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学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公路学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的总体部署,按照中国科协和交通运输部的工作要求,中国公路学会全面分析未来五年学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这一时期全国公路学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实施原则、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制定《中国公路学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背景和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学会事业的进展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科协和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公路学会组织认真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在促进公路科技发展、推动学术交流繁荣、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会的发展战略思路更加明确清晰。首次开展公路学科发展报告的研究与发布,打造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的国际化品牌,承担长大桥梁建设创新技术集成研究等重大课题,初步形成以“中美公路技术交流中心”和“两岸四地公路交通发展论坛”为代表的国际与地区合作交流机制,以“高速公路管理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和“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为抓手,科普教育工作有了新进展,承接政府转移和委托职能工作有了良好开端,学会党团建设和自身能力不断加强,公路学会的社会影响力、行业公信力、会员凝聚力有了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国公路学会在运行机制、活动方式上进一步改革,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办事机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持续推进,

会员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学会整体创新与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主要体现在:学会基础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级学会不断加强办事机构的建设,人员配置结构更加合理,专职人员的数量普遍增加,专业化程度稳步提升,职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学会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会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各级学会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学会内部管控,学会管理制度体系更加科学,为学会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了保障;学会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民主办会制度得到落实,各级学会理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得到体现。会员主体地位得到提升,权益和作用得到充分保障和发挥;学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各级学会进一步树立会员为本的思想,普遍加大会员服务工作力度,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日益多样化。会员结构得到改善、队伍不断扩大、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学会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各级学会坚持和树立“经营学会”的理念,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同时,积极开拓经费来源渠道,依章合法增加收入,为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学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级公路学会工作总体取得积极进展,发展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科技品牌影响力较大提升,基础建设不断加强,职业化建设有了新进展,创新与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全国公路学会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二)“十三五”时期学会发展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对群团组织建设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目标思路、部署要求都已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决策部署,加强思想引领,推进

改革创新,动员广大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十三五”公路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是历史赋予学会的神圣使命。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走中国特色群团组织发展道路,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对学会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建设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全面实施,对学会提出新的任务;回应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服务诉求,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学会提出新的期待。

必须清醒地认识学会“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公路学会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交通运输“先行官”发展所需要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支撑发展动力转换和行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明显不足;促进公路科学普及跨越提升的工作手段亟待创新;在公路交通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各级公路学会发展不够均衡,治理结构不尽合理,治理方式比较传统;为公路科技工作者服务不具体、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

综合来看,“十三五”时期,全国公路学会发展处于大有作为、健康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期,也面临着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须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攻坚克难、提升能力,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配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充分体现公路学会“公”字当先的行业特性、以“学”为业的科技属性,进一步提高创新

和服务能力,凝聚和发挥公路科技工作者的才能和智慧,聚焦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推动公路学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我国公路科技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群团组织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牢牢把握引领科技工作者跟党走的根本任务,以不断提高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核心,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与服务广大公路科技工作者高度统一起来,当好桥梁纽带,体现责任担当。

——突出会员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紧密围绕科技工作者的现实需求,始终抓住服务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主线,突出特色、精准发力,发挥学会主体平台作用,提升服务会员的责任和能力。

——坚持改革驱动全面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学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围绕公路交通“十三五”规划要点,谋划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深化发展理念、组织结构、治理方式的改革,全面推进学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推进协同发展。坚持“大学会”的理念,推进学会间资源互联互通,紧密协作。充分发挥创新互动联盟、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团体标准研制合作机制等平台作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三)发展目标

——成为公路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打造10个学术会议品牌,建设10家示范科普教育基地,编写年度学科发展报告,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引导地方公路学会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

——成为公路交通的重要智库。成为公路科技创新战略和团体标准制定的重要决策咨询机构,依托各分会和地方公路学会的渠道优势,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创新评估机构,推出一批高水平的行业发展战略咨询和科技创新成果。

——成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渠道。创新“走出去”联系机制,进一步密切与国际组织和“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互助共赢,提升我国公路科技的国际地位、影响力、话语权,服务“四个交通”能力显著提升。

——成为会员与科技工作者发展和成才的重要舞台。为会员和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创新与科研学术成果交流的平台,认真做好各类科技成果的评优评奖和人才举荐工作,切实反映和维护会员、科技工作者的合理诉求和正当权益,成为维护权益的重要阵地、人才举荐的重要渠道、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公路科技工作者对学会的认可度提高,凝聚力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公路科技工作者之家”。

——成为公路科技发展的重要团体。学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工作手段信息化实现新提升,真正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服务型、平台型、枢纽型、开放型的公路科技团体。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建设

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战略部署,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引领,搭建好合作、共赢、分享平台,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更加奋发有为。

1.做好创新助力工程试点工作

根据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学会”的要求,打造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与30家左右的产学研用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明确合作内容、分工和形式。推进以学会为主导,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产业创新协作共同体建设,构建产业创新集群,探索协同创新运作机制,助力公路交通产业转型升级。

2.实施学术会议质量提升计划

提升学术会议质量。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重点办好中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中国公路学会学术年会、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与管理研讨会等一批重点学术会议,培育10个全国层面的学术会议示范品牌;鼓励分会和地方学会举办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区域合作的年会或论坛并形成特色;创新学术交流模式,支持建立“会、展、赛”或产学研三位一体、线上线下交流相结合的学术会议模式,强化在线学术交流展示的比重和影响。

健全学术进展发布制度。继续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公路学科发展报告、交通信息化发展报告、服务区发展报告等,结合新常态下公路交通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性、综合性、应用性重大的课题研究。

3.办好学会重点期刊、网站

期刊是学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推进学会主办的《中国公路》、《中国公路学报》、《中国交通信息化》等期刊向规模化、集群化、全媒体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公路学报》的学术地位,充分发挥行业权威学术杂志的作用;集中力量办好《中国公路》杂志及其子刊,认真解读行业政策和标准,交流经验,传播知识,

提升杂志在公路行业管理者中的影响力;延伸《中国交通信息化》的服务领域,更多地吸引综合交通和城市交通领域的读者,促进交通信息化建设。

关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研究媒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发挥学会数据资源中心和全国公路网站联盟作用,整合中国公路网、中国公路学会网、微信公众号、影像视频中心等平台资源,进一步完善布局,创新刊、网、视互动和功能互补的在线学术交流模式。加强对全国公路学会系统期刊、网站发展的引导、指导与帮助。

继续做好英文期刊《公路交通工程》的申报与筹办工作。加大对期刊网站的支持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培养1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编辑、记者,保持学会在行业传媒领域的优势地位,促进网络媒体尽快成为公路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加强学会改革与创新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好中国科协第二期“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坚持治理结构、治理方式、运行机制、党的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深化学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实现学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1.深化学会治理结构改革

全面推进各级公路学会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体系、管理方式的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各级公路学会改革联动,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够、活力不强、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会做实做强做好。

按照中国科协要求,建设能负责、可问责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社团。指导各级公路学会加强组织建设,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

活动。指导地方学会、分会设立规模适中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实体化的秘书处,形成适合行业特点的公路学会组织架构。理顺学会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规范学会分支机构设置,加强分支机构管理。

2.健全完善学会治理方式

健全学会治理机制。建立务实高效、位阶有序的会议制度,推动学会领导机构依法依章程履职,确保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工作会议等正常运转。

强化会员管理服务。实行会员入会申请审批和实名注册制度,完善会员联系制度。扩大会员数量,使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数量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增长不低于5%。逐步优化会员结构,强化为会员服务意识、内容、方式。探索设立学会“会士”制度的可行性。

完善学会办事机构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档案、监督、信息公开等规范化建设,制定学会社会化服务行为规则,为学会依法依章程办事提供制度保障。优化分支机构的布局架构,强化对分支机构的统筹、整合、调整和管理。

指导全国各级公路学会治理方式改革发展。推进学会办事机构实体化、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年轻化的“五化”建设,着力打造老中青相结合,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办事机构。

加强学会党团建设。发挥学会党支部的先锋堡垒作用,组织学会党团员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引领。

3.推动学会交流合作

加强各级公路学会、各分会的横向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着力提升学会的学术能力、服务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开展先进学会、理事长贡献奖、优秀秘书长和优秀会员的评选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推动所有分会和80%以上的省级公路学会有效履责、发挥作用,提升全国公路学会整体发展水平。

倡导地方学会、各分会之间的联合。鼓励地域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开展区域性和专题性学术交流、技术服务、课题研究等合作活动,促进全国公路学会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工作合力。

4.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按照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各级公路学会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主动对接行业需求,积极探索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有效途径。在科技成果评估评价、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奖励、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争取多做工作。拓宽各级公路学会参与公共科技服务渠道,及时了解、准确把握政府职能转移趋势,引导和联合地方学会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市场竞争。

加强学会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及时为地方学会提供政策信息与典型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推动全国各级公路学会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对接,共同开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

(三)加强科普体系建设

把公路科普信息化作为学会“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打造公路科普品牌。充分整合和利用全学会系统的科普资源,形成“大科普”格局。特别要强化学会科普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公路科学知识传播渠道,开发更多有效实用

的科普产品。

1.实施“互联网+公路科普”计划

按照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要求,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着力实施“互联网+公路科普”计划,创新公路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形成多方联动的科普格局,建立面向公众和基层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两条主线的科普工作机制。

建立一支由200人组成的多专业、宽领域的科普专家团队。构建以科普专家委员会、各分会、地方学会为依托的科学传播体系。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以及网络新媒体平台,集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媒体、企业以及会员单位的科技传播资源,拓展科学传播领域和空间,以公众和基层科技工作者所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提高传播效率和效果。

2.实施公路科普“五个十工程”建设

公路科普“五个十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建设十个示范公路科普教育基地;二是打造十家重点公路科普网站;三是推出十部优秀公路科普视频宣传片;四是出版十部公路科普重点图书;五是举办十次有影响力的、面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的公路科普活动。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批公路科普示范基地、科普作品和精品项目,引导公路科普的社会化和通俗化。开展好各项科普活动,举办好每年一次的“全国公路学会会员日”和“全国公路科普工作研讨会”,动员组织各级公路学会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3.推动“中国道路博物馆”建设

推动“中国道路博物馆”建设的立项和实施。打造我国第一家规模

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大型道路主题博物馆,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道路发展历史和文明进程,建构我国综合性的道路、桥梁科普教育基地,展示我国道路建设成就和道路科技创新成果,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生动地展示我国道路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真正成为服务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浓缩公路人精神的窗口和展示公路文化的阵地。

以此为龙头,加强对目前已经建成的道路、桥梁、隧道、汽车等主题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设施的摸底工作,以期建立特色突出、资源共享、相互协作、走上社会的机制,提升公路展览展示场馆的利用率和影响力。

(四)加强公路交通创新智库建设

紧密围绕“十三五”期间“四个交通”发展大局,突出高端引领,注重服务意识,发挥学会特长,打造行业倚重、会员信任、有较高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水平公路科技创新智库,争取每年为行业提供不少于5份有质量、有深度的调研报告,为行业政府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为会员单位提供有价值的资讯服务。

1.参与行业重大发展问题研究

强化选题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工程环保和耐久性、智能交通、新能源、新材料、运营管理等创新领域,组织力量加强研判。

倡导各级公路学会、重点科研院所和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联合开展研究,鼓励跨区域、跨领域、跨所有制等融合协同,提出高水平政策建议,以重大问题的研究启动学会智库建设。

2.实施重点技术成果评价

按照中国科协部署,发挥学会第三方评价评估的独特优势,完善公路科技创新与成果鉴定机制。依托学会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家委员会等机构,确保评价成果公平公正和权威性。规范评价制度,严格评价标准,丰富评价专家库,为公路科技成果科学评价提供可靠途径。通过各级学会网络体系,加强评价成果的推广应用。

3.建设高水平智库专家群

构建学会智库专家网络。聚焦智库发展重点方向,跨领域集成专家资源。发挥学会作为高端人才“蓄水池”的功能,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广泛凝聚科技、产业和政府专家资源,稳定联系一批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精湛、具有战略思维的科研和发展战略政策咨询专家。并引导和支持省级公路学会建设新型科研组织形式的智库,加强智库专家人才团队培养。

创新智库沙龙机制建设。坚持小型、高端、务实、开放的原则,广泛汇聚行业软科学与政策专家,围绕科技创新中的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开展研讨交流,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形成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建议。

4.发挥数据资源优势

发挥学会数据资源中心、网站、期刊等功能,建立学会科技资源云平台,加强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建立公路科技政策、技术成果、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专业人才等数据库,及时收集、系统整理、定期更新国家及地方的科技创新与人才政策,实现政策信息共享。加强对学会学术会议资源的汇集和深度挖掘,健全学术会议成果整理、提炼、报送机制,促进学术会议资源向决策咨询资源转化。

(五)加强继续教育与人才工程建设

整合和利用全国公路学会系统的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学会培训的独特优势。充分依托各类教育培训平台,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拓展教育培训渠道,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强化人才工程建设,加大人才评价、举荐、表彰的力度,为公路行业人才的成长成才、创业发展创造条件。

1.强化继续教育能力建设

提升学会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学会教育培训特色,扩大学会面向科技工作者开展继续教育的覆盖面。积极与会员单位和企业联合开展各类定制式培训、应用性实训,巩固10个左右重点项目,使之成为学会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探索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相衔接。

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管理学院的优势,积极整合、利用行业内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行业服务,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和完善学会教育培训体系,开发不少于5个领域的、符合管理实际的教材,建成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培训理念和经验。

根据高速公路管理业务内容,分为综合管理、收费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和桥隧管理等领域,五年中培养不少于2500名高速公路中高级管理人才。

2.推进公路教育资源整合

推进公路行业科技与教育协同发展,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加强公路专业院校、院所的校际之间、校企之间、

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资源共享与智力合作,加强学会与高校在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科技普及活动、举荐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等方面作用。集成公路专业高等教育资源,筹备建立“公路交通院校工作委员会”,并发挥其综合协调、服务功能。

3.改进人才表彰举荐机制

加大对科技人才表彰奖励。以“全国优秀公路科技工作者”、“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最美中国路姐”等为重点,形成各级公路学会、会员单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人才奖励体系。改进表彰奖励办法,扩大同行专家推荐渠道。

进一步完善举荐院士候选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以及中国科协等部门设立的人才奖项推送制度。突出学术导向,严格标准程序,做好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引导、支持各级公路学会建立完善杰出人才的发现、培养、凝聚机制。

支持和扩大我国公路专家在国际路联、国际路协、世界收费公路协会等组织任职。推荐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国际公路组织领导层,在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关心科技工作者成才、成长、成功

强化对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宣传。突出对基层一线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关心与关注;在学会期刊和学术会议上优先推荐发布、发表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成果和论文;专家委员会、青年专家委员会等组织中,青年和一线科技工作者应占有适当比例;推荐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走出行业,参与国家层面的评奖评优、学术研讨、成果展示、推广转化,

提升公路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影响力。

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

(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机制建设

拓展学会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服务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和对外开放新体制,服务公路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提升中国公路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与公路交通领域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加大向国际路联(IRF)、国际路协(PIARC)、国际收费道路协会(IBTTA)等国际组织举荐人才的力度,完善机制,精准推送,争取更多公路专家进入国际组织理事会和领导层,提高和扩大我国公路科技界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办好2018年美国匹兹堡国际桥梁年会(IBC)上的“中国主题年”活动,提高我国公路、桥梁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充分发挥学会作为交通运输部“走出去”公路领域牵头单位的平台作用,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开展与相关国家的技术交流、标准规范融合以及人才培养、工程咨询合作。

继续做好中国科协“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试点工作。以加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华盛顿协议》为契机,加强国际公路工程师和工程教育的交流合作。

2.拓展和建立交流合作新渠道、新机制

加强对国际公路交通前沿技术研发、创新思想与管理、创新人才培育、学会能力建设等领域的了解,办好《国际公路时讯》。在巩固与中美、中日、中加、中蒙、中澳、中南等国家公路科技团体合作的

基础上,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力争建立与中亚、中俄以及“一带一路”有关国家的合作关系。

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国家公路科技与产业的交流合作。建立“一带一路”交通协同创新联盟合作平台,加强在路面新材料、工程设计、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进一步深化对港澳台公路科技组织交流的品牌合作项目。筹备好第五届(2016年)、第九届(2020年)“海峡两岸与港澳公路交通发展论坛”等重点交流项目,支持省级公路学会开展对港澳台重点交流项目。

(七)加强地方公路学会建设

全国公路学会是一个大家庭,也是命运共同体。各级公路学会承担着促进公路科技发展和人才成长、推进公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反映科技工作者和会员诉求的重要职责,倡导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整体发展的理念。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地方学会自主活动、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能力,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使大部分省级公路学会成为具有较高影响力、凝聚力、公信力和发展能力的公路科技工作者之家。

1.加强对地方学会的业务指导

树立“大学会”意识。进一步密切与地方公路学会的联系,对地方学会业务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加大与地方学会联合举办符合当地需要和发展实际的专题论坛。为地方学会培训职业化人才队伍,帮助地方学会掌握政策、拓宽视野、把握前沿。推动地方学会之间的合作,向地方学会开放和共享中国公路学会的专家库、成果库、课题库以及其它交流平台,推荐中国公路学会专家参加地方学会活动,把更多资

源引向地方学会和基层一线。

2.拓展为地方学会服务的渠道

加强与地方科协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沟通,反映地方学会情况和工作业绩,协助解决地方学会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完善。为地方学会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地方学会信息传递与经验总结,加强对地方学会特色活动项目、区域合作项目的鼓励扶持,努力营造地方公路学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3.推动全国公路学会协同发展

建立各级公路学会的联动机制。支持地方学会创造条件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逐步建立公路行业全国统一、上下衔接、互为支撑的科技奖励、人才评价、标准研制体系,支持地方学会广泛开展咨询服务、成果评价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壮大学会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总结推广地方学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大力表彰先进地方学会和学会工作人员,推动地方学会职业化建设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确保2/3以上的地方学会在发展中不掉队、不松散,实现全国公路学会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

(八)加强学会自身能力建设

以实施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继续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使之机构更加健全,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学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工作条件逐步改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益进一步提升。不断增强学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夯实学会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

1.强化办事机构的职业化建设

规范学会内部管理,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制

度体系;深化学会办事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办事机构人员社会聘用制,加强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逐步优化人员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强学会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履职尽责能力;继续推进办事机构实体化、职业化改革,把学会秘书处打造成为符合中国科协改革发展要求的职业化办事机构。

2.加强分支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分支机构设置努力做到类型、数量合理适度,管理依法合规。进一步探索既符合国家政策又适合分支机构发展的挂靠、运作、管理模式;研究建立分支机构挂靠单位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挂靠单位与学会的权责关系,并逐步扩大直管分支机构试点范围;研究挂靠单位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和资助、分支机构对挂靠单位的支持与支撑的形式;强化对分支机构的领导和监督,保障分支机构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分支机构的责任意识、严格规范活动审批程序;强化对分支机构的扶持和指导,确保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根据民政部和中国科协要求,把分支机构真正纳入学会的管理范畴,逐步规范和统一分会的财务管理。

根据公路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广泛调研、充分筹备的基础上,适时成立新的分支机构和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变化,调整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建立分支机构的退出机制。

3.积极探索“经营学会”新模式

经营好学会的人才资源、渠道资源、信息资源。经营并管理好学会资产。充分发挥学会依法、依章程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和公共服务活动的主动权,发挥学会在组织学术交流合作、协调创新、科技评估、技术转化和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学会资源优势转化为

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发展优势;坚持和强化经营学会理念和市场竞争意识,提升学会经费自筹能力,探索经营学会新机制,增强学会市场竞争能力、自主运营能力和持续发展实力,通过多种渠道确保学会经费收入不断增长。

加强对外投资经营实体的监督管理,确保规范运作、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使之成为学会经费的重要来源。

4.着力提升学会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学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学会社会形象。以提升学会创新服务能力、学术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会整体实力跃升。巩固学会在公路交通行业学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内部管理规范、社会信誉优良的地位,成为中国科协的示范性学会。基本实现把学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服务大局作用凸显、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决策咨询能力、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学术团体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科学的规划,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和保障才能付诸实施。如期实现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得到中国科协和交通运输部的坚强领导,必须得到公路交通行业和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各级公路学会组织要齐心协力、相互支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中国公路学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生根落地、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规划实施

牢固树立“大学会”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学会领导机构的作用,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强化学会办事机构及分支机构工作实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推进规划纲要的实施;各级公路

学会要积极主动争取主管和挂靠单位的支持,结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安排计划。

(二)坚持统筹规划,采取科学工作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处理好长期与近期、全局与局部、重点与一般的关系,防止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定实施进度,提出定位清晰、有效衔接的阶段性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重视调研和借鉴其它学会成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三)加大经费投入,确保重点任务完成

围绕重点任务,加强与中国科协、交通运输部的联系,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通过承担政府部门项目委托等方式,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加强技术咨询和科技服务,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和完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实现财务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财务资产管理水平,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指导和推动各级学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提高人岗匹配度。强化干部管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健全适合学会特点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建立和完善学会系统干部轮训机制。

发挥学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支持学会团委举办主题团日活动、学习读书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学会青年骨干争先创优。强化各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