅,使污泥负荷达到0.2kgBOD/kgMLSS.d以上。在满足微生物对N、P等营养盐的需求前提下,负荷增加并达到合理的区间内,可以促进菌胶团细菌的繁殖,使其生长的速度大于丝状菌繁殖的速度,从而抑制污泥膨胀;同时,加大剩余污泥的排放,不仅能改善系统的食微比,而且可以排出大量的丝状菌,有利于在优化调整过程中,使菌胶团细菌在活性污泥的生长中占优势地位。 2.对于因为食微比长期偏低并由水温高、溶解氧偏低诱发的污泥膨胀 如果膨胀程度尚未达到高度膨胀,通过调整食微比同时加大曝气量可逐步使污泥恢复正常状态。 有时由于设备的原因或水温的原因,供氧量难以大幅增加,那么食微比的调整可以采用加大排泥,从而减低曝气池污泥浓度的方式来实现。由

于污泥浓度的下降有利于降低氧的需求量,而食微比的提升则有利于氧的利用效率提高。 3.对于由于pH值偏低诱发的污泥膨胀 这种情况下,往往其食微比也是不足的,如果膨胀程度尚未达到高度膨胀,除了调整进水的pH值,向曝气池投加液碱外,加大排泥,提高食微比仍然是一个必要的调整手段。 4.对于污泥膨胀程度达到高度膨胀的情况 上述的手段依然是有效的,但是调整周期会大幅延长,有时会长达1个月以上才会有明显效果。 5.对于污泥膨胀的程度达到极度膨胀的情况 仅通过上述的工艺调整,不仅时间周期更长,还要长期忍受恶化的出水水质。这种情况下,将系统中的膨胀污泥排空,接种新的活性污泥进行重新培菌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注意事项: ?水中的氨态氮对丝状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意提高进水中氨态氮的浓度(超过微生物对N需求的1倍以上),则有利于缩短调整周期。 ?其他应对高度或极度膨胀的措施还有:例如向系统中投加惰性物质、投加杀菌剂和将pH值提高至10以上来压断丝状菌菌丝、杀灭丝状菌等比较激进的措施。本文不推荐轻易使用,因为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把握不慎会导致系统的出水进一步恶化,最终不得不选择重新培养活性污泥,延长了处理的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