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曝气池污泥老化
活性污泥老化的分析判断和控制

活性污泥老化的分析判断和控制活性污泥是一种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广泛应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它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去除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然而,随着活性污泥运行时间的延长,污泥中的微生物会逐渐老化,影响处理效果,这就需要对活性污泥老化进行分析判断和控制。
一、活性污泥老化的表现1. 污泥结构松散: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越来越少,污泥变得松散,容易被气泡带走,从而影响沉降性能。
2. 污泥颜色变暗:老化的活性污泥会表现出颜色变暗的特点,说明其中的微生物活性降低。
3. 污泥比容增大:由于老化微生物的死亡和溶解,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下降,污泥比容增大。
二、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1. 长期运行:活性污泥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逐渐老化,影响其除污性能。
2. 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活性污泥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也会导致微生物老化。
3. 毒性物质的影响:废水中的毒性物质会抑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加速其老化。
三、活性污泥老化的分析方法1. 污泥理化性质检测:包括污泥的比容、颜色、颗粒度等参数检测,从而判断污泥的老化程度。
2. 水质分析:监测活性污泥出水的水质参数,如COD、NH3-N、TP等,分析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
3. 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形态和数量,评估活性污泥的新陈代谢能力。
四、活性污泥老化的控制方法1. 混能搅拌:采用混能搅拌设备,加强对活性污泥的混合和悬浮,促进微生物代谢活动。
2. 曝气系统改造:提高曝气系统的氧气输送效率,增加氧气的溶解量,促进微生物的氧化代谢。
3. 排泥系统优化:优化活性污泥的排泥系统,及时去除老化污泥,减少对系统的影响。
通过对活性污泥老化的分析判断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活性污泥老化的监测和控制是污水处理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如何确定污水系统的污泥龄?

如何确定污水系统的污泥龄?环保工程师污泥龄(Sludge Retention Time)是指在反应系统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污泥龄是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能说明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状况,世代时间长于污泥龄的微生物在曝气池内不可能繁衍成优势种属。
泥龄的长短与污水处理效果有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泥龄越长,微生物在曝气池中停留时间越长,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时间越长,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越彻底,处理效果越好;另一方面是泥龄长短对微生物种群有选择性,因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有不同的世代周期,如果泥龄小于某种微生物的世代周期,这种微生物还来不及繁殖就排出池外,不可能在池中生存,为了培养繁殖所需要的某种微生物,选定的泥龄必须大于该种微生物的世代周期。
最明显的例子是硝化菌,它是产生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它的世代周期较长,并要求好氧环境,所以在污水进行硝化时须有较长的好氧泥龄。
当污水反硝化时,是反硝化菌在工作,反硝化菌需要缺氧环境,为了进行反硝化,就必须有缺氧段(区段或时段),随着反硝化氮量的增大,需要的反硝化菌越多,也就是缺氧段和缺氧泥龄要加长。
泥龄是根据理论同时又参照经验的累积确定的,按照处理要求和处理厂规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泥龄,德国ATV标准中单级活性污泥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最小泥龄数值见《德国标准中活性污泥工艺的最小泥龄表》。
《德国标准中活性污泥工艺的最小泥龄表》《德国标准中活性污泥工艺的最小泥龄表》中对规模小的污水厂取大值,是考虑到小厂的进水水质变化幅度大,运行工况变化幅度大,因而选用较大的安全系数。
无硝化污水处理厂的最小泥龄选择4~5 d,是针对生活污水的水质并使处理出水达到BOD=30 mg/L和SS=30 mg/L确定的,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就像污泥负荷的取值一样。
有硝化的污水处理厂,泥龄必须大于硝化菌的世代周期,设计通常采用一个安全系数,以确保硝化作用的进行,其计算式为:θc=F(1/μo)——(1)式中θc——满足硝化要求的设计泥龄,dF——安全系数,取值范围2.0~3.0,通常取2.31/μo——硝化菌世代周期,dμo——硝化菌比生长速率,d-1μo=0.47×1.103(T-15)——(2)式中T——设计污水温度,北方地区通常取10 ℃,南方地区可取11~12 ℃代入式(2)得:μo=0.47×1.103(10-15)=0.288/d再代入式(1)得:θc=2.3×1/0.288=7.99 d计算所得数值与《德国标准中活性污泥工艺的最小泥龄表》中的数值相符,它的理论依据和经验积累具有普遍意义,并不随水质变化而改变,因此可以在我国设计中应用。
活性污泥老化判断要点及解决方法

活性污泥老化判断要点及解决方法
活性污泥老化的现象,在目前大多数运行着的好氧生化系统中普遍存在,而活性污泥的老化不但会导致出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升高,更多的是会出现能源的浪费。
因为通常导致活性污泥的老化与过度曝气、负荷过低有关,而这些运行问题都会消耗过度的能源。
1.活性污泥老化判断要点
1.1活性污泥沉降比进行观察
活性污泥沉降速度方面。
通常可以在活性污泥沉降比实验中发现,老化了的活性污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沉淀阶段,当然其他各阶段的沉降速度也相当快,通常较非老化活性污泥沉降速度快1.4倍左右。
活性污泥絮团大小。
老化的活性污泥絮团都较大,但比较松散,其絮凝速度也较快。
活性污泥颜色。
老化的活性污泥颜色显得很深暗、灰黑,不
具鲜活的光泽。
上清液清澈度。
老化后的活性污泥容易解体,所以游离在水体中的细小解絮体较多,但是絮体间的间隙水却保持较好的清澈度。
液面浮渣。
浮渣的产生,确实也与活性污泥老化有关。
因为老化的活性污泥会导致部分细菌死亡,解体后的菌胶团细菌会被曝气打散后粘附气泡而使浮渣或泡沫产生。
1.2显微镜观察
通常是看后生动物的数量占优势,表面看起来视乎和原生动物表现无关,事实上还是有明显的联系的。
主要表现在,出现后生动物占优势就肯定不会有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优势明显,最多可以看到极少量的散兵游勇;相反也是一样,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时,通常看不到后生动物的踪迹。
为此,后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可以作为活性污泥老化的指标。
曝气池泡沫颜色原因及处理方法

曝气池泡沫颜色原因及处理方法曝气池作为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污水处理的效率与效果。
在日常运行中,曝气池常常会出现泡沫,而不同颜色的泡沫往往代表着不同的问题。
本文将从泡沫颜色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曝气池泡沫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期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曝气池泡沫颜色的含义及产生原因1. 白色泡沫白色泡沫通常是由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的。
当丝状菌大量生长时,会在曝气池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白色泡沫,严重影响氧的传递和混合效果。
丝状菌的过度繁殖往往与进水水质、曝气量、污泥龄等因素有关。
2. 棕黄色泡沫棕黄色泡沫往往与污泥老化有关。
当污泥在曝气池中停留时间过长,或者曝气量不足时,污泥中的微生物会由于缺乏营养而死亡,释放出大量的棕黄色色素,从而形成棕黄色泡沫。
此外,进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过多也可能导致棕黄色泡沫的产生。
3. 黑色泡沫黑色泡沫通常是由曝气池中的厌氧区产生的。
当曝气池中的某个区域氧气供应不足时,会形成厌氧环境,厌氧微生物会分解有机物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同时释放出黑色的泡沫。
黑色泡沫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曝气池的运行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二、曝气池泡沫的处理方法1. 白色泡沫的处理方法针对白色泡沫,首先需要对进水水质进行严格监控,避免高浓度有机物和油脂类物质的进入。
其次,可以通过调整曝气量和污泥龄来控制丝状菌的生长。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选择器等技术手段来抑制丝状菌的繁殖。
2. 棕黄色泡沫的处理方法对于棕黄色泡沫,首先需要优化曝气池的运行参数,如增加曝气量、缩短污泥龄等,以改善污泥的活性。
其次,可以通过添加营养盐等物质来补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
此外,还可以采用污泥回流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污泥的浓度和活性。
3. 黑色泡沫的处理方法针对黑色泡沫,首先需要找到曝气池中的厌氧区域并进行改造,如增加曝气头、调整曝气分布等,以消除厌氧环境。
其次,可以通过提高曝气池的混合效果来避免局部区域的氧气供应不足。
曝气池常见问题汇总

曝气池常见问题汇总曝气池是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其运营状况和出水水质息息相关,今天我把所有关于曝气池的问题都汇总在一起,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本文共计7000字,阅读时长20min,前两个问题是涉及计算,后四个问题是关于运营,建议选择性观看。
一、曝气池容积计算1、BOD—污泥负荷率(Ns)曝气池容积计算法1)BOD—污泥负荷率(Ns)的物理概念曝气池内单位重量(千克)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某一规定额数的BOD5重量值,被称为BOD—污泥负荷率(Ns)。
即[1][2]:式中 Ns——BOD—污泥负荷率,kg BOD5/kgMLSS·dQ——污水设计流量,m3/dSa——原污水的BOD5值,mg/lX——曝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mg/lV——曝气池容积,m32)曝气池物料平衡方程式如图1为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的物料平衡图[1][4]。
在稳定条件下,对于系统中的有机物进行物料平衡,则有:整理得:由莫诺(Monod)方程式的推论知[1][4] :代入式⑶,并整理得:或又代入式⑹得:或式中 X——曝气池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mg/lSe——处理水出水有机物浓度,mg/lV——有机物降解速度,K2——有机物降解常数。
曝气池容积计算由式⑴有:将式⑼代入式⑽得:式⑽即为按BOD—污泥负荷率法计算曝气池容积得计算公式,式⑾为经变换后得计算公式。
2、污泥龄(θc)曝气池容积计算法1)污泥龄(θc)的物理概念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称为污泥龄(θc)。
也即劳伦斯—麦卡蒂(Lawrence—McCayty)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1]。
即:式中 θc——污泥龄,dΔXv——曝气池内每日增加的挥发性污泥量(Vss),kmg/l其它——同前2)生物增长基本方程式在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是微生物的合成和内源代谢共同活动的结果。
怎样判定污泥是否老化

怎样判定污泥是否老化污泥老化的原因污泥是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和死亡产生的大量有机和无机物质,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和物理处理后形成的,具有很好的养分和吸附性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处理条件的变化,污泥会发生老化现象,造成处理效果的降低和生态环境的污染。
污泥老化的紧要原因包括:1.生物因素:微生物寿命的结束和活性下降会影响污泥的质量和性能;2.环境因素:包括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条件的变化,会使污泥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更改;3.污染物质:含有大量重金属、有害化学物质、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的废水处理会使污泥老化,削减生物活动性和抗冲击承受本领。
如何判定污泥老化直观判定污泥老化的直观表现有:1.污泥颜色发黑,呈深褐色、黑色,且简单沉淀;2.污泥的臭味会变得特别刺鼻;3.污泥的体积加添,密度减小;4.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下降。
指标判定判定污泥老化的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污泥活性:老化的污泥微生物活性差,可通过测定污泥的有氧呼吸速率、盐酸可溶物含量、ATP含量等指标来判定;2.污泥稳定性:老化污泥不稳定,简单发生挥发酸聚积和污泥发酵现象,可通过测定挥发酸和总碱含量、pH值等指标来判定;3.污泥特性:老化污泥中有机物含量下降、污染物排放加添,可通过测定有机物含量、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来判定。
污泥老化的影响污泥老化会对废水处理工艺产生以下影响:1.处理效果降低:老化的污泥活性和吸附性能下降,废水处理效果不佳;2.污泥产率下降:老化的污泥菌落削减、细胞成分更脆弱,简单死亡泄漏,使污泥产率下降;3.能耗加添:废水处理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能量来处理老化污泥;4.对环境的影响:污泥老化后,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加添,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延缓污泥老化的方法为了延缓污泥老化的发生,可以实行以下措施:1.掌控废水的进水质量,避开废水中含有过多的重金属、有害化学物质等;2.加强污泥的氧化还原来领,加添氧气含量,加强污泥的呼吸作用;3.定期添加菌种,加强污泥的微生物菌群、提高污泥对有机物的降解本领;4.合理调整处理条件,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污泥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污泥判断

1、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和30分钟沉降比SV30,低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2、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和30分钟沉降比SV30,高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3、污泥指数SVI,低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4、污泥指数SVI,高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5、污泥镜检新生菌胶团减少,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6、污泥镜检新生菌胶团增多,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
7、污泥挥发性有机份-MLVSS,低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8、污泥挥发性有机份-MLVSS,高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以上仅是进水浓度、曝气强度等外界因素波动很小,理论上的控制方法。
此外随季节、温度波动会对污泥的质量有影响。
污泥上浮的现象及原因缺氧引起的污泥上浮污泥呈灰色,若缺氧过久则呈黑色,并常带有小气泡。
反硝化引起的污泥上浮当废水中有机氨化合物含量高或氨氮高时,在适宜条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亚硝酸菌氧化为NO3-,如二沉池积泥或停留时间过长,NO3-还原产生的N2会被活性污泥絮凝体所吸附,使其密度减小使得活性污泥上浮。
回流量太大引起的污泥上浮回流量突增,会使气水分离不彻底,曝气池中的气泡带到沉淀区上浮,这种污泥呈颗粒状,颜色不变,上翻的方向是从导流区壁直向沉淀区壁成湍流翻动。
溶解氧高或进水淡,污泥会缺少营养自身氧化,色泽转淡。
上清液浑浊说明负荷过高,污泥对有机物分解氧化不彻底。
有细小污泥漂浮,是水温高、C/N不适、营养不足、充氧过度导致污泥解絮。
解决办法,投加营养物质或引进高BOD的废水,使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污泥负荷适当、运行正常时泡沫较少,泡沫呈新鲜乳白色。
正常气泡易碎,若用手粘些不易破碎且粘连,鲜白色,堆积性较好说明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
若用手粘些不易破碎且粘连,陈旧白色,堆积性差,只有局部堆积,说明过度爆气,气池泡沫茶色或灰色,是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解决办法加强排泥。
曝气池运行情况的判断

曝气池运行判断标准曝气沉砂池的基本要求曝气沉砂池的基本数据主要有以下几项:(1)停留时间1~3min,若兼有预曝气的作用,可延长池身,使停留时间达到15~30min(2)污水在曝气沉砂池过水断面周边最大的旋流速度为0.25一0.3/s,在池内水平前进的流速为0.08~0.12m/s。
(3)有效水深2~4m,宽深比为1~1.5。
如果考虑预曝气的作用,可将过水断面增大为原来的3~4倍。
(4)曝气沉砂池进气管上要有调节阀门,使用的进口曝气管安装在池体的一侧,扩散管距池底O.6~O.9m,曝气管上的曝气孔孔径为2.5~6ram,曝气量一般为每立方米污水O.2m3空气或曝气强度为3~5m3空气/(m2.h)。
(5)为防止水流短路,进水方向应与水在沉砂池内的旋转方向一致,出水口应设在旋流水流的中心部位,出水方向与进水方向垂直,并设置挡板诱导水流。
(6)曝气沉砂池的形状以不产生偏流和死角为原则,因此,为改进除砂效果、降低曝气量,应在集砂槽附近安装纵向挡板,若池长较大,还应在沉砂池内设置横向挡板。
判断标准(1)混合液溶解氧含量正常,活性污泥生长、净化功能强时,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是固着型的纤毛虫,如钟虫属、累枝虫属、盖虫属、聚缩虫属等,一般以钟虫属居多。
这类纤毛虫以体柄分泌的粘液固着在污泥絮体上,它们的出现说明污泥凝聚沉淀性能较好。
此时,若进水负荷较低,出水水质肯定良好,而且还会在镜检时发现轮虫等以细菌为食的后生动物 (2)在曝气池启动阶段,即活性污泥培养的初期,活性污泥的菌胶团性能和状态尚未良好形成的时候,有机负荷率相对较高而DO含量较低,此时混合液中存在大量游离细菌,也就会出现大量的游泳型的纤毛虫类原生动物,比如豆形虫、肾形虫、草履虫等。
(3)混合液溶解氧不足时,可能出现的原生动物较少,主要是适应缺氧环境的扭头虫。
这是一种体形较大的纤毛虫,体长40~300μm,主要以细菌为食,适应中等污染程度的水域。
因此镜检时一旦发现原生动物以扭头虫居多,说明曝气池内已出现厌氧反应,需要及时降低进水负荷和加大曝气量等有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判断曝气池污泥老化,污泥老化后表面现象,解决办法?
活性污泥老化现象概述
活性污泥老化的现象,在目前大多数运行着的好氧生化系统中普遍存在,而活性污泥的老化不但会导致出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升高,更多的是会出现能源的浪费。
因为通常导致活性污泥的老化与过度曝气、负荷过低有关,而这些问题都会消耗过度的能源。
1、活性污泥老化判断要点(即表象)
(1)初始阶段做沉降比时上清液开始浑浊,有细碎污泥悬浮,难沉降,慢慢二沉池会有浮渣和浮泥出现。
(2)污泥老化会导致曝气池污泥耗氧量增加。
(注意溶解氧突然下降的征兆。
)(3)镜检污泥结构松散,丝状菌少,轮虫多,原生动物少,污泥颜色变浅变黄或显得很深暗、灰黑,不具鲜活的光泽。
(4)回流的二沉池污泥产生的泡沫介于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泡沫之间,感觉有点黏性。
(5)有机负荷率(F/M)太低,出现活性污泥老化的几率就大。
有机负荷率(F/M),也叫污泥负荷。
F指的是有机物,M指的是微生物,它是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的数量,或生化池有效体积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物的数量。
通常发生或可能发生活性污泥老化的情况下,F/M都处于或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特别是F/M低于时,出现活性污泥老化的几率很大。
2、活性污泥老化原因分析
(1)排泥不及时,污泥龄过长
(2)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
(3)过度曝气导致的活性污泥老化
过度曝气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活性污泥解体和自身氧化。
解体的原因是频繁地剪切作用导致活性污泥发生解体,自身氧化的理解是氧气本身就是氧化剂,过度曝气自然会氧化活性污泥。
(4)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
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没有足够的进水底物浓度支持,最终就会导致活性污泥老化。
3、抑制活性污泥老化的有效方法
(1)对活性污泥浓度控制上的要求
为了保证生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不会因为排泥不及时而发生老化,我们要经常确认当前排泥流量和活性污泥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食微比的确认,间接指导活性污泥排泥流量的控制。
同时,必须做到排泥流量的均匀性,避免间隙的、流量波动过大的排泥方式。
(2)曝气的均匀性和过曝气的防止
要求对曝气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过曝气,将曝气池出口的DO浓度控制在L左右即可。
同时也可降低曝气过度消耗的电能,为降低处理成本打下基础。
(3)低负荷运行状态的避免
要避免低负荷运行状态的出现,从而规避活性污泥老化的发生。
除了尽可能地提高进水中底物的浓度和可生化性,更多的要尽可能地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以保证食微比能够保持在合理控制值内(左右)。
必要时可以补充外加碳源来保证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繁殖功能,如投加化粪池水、引入生活污水等。
4、活性污泥老化时各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
各工艺指标和活性污泥老化的关系相当密切,这些关系也有助于我们确认活性污泥是否老化和纠正老化是否到位准确。
(1)与F/M的关系
F/M控制低下是导致活性污泥发生老化的重要原因,应该说也是比较容易调整的,其老化程度与F/M的低下程度存在正关联。
(2)与溶解氧的关系
与溶解氧的关联方面,除了因为曝气过度,溶解氧控制过高导致活性污泥老化外,在食微比低下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会显得更加突出。
超过L的曝气应该归类为过度浪费的曝气,这样的曝气结果助长活性污泥老化较为常见。
(3)与污泥龄的关系
保持7-10天的污泥龄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对于超过1个月的污泥龄现象要格外注意,这样的污泥龄要控制,导致活性污泥老化是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